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4
古代关于耳鸣耳聋医论大全《黄帝内经》指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果临床中不问青红皂白,不经专业中医辩证就乱用补肾药,轻则疗效不佳,重则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因此许多人认为耳鸣耳聋可能与肾虚有关。
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都可致耳鸣。
治疗耳鸣耳聋首先要分清“虚实”,因为虚证和实证治疗原则是完全不同的。
耳鸣是指不由外界声音引起的声音感受。
为听觉机能紊乱所致。
耳鸣的临床表现多样,常如流水声、轰鸣声、蝉鸣声、汽笛声、风潮声等等。
耳鸣的频率范围可高可低,还可由多个声音组成。
耳鸣多与耳聋同时出现或先后发生,常由耳部疾病引起,亦可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耳鸣常常持续不断,但有时也以脉冲或断续的方式出现,可突然产生,也可逐渐加重。
如果耳鸣能够被患者以外的其他人听到,或者被仪器记录到,这种耳鸣就被称作“客观性”耳鸣;相应的,不能被其他人听到或被仪器记录到的耳鸣被称为“主观性”耳鸣。
《黄帝内经》中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
中医认为,耳鸣是多种病症的常见症状,常与耳聋合并出现,多发于中老年人,故有“聋为鸣之渐,鸣为聋之始”之说。
古代医籍中对耳鸣的论述很多。
明代医籍《景岳全书》中说:“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
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气亏虚而然。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
《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
《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
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
内经:“年四十,肾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
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
神经性耳鸣耳聋治疗方法神经性耳鸣和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觉问题,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噪音或耳鸣声,甚至伴随听力下降。
这种情况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神经性耳鸣耳聋治疗方法。
1.注意环境调整: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尤其是避免暴露于噪音极大的环境,如音乐会、大声音体育运动等。
同时,睡前适当安静,避免过度疲劳。
2.饮食调整:患者应尽量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因和酒精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耳鸣的症状。
另外,增加一些含锌和镁的食物摄入,如海鲜、豆类和坚果等,可以有助于改善耳聋。
3.药物疗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对患者开具特定的药物治疗方案,如使用激素类药物、镇静剂、镇痛剂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
4.听觉疗法:听觉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听觉刺激来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听觉放松疗法。
这种方法通过向患者提供柔和的自然音乐、海浪声等等,旨在转移患者对耳鸣声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症状。
5.物理疗法:物理疗法主要包括电疗、磁疗和超声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善耳朵的血液循环,促进耳蜗的功能恢复。
6.心理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往往伴随着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失眠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接受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或者放松训练等来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有助于改善耳鸣的症状。
7.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极度严重且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方法改善的神经性耳鸣耳聋病例,医生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如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耳手术等。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修复受损部分或者通过辅助装置来改善听力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虽然以上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但是目前并没有完全治愈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方法。
因此,患者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管理自己的症状,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诱发症状的因素。
