骨盆矫正压揉法100施术动作图解.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新版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李建民中国针灸学会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脊柱健康技术研究中心新版“骨盆矫正压揉法”培训班讲义李建民前言(初稿)一、少林拳法整复术----------- 大野秀一(日本)二、日式骨盆矫正压揉法----- ---- 西元寺正幸(日本)三、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 宣蛰人(中国)四、西方现代临床按摩法(瑞典)-- 克莱(美) 庞兹(美)五、五环五线骨膜压揉法---------- 李建民(中国)“五环五线骨膜压揉法”是历代医者智慧的结晶,是集千百年医学之精华,将古今中外医学相关理论整合的新概念手法。
此手法结合了21世纪全新理念,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最新产物,是医学进步的宝贵财富。
它的历史传奇和神奇效果,正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该方法起源于中国,辗转日本后又回到中国,如今又升华于中国。
它给我们一份骄傲,同时也使我们感觉到一份责任。
我由衷地希望,这本书能给每一位读者以最新的启迪。
用手去抚摸自己身体的痛处,以求得心理安慰和疼痛缓解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本能。
当孩子跌扑损伤时,父母立刻为孩子抚摸或按揉痛处是人性的本能。
在古老的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身体疼痛原始的抚摸逐渐形成按摩、推拿和整骨等手技疗法,成为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展为一门不断进步的独立的学科。
少林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建寺后,少林习武者在伤筋动骨后不断的求医,使武术与中医推拿正骨走向整合,派生出少林拳法整复术。
二战前,日本的大野秀一先生赴中国潜心学习和研究,之后将其带回日本传播。
我的老师西园寺正幸先生(日本)就是当时热衷的学者。
日本是一个长寿的民族,他们有很多养生之道。
西园寺正幸先生作为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者,把少林拳法整复术与日本指压技术和民间手法整合,创立了举世闻名的骨盆矫正压揉法。
80年代末,我有幸结识了西园寺正幸先生,学习了骨盆矫正压揉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惊奇地了解到人体骨盆的位置对脊柱、躯干和四肢、脏腑以及人体各个系统有重要的影响。
9种骨盆复位手法,带你掌握如何在日常调理中进行骨盆复位骶髂关节呈耳状面,周围有较稳固的韧带连接,属微动关节,一般比较稳固,不易发生错位;但有严重外伤史的顽固性腰痛患者也可发生错位,应重视骶髂关节的检查,以防漏诊。
产妇怀孕多致骨盆韧带松弛,也较易患骶髂关节错位或骨盆倾斜。
且骨盆倾斜常与髋关节损伤或错位有关。
因此,整复骶髂部时,应注意对髋关节进行整复,以便更有效地矫正骨盆的倾斜。
常用的骶髂部复位手法举例下。
一、摇正骨盆法多用于腰椎下段和骶椎的错动者。
患者仰卧,膝、髋二关节屈曲,双膝、双踝并拢、对齐,或双膝并拢对齐,双踝交叉。
若医生站其左侧方,则右前臂、手掌横压以扶住其双膝处,左手掌、臂部持握,以稳定住双踝;接着,使其尽力屈曲膝、髋二关节,并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被动旋转运动。
当旋转至左侧方或右侧方时,则尽力使臀部抬起,这就需要加大右手、臂按压膝部的力度以及左手臂向左侧斜上方或右侧斜上方推动踝部的作用力,从而使力度可以直接传达至腰、骶关节处。
如此反复向左或向右旋转6~9次。
