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外交成就
- 格式:pptx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23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导入:展示一组图片: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签订卖国条约的场景。
提问: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对一个泱泱大国如此低下的国际地位,你有何感想?教师导语: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引起了同学们的愤慨,但如果仅有愤慨又能改变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
从战场中走出来的新中国的领导人,他们是如何披荆斩棘,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平坦大道的?中国又是怎么重新奠定起世界大国地位的?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上,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学生看书后回答。
“二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表现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战后,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勒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书写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在1949年6月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声明:"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和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接着,在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大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第14课外交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知道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使学生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教学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2.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在旧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那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请回答:1.请用史实证明周恩来的话。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何在?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又取得怎样的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外交成就(多媒体展示)生:快速地浏览教材,回答: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教材从几目来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多媒体展示: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1.新中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3.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外交。
师:接下来我们按时间顺序来学习各个阶段的外交成就。
讲新课:一、新中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学生:快速的浏览教材,完成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一)(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学生:看书,勾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时间、人物、内容?多媒体展示: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八年级C 段下学期 历史导学案 ★★★★★ 八年级C 段下学期 历史导学案第3页 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 第4页 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第14课 课题:外交成就 编 号:14【学习目标】1、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中国出席亚非会议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3、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新时期外交成就。
【学习重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中美建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的原因; 【学习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级)1、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奉行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发展、意义分别是什么?(P80找到并划出)知识点二、出席亚非会议(A 级) 1、 时间:______________ 参与国: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2、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地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内容: 提出“________________”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中国出席亚非会议的作用?(从课文中划出) 知识点三、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B 级)1、恢复合法席位的时间、会议及意义分别是什么?2、中美建交的经过: (1)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2) 年,美国总统 访华,双方签署《 》标志: (3)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4) 年 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承认:知识点四、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B 级)(从83页划出) 1、外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及表现? 2、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时间、地点、成员国及作用?3、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召开的地点、内容及地位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时间、地点及意义?【合作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D 级)【课堂检测】1、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 A 、独立自主 B 、求同存异 C 、互不侵犯 D 、维护主权2、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我国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胡锦涛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 、平等互惠 B 、互不侵犯 C 、互不干涉内政 D 、共同繁荣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访问( )提出。
第14课外交成就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等相关史实。
3、充分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三、教材要点解析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我国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
2、1953 年底,周恩来在同印度代表团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1955 年4 月,中国代表大会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 个亚非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
当一些国家代表受帝国主义的挑唆,攻击新中国,会议出现紧张气氛时,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此,打开了新中国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6、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理应享有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但由于美国等国家的阻挠,新中国被长期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而台湾国民党集团却非法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7、1971 年10 月,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尼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8、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利用“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9、1972 年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主编:王凌云【教学目标】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自主预习】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_____________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_______、经济上_______、军事上_______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方针: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______政策。
3、内容:(1)“另起炉灶”①内容:不承认______________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过去____________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____________。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内容:先清除_____________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_____________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一边倒”①内容: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__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______________胜利果实、捍卫______以及维护_______与_______的斗争中,不致处于_______地位。
4、成就:(1)冲破了美国的____________。
(2)同_______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第一次建交热潮。
第14课外交成就主备人:王冬使用时间第11周【学习目标】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习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自主学习】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合作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2.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4、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课堂小结】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2、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3、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4.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第十六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