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加试) 微生物学专业 发酵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2
大学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是()。
A. 细菌B. 酵母C. 霉菌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种不是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培养基类型?()A. 液体培养基B. 固体培养基C. 半固体培养基D. 气体培养基答案:D3. 发酵过程中,控制pH值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B. 增加产物的稳定性C.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 促进产物的生成答案:D4. 在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
A. 增加罐内压力B. 调节温度C. 提供氧气D. 调节pH值5. 发酵工程中,常用的灭菌方法不包括()。
A. 干热灭菌B. 湿热灭菌C. 化学灭菌D. 辐射灭菌答案:C6.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酵产物?()A. 酒精B. 乳酸C. 抗生素D. 维生素答案:D7. 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在于()。
A. 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速率B. 影响产物的稳定性C. 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D. 以上都是答案:D8. 发酵工程中,接种量的大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是()。
A. 无影响B. 影响发酵速度C. 影响产物产量D. 影响发酵周期答案:D9. 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发酵罐类型包括()。
B. 静态罐C. 气升式罐D. 以上都是答案:D10.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包括()。
A. 厌氧代谢B. 好氧代谢C. 兼性代谢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发酵工程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包括()。
A. 温度B. pH值C. 氧气供应D. 营养物质答案:ABCD2. 发酵过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A. 光学显微镜检测B. 电子显微镜检测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 气相色谱分析答案:ABCD3. 发酵工程中,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
A. 温度控制B. pH值控制C. 氧气供应控制D. 营养物质供应控制答案:ABCD4. 发酵工程中,产物的提取方法包括()。
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学综合(发酵工程专业)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微生物学》是微生物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微生物学综合重点检查考生对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及其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掌握发酵工业中常见及常用各类微生物的形态构造、营养与代谢、生长及控制、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生态等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并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设计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方案,并对发酵过程和工艺的微生物学原理进行合理解释。
二、试题类型及比例1、选择/ 判断题:约20 %2、名词解释:约20 %3、问答题:约60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考试主要内容(一)绪论1.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2.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3.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4. 21世纪的工业微生物学(二)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重点掌握各类微生物(细菌、防线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噬菌体和藻类)的形态、细胞构造、繁殖方式、培养特征和分类,并对发酵工业中常见常用的各类微生物进行了解。
(三)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1. 微生物的营养2. 微生物的生长3. 生长与发酵产物生成(四)微生物的代谢调节1. 微生物的代谢2. 微生物代谢的自动调节3. 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及其应用(五)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的影响1.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和生存的影响2. 污染微生物的控制(六)微生物菌种的选育1. 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菌种2. 基因突变及应用(含诱变育种、代谢调控育种等)3. 基因重组育种(含原生质体融合育种)4. 基因工程技术及应用5. 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七)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保护1.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2.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3.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八)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的染色与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技术;微生物活菌计数技术以及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
《发酵工程》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延迟期:pH值基本不变;对数生长期:pH值下降;产物生产阶段:pH变化较小,基本趋于稳定;菌体自溶阶段:随着基质的耗尽,菌体蛋白酶的活跃,培养液中氨基氮增加,致使pH又上升。
参考答案:对2.是菌种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参考答案:连续传代3.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参考答案:排尽锅内冷空气4.大多数芽孢细菌形成芽孢在哪个时期参考答案:对数期5.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时,采样后通常会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请问如果采集到的目的微生物在样品中的含量非常少时,就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方法,即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
参考答案:富集培养6.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7.菌种分离方法常用的有、、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等。