耳鸣耳聋中医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耳鸣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具有独特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对耳鸣耳聋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关于耳鸣耳聋中医诊断标准。
一、望:1. 看面色:耳鸣耳聋患者多有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等情况。
2. 看舌质:舌质淡白或淡红,舌体胖大,舌苔薄白。
3. 看舌苔:多为白苔,薄腻。
二、闻:1. 闻声音:耳鸣患者常反映耳内有风声、雷鸣、蝉鸣等声音。
2. 闻气息:患者常有口臭、体臭等情况。
三、问:1. 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病情变化等信息。
2. 问诊病情: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耳鸣声音的性质、强度、有无伴随症状等。
3. 问生活习惯:了解患者的日常作息、饮食习惯等情况。
四、切:1. 切脉:脉象变化较小,常规多为脉浮数。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诊断方法,中医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耳鸣耳聋,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治疗耳鸣耳聋主要是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达到缓解症状、恢复听力的目的。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针灸调理耳部经络,帮助患者恢复听觉功能;配合中药疗法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改善耳鸣耳聋的症状等。
中医对于耳鸣耳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在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病情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对于患有耳鸣耳聋的患者来说,及时就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耳鸣耳聋的治疗,早日康复。
第二篇示例:耳鸣耳聋是指患者出现听觉异常,包括耳部持续性嗡嗡作响或轻微的耳鸣,以及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
在中医传统医学中,耳鸣耳聋被视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有丰富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关于耳鸣耳聋的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理论,耳鸣耳聋的病因主要包括肝阳上亢、肾精亏虚、心火内炽、痰浊干扰等。
耳鸣耳聋(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耳聋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聋耳鸣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本病类似于西医的神经性耳聋或耳鸣,其临床治疗成为当今公认的世界难题之一,中医药在耳鸣耳聋这一疑难病的防治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祖国医学众医籍中很多关于耳聋耳鸣的精辟论述,对耳聋耳鸣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与肝、肾及人体自然衰老等方面关系最为密切。
我们总结前人的经验,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对耳聋耳鸣的患者分成两种类型,暴聋和久聋,暴聋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理化检查等确诊,久聋的患者通过舌象脉象,耳鸣匹配和纯音测听,分成以低频降低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和以高频降低为主的虚证,并以“火、瘀”观点论治暴聋, 认为暴聋辩证较多较杂,多属实证,“火”即肝火,肝火的形成多因七情过激,肝阳化火,肝经蕴热所致。
中医素有肝火上扰清窍则暴聋的说法。
肝为刚脏,主疏泄,其性升发,疏泄适度,则清阳得升,耳窍得养。
升发太过,肝气上逆,冲犯两耳,可致暴聋;以“虚、瘀”的观点论治久聋,久聋久病精气亏损或肾精亏损,髓海空虚,清窍失养,致使耳窍失聪,听位功能失常,以“虚”论治多辨证为肾精亏损,治宜补肾益精,活血开窍。
因此根据以上理论,临床治疗中将原发性的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同时根据病情分成两大证型,暴聋者以肝火血瘀型为主,久聋者以肾虚血瘀为主。
病因病机1、肝火上扰循经耳窍,引起耳鸣耳聋。
2、气机不畅,瘀血内阻,耳窍经脉雍阻,清窍闭塞,发生耳鸣或者耳聋。
3、肾精不足,耳窍失养故耳鸣耳聋。
4、气血亏虚,耳窍失养而致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脏腑实火主要是肝火上扰耳窍,亦或瘀血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
诊断要点1、病史:无耳外伤史、爆震史,噪声接触史、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等。
神经性耳鸣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鸣症状,它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包括失聪、精神障碍、社交障碍等。
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非常重要。
那么,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该怎么治疗才能好起来呢?
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因和病情。
如果是因为药物、噪音等因素引起的,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因素。
如果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应该根据疾病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治疗。
