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数学(第3章3.3)
- 格式:ppt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28
组合数学讲义3章递推关系递推关系§3.1 基本概念(一)递推关系定义3.1.1 (隐式)对数列aii 0 和任意自然数n,一个关系到an和某些个ai i n 的方程式,称为递推关系,记作F a0,a1, ,an 0 (3.1.1)__例an an 1 an 2 a0 n 0an 3an 1 2an 2 2a1 1 0定义3.1.1'(显式)对数列aii 0 ,把an与其之前若干项联系起来的等式对所有n≥k均成立(k为某个给定的自然数),称该等式为ai 的递推关系,记为an F an 1,an 2, ,an k (3.1.1)'例an 3an 1 2an 2 2a1 1 (二)分类(1)按常量部分:① 齐次递推关系:指常量=0,如Fn Fn 1 Fn 2;② 非齐次递推关系,即常量≠0,如hn 2hn 1 1。
(2)按ai的运算关系:组合数学讲义① 线性关系,F是关于ai的线性函数,如(1)中的Fn与hn均是如此;② 非线性关系,F是ai的非线性函数,如hn h1hn 1 h2hn2 hn 1h1。
(3)按ai的系数:① 常系数递推关系,如(1)中的Fn与hn;② 变系数递推关系,如pn npn 1,pn 1之前的系数是随着n而变的。
(4)按数列的多少:① 一元递推关系,其中的方程只涉及一个数列,如(3.1.1)和(3.1.1)'均为一元的;② 多元递推关系,方程中涉及多个数列,如an 7an 1 bn 1bn 7bn 1 an 1(5)显式与隐式:yn 1(三)定解问题xn 1yn h yn 1 2 yn 1定义3.1.2 (定解问题)称含有初始条件的递推关系为定解问题,其一般形式为F a0,a1, ,an 0,(3.1.2)a0 d0,a1 d1, ,ak 1 dk 1所谓解递推关系,就是指根据式(3.1.1)或(3.1.2)求an的与a0、a1、、an-1无关的解析表达式或数列{an}的母函数。
3.1题(宗传玉)某甲参加一种会议,会上有6位朋友,某甲和其中每人在会上各相遇12次,每二人各相遇6次,每三人各相遇3次,每五人各相遇2次,每六人各相遇一次,1人也没有遇见的有5次,问某甲共参加了几次会议解:设A i为甲与第i个朋友相遇的会议集,i=1,…,6.则故甲参加的会议数为:28+5=33.3.2题(宗传玉)求从1到500的整数中被3和5整除但不被7整除的数的个数.解:设A3:被3整除的数的集合A5:被5整除的数的集合A7:被7整除的数的集合所以3.3.题(宗传玉)n个代表参加会议,试证其中至少有2人各自的朋友数相等。
解:每个人的朋友数只能取0,1,…,n-1.但若有人的朋友数为0,即此人和其他人都不认识,则其他人的最大取数不超过n-2.故这n个人的朋友数的实际取数只有n-1种可能.,所以至少有2人的朋友数相等.3.4题(宗传玉)试给出下列等式的组合意义.解:(a) 从n 个元素中取k 个元素的组合,总含有指定的m 个元素的组合数为)()(kn mn m k m n --=--。
设这m 个元素为a 1,a 2,…,a m ,Ai 为不含a i 的组合(子集),i=1,…,m.()∑∑∑==∈⊄==⎪⎪⎭⎫⎝⎛-⎪⎪⎭⎫ ⎝⎛-=-+⎪⎪⎭⎫ ⎝⎛==⎪⎪⎭⎫⎝⎛--⎪⎪⎭⎫⎝⎛-=ml l m l l m i i lj i lk l n k m A k n k n m n k l n l j 01),(),...,(1m1i i i i i 1)1(A A A A 111213.5题(宗传玉)设有三个7位的二进制数:a1a2a3a4a5a6a7,b1b2b3b4b5b6b7,c1c2c3c4c5c6c7.试证存在整数i 和j,1≤i≤j≤7,使得下列之一必定成立:a i=a j=b i=b j,a i=a j=c i=c j,b i=b j=c i=c j.证:显然,每列中必有两数字相同,共有种模式,有0或1两种选择.故共有·2种选择.·2=6.现有7列,.即必有2列在相同的两行选择相同的数字,即有一矩形,四角的数字相等.3.6题(宗传玉)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内任取5个点试证其中至少有两点,其间距离小于证:把1×1正方形分成四个(1/2)×.则这5点中必有两点落在同一个小正方形内.而小正方形内的任两点的距离都小于.3.7题(王星)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内任取5个点试证其中至少有两点,期间距离小于1/2.证:把边长为1的三角形分成四个边长为1/2的三角形,如上图:则这5点中必有两点落在同一个小三角形中.小三角形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都小于1/2.3.8题(王星)任取11个整数,求证其中至少有两个数它们的差是10的倍数。
第三章递推关系1.在平面上画n条无限直线,每对直线都在不同的点相交,它们构成的无限区域数记为f(n),求f(n)满足的递推关系.解: f(n)=f(n-1)+2f(1)=2,f(2)=4解得f(n)=2n.2.n位三进制数中,没有1出现在任何2的右边的序列的数目记为f(n),求f(n)满足的递推关系.解:设a n-1a n-2…a1是满足条件的n-1位三进制数序列,则它的个数可以用f(n-1)表示。
a n可以有两种情况:1)不管上述序列中是否有2,因为a n的位置在最左边,因此0和1均可选;2)当上述序列中没有1时,2可选;故满足条件的序列数为f(n)=2f(n-1)+2n-1 n 1,f(1)=3解得f(n)=2n-1(2+n).3.n位四进制数中,2和3出现偶数次的序列的数目记为f(n),求f(n)满足的递推关系.解:设h(n)表示2出现偶数次的序列的数目,g(n)表示有偶数个2奇数个3的序列的数目,由对称性它同时还可以表示奇数个2偶数个3的序列的数目。