参考答案:稀释分离法###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8.我们在选择培养基的灭菌温度时,一般采用参考答案:高温快速9.什么是富集培养法?参考答案: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通过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或培养条件,使目的微生物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10.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是参考答案:pH11.如果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经检验发现耐热的芽孢杆菌,则导致染菌原因的最大可能是参考答案: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12.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有害影响,表现在参考答案:形成沉淀###破坏营养###提高色泽###改变培养基的pH值###降低培养基浓度13.通气搅拌强度大,泡沫就会减少参考答案:错14.最适氧浓度是指最适合产物合成的溶解氧浓度范围。
参考答案:对15.抗生素的合成是在微生物生长的参考答案:稳定期16.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参考答案: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机械搅拌###水分蒸发###发酵罐散热17.使用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时,通常会对原料进行蒸煮,蒸煮的过程是淀粉的和过程、参考答案:糊化###液化18.菌种的选育方法包括2大类,分别为:、参考答案:自然选育###菌种改良;遗传选育19.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的途径可能有参考答案:种子带菌###无菌空气带菌###设备渗漏###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操作不当20.生产酒精的原料有参考答案:淀粉###糖蜜###纤维素###工业废液21.补料有利于控制微生物的中间代谢,补料的内容有参考答案:碳源###氮源###微量元素或无机盐###诱导酶的底物22.()、()参考答案:连续灭菌###分批灭菌23.目前发酵过程已经实现在线测量和控制的参数是参考答案: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消泡###流量24.在生产中,连续灭菌也叫()参考答案:连消25.菌种分离方法常用的有、、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等。
国内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课程开设情况及学生就业(考研)情况调查生物工程专业简介生物工程是由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以及生物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发展而成的新兴的工程技术学科,是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生物工程是生物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是以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纽带.生物工程专业主要以生物催化、新型生物分离技术、基因工程、生物资源、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为研究龙头,具备鲜明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系统的生物工程、工艺技术过程、工程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国内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课程开设情况生物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基础生物学、微生物学、生化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艺学、发酵工程与设备、酒精与蒸馏酒工艺学和酿造酒工艺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生物工程专业发展本专业具有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学习深造.毕业生可到医药、轻工、食品、环境工程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教学和经营管理工作,还可从事商贸、进出口等工作.本专业学生适应能力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情况良好.国内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学校现在已有140多所高校开设了生物科学专业,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的生物科学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不同学校的生物科学或称生物系,或为生命科学学院,其中所设专业很不一样。
不同专业兴趣相差很大,将来的职业前景也不一样,要慎重选择。
新建不久的成都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几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或积累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懈决问题的措施或方案,力图使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更科学合理,进而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微⽣物发酵⼯程复习试题_答案版第⼀篇微⽣物⼯业菌种与培养基⼀、选择题2.实验室常⽤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A ⽜⾁膏蛋⽩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3.在实验中我们所⽤到的淀粉⽔解培养基是⼀种(D)培养基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7.实验室常⽤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A ⽜⾁膏蛋⽩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8.酵母菌适宜的⽣长pH值为( A ) 4.5-5A 5.0-6.0B 3.0-4.0C 8.0-9.0D 7.0-7.59.细菌适宜的⽣长pH值为( D )A 5.0-6.0B 3.0-4.0C 8.0-9.0D 7.0-7.510.培养下列哪种微⽣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素、氨基酸、维⽣素及丁⼆醇等产品。
( A )A 枯草芽孢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是⾮题1.根据透明圈的⼤⼩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底物的能⼒( X )2.凡是影响微⽣物⽣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长限制性基质。
( X )3.在最适⽣长温度下,微⽣物⽣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产单细胞蛋⽩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长温度。
( X )4.液体⽯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蜡的作⽤是提供碳源( X ).5.种⼦的扩⼤培养时种⼦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长速度、产物品种、⽣产规模等(√)6.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7.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9.参与淀粉酶法⽔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
(X)三、填空题1.菌种扩⼤培养的⽬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产⽔平。
