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综合自然区划共1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6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云南省未来行政区划调整篇一: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文本最终合(20xx 年12月23日)目录文本 (3)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6)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8)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9)第五章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24)第六章中心城区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9)第七章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31)第八章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31)第九章中心城区产业用地布局规划 (41)第十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规划 (44)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49)第十二章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53)第十三章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55)第十四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7)第十五章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61)第十六章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67)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71)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76)第十九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77)第二十章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78)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策略与机制 (81)附表: (85)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昆明城市各项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昆明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协调滇池环境保护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问题,根据20xx年11月《关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xx]315号)和《关于调整完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有关意见的函》(建办规函[20xx]189号),特编制《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xx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更加注重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更加注重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更加注重传承文化、延续文脉,努力走出一条昆明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规划纲要(2019-2020)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规划纲要(2019-2020)目录第一章建构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的条件与依据 (1)一、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的条件 (2)二、建设城市群规划依据 (3)三、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的重要意义 (3)第二章“三湖”生态城市群规划的目标及原则 (4)一、城市群规划目标 (4)二、城市群规划原则 (5)第三章“三湖”城市群的总体框架及空间布局结构 (6)一、城市群总体框架 (7)二、城市群“点、线、湖”空间布局结构 (8)第四章“三湖”生态城市群的城市定位 (9)一、“三湖”生态城市群的城市定位 (9)二、“三湖”生态城市群各城市的定位 (9)第五章“三湖”生态城市群的建设 (11)一、生态建设 (11)二、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13)三、城市及公共设施建设 (16)四、产业建设 (17)第六章近期建设项目 (19)一、建设项目 (19)二、规划实施的措施 (20)附表一 (22)附表二 (23)附表三 (24)玉溪“三湖”指玉溪市域内的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湖”城市群由红塔区、江川、澄江、通海组成。
“三湖”生态城市群的提出,是按照我省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构架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发展体系,使生态环境在建设发展中得到可持续保障;通过区域一体化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形成强大的城市经济竞争力,从而使玉溪“三湖”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迅速脱颖而出,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鲜明特色的高原湖泊生态城市群,以实现城市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章建构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的条件、依据及意义玉溪“三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文物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周围已有人类的生存。
从汉代开始设立俞元县(在今澄江、江川、红塔区等地)起,到明清以后,随着汉族移民逐渐增多及内地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的推广,“三湖”地区逐渐成为云南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关于公布实施红塔区中心城区及大营街等4个街道城镇土地定级与
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公告
为了加强土地价格管理,健全我区地价体系,规范和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评估规程>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2号)等文件的规定,我区开展并完成了红塔区中心城区(含玉兴、凤凰、玉带、高仓、李棋五个街道办事处及红塔工业园区观音山工业区)和大营街、北城、研和(含研和工业园区低丘缓坡范围)、春和(含玉溪高新区九龙片区)4个街道办事处共计108.55平方公里范围内、城市规划区的商业、住宅、工业等主要土地用途的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更新成果已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验收通过,并经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批准,自2017年8月1日起实施。
现将更新成果向社会发布实施,原2014年5月公布实施的基准地价及相关成果同时停止执行。
附件:1.红塔区中心城区及大营街等4个街道土地综合定级土地级别分布范围
2.红塔区基准地价更新测算结果汇总表
玉溪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2017年8月31日
附件1
