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第八讲汉字与服饰3)
- 格式:pdf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17
浅谈汉字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摘要:服饰是人类日常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的历史朝代演变中,服饰文化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服饰的变化也见证了朝代的更替。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中华历史文明和文化在汉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因此,在文章中我们将通过汉字,成语等来探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关键词:服饰;文字;文化;演变一、服饰的演变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处于群居生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装束较为简单,男女老幼均采用树叶,兽皮为衣,仅仅只是为了遮挡阳光,抵御风寒,蚊虫和野兽。
可以看作是服饰的雏形。
旧石器时代——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开始以兽皮,植物,用骨针来缝制简单的衣服。
新时期时代——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制成衣料,为制作成形的衣服制造了条件。
夏商周服饰——在现存的商代甲骨文中,记录纺织,服饰方面内容的文字有百余个。
这些文字,反映了商代社会对纺织和服饰是比较重视的。
中国的冠服制度,大约在夏商时期初步确立,至周代趋于完善。
夏商周时期,冠服制度已成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分别等级尊卑的东西,标志着权力和等级的冕服和官服以及各种饰品逐渐成为服饰发展的主流。
战国时代——穿着胡服一时相沿成风,以致形成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第一次的大变革。
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个各项制度,其中包括衣冠制度。
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汉代秦之初,大体上沿袭了秦制,但现成了佩绶制度。
魏晋南北朝——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
男子穿衣坦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随意的感觉。
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
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常服。
宋代——宋初服饰制度大体沿袭唐制,但由于受统治者倡导的传统礼制的影响,在传承中又有发展。
汉字与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我们的祖先,披着兽皮与树叶,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从而创造了最早的服饰文化。
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同时也具有美化的功能。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在中国积淀的璀璨星海中,中国服饰文化可以说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散发着耀眼的星光。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汉字与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服装衣“衣”的本义是上衣,《说文.衣部》:“衣,依也。
上曰衣,下曰裳。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此衣即指上衣。
“衣”字字形上像上衣有领襟的形状,是象形字。
古代中原地区的衣服是左襟压右襟,即衣襟向右掩,正像甲骨文、金文字形表示的样子 ;而南方边远地区则是右襟压左襟。
古代衣有交领和直领之分,交领居多。
交领衣服是衣领和左右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衣领也随之在颈下相交。
直领是衣领从颈j ǐ ng 后沿左右绕到颈前,左右平行地垂直下来,古代女子多穿直领,男子多穿交领。
衣字最早是指上衣,后来词义扩大,引申为衣服的总称。
裤“裤”裤字古代写作绔、袴ku。
《说文.糸 sī部》:“绔ku,胫 ji ng 衣也。
从糸,夸声。
”段玉裁注:“今所谓套袴也。
左右各一,分衣两胫。
”《释名.释衣服》:“绔,跨也。
两股各跨别也。
” 从汉代文献中可以看出,有绔是富裕生活的标志,《后汉书.廉范传》讲廉范治理成都,百姓生活提高,“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 !不禁火,民安作。
平生无襦今五袴”,此以有袴表示生活好。
绔是织造精细的生绢,纨绔是高档裤子,为有钱人的服装,故后来引申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
初本义是开始,字形由“衣”和“刀”两部分组成。
意为用刀裁衣。
《说文.刀部》:“初,始也。
从刀,从衣。
裁衣之始也。
”用刀裁衣构造字形来表示“开始”的意义,这是因为人类最早的衣服无非是用刀裁割过的兽皮,虽然表达简单,但它却表明人类开始穿衣,而穿衣正是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所以用刀裁衣可以表示“开始”之义。
汉字与中国服饰文化作者:陈河奔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0期摘要:古语有云:“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服饰文化伴随历史的发展而几度变迁。
服饰文化饰一定时期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体现。
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有助于我们探究历史。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的服饰文化也是十分深厚。
本文将通过探究古文字这块活化石的字形和结构来追溯中华民族古代服饰的式样和用途。
虽然探究的内容只是沧海一粟,希望可以揭示汉字和服饰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服饰;文化;汉字作者简介:陈河奔(1992-),男,汉,广东江门人,大学本科,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衣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知廉耻”。
中华民族自古被称作“礼仪之邦”,自然在服饰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
汉字是作为记录汉语这一汉文化载体的文字,它和汉民族服饰的关系也是相当的密切。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不仅记录着造字时代存在过的某些事物,而且记录着当时人们如何透过这些事物去表达某种含义的思维方式[1]。
因此,通过研究汉语古文字,我们可以探究汉字与汉民族服饰的关系。
研究汉字与汉民族服饰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现代服饰古为今用,促进现代服饰的发展,唤醒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思考。
一、“衣”和“裳”“衣”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它写作,其字形是酷似古代的上衣。
其外形上面是衣领,左右是衣袖,中间是交合在一起的衣襟。
在金文和小篆中,“衣”字的外形变化并不大,在金文当中,“衣”字写作。
在小篆当中,“衣”字写作。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古代,汉族的服饰已经有了衣领和衣袖。
图一:古代汉民族衣服设想图在现代,我们常常把衣服统称作“衣裳”。
