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 音乐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92.04 KB
- 文档页数:16
亲情歌曲《常回家看看》-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家”与“亲情”的关系,并通过唱歌表达对亲情的感恩之情。
2.掌握《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的歌曲和歌词。
3.发扬传统美德,关注家庭情感,促进家庭协调和睦。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歌曲和歌词学习。
2.家与亲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唱歌与感性认知相结合。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歌曲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演唱比较法3.课外体验法4.小组讨论法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出示一幅描绘“家”和“亲情”的图片,引导学生预测今天的歌曲主题。
并让学生自由谈论,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
2. 演唱训练1.老师播放《常回家看看》的原唱,让学生仔细观察歌词,理解这首歌的主题和思想。
2.老师和学生一起唱歌,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发声,注意每个音的发音和唱腔。
3.分段学唱:先让学生理解每句歌词的含义,再逐句或逐段学习,反复训练。
3. 分组讨论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同组的学生发表自己对“家”和“亲情”的理解与思考。
2.鼓励学生回顾自己的家庭生活,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
3.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的感悟,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情感。
4. 课外体验老师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回家唱这首歌,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唱歌,促进家庭和睦。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家”和“亲情”的关系,发现家庭的楼台玉宇不如亲情温暖。
2.学生掌握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的歌曲和歌词。
3.学生能够积极发扬传统美德,关注家庭情感,促进家庭协调和睦。
七、教学反思1.学生们对《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很熟悉,课程效果良好。
2.有些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音准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多加训练。
3.课堂氛围积极,学生踊跃发言,能够理解“家”与“亲情”的关系,达到了预期效果。
亲情歌曲《常回家看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歌曲《常回家看看》的欣赏和学习,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劳,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2、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对歌曲前倚音、升记号的学习,使学生能准确演唱歌曲。
3、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哼唱、观看视频、等形式来学习、了解歌曲。
2学情分析亲情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时间、地点、以及发生任何事情而改变的一种情感,她联结着每个人自己周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
初中生正是缺少这方面的情感熏陶,通过歌曲《常回家看看》的欣赏和学习,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劳,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3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2、对前倚音、变化音的正确掌握。
4教学过程一:导入亲情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时间、地点、以及发生任何事情而改变的一种情感,她联结着每个人自己周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
二:过程、(一)、亲情、定义。
亲情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那种感情。
亲情是跟你有很亲密关系的,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
欣赏情感故事片视频。
问题:(师生互动)1、视频中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亲情故事?2、这个故事你感触最深刻的是什么?3、讲一个让你感动的亲情故事?(二)、歌曲《常回家看看》的词作者介绍:他的名字叫车行,他是黑龙江省电视台的一名编导,作为一名电视人,他常年在外奔波。
(三)、《常回家看看》相关背景介绍及欣赏(四)、难点学习:学习前倚音、滑音音符的唱法1、介绍前倚音、滑音,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一共有哪些。
(师生互动)2、教师示范前倚音、滑音的正确唱法;提问: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演唱。
3、升记号的学习。
# 升记号 (让学生通过听辩、练唱、对比去感受变化音)(五)、跟随录音轻声哼唱《常回家看看》并注意体会歌曲中的含义1、要求学生眼睛认真看乐谱、耳朵仔细听录音、嘴巴轻声哼旋律。
2、在哼唱的同时要注意刚才学过的前倚音的实际运用。
3、跟随教师的钢琴学唱。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常回家看看》教案《常回家看看》教材分析:《常回家看看》是20世纪9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一首优秀通俗歌曲,全曲以通俗直白的文字,明快清新的音乐语言,告诫呼唤儿女们要“常回家看看”,尽到儿女对父母关爱、孝顺的亲情。
全曲为对比式二段体结构,4/4拍子,徵调式。
第一段为八个乐句,旋律质朴流畅,具有叙调、口语化的特点。
它叙说了现代社会里,儿女与父母长辈之间的亲情,主要是通过“常回家看看”这一方式,来向父母问寒问暖,让父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来体现儿女们对长辈的孝顺。
第二乐段是一个对比性强的乐段,全段为四个乐句。
旋律明快亲切,也具有呼吁天下儿女“常回家看看”的性质和意味。
它体现了现代社会里,儿女与父母的那种纯真的亲情,往往集中反映在“常回家看看”这一具体的行为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1、通过《母亲》《父亲》等歌曲的聆听,使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温馨,懂得父母之爱的良苦用心与无私之爱;通过对作品《常回家看看》的聆听和鉴赏,使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从中学会尊敬父母,关心和孝敬父母和长辈。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积极合作,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如何教会学生听辨旋律中的乐句?如何学会打着拍子跟伴奏乐唱好卡拉OK?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常回家看看》,把握该作品的情感内涵,完成好每一道探讨题目,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对于没有多少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教学更应该精讲多听多悟,重在情景创设,使学生自己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教学方法:通过聆听、歌唱、设问、探讨等不同教学方法去体验歌曲情感内涵,从而达到让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尊敬父母,关心和孝敬父母和长辈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歌曲刘欢演唱的《人生第一次》,学生随着音乐进课堂。
二、课堂导入1、设问:同学们,我们平常都喜欢唱歌、听歌,请问在你们接触的这些歌曲中,反映哪些题材的歌曲最多?(学生讨论,答案应该是反映亲情、恋情、友情、歌颂祖国的歌曲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