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金子(1)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金子》第一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金子第一课时一、揭题:1、看图,这是什么?板书:金子齐读2看到这个词你联想到什么?(金钱、财富)金子价值高、贵重,所以有时我们也用它来比喻——(珍贵美好的心灵、品质)3、老师也联想到一个词,出示:淘金生个读,齐读简介淘金淘金是一件怎样的事情?人们带着怎样的目的淘金?4、有一个淘金者叫----彼得.弗雷特和我们的名字有什么不同?外国人的姓名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中间用间隔符号隔开。
你能告诉我这个人姓什么,名叫什么吗?课文中亲切地称他---彼得让我们一起来写他的名字书空5、彼得的梦想是--- 我们就来读读他寻找金子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一:大坑不甘心附近买花金钱松软装扮实现挖掘冲刷娇艳即将唯一扫兴谋生(1)指名读认真倾听,他读错了哪个,或将哪个易错的读准了(2)红色的是生字,我们还要会写,这个“甘”字很有意思。
古人用舌头上放块糖来表示这个字,那是怎样的感觉?它后来又有了“乐意、自愿”这个引申义。
指名说笔顺,书空齐读词3、出示词语二: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不甘落空默默挖掘埋头苦干倾盆大雨若有所悟培育花苗实现梦想不无骄傲找到真金自读分行出示:(1)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l扫兴(xìng)是一个多音字,另一个读音(xīng)怎么组词?(兴奋、兴风作浪)我们把这些词放到句中读一读,(指名读)“蜂拥而至”在句中形容什么?淘金者像蜜蜂一样拥挤而来。
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放到句子中能读好吗?听他的朗读你感觉到了什么?(人多、很急切、满怀希望)带着感觉再读这句话。
淘金者满怀希望蜂拥而来,可结果呢?对,一点金子都没有淘到,所以淘金者心情如何?失落、失望、扫兴。
对,失望,不高兴,就是“扫兴”。
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些淘金者由满怀希望到无尽失望的心情转变。
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谁能用“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来说说这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金子(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Gold (first lesson lesson pla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金子(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准确拼读与书写生字。
(见课后生字表)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领会课文最后一句话中“金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彼得对“金子”的全新认识:通过自己诚实辛勤地劳动所获得的财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唤起已有经验。
(5)金子,同学们一定见过吧!在金属排序中它在第一位,这说明了什么?的确,因为金子稀少而显得珍贵,所以人们喜欢把拥有金子看作财富的象征,于是就有许多人去寻找金子,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作“淘(táo)金者”(认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淘金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彼(bǐ)得.弗(fú)雷特”(认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一)出示阅读要求(电子文稿)自学提示:1、拼读课后生字,认清字形。
2、练习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3、思考并回答:彼得找到金子了吗?(二)学生自学(5)(三)自学反馈(5)1、请7位学生轮读课文。
教师适时正音:河畔(pàn)、挖掘(jué)、谋(móu)生、一丁点儿、绿茸茸(róng)2、出示填空题(电子文稿)你能按要求给课后生字归类吗?(出示10个生字)左窄右宽:上大下小:上小下大:3、教师指导书写“附”,学生再自选两个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进行描红。
4、请学生回答:找到金子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三、再读课文,理请课文的脉络,并能初步理解金子的不同含义。
(一)学习1-2小节,理解彼得第一次怎样找金子的,为什么没有找到金子。
1、彼得没有找到金子,是因为他没有尽力吗?出示课文第2小节,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不甘心落后”、“默默地挖掘着”、“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等词体会到彼得寻找金子时已经十分尽力了。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金子》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金子》一课。
课文讲述了主人公小兔子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田地里挖到一块金子的故事。
课文详细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兔子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第二部分描述了小兔子意外发现金子的经过;第三部分描述了小兔子将金子交给妈妈,并得到妈妈的赞扬。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勤劳、智慧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勤劳、智慧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勤劳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停顿、重音。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示范。
4.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实践活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劳动的喜悦。
6.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子》2. 生字词:勤劳、智慧、挖、金子、赞扬3. 课文结构:辛勤劳作→发现金子→交给妈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用彩色笔标注出生字词;(2)仿写句子:我学会了课文中的词语“勤劳”,用它写一句话;(3)思考:小兔子为什么能得到妈妈的赞扬?2. 答案:(1)生字词:勤劳、智慧、挖、金子、赞扬;(2)示例:我学会了“勤劳”这个词语,我要用它来鼓励自己更加努力;(3)小兔子因为勤劳、智慧,得到了妈妈的赞扬。
三年级语文《金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理解彼得对金子的追求及其的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懂得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金钱并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课文表达方式的学习与模仿。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3. 正确地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金子的话题。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3)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 新课教学:彼得为什么想要得到金子?彼得为了找到金子付出了哪些努力?彼得找到了金子吗?他得到了什么样的收获?(2)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
(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3)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生字词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金子》原文及教案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
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
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
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
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来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雨终于停了。
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展,柔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饶,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胜利的……”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好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倩丽的鲜花。
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他不无骄慢地对人说:“我是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有所悟”和“全部精力”的丰盛内涵;读懂“我是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3、领悟“任何人要想获得财富或胜利不仅要付出辛勤奋动,还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懂得彼得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文中的主人公——彼得。
弗雷特,他的梦想是什么?3、请大家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与彼得一起走上寻金之旅。
二、引思1、彼得的梦想最终实现了吗?你从哪知道的?(出示)指读。
2、理解“不无骄慢”(非常自豪)3、你能读出骄慢的语气吗?4、画出“”,与前文哪个词形成了剧烈的对比?理解“蜂拥而至”。
5、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三、读悟1、自读课文剩下的段落,找出彼得能找到真金的原因,用笔画出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想法。
2、交流:预设①勤奋:A、联系“全部精力”谈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金子》原文及教案教案:《金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金子》,课文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勤劳、智慧和发现的故事。
文章描绘了彼得堡的一位年轻人汤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南瓜可以长出金黄色的种子,从而获得了财富。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要勤劳、细心,勇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勤劳、偶然、财富”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汤姆的勤劳、智慧和发现精神。
3. 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汤姆的勤劳、智慧和发现精神。
2.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南瓜、金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勤劳、偶然、财富”等词语的含义。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汤姆的勤劳、智慧和发现精神。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设计一道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例题,如:“汤姆为什么会发现金子?”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信息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如:“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6.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金子勤劳智慧发现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请用“勤劳、智慧、发现”造句。
3. 思考:在生活中,你如何发现美好?请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金子》,让学生明白了勤劳、智慧和发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