二、分压骨盆法1、仰卧分压法: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略分开,术者(或助手)左手按于对侧髂骨部,右手按压本侧髂骨,由轻至重渐次加力按压。
2、侧卧按压法:患者取侧卧位,将髋膝微屈,术者站其背侧床边,双肘按压其髂骨部。
然后患者仰卧,按上述1的方法分压骨盆。
再交换侧卧,用肘按压,如此交替进行2~3次。
三、扳按法适用于骶椎向后错位者。
患者侧卧位,贴床一侧,下肢屈髋屈膝,离床一侧下肢向后伸直,术者立于其后,一手抓扶其髂前上棘部,另一手掌根按于其骶椎中部,嘱患者放松腰臀部,术者用爆发力,双手同时一推一拉进行扳按,重复2~4次。
若为双侧骶髂关节错位,另侧亦可以同样手法治疗。
上法亦可于俯卧位进行。
四、提臀撞正法适宜于骶椎向后错位者。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并拢伸直,术者站立于其足部床上,双手同时握住其双踝部,将其双髋屈曲90°从床上提起,使其臀部离床约10cm,急速放下,使骶椎在床上发生撞击。
骨盆前倾后倾旋转的纠正方法说实话骨盆前倾后倾旋转的纠正方法,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最早发现自己骨盆有点问题的时候,慌得不行。
我最先试的方法就是网上常见的靠在墙上站。
我想这应该挺简单的吧,就后背靠墙,脚跟、臀部、后脑勺都贴墙站着。
但是做起来才发现好难啊,没一会儿腿就酸了,而且我也不确定自己姿势是不是完全对。
后来我才知道,我错在没有把腹部收紧,就感觉自己光是在那傻站着,效果肯定不好。
后来我还试过那种垫东西在脚下的,说是什么能调整骨盆。
我就找了个不高不矮的小木块垫在脚下,结果垫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怎么站,身体晃来晃去的,感觉像个不倒翁似的,这个方法对我来说算是失败了。
再后来我就去找专业的健身教练问了问。
教练告诉我骨盆前倾的话,得强化臀部和腹部的肌肉。
他教我做臀桥练习。
做臀桥就像是把屁股当成一个桥一样拱起来。
不过开始的时候我老是用腰部的力量往上拱,教练就一直纠正我,说要把力量集中在臀部,夹紧屁股往上抬。
每次抬起的时候要找到收缩臀部肌肉的感觉。
这个可不容易,我练了好些天才慢慢找到感觉。
对于骨盆后倾呢,教练说要拉伸髋部前侧的肌肉,像身前抬腿之类的动作就很有用。
这个动作像走路的时候故意把腿抬高一点,不过要慢一点,感受肌肉的拉伸。
要是做得太快就没效果了。
关于骨盆旋转,这个相对更复杂些。
我不太确定我这个方法是不是完全对,不过我就试着拉伸两边臀部不均衡的肌肉。
比如说左边的紧一点,就重点拉伸左边的。
我觉得在纠正骨盆问题的时候,要多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
不像那些机械的运动似的,就按照标准做就行了。
这个得时刻注意自己骨盆是不是正了,肌肉有没有在正确用力。
就像走在路上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姿势,要是不对了就赶紧调整。
反正这是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儿,我还在不断摸索中呢。
第40届新版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李建民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北京李建民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五环五线骨膜压揉矫正法概论一、起源与发展1、少林拳法整复术(武术与中医整合)----------- 大野秀一(日本)2、日式骨盆矫正压揉法(中、日、西方精华整合)----- ---- 西元寺正幸(日本)3、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西医骨科与中医针灸按摩整合)------- 宣蛰人(中国)4、西方现代临床按摩法(瑞典)(东西方自然疗法整合)-- 克莱(美) 庞兹(美)5、五环五线骨膜压揉矫正法(古今中外各门派诊疗整合)------- 李建民(中国)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是中国版的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学术名称为“五环五线骨膜压揉矫正法”。