2.进⾏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 ,霉菌为10^6~10^7个/mL.3.培养基应具备微⽣物⽣长所需要的六⼤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和⽔。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发酵工程的内容它是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重点发展的二级学科,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
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
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
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
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酶工程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百分制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核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试题内容不超纲。
试卷中试题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理解占35%,应用占45%。
反映不同难易度的试题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试题类型一般为:填空、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判断改正、简答题、问答题等。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题目类型(1)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7分)。
(2)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3)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
错的打“×”。
每题1分,共7分)。
(4)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
(5)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6)论证题(每题10分,共20分)。
(7)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的目的(1)单选题。
是从一个问题的若干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这类题目是把正确答案与相近的答案或似是而非的答案并列,它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
它是既容易得分,又容易丢分的题目。
这类题不需要学生在复习时死记硬背,但对基本结论要理解准确。
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
(2)填空题。
一般来说有填写内容较少,而且十分准确,并具有答案的唯一性特点。
这是比较容易得分的题目。
所填写的内容多半是一些基本原理的结论、条件;名词概念的简单解释;表示一定意义的公式、字母;客观规律等。
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能否做到少而精地理解、掌握和记忆。
第1章绪论1、什么是发酵:(工业微生物学家对发酵的定义)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生物反应过程,包括无氧过程和有氧过程,同时涉及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2、发酵工程: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过程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是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菌种选育和保藏,菌种的扩大培养,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等。
3、上游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主要是从源头上改良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具有优良生物加工和生物转化能力的生物新品种(或品系),通常称为上游生物技术。
4、发酵工程可使生物的优良遗传性状通过微生物大量繁殖得到高效表达,生产所需的产物,包括菌体和代谢产物(如酶制剂、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等等);生化工程则作为实验室所取得的生物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的技术支撑,主要内容涉及生物反应及分离纯化过程的放大技术及其设备。
因此,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通常合称为中下游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试验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发酵工程更具有连接生物技术上、下游得纽带作用,成为生物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其学科地位显而易见。
5、初级代谢产物:一般将微生物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这一过程的产物为初级代谢产物。
如:糖类物质,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等。
6、次级代谢产物:一般认为,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如:抗生素、毒素,激素和色素等。
7、发酵的本质发酵的本质就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产生的酶的生物催化作用所致。
8、发酵工程发展史的六个阶段:(1)自然发酵阶段:特点:家庭式或者作坊式的手工生产;这一阶段的多数产品(如酒精、醋、酸乳、啤酒等)属于厌氧发酵,且非纯种培养;凭经验传授技术,产品质量不稳定。
发酵工程一、名词解释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第一篇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一、选择题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D)培养基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8.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 )4.5-5A 5.0-6.0B 3.0-4.0C 8.0-9.0D 7.0-7.59.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D )A 5.0-6.0B 3.0-4.0C 8.0-9.0D 7.0-7.510.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醇等产品。
( A )A 枯草芽孢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二、是非题1.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X )2.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性基质。
(X )3.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 X )4.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 X ).5.种子的扩大培养时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生长速度、产物品种、生产规模等(√)6.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7.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生一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9.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
