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2
不孕症是指凡婚后夫妇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避孕、同居1年以上而未受孕的一种病症[1]。
不孕症可由男女双方因素或单方因素所致,其中女性不孕症临床比较常见。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女性不孕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女性不孕症患者80例,均排除男性不育原因及女性生殖器官畸形等因素。
年龄22~41岁,其中原发不孕30例,继发不孕50例。
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湿寒滞型、瘀血阻滞型、肝郁气滞型、肝肾亏损型和肾脏亏损5种类型[2]。
①痰湿寒滞型主要症状:婚久不孕,腰背酸冷、头昏胸闷泛恶、带下色白量多、经行量少、经质稀厚、色暗,得温则舒、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性欲淡漠。
治疗原则:化痰燥湿、健脾调经。
治疗方剂:启功丸和苍附导痰丸加减。
方药组成:滑石(飞)20g,香附(童便浸)12g,苍术(制)12g,陈皮(去白)12g,白茯苓10g,神曲(炒)10g,川芎12g,半夏10g,枳壳(麸炒)10g,天南星(炮,另制)10g。
加减:性欲淡甚者可以加枸杞10g,煅牡蛎30g。
水煎,1剂/d,分早晚各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本组有10例。
②瘀血阻滞型主要症状:婚久不孕,面色紫暗、经行不畅、经行腹痛、拒按、月经正常或不调、苔薄、舌边尖有瘀点、脉弦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治疗方剂:少腹逐瘀汤与桂枝茯苓丸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9g,蒲黄9g,没药(研)6g,五灵脂(炒)6g,赤芍6g,官桂3g,川芎6g,延胡索3g,干姜(炒)6g,小茴香(炒)10g。
加减:月经不调者可加益母草20g,枸杞子10g,生地黄15g,白术15g。
水煎,1剂/d,分早晚各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本组有25例。
③肝郁气滞型主要症状:婚久不孕,经前乳胀、易怒、心烦、性情急躁、经行不畅、腹痛、苔正常或薄黄、脉弦细。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治疗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方药组成:丹参30g,合欢皮12g,炒枣仁12g,茯神15g,生姜6g,薄荷(后下)6g,栀子9g,牡丹皮9g,白术15g,白芍12g,当归12g,柴胡12g。
第13卷 第9期 2011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No. 9Sep . ,2011免疫性不孕是指患者排卵及生殖道功能均正常,无致病因素发现,配偶精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2年而未能受孕,检查有抗生育免疫证据(血清或宫颈黏液抗精子抗体阳性,或抗卵透明带抗体阳性)存在者[1],是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引起。
免疫性不孕包括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透明带抗体(AzpAb),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HCGAb),抗心磷脂抗体(ACAb)等所致的不孕,但是临床研究较多的是AsAb。
1 病因病机中医古典医籍中无免疫性不孕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不孕症的范畴。
历代医家认为不孕症与全身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二脉及胞宫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其中五脏之中以脾肾不足、肝气郁滞为本,以气滞、血瘀、痰湿、热毒为标。
1.1肾虚肝郁 脾肺不足为治病之本1.1.1 肾元亏虚肾藏精,主生殖。
肾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稳定作用,是免疫之本[2]。
所以免疫性不孕首先责之于肾,且以肾虚为本。
若肾气亏损,冲任虚衰,胞脉失养,则不能摄精成孕;先天不足或肾阳亏耗,命门火衰,冲任胞宫失于温煦;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肾阴不足,精血亏损,胞失滋养,冲任失调则不孕。
1.1.2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肝肾同源。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体不舒,影响肝的功能致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精血暗耗,虚热内生,蕴浊成毒[3]。
肝郁气滞或肝经湿热,阻于胞宫则不能摄精成孕,由于气滞可致瘀,瘀阻冲任、胞宫,亦可导致不孕[4]。
1.1.3 脾肺不足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协调,脾土健旺,气血充沛,则精力旺盛,抗病力强,故有“脾旺不受邪”之说。
脾是免疫活动的物质基础,与免疫系统有内在联系[5]。
肺主气,合皮毛,肺之卫气具有防御外邪的功能,也是免疫功能强弱的外在表现[3]。
● 3547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Oct 27(19)物类中药,主要成分为盐类物质硫酸钠及少量氯化物,具有良好的吸潮性,与水相溶,渗透性强,冰点低,自身备有吸收热量的特性。
2010版《中国药典》记载其功能为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3]。
传统应用芒硝一般多用于治疗便秘。
2.2.1 抑菌抗炎作用中医认为芒硝苦能泻热,咸能软坚,其性善消,且芒硝苦寒,外用可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渗出吸收,减轻炎症反应。
芒硝有好的抗炎作用,可能与芒硝外敷可加快淋巴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减少局部白细胞浸润,减轻炎性反应有关[4]。
2.2.2 泻下消肿作用芒硝可显著增加小肠水分含量、稀释粪便,促进泻下。
芒硝溶化或煎汁内服后,其硫酸钠的硫酸根离子被肠黏膜吸收,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盐溶液,吸附大量水分,使肠道扩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从而发生排便效应。
现代药理认为,芒硝呈高渗状态,其晶体渗透压明显高于人体组织渗透压,可使组织水分渗出体外,从而减轻肿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水肿消退[5]。
3 结论中医认为便秘是由手术或创伤后气滞血瘀、浊气积聚、腑气不通、大便阻塞等所致,类似“胃家实”、阳明腑实证之“痞满燥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中满者,泻之于内。
”治宜泻下行气活血。
外科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来说,无论有无消化道直接损伤,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改变,创伤后进食纤维少及患者不习惯卧床解大便,以及平卧时腹压减小、术后疼痛等因素,极易发生便秘[6]。