它是历代医者智慧的结晶,是集千百年医学文化之精华,将古今中外医学相关理论整合的新概念手法。
此手法结合了21世纪全新理念,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最新产物,是医学进步的宝贵财富。
它的历史传奇和神奇效果,正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该方法起源于中国,辗转日本后又回到中国,如今又升华于中国。
它给我们一份骄傲,同时也使我们感觉到一份责任。
由衷地希望,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能给每一位学习者点滴启迪,为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共尽当代人的责任。
二、五环五线骨膜压揉法的含义多少年来,中医按摩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位指导临床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让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直观化,走出中医理论难学、难懂、抽象、模糊和黑匣子的误区。
树立“解剖学与诊断学结合,解剖学与治疗学结合”的全新理念。
用现代技术和眼光去解读中医。
传统的穴位治疗与现代的非穴位治疗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产物。
学习国外医术,并非离经叛道,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鸿扬祖国医学。
为便于学习者对人体肌肉起止点易损伤、易发病部位的理解和记忆,把人体躯体五个横截面骨骼肌附着处称为五环,使复杂的解剖简单化。
躯体五环1、一环------- 头颈结合部水平线;2、二环------- 肩胛骨、锁骨水平线;3、三环--------剑突和肋弓软骨水平线;4、四环--------骨盆上口水平线;5、五环--------骨盆下口水平线并分为内外五环。
开始正题吧:这个动作是每天睡觉前做的1。
平躺在地板上(床上太软),双腿张开,与肩同宽,脚是呈外八的放着。
双手伸直,放在身体两侧,整个人放松。
放松。
2。
有规律地晃动你的双脚,做我们平时的说“拜拜”动作,频率不要太快。
这时你会觉得骨盆这里很放松,这个动作大概坐1分钟的样子。
3。
用我们的手臂,微微撑起我们的身体,双手与肩同宽,身体是直的,这时只有脚跟和手掌着地。
重复2的动作,晃动双脚,说“拜拜”。
做10秒。
4。
躺平,两脚外八伸直,慢慢抬起与地面30公分的距离,数10秒,用力放下,重复3遍。
然后,再重复一遍以上3步,这是热身,你会觉得身体开始暖和了。
5。
跟刚才一样躺平,两脚内八,双腿抬起,与地面呈30°的样子,然后用力相互敲击你的大脚拇指的第二关节(也就是你大脚拇指与脚掌连接处)的那个关节。
一定要用力,虽然会很疼,敲10下的样子,放下。
然后再重复一遍。
6。
最后的重点来了!还是刚才的姿势,两脚内八,用力相互抵着大脚拇指,抵着的同时内八尽力张开,由“八”趋向于“一”。
大腿内侧一定要用力!然后保持这个姿势,两腿抬起与地面呈30°,数十秒,再很用力的放下,重复一遍。
OK,完成了,很简单吧!你不妨可以前后对比着量量你的胯骨周长,就是肚子下面,身体两侧突出来的两个骨头那里,你会觉得不可思议!!当然,这个动作只是暂时把你的骨盆闭合了,别以为做一下就会让骨盆变小,持续做一个月的话,才会保持这个尺寸。
如果你是那种不自觉,非要跷二郎腿的人,那就必须天天做才能挽救你变形的骨盆咯。
回去赶快告诉身边的女性们吧~~祝我们都健康每一天!PS:不要在跷二郎腿咯!一定要克服!!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中医修复骨盆前倾的动作如下:
卷腹:躺在地上,膝盖弯曲,双脚平放在地面上,收紧腹部和臀部肌肉,使骨盆回归正常中位。
