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效果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8.62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前后护理经验,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方法:通过术前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皮肤及肠道准备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术后通过生命体征监测、尿管护理、饮食指导、尿道口及会阴护理减少感染风险。
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建议,使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家庭护理支持。
结果:283例尿道下裂患者术后尿瘘21例,通过温盐水坐浴6周内愈合10例,8个月后自愈1例,阴茎头裂开8例、尿道狭窄2例、憩室2例。
并发症率较低。
【关键词】尿道下裂;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护理;温盐水坐浴;出院指导尿道下裂是常见的小儿阴茎畸形,目前认为是胚胎尿道发育过程停滞所形成。
一般表现为尿道异位开口、阴茎下曲、包皮分布异常、尿道海绵体发育不全。
尿道下裂一般根据尿道开口位置分为三种类型,即远段型(开口于阴茎头、冠状沟),中段型(开口于阴茎体腹侧),近段型(开口于阴茎阴囊交界区至会阴区)[1]。
男性儿童中发病率约为1/125~1/300[2]尿道下裂仅能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矫正。
由于手术精细程度、患者局部发育情况、术后护理等因素的制约,尿道下裂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几率。
本文通过对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小儿泌尿专业组进行治疗的283例尿道下裂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了283例尿道下裂的患者,年龄1岁1个月~32岁。
其中初治病例207例,初治病例中远段型13例,中段型147例,近段型47例,再手术病例76例。
术后尿瘘21例,通过温盐水坐浴6周内愈合10例,8个月后自愈1例,阴茎头裂开8例、尿道狭窄2例、憩室2例。
2 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虽然尿道下裂发病率较高,但受到国内性观念的影响,家长和患者自身一般对此畸形较为看重。
多数家长和患儿(患者)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表现为不愿与其他人交流沟通,不愿参与相应的社会活动,心理压力大,悲观情绪严重,甚至部分多次手术患者对生活表现出绝望的态度,因此得当的心理疏导是帮助患者及其家庭建立起正确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信心的重要途径。
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作者:靳胜燕王葳莉陶锡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总结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36例,实施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及出院指导。
结果:36例中一次手术成功28例,出现尿道瘘8例且半年后行修补术后痊愈。
结论:做好手术前后基础护理,保持引流管,预防逆行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66—02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认是在胚胎期由于内分泌异常或其它原因导致尿道沟闭合不全而形成[1] 患儿常不能站立排尿,手术是目前治疗的唯一途径,要求在1岁以后至学龄前期完成。
笔者所在医院的 36例尿道下裂的患儿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36例,年龄10个月—9岁,平均年龄4.2岁。
均采用全麻下行尿道成形术+膀胱造瘘术,其中28例一次手术成功,8例出现尿道瘘半年后行瘘修补术后痊愈出院。
2 护理对策2.1术前护理2.1.1 保持阴茎及会阴部清洁。
尿道成形术在会阴部实施,阴茎和阴囊的皮肤皱褶多,利于细菌生长,又临近肛门,容易潜藏细菌,导致创面感染,而创面感染是造成皮肤裂开、尿瘘等最常见的原因。
因此,术前会阴部的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督促并协助患儿每日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2次,连洗2-3天,换内衣裤。
包皮过长患儿强调翻开包皮坐浴,以便于彻底清洗包皮垢。
2.1.2术前常规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
术前一天备皮,皮试,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遵医嘱术前晚灌肠,以防术后肛门过早排便污染刀口或用力排便造成手术部位过度充血及吻合口张力增加而破裂出血。
尽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多食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利大便通畅。
围术期护理在泌尿外科小儿尿道下裂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尿道下裂患儿临床护理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作用。
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期间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入组样本共计80例,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将所有参与患儿均分两组,运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运用围术期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数据、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拔管时间为(9.58±1.12)天、住院时间为(13.72±1.41)天、相较对照组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为尿道下裂患儿临床护理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成效显著,不仅提升手术成功几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病率,为患儿生活质量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泌尿外科;尿道下裂患儿尿道下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严重者会出现阴茎下弯畸形,甚至会导致患儿成年后无法生育,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影响正常生活。
