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共29页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29
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思考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思考摘要:本文阐述了精品课程的含义、特征、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精品课程建设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精品课程问题措施一、精品课程的含义与特征精品课程是指经过长期精心打造而成的,教学水平高、特色突出的优质品牌课程。
它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与深化教学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精品课程之所以成为精品,是由于它具有以下四大特征:1、水平高。
即教学水平应达到“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的教学条件、一流的教学效果。
髙水平是精品课程的主体,是基础条件。
2、有特色。
特色是精品课程区别于其他同类课程精华之经典概括,也是精品课程的灵魂,是作为精品课程的必备的充分条件,而且要求特色必须贯穿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始终。
3、可示范。
精品课程必须是优质的,在同类课程建设中,它处于领先地位,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被社会认可。
另外,精品课程的示范性,还在于广泛的适应性,其精华所在,并非某些具体做法,而是精心凝练、提升而成的课程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是精品课程的基本品格。
4、能推广。
精品课程必须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起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
为便于推广,精品课程一般应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而且必须有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共享平台。
这是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直接目的。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1、塑造髙素质的教学团队再好的课程没有优秀的教师来传授,它也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因此精品课程要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強、教学特色鲜明,教学团队责任心強、团结协作精神好、人员结构合理,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2、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课程内容设计必须知识结构合理、注重学科交叉、引入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及教改教研成果,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教学需求,促进我校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适应高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校委会决定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为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家精品课程建设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制定科学的建设计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精品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高起点、大手笔的改革举措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我校建设一批符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
二、通过精品课建设加强领导和管理一段时期以来,中职教育游离于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外,过早地被推向了市场,在每年的生源大战中艰难挣扎,似乎成了社会的弃儿。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关心更多的是基础教育这一块,是每年高考的升学率问题,对中职教育这一块关心不够,或不知道怎么去关心,中职学校在社会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可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对中职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加强对中职教育的业务指导,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宣传和政策引导,逐步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促进社会认可,从而改善中职学校的生存环境。
三、通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中职教育的发展,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中职教育的不景气,导致中职战线很多优秀教师流失。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中职教育重视不够,对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培养不够,要求不高,业务指导没跟上。
(完整版)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计划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计划根据学校“质量工程”建设与发展规划,为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以课程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我校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并按规划制定实施计划。
一、建设规划1.建设目标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根据本专业实际,本着体现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强化示范的精神,在“精品课程”建设期间,分批建设2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争取新增1门省级精品课程。
2.建设原则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按照院、系(部)申请、专家评审、择优扶持、重点建设的原则,分期、分批建设有一定基础的、开设面广的基础课或专业(技术)基础课。
3.建设内容(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教师走上教学第一线,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
(2)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始终保持先进性。
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3)重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应选用国内目前的优秀教材,鼓励使用自编特色教材,开发网络课件,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4)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精品课程应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力争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网络共享。
(5)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完整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方案(口腔医学专业)系部口腔医学系年级2016级编写赵明君二〇一七年六月《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方案目录前言: (1)一、指导思想 (1)二、课程定位 (1)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2)四、课程的建设方法 (3)五、课程体系 (4)六、课程资源 (5)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6)八、课程的教学效果 (7)九、课程的课程考核 (7)前言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口腔正畸学的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口腔正畸学是具有特色的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
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大专院校的口腔正畸学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医疗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口腔行业发展对正畸学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程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考查课,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联系密切。
口腔正畸学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畸学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的正畸操作技能。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以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为基本依据,按照医院和诊所的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如顽强、上进的职业道德)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口腔正畸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正畸操作技术能力培养为原则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两年建设,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紧跟现代物流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的发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体现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形成以物流职业标准为课程导向,以物流基础知识模块为课程内容,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型”教师为课程主导的现代物流概论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立足湖南物流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产学研结合,完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培养适合省内和国内现代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引领高职高专现代物流概论课程的发展,将其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且力争创立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湖南乃至全国同类院校本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按照“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努力创新现代物流概论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年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物流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综合基础知识要求,由课程团队和战略合作的企业共同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结构;结合市场更新教学内容与实训指导书,同步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教材建设,完善课程管理与课程考核制度;第二年完成课程网上资源的建设,完善课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搭建好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课程教学平台,同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