侧卧牵抖冲压法:适用于骶髂关节混合式错位,纠正“长短脚”和“阴阳脚”。
病者取侧卧位,“长脚”在上,“短脚”屈髋屈膝平放床上,患者双手紧握床沿以固定上身,术者根据“阴阳脚”选定站立位置,例如右下肢为“长脚”又属“阳脚”者,术者立于患者背侧,左手按在髂嵴上(发力时促使髂骨下移),右手按臀部偏髂嵴部(发力时促使髂骨旋前),助手双手抱握长脚踝关节上部,作好牵抖姿势,术者口令“1-2、3”时,二人同时短促发力完成牵抖冲压法。
屈髋屈膝旋髋按压法:适用于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纠正“阴阳脚”。
最全骨盆矫正,前倾、后倾、侧倾、旋转骨盆位于身体的中心,上承脊柱下连下肢。
相当于我们身体的中转站。
对于我们人体的体态、平衡性、稳定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四足哺乳动物,骨盆作为脊柱的延伸,而我们人类在逐渐进化的过程中,髂骨慢慢的变短,骨盆异进化成盆碗状,以方便人类的行走和活动。
骨盆的作用也从保护转变为传递身体力量。
它把上半身躯干的力量传递给骶骨,骶骨分散给两边的髋骨。
并通过髋关节和股骨将力传递到下肢,在保证下肢稳定性的同时增加下肢活动度。
而地面也会给我们人体一个反作用力,向上传递。
骨盆作为中转站起着承上启下的传递作用。
但是往往在生活中,很多人习惯单侧背包、提重物,喜欢翘二郎腿,单腿站立或者将肚子挺得大大的,这些后天不良习惯,或者一些先天性结构因素久而久之导致骨盆的倾斜,成为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骨盆前倾骨盆前倾是指骨盆向前偏移,较正确骨盆位置向前倾斜一定角度。
骨盆前倾会造成小腹前凸,臀部后凸,外观看起来像翘臀,但这种“翘臀”其实会为我们带来不小的危害。
自我检测★这里骨盆前倾和骨盆后倾的检测方法是一样的找到自己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位置,观察自然站立时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相对位置。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该处于同一条平行线。
如果出现髂前上棘超过耻骨联合,说明存在骨盆前倾。
如果出现耻骨联合超过髂前上棘,说明存在骨盆后倾。
以上自我检测是比较简单的初步评估,如需确诊,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潜在危害骨盆前倾破坏身材曲线,严重的甚至导致内脏下垂。
还会使得下半身血液循环变差,容易因为女性痛经、下肢冰凉等情况出现。
增加前纵韧带的压力,椎间盘后侧空间狭窄,椎间孔缩小。
这将压迫相关神经根的硬膜、血管或神经根本身,特别是当右脊柱或椎间盘有退化性变化时,小面关节间迫近,经由小面关节的承重会增加,进而导致滑膜受刺激,产生关节发炎。
若未矫正,最终会加速退化性变化。
肌动学分析骨盆前倾的活跃肌群主要是竖脊肌、髂腰肌、腹直肌,这些肌肉处于紧绷活跃状态,极易出现活动性损伤。
纠正骨盆方法
开始正题吧: 这个动作是每天睡觉前做的
1。平躺在地板上(床上太软),双腿张开,与肩同宽,脚是呈外八的放着。双手伸直,放在
身体两侧,整个人放松。。。放松。。。
2。有规律地晃动你的双脚,做我们平时的说“拜拜”动作,频率不要太快。这时你会觉得骨
盆这里很放松,这个动作大概坐1分钟的样子。
3。用我们的手臂,微微撑起我们的身体,双手与肩同宽,身体是直的,这时只有脚跟和手
掌着地。重复2的动作,晃动双脚,说“拜拜”。做10秒。
4。躺平,两脚外八伸直,慢慢抬起与地面30公分的距离,数10秒,用力放下,重复3遍。
然后,再重复一遍以上3步,这是热身,你会觉得身体开始暖和了。
5。跟刚才一样躺平,两脚内八,双腿抬起,与地面呈30°的样子,然后用力相互敲击你的
大脚拇指的第二关节(也就是你大脚拇指与脚掌连接处)的那个关节。一定要用力,虽然会
很疼,敲10下的样子,放下。然后再重复一遍。
6。最后的重点来了!还是刚才的姿势,两脚内八,用力相互抵着大脚拇指,抵着的同时内
八尽力张开,由“八”趋向于“一”。大腿内侧一定要用力!然后保持这个姿势,两腿抬起与地
面呈30°,数十秒,再很用力的放下,重复一遍。
OK,完成了,很简单吧!
