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18.74 KB
- 文档页数:2
预先危险分析(PHA)
1 概述
预先危险分析(Prim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归纳分析法,其目标是识别危险以及可能给特定活动、设备或系统带来危害的危险情况及事项。
2 用途
这是一种在项目开发初期最常用的方法。
因为当时有关设计细节或操作程序的信息很少,所以这种方法经常成为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前奏,同时也为系统设计规范提供必要信息。
在分析现有系统,从而将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危险和风险进行排序时,或是现实环境使更全面的技术无法使用时,这种方法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3 输入
输入包括:
●被评估系统的信息。
●可获得的与系统设计有关的细节。
4 过程
通过考虑如下因素来编制危险、一般性危险情况及风险的清单。
●使用或生产的材料及其反应性;
●使用的设备;
●运行环境;
●布局;
●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分界面等。
对不良事项结果及其可能性可进行定性分析,以识别那些需要进一步评估的风险。
若需要,在设计,建造和验收阶段都应展开预先危险分析,以探测新的危险并予以更正。
获得的结果可以使用诸如表格和树状图之类的不同形式进行表示。
5 输出
输出包括:
●危险及风险清单。
●包括接受、建议控制、设计规范或更详细评估的请求等多种形式的建议。
6 优点及局限
优点包括:
●在信息有限时可以使用;
●可以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初期分析风险。
局限包括:
●PHA只能提供初步信息。
它不够全面也无法提供有关风险及最佳风险预
防措施方面的详细信息。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
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①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 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 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④ 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① 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② 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③ 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④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⑤ 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⑥ 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
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附。
表附危险性等级划分表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7.2.1 总体预先危险性分析该项目各单元都存在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摔伤、腐蚀及化学灼伤、高处坠落、烫伤等危险危害因素,本小节将这些危险危害因素集中起来,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见附表。
(加氢尾油项目)附表总体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2 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电气单元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价,如下附表。
附表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3 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附表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4 氢气压缩机设备危险性分析附表氢气压缩机设备危险性预分析表7.2.5 加热炉、地面焚烧炉危险性分析对加热炉、地面焚烧炉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分析,见下附表。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一)定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可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前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防范措施等作一概略分析的方法。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力求达到4项基本目标:(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险、危害。
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2)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3)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人体及系统的影响;(4)将已经识别的危险、危害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分级标准如下:工级――安全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及系统报废。
(二)分析步骤(见图9―6)(三)基本危害的确定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1)火灾;(2)爆炸;(3)有毒气体或蒸气、窒息性气体不可控溢出;(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5)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6)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高温、低温等危害;(7)电击、淹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基本格式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
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9―7、表9―8为两种基本的格式。
(五)应用示例例1某乙烯厂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在役装置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按表9―8的形式,对EO/EG装置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9―9。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得知,本装置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高温灼伤的危险、危害因素,但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其危险等级为Ⅳ级(破坏性的)。
引发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是环氧乙烷、乙二醇等物料故障泄漏。
例2某新建化工码头安全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对某新建化工码头项目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码头装卸作业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分析结果见表9―10。
预先危险性分析1、评价方法及评价内容1.1方法概述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是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之一,又称初步危险性分析,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
它常常用于项目装置等在开发初期阶段分析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宏观的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辩识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
其功能主要有:(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估计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
(4)判定已识别的危险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1.2 分析步骤1PHA 方法分析步骤如下:(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调查了解。
(2)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识别转化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6)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措施。
1.3 危险性等级危险程度可划分为五个等级,见表2.1表2.1 PHA 事故分析---事故严重等级表2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42、 评价内容通过现场实地观察和拍照、对新业广场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和事故造成的后果进行系统分析。
(1)电影院序号类型区域 触发模式 事故后果 可能性 严重度 事故严重等级安全措施 备注1 火灾售票区①电脑等机器过热、故障②电线老化①物品损坏或者人员伤害②人员伤害或者物品损坏33CC3C3C①正确使用机器设备、注意使用时间,避免过热②定期检查电线情况,保养更换①电影院影厅在袋形走道上上最远影厅(1号厅)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9米。
《建筑设计管理规范》最远房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9m 。