例如,如果是因为中耳炎引起的耳聋,应该进行中耳炎治疗;如果是因为听神经瘤引起的耳聋,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
例如,听力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听力和语言能力。
患者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以帮助减轻症状。
例如,避免噪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等。
一些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B、锌等,也可能对耳聋有帮助。
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患者也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以帮助减轻症状。
最重要的是,患者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神经性耳鸣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鸣症状,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因和病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患者也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以帮助减轻症状。
最重要的是,患者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中医养生如何帮助改善耳鸣耳聋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耳鸣耳聋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健康问题。
耳鸣,即耳朵里出现嗡嗡声、鸣声、哨声等异常声音;耳聋,则是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交流能力。
而中医养生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为改善耳鸣耳聋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肾开窍于耳,肾精亏虚是导致耳鸣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过度劳累、房事不节等,都可能损耗肾精,从而影响耳部的正常功能。
其次,肝胆火旺也容易引发耳鸣耳聋。
长期的情绪不畅,如愤怒、抑郁、焦虑等,会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清窍。
再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无法濡养耳部;以及外感邪气,如风邪、火邪侵袭耳部经络等,也都可能导致耳鸣耳聋的发生。
那么,中医养生是如何发挥作用来改善耳鸣耳聋的呢?饮食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一环。
对于耳鸣耳聋患者,应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填精、平肝降火、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
比如,黑芝麻、黑豆、核桃等黑色食物,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菊花、芹菜、苦瓜等能够清肝泻火;山药、薏米、大枣等有助于健脾益气。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以免加重病情。
起居有常对于改善耳鸣耳聋也至关重要。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气血的恢复和肾精的养护。
晚上应尽量在 11 点之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低头弯腰动作。
此外,要注意耳部的保暖,避免风邪侵袭。
情志调节在中医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加重耳鸣耳聋的症状。
因此,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遇到烦恼和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避免将不良情绪积压在心中。
中医的按摩和针灸疗法对于改善耳鸣耳聋也有显著效果。
按摩耳部周围的穴位,如耳门、听宫、听会等,可以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耳鸣耳聋的症状。
耳科病证:耳鸣耳聋的诊疗耳鸣系指耳内鸣响,妨碍听觉。
如清•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卷二说:“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然(:kao,音烤,火燃烧之声),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
”耳聋系指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有重听与无闻之分。
如《韩非子•解老》说:“耳不能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说:“耳聋者,音声闭隔,竟一无所闻者也,亦有不至无闻,但闻之不真者,名为重听。
”耳鸣、耳聋常同时并见或先后发生。
如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说:“耳鸣不止,则变成聋也。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也说:“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
”故本节将耳鸣耳聋合并论述。
耳鸣、耳聋有症状名与病名之分。
症状名者,凡耳窍各种宏观疾病(如耳痒、耳疮、耳胀、耳闭、脓耳、异物入耳、盯耳)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耳内鸣响,或听力减退的症状;病名者,凡非因于耳窍宏观疾病所致,以耳内鸣响,听力减退为主症的耳病,即本节所述之内容。
西医感染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特发性突聋、爆震性聋、噪音性聋,以及全身慢性疾病引起的聋等均属本病范畴。