骨盆矫正手法——武同周骨盆技术之骨盆上下结构的联动骨盆上下联动关系:骨盆前倾,骶椎点头,腰骶角增大,腰曲增大。
单侧髂骨前倾,同侧骶椎内旋,同侧腰椎内旋,腰椎向同侧弯;反之骨盆后仰,骶椎仰头,腰骶角减小,腰曲减少甚至反张;单侧髂骨后仰,同侧骶椎外旋,同侧腰椎外旋,腰椎向同侧突。
双侧股骨内旋,双侧腰大肌及髂腰肌紧张,骨盆前倾,骶椎点头,腰曲增大,单侧股骨内旋,同侧腰大肌及髂腰肌紧张,同侧髂骨前倾,同侧腰椎旋前。
双侧股骨外旋,双侧腰大肌及髂腰肌松弛,骨盆后仰,骶椎仰头,腰曲减少;单侧股骨外旋,同侧腰大肌及髂腰肌松弛,同侧髂骨后仰,同侧腰椎旋后。
骨盆矫正手法:指推法:站立位上推单侧髂骨,也可以下调双侧坐骨结节。
仰卧位上推单侧或双侧髂前上棘;俯卧位内调单侧髂骨,或纠正骶椎侧摆引起的骨盆旋移,双手同时上调髂骨;侧卧位前上调髂骨;坐位平衡双侧髂嵴,或者推骶椎协同上推髂骨。
掌压法:俯卧位为主,掌压骶髂关节髂骨侧、骶椎侧,掌压骶椎,掌压腰骶,掌压坐骨棘或坐骨结节,掌压髂嵴下缘。
端盆法:端盆法是《医宗金鉴》正骨八法之“端”字诀在骨盆技术上的具体体现。
端盆法以整体调整骨盆的位置状态为主要目标,纠正各关节角移位为主。
“端盆法”是柔性正骨技术体系中的整体形变手法之一,是骨盆手法的进阶技术。
端盆法以坐位或者站位为主,以站位为佳。
患者站立于桌前,双手自然伏在桌子上;术者立于后,以双手从患者骨盆两侧及前后下手作用于双侧髂嵴及髂前后上棘等部位进行精确调整。
站立位时骨盆四周没有外力的作用阻碍,可以更精准、灵活的调整骨盆,此时的骨盆就像一个悬空的盆子,可以在阻力最小的状态下进行各方位调整,双侧股骨同样可以站立位调整,而且对骨盆旋移的纠正更有直接帮助。
骨盆的整体性旋移,是脊柱旋转侧弯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纠正骨盆旋转后,脊柱的旋转侧弯状态可以立即得到纠正改善。
左右旋转骨盆可以显著影响脊柱旋转状态,前倾后仰位调整可以显著影响脊柱的曲度及伸缩状态,骨盆的侧倾纠正可以显著减轻乃至消除腰椎的侧弯状态,骨盆整体向下移动可以显著增大椎间隙,减小椎间压力。
骨盆矫正压揉法100施术动作图解.1、跪位预备姿式受术者与操作者取前后跪位。
即受术者在前,操作在后,前后距离要尽量贴近。
2、跪位矫正颈椎准备主要目的是放松颈、肩部肌肉A、用双拇指按摩大椎旁两侧旁开一寸20次;B、右拇指分别按压颈椎两侧和后侧项伸肌群分5点发复3次。
操作要点:手法宜由轻到重。
3、跪位矫正颈椎(1)操作者脚尖踮起跪在受术者背后,右手拇指支撑在术者第7颈椎(低头是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与第一胸椎之间。
右手脘放在受术者右肩上,左手放在受术者头左侧。
然后在旋转加力的同时向右肩上方瞬间加力,如听到矫正音即颈椎已被矫正。
根据颈椎和颈肌的状态可变换旋转方向、加力要要自然,然后体位不变,术者的左右手位置对调,方向相反,以上述同样的方法加力矫正颈椎。
左右个一次(图2-1)。
(2)压揉上部骶棘肌操作要点:颈椎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因此操作要做到手法轻巧,切不可野蛮用力,个别人因体质差异或肌肉僵硬等原因而无矫正音者,对其点到为止,切不可盲目追求矫正音。
此动作不宜每日一次,隔一日以上为宜。