腹胀、便秘等持续不能缓解,导致全身水电解质失衡和营养不良,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心理的压力,及时解决患者的腹胀、便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开塞露塞肛,酚酞片、多潘立酮片口服等西医对症治疗,有时甚至灌肠、胃肠减压,但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以上方法的治疗效果经常不尽人意。
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分析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68例)和B组(68例),A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B组采用自拟消抗汤中药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A组79.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标签:免疫性不孕不育;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是一种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或同种免疫的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在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孕不育症中的占20-40%的比例,且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分析中医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68例)和B组(68例),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或畸形的患者。
其中男60例,女76例,患者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8.5±1.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5±1.3)年;将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A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给予患者口服5mg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34020693,东芝堂药业(安徽)有限公司),200mg维生素C片(国药准字H42021350,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100mg维生素E胶囊(国药准字H43021652,湖南中和制药有限公司),2次/d,3个月为1疗程。
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药效的药物,需要按照严格标准采用避孕措施,直至精子抗体转阴之后才可解除避孕措施。
B组采用自拟消抗汤中药联合电针治疗,具体方剂:丹参、赤芍、续断、山药剂量分别为15g,30g红藤,红花、牡丹皮、枸杞子、生甘草剂量分别为10g,贯众、蒲公英、黄芪剂量分别为20g。
免疫性不孕中医病机及辨治浅探目前,“不孕症”备受关注,免疫因素是引起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
祖国医学虽无“免疫性不孕”的相关记载,但经过历代中医人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均有很大进展,导师朱鸿秋副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不足、湿热瘀结为基本病机,治疗以补肾健脾、活血清热利湿为法则,结合女性善“郁”的生理特性,佐以疏肝,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减少免疫排斥,提高妊娠率,取得较好的疗效。
标签:免疫性不孕症;中医病机;中医药治疗;临床验案免疫性不孕是指患者排卵及生殖道功能均正常,自身及配偶无其他致病因素,检查见血清抗精子抗(AsAb)阳性、血清抗卵巢(AoAb)抗体阳性或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等。
引发患者不孕不育的众多因素中,免疫因素约占各种原因不孕症的20~40%[1]。
现将从中医角度对免疫性不孕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脾肾不足、湿热瘀结乃基本病机1.1肾与免疫性不孕《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HJ28mm]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傅青主女科》言“妇人受妊,本于肾气旺也,肾旺是以摄精。
”不孕的发生与肾的功能密切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化髓,髓充骨,人体的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骨髓是免疫系统的中枢免疫器官,在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肾与免疫密切相关,故免疫性不孕症主要责之于肾。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补肾类中药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既可提高已被减弱的免疫稳定功能,又可消除有害的自身或同种免疫反应;同时具有内分泌激素样作用,能够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得以改善,具有调经、促排卵、助孕及促进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2]。
1.2脾与免疫性不孕《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所重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及先天之精。
中医辨证论治不孕症育龄期妇女,夫妻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怀孕者;或曾有孕育,又间隔两年以上,未避孕而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
前者称原发性不孕,后者称继发性不孕。
不孕症发病率国外报道为5%~20%不等,我国达10%左右,近来有上升趋势。
不孕的原因,男女双方都有一定关系。
女性方面除内、外生殖器先天畸形外,多因排卵障碍,或内分泌失调,或输卵管、宫颈管阻塞,或受精卵无良好的着床基地所致,此外免疫因素及缺乏性知识亦为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中医称“不孕”。
原发性不孕称“全不产”、“无子”症,继发性不孕称“断绪”。
多因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不能相资,胞宫不能摄精成孕。
常见的原因有肾虚、肝郁、痰湿、血瘀,而血热、宫寒、积血所致的不孕也不少见。
一、不孕症的诊断要点(一)病史询问:包括询问月经史、带下史、婚姻史、“性”“生”“活”史、避孕情况、生育史、夫妇既往病史如结核、炎症、肿瘤、畸形等,以及家族史、手术史。
(二)体格检查:重点注意第二性征,了解有无内分泌失调体征,如肥胖、多毛或脱发、溢乳等。
(三)妇科检查:了解内、外生殖器官发育情况,有无畸形、肿瘤、炎症、包块及分泌物有无异常。
(四)男方精液检查:了解精液量、颜色、精子计数、活动率、成活率、畸形率,以及精液液化是否正常。
正常精液量为2~6mL,室温下20分钟液化。
pH7.5~7.8.精子浓度应在4.0×109/L以上,低于4.O×109/L则生育力降低,低于2.O×109/L则生育机会极少。