手术治疗是患者首选治疗方式,因手术位置的特殊性,术后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尿道狭窄、尿痿等等,使后续治疗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开展对比实验,验证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期间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入组样本共计80例,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将所有参与患儿均分两组,对照组中患儿年龄、平均年龄分别为:(3-11)岁、(7.58±3.47)岁。
研究组中患儿年龄、以及平均年龄分别为:(4-11)岁、(7.96±3.81)岁。
两组基本资料,P>0.05,不存在明显差。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围术期护理,具体内容为:1)术前护理:对患儿疾病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提醒家属在患儿排尿后对尿道口周围进行充分清洗,对包皮过长者需翻转包皮进行清洗,在患儿术前2小时进行禁食禁水。
TIP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小儿尿道下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通常在出生时便可见到明显的症状。
尿道下裂会给患儿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近年来,TIP术作为小儿尿道下裂的一种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TIP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效果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我们来了解一下TIP术。
TIP术全称为经尿道内镜下开放尿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适用于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TIP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TIP术的过程是通过膀胱镜将尿道下裂部位剪除,然后用膀胱内皮组织作为新尿道的覆盖层,最后进行尿道成形。
这种技术可以使得小儿尿道下裂得到有效修复,术后尿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那么,TIP术对小儿尿道下裂的效果如何呢?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TIP术在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TIP术可以有效地修复尿道下裂,改善患儿的排尿功能。
在术后的随访中发现,大多数患儿的尿道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排尿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
TIP术的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和感染的风险较低。
这些优势使得患儿的手术体验更加舒适,也有利于术后的康复和恢复。
TIP术在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方面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任何手术都会存在并发症的风险,TIP术也不例外。
那么,TIP术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如何呢?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TIP术的并发症包括尿道狭窄、尿失禁、术后感染等。
尿道狭窄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尿道下裂患儿的尿道组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手术的创伤刺激,有一定几率出现术后尿道狭窄。
尿失禁也是一种可能的并发症,尤其是在患儿的尿道肌肉功能受损的情况下。
术后感染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患儿来说,感染可能会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影响手术效果。
针对这些并发症,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探索如何降低TIP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尿道下裂的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49-01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中常见的的先天性畸形,国内外报道男婴发病率分别为2~3‰和3.2%发生率很高[1]。
病因在胎内内分泌异常或其他原因导致尿道沟闭合不全形成尿道下裂。
外生殖器发育依赖双氢睾酮的调节。
双氢睾酮是睾酮经5-a还原酶的作用转化而成。
任何睾酮产生不足或转化成双氢睾酮过程出现异常均可导致;如尿道下裂等外生殖器畸形[2]。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2003年10月到现在我科共收治了11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11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29岁。
其中1例已结婚,阴茎头型。
其余114例均小儿,出生后发现尿道口异常、阴茎下弯尿流呈喷洒状而尿湿衣裤,不能站立排尿。
2 结果一期愈合62例(53.9%),二期愈合32例(27.8%),术后尿道瘘21例(18.2%)。
3 护理3.1 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此病是先天性生殖器畸形,排尿姿势与众不同,因此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
术前讲解手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保持自我形象,不做手术会影响阴茎发育,从而影响长大后的性交并介绍手术的经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要点让他们对手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3.1.2 术前皮肤的准备要仔细观察术区的皮肤有无炎症溃烂有无尿路感染,术前必须严格控制感染,方可安排手术。
术前备皮后指导患者淋浴。
3.1.3 肠道准备术前灌肠的目的术后3~5日内控制排便,并且术后保持术区的清洁和预防感染。