预先危险性分析什么是预先危险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Pre-Hazard Analysis,PHA)是一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它通过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帮助公司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从而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在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我们应该对可能引发事故或危险的情况进行仔细的评估和预测,例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安全风险和潜在危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这些潜在危险。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第一步:定义系统首先,我们需要定义系统,确定需要进行PHA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这可能包括设备、设施、人员和其他因素。
第二步:研究客观情况我们需要收集并研究客观的信息和数据,如设备参数,工作环境等等,以便更好地了解系统的运作条件和存在的风险。
第三步:确定潜在危险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和评估可能潜在的安全风险,并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引起事故或危险,例如材料泄漏、机械故障、人为疏忽等。
第四步:评估潜在影响我们需要评估潜在危险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这可能包括环境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第五步:制定措施基于对潜在危险的评估和分析,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危险,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第六步:实施监督我们需要定期监督和检测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及时修正和更新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优势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出潜在危险和安全风险,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
此外,预先危险性分析还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敏感性,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最终,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安全。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潜在危险和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因此,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PHA能够帮助企业认识危险和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潜在危险的发生,保障企业员工和财产的安全,从而实现稳定持续的生产和经营。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一)定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可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前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防范措施等作一概略分析的方法。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力求达到4项基本目标:(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险、危害。
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2)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3)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人体及系统的影响;(4)将已经识别的危险、危害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分级标准如下:工级――安全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及系统报废。
9―6)见图(分析步骤)二((三)基本危害的确定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1)火灾;(2)爆炸;(3)有毒气体或蒸气、窒息性气体不可控溢出;(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5)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6)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高温、低温等危害;(7)电击、淹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基本格式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
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9―7、表9―8为两种基本的格式。
(五)应用示例例1某乙烯厂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在役装置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9―9。
装置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EG/EO的形式,对―89析按表.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得知,本装置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高温灼伤的危险、危害因素,但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其危险等级为Ⅳ级(破坏性的)。
引发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是环氧乙烷、乙二醇等物料故障泄漏。
例2某新建化工码头安全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对某新建化工码头项目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码头装卸作业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分析结果见表9―10。
预先危险性分析2篇预先危险性分析1概述预先危险性分析(Pre-Hazard Assessment,PHA)是为了评估系统、设备、操作流程、产品及其相关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危险而开展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
本文将简要介绍PHA的基本概念、类型、步骤及其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基本概念PHA的目标是提供对系统潜在危险的综合评估,包括评估危险的概率、严重性和可能的影响,从而为制定安全管理策略提供基础。
PHA是一种系统化的分析方法,其过程主要涉及系统分析、潜在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类型PHA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HAZOP(危害和操作分析)、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TA(故障树分析)、PHA-ETO 以及PHA-LSP等。
不同类型的PHA适用于不同的系统、设备或工艺流程。
通常,PHA-ETO和PHA-LSP用于评估医疗服务和实验室操作,HAZOP和FMEA用于实施过程控制和产品设计开发。
步骤在实施PHA时,通常分五个步骤:1.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2.识别流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3.评估危险的严重性和概率4.确定控制措施并制定实施方案5.监测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施PHA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确定研究组成员及其职能,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2.对流程进行彻底的审查,以保证所有可能的危险均被发现;3.评估危险时,考虑潜在危险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影响;4.制定控制措施时,需考虑其可实施性、成本以及效力和可靠性等因素;5.定期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对未能有效控制的潜在危险进行重新评估。
总结PHA是一种评估潜在危险的重要方法,其作用不仅在于识别危险,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定控制措施预防危险的发生,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PHA的实施需要有严谨的流程和规范的工作标准,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全面和可靠。
预先危险性分析2概述预先危险性分析(Pre-Hazard Assessment,PHA)是评估系统、设备、操作流程、产品及其相关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的一种分析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一)定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可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前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防范措施等作一概略分析的方法。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力求达到4项基本目标:(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险、危害。
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2)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3)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人体及系统的影响;(4)将已经识别的危险、危害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分级标准如下:工级――安全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及系统报废。