精子活动度应高于60%且以直线活动者为主。
畸形精子数不应超过40%。
(五)卵巢功能测定:了解雌激素水平,有无排卵、黄体功能、宫颈粘液及子宫内膜情况,常采用的方法有:1.基础体温测定:可了解有无排卵、排卵的日期及黄体功能情况。
2.宫颈粘液涂片检查:了解宫颈粘液量、性状、结晶形状随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情况。
3.“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测定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是否正常。
中医药辨证施治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效发表时间:2019-08-16T11:02:00.570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 作者: 蒋桂秀[导读] 【摘 要】目的:研究中医药辨证施治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选取自2013年9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10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常规组两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0)【摘 要】目的:研究中医药辨证施治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选取自2013年9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10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常规组两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4%更高于常规组的50.0%(P <0.05);经治疗,实验组患者FSH 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且E2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
结论:中医药辩证施治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有利于改善患者宫内环境、促进其机体正常生殖功能的恢复,提高受孕几率。
【关键词】中医药;辨证施治;免疫性不孕不育【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23-02导致不孕症发病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由免疫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是所占比例还是较大的。
以往临床单纯的用西医药局部隔绝和免疫抑制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收获效果并不尽如人意[1]。
我院积极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法,在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治疗当中获得显著疗效,做下述分析。
1 病例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资料选取自2013年9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排列表法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常规组两组,实验组患者总计有54例,患者年龄自22岁到45岁,均值年龄33.4±2.4岁,病程最短的是2年、最长的是6年,均值病程4.1±0.5年。
女性不孕症的中医辨证施治在生育这件事上,女性不孕症是一个让很多家庭备受困扰的问题。
中医对于女性不孕症的认识和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通过辨证施治,为许多渴望成为母亲的女性带来了希望。
中医认为,女性不孕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肾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如果肾中精气不足,就会影响卵子的生成和排出,导致受孕困难。
这种情况下,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其次是肝郁。
现代社会,女性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郁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排卵和受孕。
肝郁的女性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生气、郁闷,还可能伴有乳房胀痛、少腹胀痛等症状。
再者是痰湿内阻。
平时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者缺乏运动,都可能导致痰湿内生。
痰湿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影响胞宫的正常功能,导致不孕。
这类女性往往体型肥胖,伴有白带增多、舌苔厚腻等症状。
最后是血瘀。
气血不畅,瘀血内阻,也会影响受孕。
血瘀的女性可能会有痛经、月经有血块等表现。
对于肾虚型的不孕症患者,中医治疗重在补肾益精。
常用的方剂有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等。
在药物选择上,会用到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之品。
同时,还会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如黑豆、核桃等。
肝郁型的不孕症患者,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开郁种玉汤等。
药物方面,会选用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等。
除了药物治疗,还会建议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释放压力。
痰湿内阻型的不孕症患者,治疗重点在于化痰祛湿。
常用的方剂有苍附导痰丸等。
用药会选用苍术、茯苓、半夏、陈皮等。
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避免食用油腻、甜腻的食物,加强运动,促进痰湿的排出。
血瘀型的不孕症患者,治疗则以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少腹逐瘀汤等。
会用到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的疗法辅助治疗女性不孕症。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疗效研究张亚琴【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7(025)001【总页数】1页(P44)【作者】张亚琴【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华山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女性免疫性不孕是由于免疫性因素所致的不孕,世界卫生组织曾报道,免疫性不孕不育约占不孕不育总患者数的3% ,国内报道占不孕子宫内膜的病理检查不育人群的5%~7%[1]。