术前一日晚及术日晨均要做清洁灌肠,灌肠液量要充足,灌肠时要注意水温,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3.2 术后护理3.2.1 生命体征观察术后经苏醒返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一期尿道下裂成形术患儿护理的研究进展闫秀兰阳景荣段杰熊红林赵芳发布时间:2023-06-21T02:55:20.219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5期作者:闫秀兰阳景荣段杰熊红林赵芳[导读] 尿道下裂是小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目前尿道下裂的治疗以一期手术为主。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 541001【摘要】尿道下裂是小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目前尿道下裂的治疗以一期手术为主。
而尿道裂围手术期护理,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该文对本术式围手术期各种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为国内小儿一期尿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期尿道成形术;护理;综述1.前言尿道下裂(hypospadias)是一种尿道发育畸形,即尿道开口在阴茎腹侧正常尿道口近端至会阴部的途径上,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其发病率由8/1000[1]上升至3%~5%[2]。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目前手术的方式多达300余种[3]但并没有最有效的手术方式。
对于部分患儿由于近端尿道开口、阴茎阴囊反位严重等原因无法一次性完成手术,目前大多学者认为尿道下裂的治疗以“一期手术为主,二期手术为辅”为原则,力争一期手术完成[4-6]。
应结合患儿年龄、病变类型及医生对术式的理解和经验来选择手术方法。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手术后并发症仍有可能发生,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是尿道瘘(15%-30%)和尿道瘢痕增生狭窄[7];另一方面由于患儿术后需长期留置尿管以支撑重建的尿道及引流尿液,避免尿道狭窄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留置尿管导致尿道感染又影响预后效果,同时也给术后相关护理增加很大的难度[8]。
多种原因导致患儿常常需要多次手术治疗,而尿道裂围手术期护理,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但由于患儿年纪小,生性好动,术后护理难度大,可能影响术后恢复效果,且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各种护理干预方法被提出实施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就各种护理干预方法作一综述。
舒适护理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方法:对经手术治疗后的患儿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包括术前和术后的护理。
结果:对35例尿道成形术患儿经舒适护理的护理,均阴茎伸直良好,阴茎外观满意,外形接近正常,能直立排尿。
术后除尿瘘2例,尿道狭窄2例外,其余恢复良好治愈出院。
结论:精心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有力的保障,也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尿道下裂;围手术期【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79-01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外科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多见于男性,常合并阴茎下曲畸形,其发病率约为0.2%~0.44%[1]。
为使围手术期的患者得到舒适的情感体验,减少哭闹,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也让患儿的家属较大程度感到满意,减少医疗护理投诉。
从生理、心里、社会、以及精神四方面达到舒适的目[2]。
我科对尿道下裂患者均行了尿道成形术,实施舒适护理后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35例,均为男性,最大年龄12岁,最小年龄13个月,平均年龄6.5岁,本组病例分别有阴茎型(包括冠状沟型和龟头下型)22例,阴囊型8例,会阴型5例。
术后10例分二次手术,先行尿道下弯矫治术,半年后再行尿道成形术。
有20例行一次性手术,恢复良好治愈出院。
1. 2手术方式: 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尿道成形术,手术包括三部分:①膀胱黏膜尿道成形,②包皮内板尿道成形,③阴囊游离皮片尿道成形。
1. 3治疗效果:对35例尿道成形术患儿经舒适护理的护理,均阴茎伸直良好,阴茎外观满意,外形接近正常,能直立排尿。
术后除尿瘘2例,尿道狭窄2例外,其余恢复良好治愈出院。
1. 4并发症的预防:常见的并发症有尿瘘,尿道狭窄,伤口感染、裂开等。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小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效果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5-12-09T15:51:11.76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方维诸运青李露霜周晓敏高莲梁军
[导读]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生殖器畸形,约占小儿泌尿外科患儿的1/3。
方维诸运青李露霜周晓敏高莲梁军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深圳 518109
【摘要】目的:研究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200例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采用术前常规皮肤消毒,术后引流管常规护理,0.1%碘伏液擦拭尿道外口;实验组116例:术前3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术后引流管护理采用滴尿法观察、伤口红外线局部照射、尿道外口处涂抗生素软膏。
统计两组手术后并发症中切口感染、尿瘘以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儿发生切口感染、尿瘘及尿道狭窄10例(8.6%);对照组患儿发生切口感染、尿瘘及尿道狭窄24例(28.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87,P<0.01)。
结论: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尿道下裂术后切口感染、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对提高一期手术成功率起到确切的效果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20-02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生殖器畸形,约占小儿泌尿外科患儿的1/3[1]。