则有h(n)=3h(n-1)+4n-1-h(n-1),h(1)=3 (1)f(n)=h(n)-g(n),f(n)=2f(n-1)+2g(n-1) (2)将(1)得到的h(n)=(2n+4n)/2代入(2),可得f(n+1)= (2n+4n)/2-2f(n),f(1)=2.4.求满足相邻位不同为0的n位二进制序列中0的个数f(n).解:这种序列有两种情况:1)最后一位为0,这种情况有f(n-3)个;2)最后一位为1,这种情况有2f(n-2)个;所以f(n)=f(n-3)+2f(n-2)f(1)=2,f(2)=3,f(3)=5.5.求n位0,1序列中“00”只在最后两位才出现的序列数f(n).解:最后两位是“00”的序列共有2n-2个。
f(n)包含了在最后两位第一次出现“00”的序列数,同时排除了在n-1位第一次出现“00”的可能;f(n-1)表示在第n-1位第一次出现“00”的序列数,同时同时排除了在n-2位第一次出现“00”的可能;依此类推,有f(n)+f(n-1)+f(n-2)+…+f(2)=2n-2f(2)=1,f(3)=1,f(4)=2.6.求n 位0,1序列中“010”只出现一次且在第n 位出现的序列数f(n).解:最后三位是“010”的序列共有2n-3个。
贡献法组合数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旨在介绍本文讨论的主题——贡献法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组合数学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离散对象的组合和排列问题。
而贡献法是一种解决组合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将问题转化为计算每个对象在结果中的贡献度来求解。
在组合数学中,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对问题的各个元素进行计数和分类。
然而,对于复杂的问题而言,直接进行计数和分类是非常困难的。
贡献法通过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并计算每个子问题对最终结果的贡献度,从而简化了问题的求解过程。
本文将探讨贡献法的概念、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
首先,我们将介绍贡献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和基本原理。
然后,我们将阐述贡献法在组合数学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排列组合、图论等领域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对贡献法进行评价,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了解到贡献法在组合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贡献法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其进行总结和结论。
贡献法的研究对于组合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于贡献法的理解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它有助于读者系统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论述:1. 引言:本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引入和概述,介绍贡献法在组合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还会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明确文章的主要讨论内容。
2. 正文:2.1 贡献法的概念:这一部分将对贡献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包括贡献法的来历、基本原理等内容。
通过理论阐述,读者可以对贡献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 贡献法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这一部分将具体讨论贡献法在组合数学中的一些典型应用,如排列组合、概率统计、图论等领域。
通过实例分析和应用案例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贡献法在解决组合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3.1 某甲参加一种会议,会上有6位朋友,某甲和其中每一个人在会上各相遇12次,每两人各相遇6次,每3人各相遇4次,每4人各相遇3次,每5人各相遇2次,每6人各相遇1次,1人也没遇见的有5次,问某甲共参加几次会议?解:设A 为甲与第i 个朋友相遇的会议集.i=1,2,3,4,5,6.则 │∪A i │=12*C(6,1)-6*C(6,2)+4*C(6,3)-3*(6,4)+2*(6,5)-C(6,6) =28甲参加的会议数为 28+5=333.2:求从1到500的整数中被3和5整除但是不能被7整除的数的个数。