(二)分析步骤(见图9―6)(三)基本危害的确定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1)火灾;(2)爆炸;(3)有毒气体或蒸气、窒息性气体不可控溢出;(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5)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6)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高温、低温等危害;(7)电击、淹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基本格式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
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9―7、表9―8为两种基本的格式。
(五)应用示例例1某乙烯厂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在役装置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按表9―8的形式,对EO/EG装置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9―9。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得知,本装置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高温灼伤的危险、危害因素,但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其危险等级为Ⅳ级(破坏性的)。
引发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是环氧乙烷、乙二醇等物料故障泄漏。
例2某新建化工码头安全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对某新建化工码头项目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码头装卸作业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分析结果见表9―10。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内容概述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评估可能的危险性和风险的系统性方法。
PHA常用于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管理,也可用于产品维修、改进和升级等。
PHA分析内容包括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评估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确定控制措施和建立改进措施等。
PHA分析流程PHA分析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范围定义:确定分析的范围和目标。
2.设计描述:详细描述系统的设计情况。
3.危险因素识别: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4.危险性评估:评估危险性对人员、环境和设备的可能影响。
5.控制措施:确定可行的控制措施并建议实施。
6.改进措施:建议改进措施以最小化潜在的危险性和风险。
PHA分析工具PHA分析可以使用多种工具和技术来帮助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PHA分析工具:•故障树分析(FTA):FTA作为一种专业的逻辑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界定和识别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它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估故障后果的概率。
•事件树分析(ETA):ETA多用于系统分析和评估,通过分析和评估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预测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效能。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技术,它主要用于分析和评估产品、服务、过程、设计和环境等,以确定失效模式的潜在影响和概率。
•操作危险性分析(OHA):OHA是一种专门评估操作危险性的技术,它主要关注操作危险因素和操作风险,以提出改进措施和控制措施。
PHA分析应用领域PHA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化工工业:PHA分析可用于评估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并建议控制措施和监测机制。
•机械工业:PHA分析可以用于评估机械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性,并建议改进建议。
•医疗保健:PHA分析可用于评估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卫生保健服务,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建议控制措施。
•航空航天:PHA分析可用于评估航空航天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和危险性,并建议改进建议和控制措施。
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 H A法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 H A)法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
由于这种检查表可以事先编制并组织实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已发展成为预测和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1.安全检查表的优缺点:(1)能够事先编制,故可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致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2)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3)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4)简明易懂,容易掌握;(5)只能作定性的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6)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
2.安全检查表的编制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它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回答“是”或“否”。
“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所以在每个提问后面也可以设改进措施栏。
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
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
编制安全检查表主要依据是:(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国家及有关部门发布了各类安全标准及有关的文件,这些是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一个主要依据。
为了便于工作,有时将检查条款的出处加以注明,以便能尽快统一不同意见。
(2)国内外事故案例。
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发掘出不安全因素,作为安全检查的内容。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步骤及需要资料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步骤
1.参照过去同类产品或系统发生事故经验教训,查明所开发的系统(工艺、设备)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2.了解所开发系统的任务、目的、基本活动的要求、包括对环境的了解;
3.确定能够造成受伤、损失、功能失效或物质损失的初始危险;4.确定初始危险的起因事件;
5.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可能方法;
6.在危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分析最好的预防损失方法,如隔离、个体防护、救护等;
7.指出采取并完成纠正措施的责任者。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需要资料
1.各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和分系统部件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2.在系统预期的寿命期内,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活动、功能和工作顺序的功能流程图及有关资料;
3.在预期的试验、制造、储存、修理、使用等活动中与安全要求有关的背景材料。
立志当早,存高远预先危险性分析简介一、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定义和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筒称PHA),又称为初步危险分析、初步危害分析,是指在每一项工程活动之前,包括设计、施工和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的后果作一概略的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是尽量防止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
它的特点是把分析做在行动之前,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损失。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重点应放在系统的主要危险源上,并提出控制这些危险源的措施。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变更,比较经济地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可作为系统综合评价的依据,还可作为系统安全要求、操作规程和设计说明书中的内容。
二、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一)调查、确定危险源调查、了解和收集过去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
确定危险源,并分类制成表格。
