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298.00 KB
- 文档页数:5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判断和计算考点详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计算考点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的判断方法、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应用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计算详情如下:知识清单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3)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①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③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⑤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3.知识讲解读下图,回忆下列问题。
(1)图1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2)图2太阳直射赤道(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全球昼夜平分。
(3)图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5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光照图说出二分二至日时全球各纬度的极昼极夜分布和昼夜长短分布规律;2、能归纳出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极昼、极夜的范围分布之间的关系;3、能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归纳出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包括极昼极夜)及变化。
第一部分自主预习1、知识链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以北半球为例)(1)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相差越小。
(2)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哪一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3)赤道上全年均昼夜等长;其他地方,纬度越低,昼夜变化的幅度越小。
(4)纬度相同但分处南、北半球的两地,其中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已知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求昼长和夜长昼长时间(小时)=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时间(小时)=夜弧所跨经度数/15(2)已知日出和日落时间(时刻),求昼长和夜长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夜长=24小时-昼长(3)已知昼长的一半(即半昼长,也就是上午或下午时段)或者夜长的一半(即半夜长,也就是上半夜或下半夜的时段),求昼长和夜长昼长=半昼长×2=24小时-半夜长×2夜长=半夜长×2=24小时-半昼长×2根据昼夜长短求日出和日落的时刻日出时刻=12∶00-昼长/2=0∶00+夜长/2日落时刻=12∶00+昼长/2=24∶00-夜长/22、预习题①____________全年昼夜平分。
北半球②____________: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③________值,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春分日和④____________:全球昼夜平分。
第二部分课堂探究探究题一:读下图,完成下表。
图示直射点的坐标极昼分布的范围极夜分布的范围全球昼夜分布情况全球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______全球昼长分布规律全球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昼夜长短的分布: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_,夜越________;另一个半球相反。
⋯⋯⋯⋯⋯⋯⋯⋯⋯⋯⋯⋯⋯⋯⋯⋯⋯⋯⋯⋯⋯⋯⋯最新料介绍⋯⋯⋯⋯⋯⋯⋯⋯⋯⋯⋯⋯⋯⋯⋯⋯⋯⋯⋯第一讲地球运动 ( 高三一轮复习 )第五课日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滕州一中东校区【教课过程】考点:日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骨干梳理自主落实]指引学生课前预习,达成以下内容,而且展现预习成就。
1、一般状况 (以北半球为例)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2、二分二至日的日夜长短变化[中心考点精讲精析]研究点一:日夜长短的判读、变化及计算(1)日夜长短的判读[思路概括 ]利用光照图确立昼弧夜弧,从而判读日夜长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切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擅长夜弧,则昼永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整年日夜等长。
注意 : 同一条纬线上各点, 日间时间相同, 黑夜时间相同.(2)日夜长短状况规律利用光照图指引学生察看昼弧夜弧长度比较,以以下图:左图,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永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北极点邻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越往南昼越短,南极点邻近出现极夜现象。
1右图,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半球各地昼永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南极点邻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北极点邻近出现极液现象。
[思路概括 ]太阳直射点的地点决定日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永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域日间时间越长。
(3)日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指引学生察看以下图过程,察看某地昼弧变化状况和夜弧变化状况,从而描绘该地昼长和夜长的变化状况。
[思路概括]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挪动,哪个半球昼变永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日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因而可知,太阳直射点挪动方向决定日夜长短变化状况,与直射点地点没关。
以以下图:(4)日夜长短的计算方法①依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 夜) 长时数=昼 (夜) 弧度数 /15 °②依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中午12 时把一天的日间均分红相等的两份( 以以下图所示 ) 。
高三地理
第二讲地球运动(高三一轮复习)
第五课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课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具】地图册多媒体
考点一:1.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
[情境导入]观察地球2分2至日光照图,比较不同纬度的昼夜状况,说出不同时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
[诱导点拨]