红塔区中心城区及大营街等4个街道土地综合定级土地级别分布范围玉溪市红塔区中心城区商服用地土地级别分布范围
为准。
准。
附件2
红塔区中心城区及大营街等4个街道商业、住宅、工业用地定级与
基准地价测算结果汇总表
红塔区中心城区及观音山工业区土地分类定级地价测算结果汇总表
注:此价格不包括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
玉溪市红塔区四个街道办事处综合定级地价测算结果汇总表
注:此价格不包括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
目录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一)指导思想 (1)(二)区划原则 (1)(三)区划目标 (2)四)数据来源及标准 (2)二、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4)(一)自然环境状况 (4)(二)经济社会及资源利用概况 (8)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一)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12)(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13)(三)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4)(四)自然灾害频繁 (14)(五)农村面源污染加剧 (15)(六)建设项目的生态恢复滞后 (16)(七)土地退化加速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 (18)(一)土壤侵蚀敏感性 (18)(二)石漠化敏感性 (18)(三)生境敏感性 (19)五、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 (20)(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20)(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21)(三)石漠化控制功能重要性评价 (21)(四)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1)(五)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功能评价 (22)(六)社会生产功能评价 (22)(七)营养物质保持功能评价 (23)六、生态功能区划 (24)(一)分区方法 (24)(二)区划系统 (25)七、分区特征概述 (30)(一)生态区 (30)(二)生态亚区 (34)(三)生态功能区 (46)(四)生态功能区类型 (68)八、生态功能区划实施 (75)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应用生态学原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增强生态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云南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云南省生态安全有重要重要意义的区域,为云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区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红塔区人民政府2011年12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2)第一节区域概况 (2)第二节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范围及期限 (4)第二节规划实施管理 (8)第二章规划背景 (9)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9)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0)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5)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15)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6)第三节主要规划指标 (16)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第一节调整农用地结构 (18)第二节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20)第三节合理调整其他土地 (21)第五章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 (22)第一节农用地布局 (22)第二节建设用地布局 (23)第三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布局 (24)第四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25)第五节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26)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6)第一节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原则与要求 (27)第二节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向 (27)第三节耕地保护 (28)第四节基本农田保护 (30)第七章土地整治安排 (34)第八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37)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安排 (37)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措施 (38)第九章建设用地调控 (40)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40)第二节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 (40)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2)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5)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发展目标 (45)第二节城市布局发展方向原则 (45)第三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6)第四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控 (46)第十一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48)第一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 (48)第二节生态用地安排 (49)第三节构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格局 (50)第十二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52)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2)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3)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54)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55)第五节独立工矿区 (56)第六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56)第七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57)第十三章乡(办事处)土地利用调控 (58)第一节城镇体系发展思路 (58)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9)第三节其他街道办事处土地利用调控 (61)第四节其他乡土地利用调控 (65)第十四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67)第一节法制保障 (67)第二节行政保障 (68)第三节经济保障 (69)第四节技术保障 (70)附表 (71)附表1红塔区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71)附表2红塔区上级下达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2)附表3红塔区上级下达控制指标与规划指标对比表 (73)附表4红塔区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4)附表5红塔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2020年) (75)附表6红塔区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6)附表7红塔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红塔区综合自然地理区划资源环境学院11级地理班红塔区综合自然地理区划:Ⅰ中部平原区ⅠA北城镇坝区ⅠB春和镇坝区ⅠC州城坝区ⅠD大营街坝区Ⅱ东北部低山区ⅡA青龙山丘陵小区ⅡB玉溪溶洞——小瓦房中山小区ⅡC白龙潭缓丘小区ⅡD东风水库小区Ⅲ东南部缓丘区ⅢA灵秀——龙潭山低山丘陵小区ⅢB小坝村——石头村中山丘陵小区ⅢC南部谷地小区ⅢD研和平地小区Ⅳ西部高山区ⅣA大老——黄草坝中山盆地相间小区ⅣB秀溪中高山小区ⅣC后河——高鲁山高山小区(一)自然区划标准1.