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 格式:ppt
- 大小:892.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一、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1中唐通俗化诗风出现的原因A杜甫的影响安史之乱前后,新题乐府诗,写实,通俗。
B创作时尚的影响元结、顾况、戴叔伦,以及张籍、王建、李绅,特别是元稹、白居易,相继提倡响应,共同有意追求,形成时尚。
C民歌的影响民歌是通俗化的样板。
2张籍、王建:“张王”A张籍《野老歌》;《秋思》B王建《田家行》,《羽林行》,《新嫁娘词》3元稹(779——831)存诗830多首。
他比白居易小7岁,交谊甚深,主张相同,诗风相近,号称“元白”。
A“新题乐府”受李绅影响B代表作《连昌宫词》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1生平772——846,活了七十五岁。
二十九岁中进士。
元和十年(815)四十四岁被贬为江州司马,是他一生的分水岭。
这一年,他在文学方面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写下了著名的《与元九书》,表明自己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二是自编诗集,分为四体: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2诗歌主张白居易奉行“兼济”“独善”。
他在《与元九书》中宣布自己“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对他所分四类诗中,看重的是前两类:讽谕诗,闲适诗。
讽谕诗是体现兼济之志的,闲适诗是表达独善之义的。
他的诗歌主张,是就前期所写的讽谕诗提出来的。
A内容要写实,语言要通俗。
B及时反映:为时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功利目的:为君为民而作。
不足处:过分突出讽谕功能,文学性削弱了;一味强调现实功利,文学功能夸大了,创作的路子狭窄了。
三、白居易的讽谕诗、闲适诗1讽谕诗170多首揭露达官贵人奢侈:《秦中吟》十首,“一吟悲一事”——《轻肥》,《买花》反映弊政及民生疾苦:《新乐府》五十首,“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卖炭翁》《新乐府》诗直面现实,爱憎分明,痛快淋漓。
其不足是:诗末添加议论尾巴是通病,政治说教味浓;有的枯燥乏味,有的直露无遗,艺术性薄弱。
2闲适诗另外一付面孔:“独善”“乐天”,悠然自得。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6、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7、讲析《东山》。
五.论述1、《诗经》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国风”中的民歌和雅诗中的“怨刺诗”。
就你所知,谈谈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2、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
5、分析《氓》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四.简答1、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叙事散文的萌生与成熟?2、《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3、《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五.论述1、简述《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性。
2、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三.简答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四.论述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四.简答1、你怎样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楚辞》在艺术上的新境界表现在那几个方面?3、如何看待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五.论述1、屈原《离骚》中的爱国精神。
2、屈原《九歌》和《九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二.简答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填空题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共160 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 篇,后者有74 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它们分别有31 篇、5 篇和4 篇作品,共40 篇。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宴飨、怨刺、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5、《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体认“道”的人生。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