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 建筑特点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762.50 KB
- 文档页数:11
高校奥运场馆体育馆赛后运营模式初探
崔杰;张健;胡斌
【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以作为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及艺术体操比赛馆的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为例,结合其既是奥运场馆同时也是高校体育馆这一双重特点,提出赛后运营的初步设想,为探讨此类场馆的赛后运营管理问题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崔杰;张健;胡斌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20;北京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北京,100020;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4
【相关文献】
1.北京高校奥运场馆赛后开发运营管理模式探析 [J], 郭五一;束景丹;刘莹
2.高校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型研究 [J], 屈若为;陈晋瑜;朴虎范
3.高校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型研究 [J], 屈若为; 陈晋瑜; 朴虎范
4.以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为例浅谈高校奥运场馆赛后利用与运营管理 [J], 杜伟;姚新宇;李培景
5.高校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及物业管理功能定位浅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为例 [J], 侯宁;郭斌爽;张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钢结构代表性建筑1大运中心主体育馆大运中心主体育馆钢结构工程总用钢量约为5800吨,采用单层折面空间网络结构,钢结构屋盖集高耸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于一体,由16个(8组)形状相近的结构单元构成,直径为158米。
安装方法采用“高空定点拼装、累计旋转滑移”的施工思路。
2 鸟巢主体钢结构形成整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
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3 国家大剧院上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
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
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4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还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纪录――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预应力弦支穹顶,最大跨度达93米。
这种结构的上部是一个球冠顶面的单层网壳,由很多钢管组成,下部用钢索撑起来。
5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采用的是巨型结构,该结构体系将原先17根的宽柱改为巨型角柱和三个窄柱,这样建筑可以提供给用户一个更加开放和视觉无障碍的空间。
巨型结构在玻璃幕墙的里面,尤其在结构的低部,其巨大的体量可以给人们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和力量感,而这种感觉正是建筑师和业主希望大楼能具有的。
6 广州新电视塔新电视塔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内筒-钢结构斜交网格外筒体系,其腰部纤细,体态生动,形成向上旋转的优美曲线。
中国国家体育场构造解析
中国国家体育场,又称“鸟巢”,是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大型体育场。
其构造解析如下:
1. 建筑造型:体育场呈现椭圆形的马鞍形,整体造型独特。
2. 结构特点:体育场内部有三层碗状看台,由混凝土框架结构支撑。
看台下有数个独立的空间,包括餐厅、商店、卫生间等设施。
这些设施均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分布,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3. 屋顶设计:体育场的屋顶采用钢结构工程,由24榀门式桁架围绕体育场内部碗状看台区旋转而成。
其中22榀贯通或基本贯通,形成网格状构架,组成体育场整体的“鸟巢”造型。
屋盖主结构的杆件均为箱型构件,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载和地震等外部力。
4. 立面设计:体育场的立面也颇具特色。
立面、楼梯、碗状结构和屋顶是一体的,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也使得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5. 可持续性设计:体育场的设计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体育场的结构空间被一层半透明的薄膜填满,如同鸟类用柔软的填料填充巢穴的细枝之间的空隙一样。
此外,体育场的设计也考虑到了自然通风,这是体育场可持续设计的最重要方面。
6. 功能区域:除了主体结构外,体育场周围还设有一些功能区域,如基座上的新公园、观众休息区、运动员训练区等。
这些区
域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场地的使用功能,也提高了观众的观赛体验。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构造独特、环保、实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科技水平。
体育馆建筑工程概况及其特点第一节工程特点一、本工程是为迎接xx召开而兴建的,工期紧是其最大特点。
二、体育馆工程屋盖结构为六支点的四叶状的空间钢结构网壳,采用焊接空心球节点,无缝钢管杆件,其施工难度较大。
三、体育馆工程设有500×1500大斜梁。
四、本工程弧线、异型结构多,高层变化复杂,测量放线难度大。
五、本工程场馆功能齐全,专业施工队伍多,施工队伍流动性大第二节工程概况xx体育馆是为迎接xx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xx召开而在xx校园内兴建的现代化体育设施,是xx重点工程,也是xx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它既能满足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学校日常体育教育要求,同时兼顾学校师生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其宏伟、多功能的建设规模;新颖独特、展翅欲飞的建筑造型,象征xx在211工程中稳步向前的趋势,也体现大学生及体育健儿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是xx的标志性建筑物。
一、建筑概况该工程建设场地280×224m,采用“场馆合一”的布置手法,体育馆主轴线垂直于九三公路,左右对称布置,南北两端有规划校园道路,西侧设有集散广场,广场可停放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并建有网球场及大量的绿地。