解:设 A 3:被3整除的数的集合A 5:被5整除的数的集合 A 7:被7整除的数的集合 所以 ||=||-||=-=33-4=29 3.3 n 个代表参加会议,试证其中至少有2个人各自的朋友数相等解:每个人的朋友数只能取0,1,…,n -1.但若有人的朋友数为0,即此人和其 他人都不认识,则其他人的最大取数不超过n -2.故这n 个人的朋友数的实际取数只 有n -1种可能.,根据鸽巢原理所以至少有2人的朋友数相等.3.4试给出下列等式的组合意义0j j 0(1)=(1), 1n-m-j+1(2)(1)1 j 1(3)...(1) 1 12m l l n m l n m m n l n k m n k l k l n m l n m l m l m l m l m l m l m m m m m l =-=--⎛⎫⎛⎫⎛⎫-≥≥ ⎪ ⎪⎪-⎝⎭⎝⎭⎝⎭---⎛⎫⎛⎫⎛⎫=- ⎪ ⎪⎪--⎝⎭⎝⎭⎝⎭+-++++⎛⎫⎛⎫⎛⎫⎛⎫⎛⎫=-+-+- ⎪ ⎪ ⎪ ⎪ ⎪-+++⎝⎭⎝⎭⎝⎭⎝⎭⎝⎭∑∑ 证明:(1)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k ,使得其中必含有m 个特定元素的方案数为)()(kn mn m k mn --=--。
设这m 个元素为a 1,a 2,…,a m , Ai 为包含a i 的组合(子集),i=1,…,m.1212|...|(...)12 =(...(1))1 2 =(1) m m m l n A A A A A A k n m n m n m n m k k k m k m n l l k ⎛⎫=- ⎪⎝⎭---⎛⎫⎛⎫⎛⎫⎛⎫⎛⎫⎛⎫⎛⎫--++- ⎪ ⎪⎪ ⎪⎪ ⎪⎪⎝⎭⎝⎭⎝⎭⎝⎭⎝⎭⎝⎭⎝⎭-⎛⎫⎛- ⎪⎝⎭ 0ml =⎫ ⎪⎝⎭∑ (2)把l 个无区别的球放到n 个不同的盒子,但有m 个空盒子的方案数为11n l m n m -⎛⎫⎛⎫⎪⎪--⎝⎭⎝⎭令k=n-m ,设A i 为第i 个盒子有球,i=1,2,…k12k 121|...|(...)1k 11211 =(...(1)) 1 2 k k k l A A A A A A k k l k l k k l k k k l k l l k l +-⎛⎫=- ⎪⎝⎭+--+--+--+-⎛⎫⎛⎫⎛⎫⎛⎫⎛⎫⎛⎫⎛⎫--++- ⎪ ⎪⎪ ⎪⎪ ⎪⎪⎝⎭⎝⎭⎝⎭⎝⎭⎝⎭⎝⎭⎝⎭ kj j 0k k-j+1 =(1)j l l =-⎛⎫⎛⎫- ⎪⎪⎝⎭⎝⎭∑ (3)设A i 为m+l 个元素中去m+i 个,含特定元素a 的方案集;N i 为m+l 个元素中取m+i 个的方案数。
有限射影几何组合数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有限射影几何和组合数学是数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在解决离散数学问题、组合问题以及几何问题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有限射影几何研究的对象是有限维向量空间上的子空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组合数学则研究了排列和组合等离散结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有限射影几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射影空间、线、平面等重要概念。
然后探讨有限射影几何在密码学、编码理论等领域的应用。
接下来,文章将对组合数学进行概述,包括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计数方法。
随后,探讨了组合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并给出具体示例。
最后,本文将重点讲解有限射影几何与组合数学之间的联系,并通过一些案例来展示二者相互关系的深入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和阐释有限射影几何和组合数学这两个数学分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相互关系。
通过对有限射影几何和组合数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与组合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且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展望。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能够深入了解有限射影几何和组合数学,并对其重要性和研究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2. 有限射影几何2.1 定义和基本概念有限射影几何是关于有限维射影空间的研究,射影空间是包含了线、平面以及更高维度的对象的数学空间。
在有限射影几何中,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由一个有限数量点所确定的射影空间。
这些点被称为射影几何中的基本元素,它们由坐标表示。
2.2 射影空间和射影几何研究对象射影几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射影空间,它是通过对传统欧氏空间进行投影变换得到的。
在二维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射影平面看作是无穷远点处添加到欧氏平面上形成的平面。
类似地,在三维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射影空间视为将无穷远点添加到三维欧氏空间上形成的空间。
这种构造方式确保了在该空间中也存在着直线和平面等基本图形。
而与传统欧氏几何不同之处在于,在射影几何中也包含了退化图形,如两直线重合或多个点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