(X)三、填空题1.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2.进行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霉菌为10^6~10^7个/mL.3.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和水。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17、分批发酵中微生物处于限制性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周期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第1篇一、面试题目1. 请简述生物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 解释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3. 请阐述生物发酵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类型及其代谢特点。
4. 在生物发酵过程中,如何提高发酵效率?请列举几种提高发酵效率的方法。
5. 请简述生物发酵过程中菌种选育的重要性,以及菌种选育的常用方法。
6. 生物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7. 请解释生物发酵过程中,发酵罐的作用及分类。
8. 在生物发酵过程中,如何控制发酵条件?请列举几种控制发酵条件的方法。
9. 请简述生物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分离与纯化的常用方法。
10. 生物发酵工程中的废弃物处理有哪些方法?请举例说明。
11. 请解释生物发酵过程中,菌种突变的原因及其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12. 在生物发酵过程中,如何防止发酵液污染?请列举几种防止污染的方法。
13. 请阐述生物发酵工程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14. 生物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5. 请解释生物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值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16. 在生物发酵过程中,如何提高发酵液的产量和质量?请列举几种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17. 请简述生物发酵工程在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
18. 在生物发酵过程中,如何优化发酵工艺?请列举几种优化方法。
19. 请解释生物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20. 在生物发酵过程中,如何提高菌种抗逆性?请列举几种提高抗逆性的方法。
二、解析1. 生物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生物原料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的过程。
生物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产品,如食品、医药、化工原料等。
2. 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密切相关,酶工程是发酵工程的基础。
酶工程主要研究酶的性质、制备和应用,而发酵工程则利用酶催化微生物代谢反应,实现生物产品的生产。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发酵工程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百分制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⑴单选题(10题,每题1分,共10 分)⑵填空题(5题,每空 1 分,共25 分)⑶名词解释题(6题,每题5分,共30 分)⑷答题(5题,每题10-15分,共65 分)⑸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的目的⑴选择题。
是从一个问题的若干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这类题目是把正确答案与相近的答案或似是而非的答案并列,它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
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
⑵填空题。
一般来说有填写内容较少,而且十分准确,并具有答案的唯一性特点。
这是比较容易得分的题目。
所填写的内容多半是一些基本原理的结论、条件;名词概念的简单解释;表示一定意义的公式、字母;客观规律等。
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是否做到少而精地理解、掌握和记忆。
⑶名词解释,一般来说,具有解释内容较少,并且答案比较规范的特点。
这是比较容易得分的题目。
凡是解释内容较多,其意思又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的名词,一般不作名词解释考试,但这类名词可以作为其它类型的题目考试。
用这类题目考试的目的,是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以上三类题目均为小题目。
⑷问答题,属于中型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简要地回答出一些基本原理。
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⑸论述题,要求根据相关定律、公式,对所给出的数值或量进行运算,得出正确答案。
主要是考察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以及一定的推理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答题要求同学们拿到考卷以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弄清楚,切记看错题目,所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⑴对于选择题要求选择正确,不可多选或漏选⑵对于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
⑶对于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
有字母表示或有计算公式的也应写出来。
但是,由于各个名词的含义不尽相同,因此,所回答的内容也各有区别。
⑷对于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无需再作说明。
⑸对于计算题,要求解题思路清楚,步骤完善,格式规范化。
这类题一般按演算步骤记分,如果计算结果不对,但演算步骤对了,仍可得一定分数。
计算题有很多题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1.考试要求《发酵工程》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发酵工程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发酵工程原理及发酵优化控制过程的理解与掌握。
运用发酵工程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其含义:识记,指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理解,在识记(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在理解(领会、掌握)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识记:发酵工程、发酵、发酵方式、发酵产品类型理解:发酵反应的特点及其与化工反应的区别;发酵工程的重点内容及应用领域;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应用:与化工生产相比,叙述发酵工程的优缺点。
第二章工业微生物的生长与产物的生物合成微生物的生长与分化识记:微生物生长、微生物繁殖、微生物细胞分化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式;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代谢产物的生源说与生物合成识记: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代谢树理解:微生物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基本特征,次级代谢产物的构件单位的生源说和生物合成。