女性免疫性不孕的检查方法有卵巢功能的检查、性交试验和精子的穿透检查、免疫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使女性免疫性不孕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近年来,笔者采取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观以80例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和西药治疗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将郑州华山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48岁,最小23岁,平均(28.6±5.8)岁;病程最长为6年,最短为2年,平均为(4.1±1.1)年。
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49岁,最小24岁,平均(30.8±4.7)岁;病程最长为7年,最短为2年,平均为(4.9±1.8)年。
两组患者资料齐全,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经前两周泼尼松5 mg口服,每日3次。
并给予局部隔离疗法,且治疗3~8个月,定时做免疫抗体的检查,直到检查结果为阴性时治疗停止。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
①瘀血阻络:多年不孕,经量不一,颜色偏黑有血块,偶有腹胀、腹痛、胸闷烦躁,可行滋阴助阳、活血化瘀,方药:木香6 g,川续断、红藤、丹参各20 g,牡丹皮、红花、白芍、当归各10 g。
②湿热蕴结:月经鲜红量多,带色黄或黄白,质黏腻,倦怠乏力,喜睡眠,伴有腹胀,可行滋阴养血、清热利湿,方药:黄芩15 g,黄连5 g,丹参15 g,赤芍15 g,党参10 g,枸杞子10 g,山药15 g,茵陈30 g,红藤、土茯苓、败酱草各20 g、牡丹皮、当归、黄柏、知母各10 g[2]。
中医视角下女性不孕症的辨证论治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女性不孕症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病症,需要通过细致的辨证论治来寻找根源并制定治疗方案。
不孕症不仅给女性带来了身心的压力,也对家庭的和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途径。
中医认为,女性不孕症的病因主要涉及肾、肝、脾、气血、冲任等方面。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肾气不足或肾阳亏虚,都可能导致生殖机能减退,从而引发不孕。
例如,一些女性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或者后天过度劳累、久病伤肾,使得肾精亏损,无法滋养胞胎。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若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失调,也会影响受孕。
现代社会中,女性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容易情绪不畅,导致肝郁气滞。
这种情况下,月经往往不规律,排卵也可能出现异常。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无源,胞宫失养,难以受孕。
有的女性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者思虑过度,耗伤脾气,都可能影响生育能力。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孕育胎儿的必要条件。
气血不足,血海空虚,或者气血瘀滞,胞脉受阻,都会导致不孕。
比如,多次流产的女性,容易损伤气血,使得子宫难以受孕。
从辨证的角度来看,中医将女性不孕症分为多种证型。
肾阳虚型的患者,常见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闭经,面色晦暗,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欲减退。
治疗上应以温肾助阳、调补冲任为主,常用方剂如右归丸。
肾阴虚型则多见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治疗宜滋阴养血、调冲益精,可选用左归丸。
肝气郁结型的女性,往往情绪抑郁,胸闷胁胀,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不畅,有血块。
治疗重在疏肝解郁、理血调经,代表方如逍遥散。
脾气虚弱型通常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
治疗以健脾益气、养血调经为主,如归脾汤。
气血两虚型患者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月经色淡质稀。
治法为益气养血、调经助孕,可用八珍汤加减。
不孕不育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在不孕不育症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选取8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应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比较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指标的改善幅度更大;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更高,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结论:在不孕不育症患者治疗期间,中医辨证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对于病情的控制,其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不孕不育症;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治疗满意度对于人们而言,孕产工作对于其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基于此,如果自己的孕育能力出现了异常,则往往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埋下极大的危害[1]。
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持续提升,医疗工作者对于不孕不育症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在此期间,部分医疗工作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对于患者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其有效促进了中医辨证疗法在临床过程中的应用与普及[2]。
本文针对在不孕不育症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整理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选取8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33.54±1.67)岁;研究组年龄26~37岁,平均(33.47±1.55)岁。
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相关内容如下:采用锌硒宝(济南高新开发区活力元素开发中心,批准文号:卫食健字(1997)第737号)进行治疗,药物用法用量:6粒/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