[历史沿革]《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是关于耳聋的最早定义。
但耳鸣、耳聋之词在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内经》。
如《足臂十一脉灸经》载:“足泰阳温(足太阳脉)……其病:病足小指(趾)废……产聋……”,《阴阳十一脉灸经》载:“银阳麻(太阳脉):……其所产病:头痛,耳聋……”。
《内经》中有关耳鸣、耳聋的论述则不下五十余处。
尔后,历代医家对耳鸣、耳聋论述更多。
关于耳鸣耳聋的病因病理论述,在《内经》中可分虚实二类。
实证类主要指六淫为患、经脉受邪失调,以及其他方面,如五脏不和、肝气上逆(或肝风上扰)、肠胃痞塞、盯聆塞耳等。
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篇》说: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噬燥耳聋;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耳无所闻。
治疗耳聋耳鸣不要勿要踏入误区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
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
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
二者临床表现和伴发症状虽有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均与肾有密切的关系。
耳鸣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
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
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丧失。
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
婴幼儿时期就发生的全聋或严重的重听,因为不能学习语言,会导致聋哑。
内耳病变有时可以侵犯前庭,使平衡功能失常,所以在耳鸣耳聋的同时,可伴有较严重的眩晕。
耳鸣耳聋属于非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也就是神经受损,神经性的疾病属于疑难杂症的一种,很多人一度认为神经性的疾病是治不好的,只能适应,殊不知人体耳部的神经是连着的,一旦有一个受损,另一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受到损坏,“久鸣必聋,久聋必呆”一、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常引起耳鸣的原因包括以下: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tcm3387)。
目前医学界认为其病因复杂,机制不清。
一般考虑为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抑郁等诱发,也是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各大论坛和贴吧讨论最多的耳鸣种类。
外耳道耵聍(即耳屎)栓塞、异物。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中耳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美尼尔氏综合症。
较严重的引发因素包括良恶性肿瘤,如听神经瘤、鼻咽部肿瘤、脑部肿瘤等。
二、耳鸣能恢复吗?由于多数耳鸣发病机制不详,所以到目前为止,耳鸣仍然是全世界耳科三大顽疾之一。
如果是外界因素、其他疾病引起耳鸣的并发症,只要消除外界因素和恢复其他疾病,耳鸣自然会有几率消失。
如果是病因不详的突发性耳聋或神经性耳鸣,治疗起来则比较复杂。
对于现代医学来说,只要是在突发性耳聋或神经性耳鸣出现后的7日内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通过定量注射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有机会得到恢复,耳鸣可以有几率彻底消失,但不是百分百都能成功。
耳鸣耳聋耳鸣是耳朵内的鸣响,耳聋是听力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两者经常会一同出现,并且发病原因也类似,所以常放在一起。
今天全净通就给大家分享关于耳鸣耳聋的知识。
1、耳鸣耳聋的简介:耳鸣是以耳道内鸣响,如蝉如潮,妨碍听觉为主症(如蝉如潮:是指耳鸣时听到的声音,音小者好像蝉鸣,音大者好像浪潮。
);耳聋是以听力不同程度减退或失听为主症。
临床上耳鸣、耳聋可单独出现,亦可先后发生或同时并见。
耳鸣声大,呈低音调者多为实证,而高音调如蝉鸣者多为虚证;暴鸣新鸣,声大者多实,鸣声细久者多虚;日夜双侧耳鸣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声短急促者多实,声长不间断者多虚;手按之鸣声加重者为实,按之减退或停止者为虚。
西医多见于耳科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药物中毒以及外伤性疾病。
2、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耳鸣、耳聋的发生常与外感风邪、情志失常、久病、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外感风邪,肺失宣降,导致外邪循经上犯壅塞耳窍,清窍蒙蔽发为耳鸣耳聋;素体阳盛,性急易怒,或长期焦虑,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火上炎,循经上扰耳窍,爆发耳鸣耳聋;久病、年老体虚则肾不足,肾开窍于耳,肾不足,则耳鸣、耳聋。
3、耳鸣耳聋的症状表现:外感风邪:突起耳鸣、耳聋,响声如风,听力下降,或伴有耳堵闷感。
同时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发热恶寒等感冒症状。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肝胆火盛:耳鸣、耳聋突然发生,多因郁怒而发,或者郁怒后更为严重。
耳鸣如风、如雷、如潮,或兼有耳闭塞感,同时兼见头痛、眩晕、目红面赤、烦躁易怒、夜寐不宁,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胸胁胀痛等症。
舌红苔黄,脉弦数。
肾精不足:久病耳鸣、耳聋时作时止,声细调低,按之鸣声减弱,劳累后加剧,伴头晕,腰酸,遗精。
舌红,少苔,脉细。
4、耳鸣耳聋的治疗原则:实证:治则:疏风邪热,通络开窍。