危险源的确定可通过经验判断、技术判断或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进行。
(二)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
(三)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危险等级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I 级:可忽视的。
它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
2、Ⅱ级:临界的。
它能降低系统的性能或损坏设备,但不会造成人员伤害,能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的发生。
3、Ⅲ级:危险的。
它能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
4、Ⅳ级:灾难性的。
它能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以及系统严重损坏。
(四)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和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三、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格式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可列成一种表格。
通常包括9 列。
第1 列,被分析的系统设备或性能元素的名称。
第2 列,在。
预先危险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
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主要目的:(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3)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4)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需要资料:(1)各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和分系统部件的设计图纸和资料;(2)在系统预期的寿命期内,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活动、功能和工作顺序的功能流程图及有关资料;(3)在预期的试验、制造、储存、修理、使用等活动中与安全要求有关的背景材料。
分析步骤:(1)危害辨识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确定可能事故类型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3)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5)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等级划分:为了评判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以及它们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大小,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给出了各类危险性的划分标准。
该法将危险性的划分4个等级:I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II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III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IV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注意事项:在进行PHA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1)应考虑生产工艺的特点,列出其危险性和状态:①原料、中间产品、衍生产品和成品的危害特性;②作业环境;③设备、设施和装置;④操作过程;⑤各系统之间的联系;⑥各单元之间的联系;⑦消防和其他安全设施。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
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①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 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 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④ 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① 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② 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③ 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④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⑤ 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⑥ 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
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附。
表附危险性等级划分表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7.2.1 总体预先危险性分析该项目各单元都存在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摔伤、腐蚀及化学灼伤、高处坠落、烫伤等危险危害因素,本小节将这些危险危害因素集中起来,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见附表。
(加氢尾油项目)附表总体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2 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电气单元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价,如下附表。
附表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3 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附表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4 氢气压缩机设备危险性分析附表氢气压缩机设备危险性预分析表7.2.5 加热炉、地面焚烧炉危险性分析对加热炉、地面焚烧炉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分析,见下附表。
3.3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
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①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 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 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④ 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① 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② 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③ 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④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⑤ 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⑥ 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
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附3.1。
表附3.1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7.2 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7.2.1 总体预先危险性分析该项目各单元都存在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摔伤、腐蚀及化学灼伤、高处坠落、烫伤等危险危害因素,本小节将这些危险危害因素集中起来,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见附表7.1。
(加氢尾油项目)附表7.1总体危险性分析评价表专业知识整理分享7.2.2 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电气单元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价,如下附表7.2。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内容
1、所有检修管道、阀门,在许可开始检修前,工作负责人要对管道、阀门所做隔离措施进行检查,确认其内部的汽、水、油等放尽,各有关阀门应上锁,并挂警告牌,电动阀门还应切断其电源并挂警告牌。
2、在检修与汽轮机本体相连接的管道、阀门时,必须经运行人员确认缸温降至合格温度并经许可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
3、对公用系统的管道阀门检修,要确认以下各阀门严密关闭挂锁且挂警告牌,电动阀电机断电并挂警告牌,气动阀气源关闭,2#机采暖抽快关阀、逆止阀、电动阀,1#、2#机辅汽联箱联络阀,2#机工业抽汽快关阀、逆止阀、电动阀,2#机主汽至工业用汽电动阀、调节阀、调节阀后电动阀。
4、解体阀门前应检查阀盖与阀体接合部位有无焊点固定,如有焊点,发现后应用剔或锯的方法,将焊点除去,同时应注意防止损坏其内部螺纹。
5、解体阀门前要清楚阀门结构,并熟悉《汽轮机设备检修工艺规程》中的阀门检修工艺,先拆除阀门密封部件,再依次拆除阀门的托架及固定部分,最后取出阀门的阀芯,解体阀门过程中要做好标记。
6、阀门解体后要对其阀杆、密封部件、阀芯及阀座根据《汽轮机设备检修工艺规程》要求进行认真检查,并对有缺陷零部件进行修复,对无法修复零部件或阀门要进行更换处理。
7、阀门回装前,要将密封填料清理干净,
用砂布将阀杆,填料座圈、压圈等零件表面,内孔壁处污垢除去,并测量压盖、座圈与阀杆、填料箱各部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否侧进行修整,回装要按照拆卸标记进行回装。
回装后,要对阀门进行开关进行试操作,保证其开关灵活到位。
8、各管道、阀门检修标准按照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进行。
9.高压管道焊接按(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