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微生物生物合成的主要调控机制识记:分叉中间体、前体激活、反馈抑制、协同反馈抑制、累积反馈抑制、增效反馈抑制、顺序反馈抑制、诱导酶、组成酶、反馈租遏、分解产物阻遏、葡萄糖效应、能荷、能荷调节理解:初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中的主要调控机制;能荷调节;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中的主要调控机制。
第三章工业微生物的菌种选育自然选育识记:自然选育的含义,优缺点及一般程序理解:菌种衰退的原因应用:在生产活动中用自然选育法获得高产菌株。
诱变育种识记:诱变育种的含义及其优缺点;诱变、复合诱变及诱变剂的种类。
理解: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步骤;营养缺陷型的检出与鉴定。
应用:通过诱变育种筛选某种营养缺陷型高产菌株。
杂交育种识记:杂交育种的含义;杂交育种的优缺点;原生质体融合及其优点。
理解:原生质体融合的一般步骤。
应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法改良生产菌种。
分子育种识记:基因重组的含义;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
理解: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
第四章培养基概述识记:培养基条件理解:配制发酵培养基的一般要求。
培养基的成分理解: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的种类和选择识记: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含义、发酵培养基的筛选方法应用: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影响培养基的质量因素理解:影响培养基的质量因素第五章灭菌灭菌的基本原理识记:灭菌;微生物的热阻;对数残留定律。
理解:灭菌温度与菌死亡反应速度常数的关系。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识记:发酵培养基及设备灭菌的主要方法;分批灭菌时间的计算;连续灭菌的优点及灭菌时间的计算。
理解:培养基灭菌温度的选择。
分批灭菌的传热计算;分批灭菌操作要点;连续灭菌的流程及设备类型。
应用:分析某发酵批次灭菌失败的原因;计算某发酵罐彻底灭菌所需时间;根据某发酵的特点设计一种连续发酵流程。
空气除菌识记:生产中空气除菌的主要方法;空气过滤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空气过滤的一般流程。
理解:通风发酵对无菌空气的要求;过滤除菌的机理;对数穿透定律;空气净化的工艺要求;空气过滤器的操作要点。
应用:根据某发酵对净化空气的要求设计一种空气净化流程。
无菌检查与染菌的处理识记:杂菌;染菌;染菌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后果;噬菌体的污染源。
理解:防止染菌要点;无菌检查与染菌的处理;噬菌体污染与发酵异常现象;噬菌体污染的防治。
应用:判断某发酵异常现象是杂菌污染还是噬菌体污染及相应处理手段。
5、制服染菌的要点识记:制服染菌的要点理解:染菌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生产菌种的培养和保藏种子制备的过程理解:孢子制备工艺、种子制备工艺种子质量的控制识记:影响孢子、种子质量的因素理解:孢子、种子质量的控制;种子异常的原因。
菌种保藏与复壮识记:菌种衰退及其主要原因;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
理解:菌种保藏原理;主要保藏方法。
应用:对不同菌种选择适宜的保藏方法及复壮方法。
第七章通气与搅拌工业发酵过程中对氧的需求识记:Henry定律;摄氧率ro2及其影响因素;比耗氧速率(Qo2);临界溶氧浓度。
理解: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控制溶解氧的供需平衡。
氧在溶液中的传递识记:氧的饱和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体积氧传递系数(KLa)。
理解:氧在培养液中的传递原理及氧传递方程式。
发酵液的流变学识记:黏度、牛顿型流体、非牛顿型流体理解:发酵液的流变学影响供氧的因素识记:影响供氧的主要因素。
理解:影响氧传递推动力的因素;影响体积氧传递系数KLa的因素及影响溶解氧的其它因素。
应用:提出某发酵中提高溶解氧的方法。
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的测定识记:溶解氧浓度测定;摄氧率的测定。
理解:溶氧系数的测定与计算。
应用:用两种方法测定某发酵液中的溶氧系数值。
第八章发酵工艺的控制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识记: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识记: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分类。
理解:初级代谢的代谢变化;次级代谢的代谢变化菌体浓度的影响及其控制识记:菌体浓度理解:菌体浓度的控制基质的影响及其控制理解:碳源、氮源、磷酸盐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识记:温度与发酵的关系及其对发酵的影响;生物热;发酵热;搅拌热。
理解:最适温度的选择与控制。
应用:最适温度的调控。
pH的影响及其控制识记:pH值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引起发酵液中pH变化的因素。
理解: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最适pH;最适pH的选择与调控。
应用:对某发酵过程中的pH实施优化控制。
溶氧的影响及其控制识记:发酵过程中控制氧浓度的变化对发酵的影响。
理解:发酵异常时的溶氧变化;供氧能力的变化对溶解氧的影响;提高供氧能力和控制需氧的方法。
应用:在一定供氧能力的发酵过程中控制需氧≦供氧能力,使供需平衡。
二氧化碳的影响及其控制识记: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理解: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补料的作用和控制识记:补料分批培养的含义、作用及优缺点理解:补料分批培养的补料方式及控制10、泡沫的影响及其控制识记: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成因与消长规律;机械消泡的方法和优缺点;化学消泡机理;化学消泡剂的种类与性质。
理解:选择化学消泡剂应注意的事项;泡沫控制措施。
应用:发酵过程中泡沫过大影响搅拌、通风和发酵生产正常进行,应如何控制泡沫。
11、发酵终点的判断识记:确定放罐的指标第九章发酵动力学概述识记: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内容;研究发酵动力学的方法理解:发酵动力学与过程优化控制质量与能量平衡识记:维持;维持因素;生长得率与比生长速率;产物得率。
理解:质量平衡(碳平衡、氮平衡、基质平衡、氧平衡、二氧化碳平衡)、能量平衡(化学能平衡、氧平衡、呼吸与发酵热)。
应用:实际得率与菌体生长速率的关系;质量平衡与能量平衡的统一。
微生物生长与产物合成动力学识记:Monod生长动力学模型;产物合成动力学模型。
理解:Monod方程中各变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Monod方程是典型的均相非结构模型,它基于三个假设条件而建立;推广的Monod方程的几个主要形式;细胞死亡动力学方程;三种合成动力学类型的方程式;推广的几种合成动力学模型及其条件。
应用:将Monod方程推广应用到某特定微生物生长过程。
发酵过程动力学模拟与优化识记:简单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反复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恒化器发酵、恒浊器发酵)、洗出理解:生长模型的选择;优化生长过程的一般原理;产物合成模拟方法的选择。
应用:补料分批发酵动力学、连续发酵动力学。
第十章发酵过程检测与自控发酵过程检测识记:主要检测参数及其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
理解:对发酵用传感器的要求;在线检测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应用:生物传感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酵过程变量的间接估计识记:呼吸商应用:论述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的关系。
发酵过程自控识记:发酵过程自控;发酵过程自控的内容;基本自控系统(前馈控制、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发酵自控系统的组成应用:试设计某项直接参数的简易自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