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唯一方法,手术失败原因多是由术后并发症所致。
其中尿瘘、尿道狭窄及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不仅要求精良的手术技术,积极正确的护理在预防手术并发症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0年1月-2014年10月以,我院采用横行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以研究采用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所起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患儿200例,其中阴茎冠状沟型40例,阴茎型98例,阴囊型62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4-
2.3岁,住院天数10-18天,均行横行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术后放置尿道支架管1条,膀胱造瘘管1条。
随访时间6月-10年。
1.2 方法对照组84例:术前常规皮肤消毒,术后引流管常规护理,0.1%碘伏液擦拭尿道外口。
实验组116例:术前3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10-15min,每日3次,强调坐浴时向上推动包皮以便于清洗包皮垢的重要性,手术日前晚洗肠,次晨用开塞露通便,术后引流管护理采用“滴尿法”观察,伤口红外线局部照射2次/天,20-30min/次,尿道外口处涂抗生素软膏,2次/天。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切口感染、尿瘘以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116例患儿中发生切口感染4例,尿道狭窄4,尿瘘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
对照组84例患儿中发生切口感染12例,尿瘘及尿道狭窄各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87,P<0.01)。
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在尿道下裂手术并发症中的发生情况(例)
组别例数无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58 53 5 8.62
对照组 42 30 12 28.6
3 结论
采用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对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起到确切的效果和积极的作用。
4 讨论
尿瘘、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术后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患儿则不得不接受再次手术,势必增加患儿身心痛苦,也给家长增添经济负担,而且经过多次手术,难以达到阴茎外观形态满意,甚至形成尿道下裂残废,因此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由此可见护理更是关键。
4.1 重视术前备皮,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尿道下裂手术在会阴部实施,阴茎阴囊皮肤褶皱多,皮肤附属器丰富,利于细菌生长,又因临近肛门,容易潜藏细菌[2],创面极易受感染,而创口感染是造成皮肤裂开、尿瘘等最常见的原因。
因此,会阴部皮肤护理对提高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术前3天应督促患儿每天洗澡更衣,尤其要彻底清洗阴茎根部及阴囊[3],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10-15min,每日3次,强调坐浴时向上推动包皮以便于清洗包皮垢的重要性,10岁以上患儿会阴部需要备皮,护士动作一定要轻,谨防刮破皮肤。
若皮肤有炎症或溃烂,要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治疗痊愈后,方可安排手术。
常规的消毒可以清除表面的细菌,但是皮肤毛囊管内的细菌难以清除,一旦感染,则成为尿瘘产生的重要原因。
4.2 支架管及造瘘管的护理尿道成形术后常规采用膀胱造瘘管和尿道支架管并用[4]。
因为单管引流一旦不畅,则易出现膀胱痉挛和不自主排尿动作,小儿十分痛苦,且常致尿液沿支架管周围出,渗到皮下污染伤口及敷料,影响伤口的愈合,导致感染引起尿瘘,因此,保持双管通畅直接关系到手术成功率的高低。
首先应以胶布在下腹部加强固定,避免固定在大腿上,防止运动双腿时牵拉引流管,导致疼痛及脱落;其次,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本科采用“滴尿法”,即每天无菌更换引流袋后打开引流袋的下端开关,将尿液滴入无菌透明容器,以便能随时更方便观察到引流的尿液,小儿导尿管很细,容易被尿沉渣和血凝块堵塞,所以要定时挤压引流管,并鼓励小儿多饮水或果汁,以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若出现引流不畅,应及时通知医生做调整,如调整后仍引流不畅,可行膀胱冲洗,以防止引流管阻塞;再次,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并注意打开活塞,防止人为因素导致堵塞而引流不畅,影响手术效果,使用支被架可防止盖被压迫各种管道引起患儿痛不适,并有利于观察与护理,患儿翻身时,注意防止引流管的打结或滑脱。
4.3 加强伤口的护理严密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龟头的颜色,注意有无肿胀发紫或组织坏死,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予处理,保持阴茎包扎的敷料清洁干燥,采用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灯与阴茎伤口距离20-30cm,2次/天,20-30min/次,以保持伤口干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阴茎包皮水肿,促进血肿吸收,促进伤口的愈合;尿道外口处涂抗生素软膏,有研究表明再造尿道感染的细菌是经尿道外口逆行进入的,抗生素软膏可以作为一道阻隔屏障,大大减少了感染的发生。
总之,只有从术前皮肤准备、术后护理多环节着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局灶性缺血性坏死
和局部感染这两种导致术后并发症的根本原因,才能减少尿道下裂手术后并发症,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何恢绪.尿道下裂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9.
[2]何恢绪,姚华强.尿道下裂的手术治疗进展及经验[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9(4)192.
[3]刘红艳,刘艳青.尿道成形术患儿的护理[J].当代护士杂志,2006,9(5):15-17.
[4]聂海波,田武汉,何恢绪,等.VICRYL线缝合新尿道及阴茎皮肤加局部湿敷防止尿道术后尿瘘131[J].实用医学.2012,18(7):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