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54
小儿的气道管理
小儿的气道管理是指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呼吸道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治疗,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以下是小儿气道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气道保护
1.预防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及儿童的呼吸道比成人更为脆弱,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因此,家长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勤通风,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及时治疗感冒等疾病。
2.避免异物进入:家长应该注意婴幼儿及儿童的周围环境,避免让他们接触到小件玩具、硬果、鱼刺等易导致窒息的物品。
3.防止窒息:婴幼儿及儿童睡觉时应该保持仰卧位,避免枕头过高,以免压迫呼吸道,导致窒息。
二、气道治疗
1.支气管扩张剂:对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支气管扩张剂,以扩张呼吸道,缓解症状。
2.雾化吸入:对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以达到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3.氧疗:对于呼吸困难的婴幼儿及儿童,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氧疗,以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缓解呼吸困难。
4.气管插管:对于呼吸道疾病严重的婴幼儿及儿童,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
以上是小儿气道管理的相关内容,家长应该注意保护好婴幼儿及儿童的呼吸道,及时治疗呼吸道疾病,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护理要点和干预措施呼吸道疾病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这些疾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和干预措施。
本文将介绍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护理要点和干预措施。
1. 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和减轻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
保持室内通风,经常开窗换气,可以减少空气中的致病菌和有害物质的浓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冬季或寒冷的天气中,可以通过合理调节室内温度,防止过度开暖气导致空气干燥,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
2. 鼓励饮食和充足的水分摄入小儿在患病期间通常食欲不佳,但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康复十分重要。
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肉等。
此外,给予孩子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3. 保持湿润的环境在小儿患有呼吸道疾病时,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缓解症状。
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中放置湿毛巾来增加湿度。
此外,多给小儿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的湿润。
4. 定时清洁鼻腔小儿在患有呼吸道疾病时,鼻塞、流涕是常见症状。
定时清洁鼻腔可以减轻症状,促进呼吸道的通畅。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鼻吸器等工具进行鼻腔清洁。
清洁鼻腔时要注意操作的温和,避免伤害孩子的鼻腔黏膜。
5. 避免交叉感染小儿呼吸道疾病一般由病毒感染引起,易通过飞沫传播。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家长应提醒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保持手卫生,勤洗手。
此外,家长也应注意及时清洁、消毒日常接触到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
6. 注意保暖和休息小儿患有呼吸道疾病时,由于抵抗力下降可能容易受凉,因此要注意保暖措施,避免受寒引起疾病加重。
此外,小儿在患病期间需要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便有足够的体力去抵抗疾病。
7. 密切监测病情家长在小儿患有呼吸道疾病时应密切监测孩子的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痰液的性质变化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怎样护理1.高热的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oC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
也可以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
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2.提高患儿的舒适度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
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②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病室温度,使其维持在60%左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改善血液循环,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效果。
③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④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一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4.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
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
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5.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蒸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90%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遇到小儿感冒有发烧咳嗽时,不要一上来就服抗生素,应该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中药为主,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比如细菌性肺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在小儿麻醉中,气道和呼吸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手术的安全和患儿的预后。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其气道和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需要更加精细和特殊的管理策略。