4、跪位矫正肩关节和上部胸椎受术者跪姿,双手抱头,操作者压其手往上提拉,操作者位于受术者背后,双膝夹住受术者的臀部,脚尖踮立似蹲坐状。
受术者双手交叉抱住枕部,操作者双手从受术者腋下伸过并压在受术者的双手之上(图2-2A),在把受术者拉向自己的同时瞬间用力往上提拉,如听到矫正音则说明骨骼已被矫正(图2-2B)。
操作要点:操作者的胸要挺直并顶住受术者的背部,发力要用寸劲儿,幅度不可过大。
尤其是对年龄大者、严重骨质疏松者、凝肩者。
可以考虑放弃此操作。
5、跪位用膝矫正脊椎主要目的是矫正腰椎的移位,操作者的双膝并拢。
双脚踮立后顶住受术者腰的中下部,双手从受术者的腋下伸过。
轻轻勾住肩部并向后拉。
此时两人的头必定接触,使受术者的身体不能躲避(图2-3A),然后用双膝沿与脊柱成直角的方向用力前顶,从骨盆上方的腰椎开始,直至肩胛骨下方的胸椎止,分五六个点进行调整。
动作要领是操作者的额部始终顶住受术者的枕部,受术者的双手应自然下垂全身放松。
加力是如听到喀嚓喀嚓的矫正音即为成功(图2-3B)。
操作要点:这一动作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定的提高过程,初学者不宜过度追求矫正音。
6、跪位矫正腰椎操作者将右膝压在受术者的右大腿上,左手从受术者的左腋下伸过,把受术者的右手按在左肩前,右手抵住受术者右肩向前推,使受术者身体左旋,遇有阻力继续加(图2-4A)。
瞬间加力旋转时,脊柱如发出数声矫正音,即为矫正成功。
继而调换左右重复一遍(图2-4B)。
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同前。
7、矫正踝关节受术者俯卧,胸下垫枕,双腿分开。
操作者跪在受术者双膝内侧、双手握住受术者脚趾尖,用自己的体重将受术者足跟压向臀部,觉的有阻力时,进一步加压(图2-5)。
8、矫正趾关节在把受术者的双腿还原的过程中,用手腕扳动脚趾,使趾关节得到矫正(图2-6)。
9、压揉骶骨部操作者双腿分开,跪骑在受术者的大腿上,用两手拇指揉和的在骶骨上压揉。
压揉分4、5个点进行共压揉3至5次。
对尾骨不能用力太大(图2-7)。
10、压揉左臀肌用左手掌根压揉左臀中肌、臀大肌,操作者两腿分开跪坐在受术者的左腿上,用左手掌根压揉左臀肌20至30次(图2-8)。
操作要点:手腕切忌僵硬,仔细体会揉中有压,压中有揉之境。
11、用拇指压揉左大粗隆上方A、单拇指压揉大粗隆止方。
操作者跪骑在受术者的左腿上,左右落地支撑。
用右手拇指在左大粗隆上方压揉25至35次,如在肌群中发现有僵硬的地方,应重点压揉。
直至松弛为止(图2-9)。
B、操作者跪在受术者左侧位,用双拇指重叠压揉左臀外侧肌3到4点反复3至5次;然后操作者两腿分跨在受术者左腿上,用双拇指重叠压揉臀后侧肌,3到4点反复3至5次。
12、压揉左臀沟操作者两腿分跨在受术者的左腿上,用双手拇指压揉左臀沟部20至30次。
大约位于承扶穴(图2-10)。
操作要点:此位置力度可稍重。
13、压揉左股二头肌拇指重叠压揉大腿后侧。
操作者双腿分开骑在受术者的左小腿上,从左臀沟开始至窝上,分3行反复3次用双手拇指压揉(图2-11)。
操作要点:其余8指要紧贴大腿以保证压揉效果。
14、压揉左腘窝部操作者双腿分开,跪在受术者左小腿两侧,双手拇指压揉腘窝10次.分横向4点反复3次(图2-12)。