取耳区局部以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听会翳风中渎侠溪配穴:外感风邪配外关、合谷;肝胆火盛配太冲、丘墟。
耳鸣耳聋的护理查房目录CONTENTS•耳鸣耳聋概述•耳鸣耳聋的护理评估•耳鸣耳聋的日常护理•耳鸣耳聋的康复护理•耳鸣耳聋的预防与保健•耳鸣耳聋的护理研究进展01耳鸣耳聋概述耳鸣耳聋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表现为患者主观上感觉听到的声音降低或完全消失。
定义根据发病原因,耳鸣耳聋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
分类定义与分类耳鸣耳聋的病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药物使用、噪声暴露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病因临床表现耳鸣耳聋患者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眩晕、恶心等症状。
诊断标准耳鸣耳聋的诊断依赖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听力测试结果。
听力测试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02耳鸣耳聋的护理评估了解患者耳鸣耳聋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治疗经过等,以及是否有其他相关疾病。
病史采集身体检查心理评估检查患者的耳部结构、听力状况、神经系统等,以确定耳鸣耳聋的原因和程度。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是否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以便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030201患者评估护理诊断听力障碍患者存在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焦虑和抑郁患者因耳鸣耳聋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睡眠障碍患者因耳鸣耳聋而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疲劳和不适。
护理计划与目标护理目标通过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听力辅助器具的使用、心理疏导、睡眠指导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耳鸣耳聋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03耳鸣耳聋的日常护理03控制饮水量一次饮水过多可能会加重耳鸣症状,建议分次适量饮水。
01避免食用高盐、高 、高 食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耳鸣耳聋的症状,影响听力恢复。
0 的食如绿叶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改善听力。
一味中药治疗耳鸣耳聋的特效药摆脱所有耳鸣的困扰耳鸣或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觉障碍,给患者带来许多困扰。
现代医学尚未找到针对耳鸣和耳聋的根治方法,但传统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这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味中药对耳鸣和耳聋的治疗,以及其摆脱所有耳鸣困扰的特效药。
一、中药治疗耳鸣耳聋的原理中医学认为,耳鸣和耳聋通常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引起的。
因此,一味中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以及滋养和调养肝肾脏腑,来改善耳鸣耳聋的症状。
二、经典中药治疗耳鸣耳聋的方剂1. 天麻醉心汤天麻、麦冬、玄参、丹参等中药组成了这一方剂。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五子衍宗方五子衍宗方是一种复方中药方剂,由牛蒡子、蛇床子、车前子、菖蒲、苦楝子等药物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调经的作用,对耳鸣耳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 茯苓理中丸茯苓理中丸是一种中药丸剂,由茯苓、白朮、半夏、甘草等组成,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等病症。
它具有安神定志、利水消肿的特点,可有效改善耳鸣耳聋的症状。
三、案例分析:逍遥丸的治疗效果逍遥丸是一种中药丸剂,以车前子、菖蒲、川楝子为主要成分。
下面是一位患有耳鸣耳聋的患者使用逍遥丸后的治疗效果。
该患者,女性,65岁。
耳鸣已有十余年,耳聋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患者于我医院就诊,经中医师诊断后,给予逍遥丸的治疗方案。
经连续服用逍遥丸一个疗程后,患者的耳鸣症状显著减轻,耳聋也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得到改善,精神状态比之前好转。
四、注意事项及副作用虽然中药治疗耳鸣耳聋的效果显著,但在应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患者在服用中药之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其次,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用法使用中药。
最后,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药,并及时就医。
针对中药的副作用问题,正规的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中药的配方和剂量,以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耳鸣耳聋[概述]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的症候之一,是指外界并无任何音响的刺激而患者却有音响的感觉而言。
但必须指出,正常人有时在极安静的环境中,尤其在夜深人静时,可有轻微的耳鸣,此种耳鸣不伴有听力障碍,也无血管性杂音,属于正常性耳鸣。