其中心绿地内设置了朱德纪念雕像,既美化校园,又突出体育馆主入口,增加了校园的文化氛围。
1、体育馆建筑情况简介:体育馆总建筑面积为xxm2,地上二层,建筑面积xxm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xxm2,设有固定座位xx个,活动座椅xx个,建筑高度xxm。
体育馆地下室层高3.6m,布置了风雨操场,室内田径训练场、健身房、训练馆以及办公、库房等附属用房。
其中:风雨操场空间尺寸为48.3×34.3×5.5m(长×宽×梁底高)。
体育馆底层层高4.2m,布置了检录厅、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贵宾休息室及相应的附属用房,并设置了电教室、电脑室、图书馆、教研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变配电房、消防值班室等。
体育馆二层设有主比赛场,平面尺寸为48.3×34.5m,净高13m,场内可设置活动座椅450个,能适应不同比赛要求。
案例一:美国亚特兰大体育馆(佐治亚穹顶)索穹顶结构索穹顶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工程师盖格(Geiger)发展和推广富勒(Fuller)张拉整体结构思想后实现的一种新型大跨结构,是一种结构效率极高的张力集成体系或全张力体系。
它采用高强钢索作为主要受力构件,配合使用轴心受压杆件,通过施加预应力,巧妙地张拉成穹顶结构。
该结构由径向拉索、环索、压杆、内拉环和外压环组成,其平面可建成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
整个结构除少数几根压杆外都处于张力状态,可充分发挥钢索的强度,这种结构重量极轻,安装方便,经济合理,具有新颖的造型,被成功地应用于一些大跨度和超大跨度的结构。
1992年,美国工程师李维(M.P.Levy)和T.F.Jing对盖格设计的索穹顶结构中索网平面内刚度不足和易失稳的特点进行了改进,将辐射状脊索改为联方型,消除了结构内部存在的机构,并取消起稳定作用的谷索,成功设计了佐治亚穹顶(Georgia Dome)(1992年建成,椭圆形平面,240.79m*192.02m),成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主体育馆屋盖,用钢量不到30kg/m²。
佐治亚穹顶体育馆位于亚特兰大的中心地带,1992年作为美国橄榄球联盟亚特兰大大猎鹰队的主场开放。
该馆因成为1996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缆支撑穹顶形体育馆。
佐治亚穹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索穹顶结构,双曲抛物面型张拉整体索穹顶结构,由美国工程师列维等设计,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主赛馆的屋盖结构,其长轴为240米,短轴为193米,为钻石形状,曾被评为全美最佳设计。
整个结构由联方型索网、三根环索、不连续撑杆及中央桁架组成。
佐治亚体育馆的结构是一个空间桁架,其底部弦杆由环形索代替。
这个屋顶为240m*193m的椭圆形,是同类索膜结构中世界上最大的。
它由涂有聚四氟乙烯的玻璃纤维膜覆盖。
屋面呈钻石状,看上去象水晶一般。
整个屋顶由7.9m宽、1.5m厚的混凝土受压环固定,共52根支柱支撑着700m周长的混凝土受压环,钢焊接件被预埋进受压环内,以提供26个屋顶连接点。
体育馆结构介绍体育馆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其设计和构造旨在满足体育运动和大型活动的需求。
体育馆通常具有宽敞的空间、良好的视野和优越的声学效果,为观众和运动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体育馆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以及其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从体育馆的结构特点开始讨论。
体育馆的设计通常追求大跨度、无柱和高层次的要求。
这意味着体育馆需要使用大型钢结构或悬索系统来支撑屋顶,以创造一片开阔的空间供运动员和观众使用。
此外,体育馆通常需要考虑到大量的人流量和重负荷,因此结构必须具备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其次,体育馆的设计原则也值得关注。
在设计体育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和运动活动的特点。
观众席的设置要保证每个观众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视野,同时还要考虑到安全和舒适性。
运动员的场地也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进行设计,例如篮球场需要特殊的地板材料和标记线,而游泳池需要合适的深度和波浪消除设施。
体育馆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观赏比赛的场所,还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专业、安全的训练和竞技环境。
体育馆为体育赛事和大型演出提供了场地,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此外,体育馆还承担着举办体育比赛和相关活动的功能,为体育运动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体育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建筑结构,在满足体育运动和大型活动需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的需求和运动活动的特点。
体育馆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以及其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体育馆这一话题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利用这些建筑结构,为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体育馆作为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建筑结构,在满足体育运动和大型活动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兼顾人的需求和运动活动的特点。
在设计和建设体育馆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人们的舒适感和安全性,同时还要满足不同体育项目的要求。
首先,体育馆的结构特点对其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运中心体育馆大运中心体育馆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座多功能体育场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
该体育馆的建造是为了满足奥运会期间举办各类室内体育项目的需求,并且在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休闲运动和大型活动举办的场所。
本文将介绍大运中心体育馆的设计理念、场馆设施以及举办的重要赛事。
大运中心体育馆的设计理念是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筑风格相结合。
整个体育馆呈现出圆形的外观,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
体育馆的外墙采用玻璃幕墙设计,使得整个建筑在夜晚时分显得尤为壮观。