操作要点:有腰部不适者可多压揉委中穴,因其较敏感,要注意顾客反应,手法不宜过重。
15、压揉左小腿三头肌操作者双腿分开跪在受术者左脚两侧,从腘窝开始压揉到足跟止。
分3行反复3至5次(图2-13)。
操作要点:次部位是非常敏感的,一定要由轻到重,对耐力差者以揉为主,以压为辅。
16、压揉右臀肌(参考动作10)。
17、双拇指压揉右大粗隆上方(参考动作11)。
18、压揉右臀沟(参考动作12)。
19、压揉右股二头肌(参考动作13)。
20、压揉右腘窝部(参考动作14)。
21、压揉右小腿三头肌(参考动作15)。
22、矫正踝关节操作者两腿分开跪在受术者两腿之间、两手分别握住受术者的足跟,然后将受术者两踝关节用力向外侧压。
反复进行2次(图2-14)。
操作要点:由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所以动作的力度和幅度要视年龄和体质情况,不宜过大,要力度小、幅度小。
23、双手掌同时压揉左右足跟腱受术者俯卧,操作跪坐,用双掌同时压揉受术者左右足跟腱20至30次(图2-15).24、双手掌同时压揉左右小腿三头肌受术者俯卧,操作跪坐,双手同时压揉左右排肠肌。
反复3至5次(参见2-13)。
25、压揉脚掌中部操作者的双手分别握住受术者左右脚跟,用双手拇指在脚掌中部压揉(也可广泛压揉)10至20次(图2-16)。
26、同时伸展下肢前部肌群操作者的双脚前脚掌踩在受术者的腘窝上,双手抓住受术者的脚趾轻轻下压脚跟接近臀部(图2-17A)。
然后,随着操作者身体重心前移加力下压受术者的双脚(图2-17B)。
操作要点:对年长或体弱、瘦小者,不宜同时作,左右下肢要分开作,而且力度幅度要小。
27、压揉上部骶棘肌受术者胸下垫枕,操作者两腿分开,骑在受术者的腰上,用双手大拇指压揉两肩胛骨上方的骶棘肌,即定喘穴稍偏外(图2-18)。
操作要点:遇特体较胖者,术者可采取一条腿蹲,另一条腿跪骑的姿势;也可跪在受术者左侧操作。
28、压揉全部骶棘肌操作者的双腿分开跪骑在受术者的臀部上,然后用双手拇指垂直压揉骶棘肌,操作者身体应随压揉部位的变换而移动,以保证压揉方向始终垂直。
遇特体较肥胖的者参考27的操作要点。
压揉分10个点反复3至5次(图2-19)。
操作要点:胸椎部因椎板有胸肋关节而较敏感。
所以胸段宜轻,至腰段可比胸段加重一点力度。
29、用双掌根压揉腰部两侧髂骨嵴上方操作者骑坐在受术者的臀部上,用双掌根在髂骨嵴上方压揉。
然后再用两拇指用力压揉髂骨嵴上方的骶棘肌。
反复10至20次(图2-20)30、双掌重叠压揉单侧髂骨嵴上方操作者与受术者姿势同29,双手掌重叠放在髂骨嵴上方压揉左右侧各10至20次(图2-21)。
然后再用双拇指重叠压揉左和右髂骨嵴上方各10至20次。
31、压揉左斜方肌操作者跪骑在受术者的臀部上,左手伸到受术者左腋下,拇指压在肩峰上,右手放在左斜方肌上。
双手同时压揉10至20次(图2-22)。
操作要点:有肩部不适,若抬肩困难者要根据情况定体位或加高胸垫,而且要把压揉重点放在肩周围的软组织。
32、压揉右斜方肌姿势同上。
方向相反(图2-23)。
33、双手拇指重叠重力压骶棘肌操作者跪骑在受术者的腰部上,用双手拇指同时压揉大椎两侧10次(图2-24);然后双拇指重叠,分别压揉左右单侧全部骶棘肌。
每侧反复2至3次。
操作要点:重压的程度要视受术者的耐力,注意随时询问其是否能承受。
耐力差者宜轻。