由上图表总结归纳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且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典例解剖(2012·北京西城区测试)“十一”过后,北京某中学开始使用冬季作息时间,第一节课时间由7∶40开始改为8∶00,放学时间也提前了1小时。
而此时我国某城市仍保持9∶00上课,19∶05放学的作息时间。
据此回答
3.北京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D) A.气温高低B.太阳高度
C.经度差异D.昼夜长短
解析:第3题,作息时间是根据白天时间长短来确定的。
“十一”过后,位于北半球的北京昼短夜长,为了充分利用白天时间,作息时间相应的调整为第一节课时间延迟,放学时间提前。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情境导入]观察地球2分2至日光照图,比较同一纬度的昼夜状况,说出不同时间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诱导点拨]
由上图表总结归纳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
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典例解剖(2012·上海十三校联考)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据图回答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0°N,45°W)。
P点的纬度是_70°N _。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 C ___。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70°S及其以南地区。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西十区。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一种情况:南,北半球白昼将变短,第二种情况:北,北半球白昼将变长(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135°E为0时,由此可知直射点的经线为45°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
P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处,其纬度为70°N。
第(2)题,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所在昼弧,故C点昼长最长。
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0°S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第(4)题,由图可知135°E为0时或24时,A点地方时为19点20分,由此可计算出A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由此可知B点在135°E以东且相差7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区。
第(5)题,此时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短两种情况。
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思路归纳]见高考总复习第29页“方法点拨”栏目第1点(4)
(北京时间)表。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B)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意在考查考生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纬度高低的能力。
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时,纬度越高的地区,昼长与12小时之差就越大;计算并比较三个地方的昼长与12小时之差可知,①地纬度最高、②地纬度最低。
探究点二: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
[思路归纳]见高考总复习第29页“方法点拨”栏目第2点
[典例解剖]图甲为①②③三地夏至日一天内直立杆的影子朝向和长度变化示意图,杆的长度均为1米。
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2.①地的某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了别墅式海滨景观房,并宣传四季可观海上日出(假设天气晴朗),开盘后房屋销售一空。
图乙为该小区住户分布示意图,入住后,出现住户把开发商告上法庭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 A.夏季,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B.冬季,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C.全年,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D.楼间距太小,根本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解析:第3题,夏至日,②地正午日影长度为0,说明②地位于北回归线上,①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①地在北回归线以北;③地日影全天朝南且正午日影长度为1 m,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且位于北回归线以南45°即21°34′S,纬度为三地中最低。
第4题,由图乙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小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洋应位于景观房南面,日出方位偏南时可以看到海上日出。
根据图甲可以判断该地大致在30°N,夏季日出东北,很难见到海上日出。
实际运用——趣味地理(放松一下)
2005年8月的赫尔辛基的世界田径竞标赛,组委会将很多重要的赛程安排在晚上9:30以后.如:女子10000m比赛是在晚上9:30开始,30多分钟比赛后当地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晚上10点,然而这个时间,北极的赫尔辛基依然是白天,夏日极昼冬季极夜,这个特殊的现象位于北欧的芬兰却能很感受的到.从地图上看,芬兰的一半的领土都在北极圈以内,而在芬兰最南端的赫尔辛基,也依然能够感受到夏日极昼所带来的影响,当地晚上8:30时,窗外依然是艳阳高照,体育馆内的售票厅依然是正常地工作着,十来个当地人排队准备买开幕式的门票,体育场外面的草坪上还有不少的赫尔辛基人晒着太阳……
所以这种现象是非常有意思的,当然在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跟昼夜长短变化相关的一些现象,希望同学们仔细想想
[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及规律
一、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课后作业]完成高考总复习“分层作业”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能力提升部分;预习第六课“光照图的判读”。
[课后反思]
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历一个知识发现的过程,从而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在本节中为了使学生能直观观察到昼夜长短的变化,采用多媒体播放,用箭头显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昼弧夜弧长短的变化。
学生探究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归纳总结出变化的规律。
设计两个问题:一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关系,二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
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大大提高教学45分钟效益。
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还是显得有些急躁,比如有些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急于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