一、小儿气道和呼吸的生理特点小儿的头大、颈短、舌体相对较大,会厌软骨柔软且呈 U 形,声门裂相对狭窄。
这些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小儿的气道更容易发生梗阻。
小儿的呼吸频率较快,潮气量较小,功能残气量和闭合气量比例较低。
这意味着他们在麻醉期间更容易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二、麻醉前评估1、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既往的呼吸系统疾病、过敏史、近期的上呼吸道感染等。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如有无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鼻中隔偏曲等。
3、评估患儿的心肺功能,可通过听诊、心电图、胸部 X 线等检查。
三、麻醉诱导1、选择合适的诱导方法对于合作的较大儿童,可以采用吸入诱导。
对于年幼不合作的患儿,通常选择静脉诱导。
2、诱导药物的选择常用的诱导药物包括丙泊酚、氯胺酮、咪达唑仑等。
但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严格控制剂量。
3、保持气道通畅在诱导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及时调整体位,防止气道梗阻。
四、气道管理方法1、面罩通气选择合适大小的面罩,确保良好的密封,避免漏气。
控制通气压力和频率,避免胃胀气。
2、气管插管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导管,通常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计算。
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喉部和气管黏膜。
3、喉罩对于一些非复杂手术,喉罩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气道管理工具。
但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并发症。
五、呼吸管理1、机械通气设置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和病情,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
密切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调整通气参数,维持正常的二氧化碳水平。
2、氧供和通气监测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患儿的氧合良好。
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呼吸功能异常。
小儿气管插管的呼吸道管理小儿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于儿科医疗和急救领域。
本文将介绍小儿气管插管的呼吸道管理,包括定义、适应症、操作技术、注意事项等,以便从事儿科医疗和急救工作者参考。
一、定义小儿气管插管是指将一根管状物插入孩子气管内,以保证呼吸和气体交换的通畅,从而更好地维护孩子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
小儿气管插管一般用于外科手术、严重肺炎、严重哮喘和其他呼吸道不良等病例中。
二、适应症小儿气管插管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是一种睡眠障碍疾病,孩子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如果病情较重,需要进行呼吸道管理。
2. 外科手术:一些需要使用通气机和氧气的手术,如心脏手术、腹腔手术等,需要对小孩进行气管插管。
3. 严重哮喘:严重哮喘患儿由于呼吸道狭窄,往往出现呼吸困难,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功能。
4. 严重肺炎:严重的肺炎患儿可能出现肺功能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支持,因此需要进行气管插管。
三、操作技术1. 准备工作:气管插管需要有较好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气管插管器、吸引器、固定器和气管插管气囊等。
2. 前沿麻醉:在操作前,需注射小剂量的麻醉剂,以免孩子出现不适。
3. 适当活动:操作者需适当活动孩子的头和脖子,将其扶起,使气道畅通。
4. 气管插管器插入:将气管插管器插入孩子口腔,直到进入气管。
5. 气囊充气:插入气管时,先充气气囊,以保证插管器不会未经过气管就滑出口腔。
6. 确定位置:将气囊充气后,用听诊器听气管附近的呼吸声,以确认气管插管器是否已插入气管中。
7. 固定管子:将气管插管器抽出,将气管插管器固定在孩子头部。
四、注意事项1. 操作者应具有丰富的儿科医疗知识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控制插管器的深度,以免插入太深导致损伤孩子气管。
3. 操作者应保证孩子的气道畅通,以避免孩子出现窒息等不良反应。
4. 在插管过程中,孩子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跳过快、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处理。
麻醉学考试资料:小儿麻醉呼吸道的管理及麻醉相关注意事项(三)细节决定成败,在小儿呼吸道管理方面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
今天整理关于小儿喉罩使用应注意问题,内容如下:Ⅰ.喉罩大小的选择要合适,很多书上都可以找到病人体重与喉罩大小的对应表格。
我们发现当患儿的体重大大超过或者低于该年龄组的标准体重时,不能完全按体重选择喉罩。
应根据小儿的发育情况参考标准体重进行选择。
Ⅱ.喉罩的位置要正确:小儿喉罩容易放置过深或者过浅,也容易发生旋转移位。
我们目前使用的螺纹管接头太僵硬,接上喉罩后旋转力过大。
我们采用ICU接呼吸机的软接头代替普通螺纹管接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在小婴儿尤有必要。
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将普通螺纹管接头的方向转至胸部,螺纹管两支分别通过头的两侧再与接头连接。
这样,喉罩管可保持正常的向胸部弯曲的弧度。
Ⅲ.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尽管喉罩的刺激远远小于气管导管,但外科手术本身需要足够的麻醉深度减少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
麻醉过浅,吞咽、咳嗽反应可能导致喉罩移位,严重时甚至导致喉痉挛。
Ⅳ.麻醉期间应特别注意呼吸道的阻力和通气量,一旦阻力过大或者漏气严重时,最好立即拨出喉罩行面罩通气或者改为气管插管。
此类麻醉期间可能维持自主呼吸,也可能为控制呼吸。
以保留自主呼吸为安全。
但自主呼吸期间需密切观察通气量是否足够。
我要再次强调CO2监测的重要性。
D.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应根据麻醉前对呼吸道评估的结果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麻醉诱导方法。
Ⅰ.一般诱导方法:对预计无通气困难、无插管困难和误吸高危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后,静脉给予芬太尼2-3 g/kg,丙泊酚2-3mg/kg和肌肉松弛剂行气管插管。