34、压揉肩肌操作者用手掌或掌根压揉肩胛骨部的肩肌,相当于冈下肌的位置10至20次(图2-25)。
35、颈椎矫正受术者卧位,右面颊至于枕面上,双手屈曲前伸,头面向左侧。
操作者右手掌按在受术者第7颈椎上,左手压在受术者左侧头部,利用体重向右方加力压2次。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做另一侧(图2-26)。
操作要点:发力要用巧力。
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的受术者结合影像学检查,怀疑颈部有强直性脊柱炎、退变性骨融合、骨结核、骨转移、骨折等病变时,一定要放弃该动作的操作。
36、压揉风府穴上方受术者俯卧位,额部放到枕头上以保呼吸不受阻。
操作者跪骑在受术者的背上,两拇指重叠置于环椎上,枕外隆突下,即风府穴处压揉10至20次(图2-27)。
操作要点:压揉点宜取枕骨骨面,敏感者要先轻手法,适应后逐渐加力。
37、压揉头夹肌和项伸肌群A、操作者跪骑在受术者的臀部上,分3点用两手拇指同时压揉左右夹肌10次至20次(图2-28)。
B、姿势不变,分3行用两手拇指压揉项伸肌群。
即棘上韧带、两侧椎板和后关节附着的项伸肌群。
操作要点:要随受术者体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法接触压揉点。
即偏偏胖者宜用拇指尖,(术者勿留长指甲)偏瘦者宜用拇指腹。
这样合理兼顾,才能因人而异。
38、压揉左胸锁乳突肌受术者俯卧,额部放到枕头上。
操作者左腿跪在床垫上,右腿略伸直,左手支撑在床垫上,用右手拇指分5点反复压揉左胸锁乳突肌和颈椎横突尖3至5次(图2-29)。
操作要点:操作者须熟悉胸锁乳突肌和颈椎横突尖的位置,手法宜轻揉。
39、压揉右胸锁乳突肌操作同38,方向相反(图2-30)。
40、同时压揉左右腕指关节受术者俯卧,双腿分开。
操作者骑在的臀部上,用双手掌压揉腕部和手指,各5次(图2-31)。
41、同时压揉左右前臂和上臂受术者俯卧,双腿分开。
操作者双手掌压揉前臂和上臂各3点反复3至5次(图2-32)。
42、用膝盖压揉胸腰段及下部骶棘肌受术者俯卧,双臂屈曲前伸,操作者跪骑在受术者的背上,双手放在受术者的双手上,用膝盖从两肩胛骨之间向腰部分5点压揉(图2-33)。
操作者双手放在受术者双手的腕部,将双膝对准髂嵴上方的骶棘肌旋转压揉10次(图2-34)。
43、用膝盖压揉左右大粗隆与上式姿势大致相同,只是操作者把双膝对准受术者左右大粗隆上方旋转压揉10次(图2-35)。
44、矫正左骶髂关节受术者左侧卧位,左腿自然伸直,右褪自然向前弯曲。
操作者双腿分开跪在受术者的右腿左右,左肘压在受术者的右臀部上,右手支撑在受术者的右肩部,加力时受术者的腰必随之扭转,感到有阻力时,利用身体的重力再次瞬间加压。
反复进行数次。
当受术者的腰左右旋转时能听到矫正音即为成功(图2-36)。
45、矫正右骶髂关节受术者右侧卧位,右腿自然伸直,左腿自然向前弯曲。
操作者双腿分开跪在受术者的左腿左右,右肘压在受术者的左臀部上,左手支撑在受术者的右左肩部。
加力时受术者的腰必随之扭转,感到有阻力时,利用身体的重力再次瞬间加压。
反复进行数次。
当受术者的腰左右旋转时能听到矫正音即为成功(图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