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外交成就 中华书局版
- 格式:ppt
- 大小:13.53 MB
- 文档页数:29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外交成就习题精选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外交政策B、外交孤立政策C、不干涉政策D、积极扶助政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 )①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中国回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④中国承办上海APEC会议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周恩来总理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曾经在哪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B、中印会议C、万隆会议D、华盛顿会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C、适用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关系D、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 )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核武器问题D、社会制度问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71年10月,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胜利,开始重返国际政治舞台。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中日建交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美建交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71年11月8 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以此说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1955年,亚非欧国家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教学设计备课组:历史组主备人:张院江教务主任签名:学科组长签名:一、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华书局版)第14课外交成就二、教学内容及分析1、内容本课共有四个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亚非会议;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
2、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出席亚非会议”两目介绍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中国代表冲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所倡导的“万隆精神”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天地。
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反映;“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改善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难点是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1、目标①让学生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等史实,从中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
②探讨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③对比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的巨大差异,培养学生进行比较思维的能力。
2、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通过资料、图片展示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建交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成就的重大进展等有关问题,可以让不同学生从获得不同体验。
四、教学问题及分析本课采用设疑提问,创设情景,讲解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五、信息技术使用条件本课通过资料图片相结合,讲解分析与指导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亚非会议→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小结。
第14课外交成就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四项基本原则D.共同发展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 )A.日内瓦会议上B.联合国大会上C.万隆会议上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3.右图所示是周恩来总理访问哪个国家 ( )A.印度B.缅甸C.苏联 D.朝鲜4.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 )A.平等互利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和平共处5.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主要背景是 (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D. 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的问题6.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重大事件有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②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④日本首相访问中国,中日邦交正常化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7.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这表明 ( )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②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③中国与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④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8.l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D.美国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改善9.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 )A.“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会议 B.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C.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博鳌亚洲论坛10.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得到恢复③澳门回归祖国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11.参加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中、美、俄领导人是 ( )A.邓小平、布什、叶利钦 B.江泽民、布什、普京C.邓小平、克林顿、普京 D.江泽民、克林顿、叶利钦12.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第14课外交成绩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二、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绩,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尼克松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阅读课文做下题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年末,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依照彼此尊重、各不相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置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愈来愈多的国家同意,成为处置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二、联合国与中美建交1.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
2.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成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是中国的一部份。
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三、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1.,简称APEC。
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域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
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
达标测试1.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一路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大体思想维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2.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3.咱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4.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彼此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各不相犯D.平等互惠5.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6.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前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成立外交关系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7.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这一观点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正式成立外交关系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咱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第14课《外交成就》设计人:李岚第一次课:【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万隆会议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2遇到了什么困难?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归纳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四、拓展延伸:小组讨论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五、巩固归纳:复述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外交成就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第九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B、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实力比较弱C、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D、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案例分析:“上海公报”是中美两国关系谋求正常化过程中签署的重要文件。
在签署公告时,美方最初向中方提出的公报草案“使用了含糊折中的语言来掩盖争论最激烈和最难解决的问题”,中方不同意。
最后双方经过紧张的反复磋商,达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公报即双方先各自声明自己的立场,然后再阐述他们的共同点。
这份堪称外交史上杰作的公报签署遵循的原则是( )A、独立自主原则B、毫不妥协原则C、求同存异原则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建国以来,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中美建交③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科技B、国防C、外交D、文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 )A、1989年B、1991年C、1993年D、1995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A、基辛格B、肯尼迪C、尼克松D、克林顿【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举世瞩目。
下列哪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重大外交成就( )A、中国在上海举办APECB、中美建交C、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D、周恩来访问印度【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中国新闻网2012年4月16日电:近年来,“中文学习热”在全世界蔓延。
这表明( )A、中文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B、中文便于人们进行交流C、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D、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外交成就》说课稿一、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对初中学段的具体要求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本理念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而课程改革也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对初中学段的具体要求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展开,可概括为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内容本课是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2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至70年代后外交成就的新进展。
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教学目标课标依据: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道万隆会议,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新旧中国外交本质的不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建国初外交政策的背景,提高读图和分析史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