Ⅱ.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适用于术前预计有插管困难而无通气困难的患儿,以及隔疝,先天性食道闭锁气管食管漏的患儿。
我们发现正常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保留自主呼吸下插管可避免操作者过分紧张,也可避免因未发现的解剖畸形而导致呼吸失控。
保留自主呼吸的方法可以在2-3%七氟烷面罩吸入维持下,给予咪唑安定0.05-0.1mg/kg,1 g /kg 左右芬太尼,1-1.5mg/kg 丙泊酚,不用任何肌肉松弛剂。
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专业指导(2023版) 为提升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管理,提高家庭成员用药健康素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等牵头呼吸相关领域专家、临床医师以及药师以家长为目标人群制定《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指导专家共识》,本文仅用于参考。
1、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1)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等。
(2)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
(3)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流涕、咳嗽、咳痰、喘息等。
2、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1)儿童呼吸道感染可能是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单一病原体感染,也可能是混合感染。
(2)我国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占25.7%,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和人腺病毒)。
非典型病原体常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
(3)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4)近年来,百日咳在我国也呈现上升趋势。
3、儿童呼吸道感染用药的基本原则:用药需遵循5R原则:①正确的患儿、②正确的药物、③正确的剂量、④正确的给药时间、⑤正确的给药途径。
4、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家庭中可能会用到的药物:儿童呼吸道感染之后,根据疾病具体情况,可能会应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止咳祛痰药物、雾化吸入药物、中成药等药物Q评论:所有药物建议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要有适应证,中成药需要辨证施治。
另外,要注意应首选儿童专用药,其次是成人与儿童共用药。
5、抗菌药物须经医师综合评估后使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多种,如果是单纯病毒感染,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当合并或继发了细菌感染则需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6、儿童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抗菌药物的选用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的病原菌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品种、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医嘱使用。
7、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的抗病毒药物:(1)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毒除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其他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小儿呼吸养护知识点总结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而呼吸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支撑系统之一,对于小儿来说,呼吸养护尤为重要。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小儿呼吸养护的知识点,以便家长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呼吸健康。
1. 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小儿的呼吸系统与成人相比有着许多特点,首先是呼吸频率快,而呼吸深度相对较浅。
由于小儿的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呼吸频率较高是为了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
其次,小儿的呼吸道较窄,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再者,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因此,在呼吸系统的保健过程中,需要特别留意这些特点,并给予相应的呵护。
2. 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儿童呼吸道疾病是十分常见的,常见的包括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预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加强小儿的免疫力。
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当的运动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都是提升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家长们还需要注意避免让小儿接触过多的尘埃、烟雾和空气污染,使其呼吸道远离刺激因素。
3. 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当小儿出现呼吸道疾病时,家长们需要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
对于感冒、咳嗽等疾病,家长们可以给予小儿适量的温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帮助小儿排除体内的病毒和增强免疫力。
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家长们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
4. 定期呼吸道锻炼呼吸道锻炼对于小儿的呼吸健康十分重要。
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进行一些适合的呼吸道锻炼,比如深呼吸、慢呼吸、舒展运动等。