1.2.2 研究组应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相关内容如下:①寒凝气滞型患者:采用川芎、三棱、莪术、桂枝、红花、桃仁各10克;当归、香附各12克,制附子、炮姜各6克。
赤黄平阳汤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赤黄平阳汤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引言:免疫性不孕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孕症类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免疫性不孕症主要是指女性机体对着床胚胎产生的免疫反应,导致胚胎无法成功着床并发展。
目前,药物治疗在免疫性不孕症中被广泛使用,其中,赤黄平阳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被认为对免疫性不孕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探讨赤黄平阳汤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症的疗效和机制。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35例患有免疫性不孕症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
治疗组患者口服赤黄平阳汤,每日三次,持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免疫调节药物和辅助生殖技术。
记录每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指标、免疫指标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孕育成功率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孕育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中,抗胚胎抗体和抗精子抗体水平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
此外,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也呈现出良好的变化,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变。
讨论:赤黄平阳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补脾益气、通阳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被认为对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胚胎着床具有一定作用。
该研究结果显示,赤黄平阳汤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症的疗效显著。
其可能的机制包括:提高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形态,降低抗胚胎和抗精子抗体水平,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
此外,赤黄平阳汤作为传统中药,对女性患者安全性较高,不易产生显著的不良反应。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赤黄平阳汤在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症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胚胎着床和发展。
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机制。
另外,赤黄平阳汤的用法、用量以及疗程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以期为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赤黄平阳汤被证明在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2019年6月A 第6卷/第16期Jun. A. 2019 Vol.6, No.16
21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探讨
李晓倩,米艳荣,米玉茹,任宁卫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疗效。
方法 68例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对照,即常规组34例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4例行中医辨证论治。
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针对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临床实施中医辨证论治效果确切。
【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6.21.02
女性免疫性不孕指的是因为免疫性因素而引起的不孕,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免疫性不孕占比3%。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女性免疫性不孕的检出率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备受临床关注。
近些年来,常规西药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虽然疗效尚可,但总体疗效欠佳,鉴于此,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对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实施了中医辨证论治,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
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3月~2019年03月本院接收的68例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并通过电脑随机法,实施分组对照,即常规组、研究组各34例。
研究组年龄23~44岁,平均(28.1±5.5)岁;不孕时间2~7年,平均(5.1±1.5)年。
常规组年龄21~42岁,平均(28.7±5.4)岁;不孕时间1~6年,平均(4.8±1.4)。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西药治疗,即:月经前2周,口服5 mg 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3次/d 。
局部进行3个月的隔离疗法,定期检查免疫抗体,一直到结果呈阴性为止。
研究组予以中医辨证论治,即:(1)瘀血阻络者,予以6 g 木香,20 g 红藤、川续断、丹参,10 g 红花、牡丹皮、当归、白芍。
临床症状表现为常年不孕,月经量有时多或少,偏黑色,伴有腹痛腹胀、烦躁、胸闷,故而主张化瘀、活血、助阳、滋阴疗法。
(2)湿热蕴结者,予以30 g 茵陈,20 g 土茯苓、红藤、败酱草,15 g 山药、赤芍、黄芩、丹参,10 g 党参、枸杞子、黄柏、牡丹皮、知母以及
当归,5 g 黄连。
月经量较多且颜色鲜红,带有黄白色或色黄,比较黏稠,嗜睡、无力、倦怠,腹部胀感明显,故而主张解热、滋阴、利湿、养血疗法。
(3)阴虚火旺者,予以20 g 山药,15 g 丹参,12 g 枸杞子、山萸肉,10 g 茯苓、红花、女贞子、仙灵脾、赤白芍、生地黄,6 g 甘草。