此外,体育馆的屋顶采用了特殊的蓝色材料,使得整个体育馆看起来如同一个巨大的蓝色莲花盛开在地面上,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大运中心体育馆的内部设施齐全,可满足各类室内体育项目的需求。
体育馆主要包括一个大型主竞技场和若干个训练场地。
主竞技场可容纳约1万人观赛,采用了现代化的观众座椅和电子显示屏等设施,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观赛体验。
此外,体育馆还设有健身房、游泳池、篮球场等多个室内运动场地,为市民提供了进行休闲运动的场所。
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大运中心体育馆已经举办了多个重要的体育赛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体操世锦赛、羽毛球世锦赛和乒乓球世界杯等国际性赛事。
这些赛事不仅提高了大运中心体育馆的知名度,也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大运中心体育馆还举办了众多的国内比赛和演出,如中国篮球超级联赛、音乐会和演唱会等,丰富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除了举办赛事和演出,大运中心体育馆还积极开展体育培训和交流活动。
体育馆设有专业的教练团队,提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类体育项目的培训课程。
此外,体育馆还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组织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来访和交流,为国内体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大运中心体育馆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多功能体育场馆,既承载着北京奥运会的荣耀,也成为了北京市民休闲运动和举办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
其设计理念的独特性、完善的场馆设施以及举办的重要赛事都为大运中心体育馆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纪录——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最大跨度达93米。
随着北京奥运会羽毛球、艺术体操比赛陆续在这里举行,将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座建筑的独特魅力。
怀着对这座建筑特殊钢结构的探究心情,我们走进了这座建筑,访问了负责该项目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技术的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副总工秦杰博士。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建筑总面积24383平方米,屋盖最大跨度93米,矢高9.3米,其结构形式为下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部采用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弦支穹顶结构。
如果用单层网壳支撑如此大的跨度,势必要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而会导致建筑整体结构笨重,用钢量增大。
目前采用的弦支穹顶结构上部是一个球冠顶面的单层网壳,下部是径向高强度钢拉杆和环向高强度钢索,借助垂直的竖向撑杆支撑网壳。
这种新型结构形式,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受力合理。
也正是弦支穹顶结构这种“刚柔并济、柔中带刚”的特性,才使得体育馆呈现出一种轻盈飘逸的形态,使人们自然联想到羽毛球、艺术体操的项目所表达的清灵飘逸。
仿真计算与施工监测确保安全施工和结构质量虽然体育馆已经竣工,但秦杰依然保留着他们最初制作的弦支穹顶结构模型,因为这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确实让他们呕心沥血。
他谈到,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是由高强度、抗腐蚀、抗疲劳钢索与各种形式的空间钢结构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
对于直径93米的世界最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其最外圈环向索预应力张拉值达到250吨,钢结构施工的难度实属世界罕见,其中预应力拉索施工是这个工程的最大特色和难点。
由于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工程的特殊性,在施工前工程师们必须进行大量的深化设计和仿真计算等准备工作。
在施加预应力完成前结构尚未成形,弦支穹顶的结构整体钢度较差,因此必须应用有限元计算理论,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进行弦支穹顶结构的施工仿真计算,并采用APDL语言编写仿真计算程序,以期能很好地模拟该结构形式的施工过程,保证结构施工过程及结构使用期的安全性。
教学楼简介我校教学楼于2003年5月开始使用,建筑面积为170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9373平方米。
共有普通教室57间,阶梯教室6间,语音教室8间,计算机教室8间和一个多功能报告厅。
此外,楼内还配备了中央空调系统、自动净水饮水系统、自动消防报警系统,全方位电子监视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网络系统等现代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
在教室的内部设施与条件方面,所有教室均采用绿色环保黑板,并配有扩音器、胶片投影、实物投影、幻灯等教学设备,使用效果好,利用率高,能充分满足各种教学需要。
教学楼可容纳7713人进行教学、科研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体育馆简介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建于1989年,是为举办第11届亚洲运动会拳击比赛专门建造,因此,也称拳击馆。
该馆由主馆和两个辅助训练馆组成,建筑面积10631平方米,由一个主馆和一个副馆组成,主副馆场地配置篮球、排球网架,供篮球、排球等多种项目训练与比赛使用,主馆看台座位数2700个,东西两侧各配有大屏幕显示屏。
由清华大学设计院设计,河北省第一建筑公司承建,该工程曾获当年的“鲁班奖”。
目前,该馆作为国家艺术体操队的训练基地,为国家的艺术体操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也是我校武术本科教学、训练的场地。
游泳馆简介游泳馆建于1957年,建筑面积3207平方米,原国家城市建设部天津民用建筑设计院设计,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承建。
建筑风格在传统基础上渗透西洋特色,宏伟气派,内设8条50米标准泳道、更衣室、淋浴间、健身房等。
主要用于学校教学、训练和承接各类比赛使用。
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陪同外宾来此参观。
2003年学校投资对建筑外观进行了全面改造,该馆曾多次举办国际国内比赛,也是成功横渡渤海海峡和英吉利海峡被誉为“渡海勇士”的我校教师张健日常训练的主要场馆。
田径馆简介田径馆建于1957年,建筑面积6394平方米,标准室内200米跑道。
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原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