其实,在古代,“衣”和“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到:“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
象覆二人之形。
漢字與漢服文化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12140011079趙麗萍漢字與漢服文化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12140011079 趙麗萍摘要: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先人根據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而創造的文字,它具有圖像性,因此也能生動的反映漢字產生中所存在的文化背景。
在離我們生活最近的事物中,漢服(漢族人所著服裝),在漢字的產生與發展演變中也有深刻的體現。
漢字,也在一定程度上向我們展示著漢服的文化。
关键词:汉字汉服文化在漢字中,部首是其系統的“根”,不僅反映著漢字的構造規律,而且也集中反映著漢民族的基本認知結構,體現著漢字的屬性。
要講漢服文化,當然是要從“衣”入手,漢字,也要從部首“衣”開始。
衣,甲骨文寫作,象形字。
最初像蓋著兩個人的形狀,最後定型的“衣”像一個人穿著衣服的樣子。
作為結構變體,構成會意字。
作為功能變體,表示衣服之屬、與衣物有關、與布帛有關。
1《說文解字》:衣,依也。
上曰衣,下曰裳。
象履二人之形。
凡衣之屬皆從衣。
2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常用的、以“衣”為部首的漢字吧。
衽, ,衣也。
從衣,壬聲。
2為衣襟,漢民族傳統服飾衣襟為右衽,即左襟壓右襟,體現以右為尊的思想;裾,,衣袍也。
從衣,居聲。
讀與居同。
2指衣服的前襟,通常有直裾、曲裾之分。
1節選自王玉新《漢字部首認知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2選自許慎《說文解字》萬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3選自蔣玉秋《漢服》青島出版社2008年版袂,,袖也,從衣,聲。
2指衣袖,有寬窄之別,成語“連袂成蔭”即是對寬大衣袖的描繪。
衫,,衣也,從衣,今聲。
2衫屬於袍衫範圍,圓領、大袖,長度過膝,是士人所穿的禮服。
因為在膝蓋處縫綴有一道橫襴而得名,最早出現于唐代初期。
3《宋史〃輿服志》:“襴衫,以白細布為之,圓領大袖,下施橫襴為裳。
進士及國子生、州縣生服之。
”補,,完衣也,從衣,甫聲。
2“完衣”指補綴衣物,屬於與衣物有關的活動。
以上都是以“衣”作為左偏旁“”的字,還有將衣分開,做“”的字。
汉字与中国古代服饰上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麻:纺麻绩线10,000年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桑:种桑养蚕开启华夏文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古代服饰文化的代表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衣:圣主垂衣人伦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带:束缚与装饰的统一五花马,千金“裘”——裘:荣华富贵话裘皮一“蓑(suo)”烟雨任平生——蓑:最早的雨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甲:战士的护身衣莫问别来多少苦,低头看取白髭“须”——须:阳刚男子话“须眉”人不寐,将军白“发(fa)”征夫泪——发:丝丝缕缕见真情“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文:胸前刻的花纹“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美:美丽从“头”起始村寒自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婴:用贝做成的项链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巾:女儿的心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冕:最尊贵的礼冠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bian)”如星——弁:最古老的朝冠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帽:护顶的衣赤“市(fu)”在股,邪幅在下——市:原始生殖崇拜的遗制纤纤静女,“经”之络之——经:“经”正而后纬成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zuo)”嫁衣裳——作:伯余初作衣帝高阳之苗“裔”兮——裔:飘飞的衣裾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专:最原始的纺织工具赐汝玄衣“黹(zhi)”纯——黹:赏心悦目话刺绣下篇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冠:礼之始也满搦(nuo)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ji)”岁——笄:有女已长成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副:“高贵”的假发行摇云髻花“钿”节,应似霓裳趁管弦——钿:落英缤纷的古代时尚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栉:发梳绰约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胜:剪彩为饰遗簪堕“珥”,珠翠纵横——珥:“不欲使人忘听”的耳饰捐余“块”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块: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银“钏(chuan)”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钏:爱情信物紧缠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一扇:才子佳人的佩饰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镜:生死不渝照我心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结:富有东方神韵的饰品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黛:画眉的青色颜料珥明珰之迢迢,照双“的(di)”以发姿——的:流逝的美丽红点宝“袜(m6)”菊衣单,蕉花密露寒——袜:mo与wa的区别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霞)帔:古代女子的人生理想我觏之子,“衮(gun)”衣绣裳——衮:古代天子、王公的礼服(龙袍)直饶紫“绶(shou)”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绶:权力、身份的象征谁解曲韵“衷(zhong)”情——衷:诉不尽浪漫情怀从“祷(ku)”到“裨(kun)”——祷:“裤”的历史脚著谢公“屐(ji)”,身登青云梯——屐:“足下”情深赤芾金“舄(xi)”,会同有绎——舄:古时最尊贵的鞋屦(ju)贱“踊”贵——踊:一种“特殊”的鞋子不须欧家管城子,镂象雕犀作袍“恰(qia)”——恰:相传为曹操创制的帽子七月鸣(贝鸟)(ju),八月载“绩”——绩:“成绩”由此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练:七天七夜造就的美丽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锦:像金银一样华丽、高贵的织物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绫:“天上取样人间织”的精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最早的植物染料织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浅——染:七色由此来绿兮衣兮,绿衣“黄”里——黄:荣耀、至尊的服色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从偏见到傲慢《说文解字》“糸部”丝表示衣服的一些字汉字里表示衣服的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