这些锻炼可以加强小儿的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道功能,并提高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维护小儿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的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呼吸道疾病的征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体检还有助于监测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以便全面了解小儿的健康状况。
6. 家庭环境的呼吸道保健除了小儿自身的呼吸健康之外,家庭的呼吸环境同样十分重要。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2017版)0 1目的在已报道的与小儿麻醉相关并发症中,新生儿和婴幼儿、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急诊手术、饱胃以及合并气道问题(气道梗阻、意外拔管、困难插管)等仍是高危因素。
气道和呼吸管理仍是小儿麻醉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
小儿麻醉医师必须了解并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选用合适的器械设备,采取相应的气道和呼吸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小儿手术麻醉的安全。
0 2小儿气道解剖特点1、头.颈婴幼儿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完善,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即使施行椎管内麻醉,若体位不当也可引发呼吸道阻塞。
展开剩余96%2、鼻鼻孔较狭窄,是6个月内小儿的主要呼吸通道,分泌物、黏膜水肿、血液或者不适宜的面罩易导致鼻道阻塞,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3、舌.咽口小舌大,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易患增殖体肥大和扁桃体炎。
4、喉新生儿、婴儿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于颈3~4平面,气管插管时可压喉头以便暴露喉部。
婴儿会厌长而硬,呈“U”型,且向前移位,挡住视线,造成声门显露困难,通常用直喉镜片将会厌挑起易暴露声门。
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呈漏斗形(最狭窄的部位在环状软骨水平,即声门下区),软骨柔软,声带及黏膜柔嫩,易发生喉水肿。
当气管导管通过声门遇有阻力时,不能过度用力,而应改用小一号导管,以免损伤气管,导致气道狭窄。
5、气管新生儿总气管长度约4~5cm,内径4~5mm,气管长度随身高增加而增长。
气管分叉位置较高,新生儿位于第3~4胸椎(成人在第5胸椎下缘)。
3岁以下小儿双侧主支气管与气管的成角基本相等,与成人相比,行气管内插管时导管插入过深或异物进入时,进入左或右侧主支气管的几率接近。
6、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新生儿肺泡数只相当于成人的8%,单位体重的肺泡表面积为成人的1/3,但其代谢率约为成人的两倍,因此新生儿呼吸储备有限。
肺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炎症也易蔓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肺炎。
小儿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注意患儿全身症状如精神、食欲等,如小儿精神萎靡、多睡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提示病情加重,应警惕。
2.观察体温的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
【护理措施】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2.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体温38.5℃以上时应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按医嘱口服退热剂。
警惕热惊厥的发生。
3.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经常检查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出现,同时注意患儿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
4.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多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必要时静脉补给,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健康指导】
1.向家长讲解小儿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诱因。
2.向家长讲解小儿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常会引发其他的疾病,因此应早期诊治,避免延误病情。
3.发热时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以增进食欲,婴儿可适当减少奶量,以免吐泻或消化不良。
4.告知家长疾病从出现到好转有一个过程,高热也同样,不能太焦急。
保持衣服干燥,避免对流风。
5.休息和多饮水是对患儿最好的帮助,多喂温开水,保持口腔及
皮肤清洁。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神经系统症状、口腔黏膜改变及皮肤有无皮疹出现,以便早期发现皮疹、猩红热、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
注意皮肤的护理,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适度保暖。
2、并发症的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应加强巡视,床边设置床栏。
以防患儿坠床,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如患儿病情加重,发热持续不退,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咽部充血、水肿情况,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及时清理口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
二、护理措施1、休息:高热患儿应卧床休息,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多饮水。
有呼吸困难者,应少食多餐。
婴儿哺乳时取头高位或抱起喂哺,呛咳重者用滴管或小勺慢慢喂。
3、药物应用:(1)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注意监测患儿用药后的反应,使用解热剂后应注意多饮水,防止虚脱及过敏反应。
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病情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可选用抗生素治疗4、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饭后喂少量的温开水以清洗口腔,年长儿饭后漱口,口唇涂油以免干燥。
三、健康指导要点1、知识宣教:指导家长掌握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护理要点。
2、活动锻炼:加强体格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接种;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按时预防接种。