月经初期量比较少且颜色鲜红、无血块,或者是月经正常,但是患者口干、腰腿酸软、内心烦躁,故而主张降火、滋阴、活血、疏肝疗法。
(4)阳虚痰浊:15 g 覆盆子、白术、女贞子、赤芍,12 g 仙灵脾、炒白术、山楂、巴戟天、党参、茯苓、菟丝子以及当归,10 g 甘草、川芎、枸杞子。
月经后期量比较少且颜色比较淡、稀发,患者腰腿酸软、面部晦暗、精神萎靡、舌苔白又淡,故而主张温阳、补肾、化湿、健脾疗法。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1)治疗3个月后,临床实施抗体检查,所有结果呈阴性,视为显效;(2)治疗3个月后,临床抗体检查发现部分抗体结果呈阴性,滴度明显减弱,为有效;(3)治疗3个月后,临床抗体检查结果依然为阳性,为无效。
总体疗效=(总例数-无效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 (%)],予以x 2检验;计量资料为(±s ),予以t 检验。
P 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到了91.18%,常规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到了76.47%,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对比[n (%)]
小组病例显效有效无效总体疗效研究组3420(58.82%)11(32.35%)3(8.82%)31(91.18%)常规组3416(47.06%)
10(29.41%)
8(23.53%)
26(76.47%)
x 2 -12.126P
-<0.05
3 讨 论
在女性不孕疾病中,因为免疫性因素所引起的女性
不孕症状,在临床中比较常见,通常指的是女性生殖功能虽然一切正常,但是存在抗生育免疫证据,因此而引起的不孕。
女性免疫性不孕疾病涉及诸多种类,比如抗子宫内
2019年6月A 第6卷/第16期Jun. A. 2019 Vol.6, No.16
22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膜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卵子抗体等等,其中抗精子抗体所导致的不孕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同种免疫形成的抗体或者是生殖系统抗原自身免疫,对卵子与精子的结合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女性患者不孕。
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后,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到了91.18%,而常规组进行西医治疗后,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到了76.47%,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说明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的疗效确
切。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 李映明,周从容,刘杨春.丹芷汤在女性免疫性不孕中的临
床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01):107-109.
[2] 付 楝,黄年平.滋阴补肾助孕汤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疗
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2):3592-3594.
本文编辑:赵小龙
时间、术后治疗时长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镇痛泵使用率显著小于参照组,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及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及随访期内并发生发生率为2.56%,参照组为17.9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3 讨 论
全子宫切除术以开腹技术在临床诊疗中最为普遍,手术效果确切且应用的安全性较好,但对患者尤其是机体免
疫水平较差、气血亏虚的女性造成的损伤较大。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子宫切除中已近30年历史,其手术器械、设备及临床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优化及发展,目前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已趋于成熟,因其微创的特点,较好的弥补了常规开腹手术的不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中,如术中出血量、术后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长、切口愈合情况及镇痛泵使用情况方面,腹腔镜手术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恢复较快,切口愈合效果更好。
同时在围术期及随访期的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手术在预后方面的安全性更高。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
治疗相关指标观察组/39参照组/39t /x 2 P 术中出血量/mL 101.53±21.57164.74±30.817.582<0.05抗生素使用时间/d 4.58±1.05 6.39±1.76 5.141<0.05术后治疗时长/d 4.17±1.367.85±2.19 6.073<0.05切口甲级愈合率/%39(100.00)35(89.74) 3.590<0.05镇痛泵使用率/%
6(15.38)
22(56.41)
7.471
<0.05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及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组别阴道残端感染异常疼痛泌尿系统感染排尿功能障碍肠梗阻总发生率观察组/390(0.00)0(0.00)1(2.56)0(0.00)0(0.00)1(2.56)参照组/39
1(2.56)
2(5.13)
2(5.13)
1(2.56)
1(2.56)
7(17.95)x 2 4.582P
<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类安全有效、更为人性化的术式,更加符合现代外科中逐渐发展的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价值突出,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刘四华,林 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
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4):4827-4828.
[2] 孙 丹.改进的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子
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8,35(10):909-910.
[3] 姜 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
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29):49-50.
本文编辑:赵小龙
(上接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