造成耳鸣的病因很多,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多属主观症状,客观检查较为困难。
在听觉传导路上任何部位的刺激性病变都可以出现耳鸣,但听觉皮质病变出现耳鸣者罕见。
耳鸣可分为低音调和高音调两类。
低音调耳鸣表现为嗡嗡之声,与神经系统疾患关系不大,大多为外耳道、中耳部病变;高音调耳鸣表现为吹口哨音或蝉鸣;多见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耳聋是指听力的减低或丧失,可分为两大类:中耳的“鼓膜——听骨链”系统损伤或障碍引起的听力下降为传导性耳聋;内耳里的耳蜗或听神经及有关中枢损伤或障碍引起的听力下降或听力丧失,称神经性耳聋。
前者,听觉系统的神经部分仍然完好,所以声波还可经颅骨传入内耳,引起听觉;在后者,听觉系统的中耳传导机能虽然完好,但因神经部分障碍,无论声波由哪一条途径传入内耳,听力均减弱或不能引起听觉。
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
耳鸣、耳聋往往是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有时可以同时存在。
[诊查要点](一)耳鸣1.神经系统疾患引起的耳鸣多表现为高音调的耳鸣。
Bing(1956)认为,耳鸣几乎是听神经病变的一种必有症状,因而可以假定:如患者无(或从未有过)耳鸣,其耳聋就不是神经性的。
2.耳部疾患引起的耳鸣多表现为低音调,见于外耳和中耳疾患。
耳鸣同时往往有耳病史,如耵聍栓塞、耳流脓等。
鼻炎引起的咽鼓管炎症继而发生鼓膜凹陷而发生耳鸣。
3.药物过敏或中毒造成的耳鸣由于听神经在内耳道外侧段没有鞘膜包裹,又暴露在蛛网膜下腔内,所以屏障作用较差,易为毒素和药物损害,出现耳鸣和耳聋。
耳鸣多呈双侧性,高音调性多见。
多见于应用奎宁、水杨酸、链霉素等药物时。
4.颈性耳鸣在颈动脉疾患,例如颈动脉瘤、或颈部疾患压迫颈动脉时,可以出现同侧的耳鸣。
耳鸣、耳聋【概述】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的症状。
以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声响或细或暴,妨碍听觉的称耳鸣;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者称为耳聋。
症状轻者称为重听。
在临床上,耳鸣、耳聋可单独出现,亦可合并兼见,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如《医学入门》所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
”二者症状虽有不同,而发病机理则基本一致。
历代医家的主要论述有:对本病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明确指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上气、胃气虚损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张仲景《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仁斋直指附遗方论》等皆认为耳鸣、耳聋有内伤、外感之别,但无不与肾虚有密切的关系。
《丹溪心法》指出耳聋皆属于热。
《明医杂著》宗丹溪之说,且多发挥,认为本病多属痰火之患。
《千金要方》对耳聋的分类较为详细,有劳聋、风聋、虚聋、毒聋、久聋等。
耳鸣、耳聋可见于西医很多疾病之中,内科方面有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猩红热、脑膜炎等),中枢性病变(如脑肿瘤、听神经瘤、颅内压增高等),药物中毒(如奎宁、水杨酸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烟酒中毒以及贫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内耳眩晕以及神经官能症等。
五官科方面有外耳病变(如外耳道炎等),鼓膜病变(如鼓膜穿孔、破裂等),中耳病变(如中耳炎、中耳硬化症等)。
以上各种疾病(主要是内科疾病)出现耳鸣、耳聋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除先天性耳窍失聪外,多因急性热病、反复感冒,以致邪热蒙窍,或因痰火、肝热上扰,以及体虚久病,气血不能上濡清窍所致。
多与肝、胆、脾、肾诸脏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尤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年老体衰,肾气不足年老体衰,或先天不足,或恣情纵欲,以致肾气肾精亏耗,耳为肾之外窍,为十二经宗脉所灌注,内通于脑,肾精耗损,髓海空虚,不能上濡清窍,则发为耳鸣、耳聋。
即《医林绳墨·耳》所说:“耳属足少阴肾经,……肾气虚败则耳聋,肾气不足则耳鸣。
耳鸣耳聋健康教育处方
《耳鸣耳聋健康教育处方》
1. 保持耳朵清洁:定期清洁耳朵内外,避免耳垢堆积引起感染和炎症。
2. 注意耳朵保暖:在寒冷的天气里要注意保暖,避免耳朵受凉引起炎症。
3. 少用耳机和耳塞:长时间使用耳机和耳塞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尽量减少使用时间和音量。
4. 避免高分贝噪音:长期接触高分贝噪音会损害听觉神经,尽量远离嘈杂环境或使用耳塞保护听力。
5. 定期听力检查:年龄大的人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6. 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有助于维持听觉神经的健康。
7. 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两种慢性疾病会对听力造成影响,积极控制病情对保护耳朵健康至关重要。
8.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坏习惯会加重耳鸣和耳聋的症状。
9. 积极治疗缓解耳鸣:如出现耳鸣症状时,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避免让症状加重。
10. 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洁耳朵:如棉签等工具在清洁耳朵时容易引起伤害,建议不要使用这些尖锐物品进行耳朵的清洁。
耳鸣耳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保健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上述处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耳朵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