4、自我防护: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四、注意事项1、物理降温时防止冻伤。
2、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慎用药物降温,以免影响对热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新生儿气道及呼吸机管路护理查房一、气道管理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气道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气道的通畅性和防止误吸。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1.保持头颈正中位,不可过分伸直或屈曲。
2.保持舌头在口腔内,避免舌后坠。
3.定时吸痰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阻塞气道。
4.监测呼吸音及氧饱和度,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5.尽量保持婴儿的颈部的伸展,以保证气道通畅。
6.避免各种刺激物接触,如烟雾、尘埃等。
二、呼吸机管路护理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呼吸机管路护理的目的是保持呼吸机管路的畅通和清洁,下面是一些注意事项:1.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呼吸机的管路是否完好,无破损、堵塞等问题。
2.每8小时更换一次呼吸机管路,或根据使用状况适当调整更换时间。
3.密闭式管路要靠合适的表面积损失发热,补充患儿水分靠静脉补液和皮试方式,防止管路内产热影响婴儿温度。
4.避免压迫或折叠管路,保持管路的通畅。
5.定时清洗呼吸机管路,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洁净水,避免使用化学物质。
6.不得让管路与地面接触,避免受到污染。
7.定时更换一次HME(热湿交换器),防止细菌滋生。
三、呼吸机管路护理的步骤1.洗手,穿戴好手术衣、口罩、帽子和手套。
2.将婴儿头部稍微向后仰,以便呼吸机管路的插入。
3.检查管路是否完好,打开呼吸机管路包装,将管路放置在干净的平面上。
4.将管路的尖部向上,轻轻将管路插入婴儿的气道或呼吸机接口,确保插入的深度适当。
5.使用适当的方式固定管路,确保管路不会移动或脱落。
6.确认管路与呼吸机的连接是否稳固,测试呼吸机的功能是否正常。
7.检查婴儿的气道是否通畅,如发现异物或分泌物需及时清除。
8.记录护理过程及发现的问题,以备后续参考。
总结:新生儿气道及呼吸机管路护理在保护和维持新生儿的呼吸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护士应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情况,及时清除分泌物,并按时更换呼吸机管路,确保呼吸机的使用安全和效果。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评估】
1、病情评估。
2、生命体征。
3、有无鼻塞、气促、咳嗽,咽部有无充血和疱疹,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皮疹、腹痛及支气管、肺组织受累的表现。
4、家长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5、病儿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
1、按小儿内科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急性期嘱病儿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3、定时测量体温,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有高热惊厥的病儿,体温超过38。
C时,及时给予降温,降温后及时复测体温。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咽部分泌物。
鼻塞严重时,遵医嘱给予滴鼻药物;鼓励病儿咳嗽、排痰,痰液黏稠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5、保证病儿摄入充足的水分,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6、摄入充足的水分以协助降温和排出毒素。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7、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8、保持口腔清洁,温盐水漱口2次/天。
9、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促进舒适。
【健康指导】
1、讲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及护理要点。
2、鼓励母乳喂养,保证病儿充足水分的摄入。
3、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过热或过冷。
4、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目录一、目的二、小儿气道解剖特点三、气道器具及使用方法四、通气装置及通气模式五、小儿困难气道处理原则和方法一、目的在已报道的麻醉相关并发症中,新生儿和婴幼儿、急诊手术以及合并呼吸问题(气道上梗阻、意外拔管、困难插管)等仍是高危因素。
气道和呼吸管理仍是小儿麻醉主要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小儿麻醉科医师必须了解与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并根据不同年龄选用合适的器械设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患儿手术麻醉的安全。
二、小儿气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1、头、颈婴幼儿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全,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即使施行椎管内麻醉,若体位不当也可引发呼吸道阻塞。
2、鼻鼻孔较狭窄,是6个月内小儿的主要呼吸通道,分泌物、黏膜水肿、血液或者不适宜的面罩导致鼻道阻塞,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3、舌、咽口小舌大,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易患增殖体肥大和扁桃体炎。
4、喉新生儿、婴儿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于颈3~4平面,气管插管时可压喉头以便暴露喉部。
婴儿会厌长而硬,呈"U"型,且向前移位,挡住视线,造成声门显露困难,通常用直喉镜片将会厌挑起易暴露声门。
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呈漏斗形(最狭窄的部位在环状软骨水平,即声门下区),软骨柔软,声带及黏膜柔嫩,易发生喉水肿。
当导管通过声门遇有阻力时,不能过度用力,而应改用细一号导管,以免损伤气管,导致气道狭窄。
5、气管新生儿总气管长度约 4~5cm,内径 4~5mm,气管长度随身高增加而增长。
气管分叉位置较高,新生儿位于 3~4 胸椎(成人在第 5 胸椎下缘)。
3 岁以下小儿双侧主支气管与气管的成角基本相等,与成人相比,行气管内插管导管插入过深或异物进入时,进入左或右侧主支气管的几率接近。
6、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新生儿肺泡数只相当于成人的8%,单位体重的肺泡表面积为成人的 1/3,但其代谢率约为成人的两倍,因此新生儿呼吸储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