红塔区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位于北纬24°08′30″-24°32′18″、东经102°17′32″-102°41′37"区间,东与江川县相连,东南与通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彝族自治县交界,北与晋宁县接壤。
(2)地形特征与面积红塔区平面形态呈北宽南窄不规则三角形状,区境四面环山,属于高原盆地地形,东有龙马山屏障,南有凤凰山拱卫,西有高鲁山雄峙,北有大黑山横亘。
幅员周边长 161千米,土地面积1004平方千米。
(3)气候特征红塔区为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2005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31.9℃(5月28 日),极端最低气温0.5℃(3月5日)。
全年日照时数为1947.5小时,日照率为44%。
(4)土壤、水系、资源土壤酸碱性适中,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森林覆盖率48.6%。
境内地层褶皱、断裂构造复杂,水系比较发育,玉溪大河(又名州大河)横贯其间,河流的主干和支干流总长达350多千米,河网密度为0.35,水资源年均总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 29%。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动物、植物1500多种。
矿藏有铁矿、硅矿、煤等16个矿种,有大、中、小矿床28个,矿点11个。
2.红塔区自然区划标准由于红塔区面积较小,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小,因此,本组自然区划标主要是各区域范围的地势高低。
中国地理:云南省(玉溪篇)云南省地图中国地理:云南省(玉溪篇)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与昆明市、普洱市、红河州和楚雄州接壤。
玉溪市是音乐家聂耳的故乡,也是云烟之乡、花灯之乡和高原水乡。
是连接省外和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云南省重要的产铜地区。
境内有帽天山古生物文化、古滇文化、高原水乡文化、哀牢山—红河谷民族风情文化。
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25万。
下辖2个区:红塔区、江川区;1个县级市:澄江市;3个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3个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玉溪市人民政府驻红塔区秀山西路7号。
玉溪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
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干季,夏秋雨季。
河流分属珠江和红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高原断陷湖泊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
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0种;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2种。
境内有各级自然保护区10个,主要保护区有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澄江动物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玉溪红塔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易门龙泉市级自然保护区、易门脚家店恐龙化石市级自然保护区、峨山玉白顶林场市级自然保护区等。
玉溪市矿产资源有铁、铜、镍、磷等。
玉溪市地图(澄江县已为澄江市)玉溪市的主要景点有:1、新平县: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沐浴花腰傣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大槟榔园、新平县龙泉公园、新化石州野林、哀牢山陇西世族庄园、富春街民居、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扬武李氏民居、鲁奎神山(鲁奎溶洞群)新化石州茶马古道、哀牢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科普基地、扬武温泉、漠沙大沐浴旅游文化生态村、戛洒镇(花腰傣族之乡)、云南石门峡、南恩瀑布、白鹤石头村、扬武广场、鲁奎露天铁矿;2、红塔区:玉溪汇龙生态园、映月潭休闲文化中心、玉溪九龙池公园、玉溪古瓷窑址、文庙大成殿和文星阁、龙马山(含龙马溶洞)、玉泉湖公园、白龙泉、高古楼、聂耳故居、聂耳公园、红塔山、文兴祥商号旧址、烟事博物馆、映月潭水体中心、玉溪溶洞;3、澄江市:抚仙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禄充风景区、澄江月亮湾湿地公园、玉溪仙湖古镇▪仙湖湾景区、西浦公园、澄江凤山公园、澄江文庙、帽天山地质公园、澄江笔架山、帽天山动物化石群、悦莲庄园(原吉花荷藕庄园)、金莲山-学山遗址群、澄江志舟楼、禄充村、观鱼洞、玉溪樱花谷、波息湾、新河口湖滨公园;4、通海县:秀山公园、曲陀关、秀山古建筑群、圆明寺、里山仙人洞、通海三圣宫、通海杞麓湖、通海县文庙、秀山风景区、河西文庙、万松山风景区、涌金寺、聚奎阁;5、江川区:玉溪碧云寺风景区、古滇国文化园、明星鱼洞、抚仙湖古山风景区、碧云山、台山书院、江川文庙、明星风景区(阳光海岸)、星云湖、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界鱼石公园(海门公园)、甘棠箐遗址;6、元江县:世界第一高桥旅游风景区、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元江哀牢梯田、南溪原始森林和高山水库群、它克崖画、那诺梯田、红河大桥、红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园、彩色膏林、羊街梯田、元江妙莲寺;7、峨山县:高香生态茶文化旅游区、天子山温泉、巡检司城遗址、赤字岩、峨山锦屏山风景区、老龙洞古人类居住遗址、大鱼洞、塔甸瀑布;8、易门县:易门龙泉森林公园、静乐庵、金三峡漂流、易门百鸟园、龙泉河、李忠碗窑遗址、易门烈士陵园、易门铜书简、天宝寺;9、华宁县:华宁象鼻温泉度假村、西沙印月泉、金锁桥、宁州公园、易格冲民族生态园、华宁象鼻山温泉森林公园。
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市级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属玉溪市市级自然保护区,是社会公益性质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和建设,逐步达到改善玉溪市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和生产生活用水水质的目的。
第三条红塔山自然保护区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妥善处理好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四条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捐赠全部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五条红塔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及保护对象: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3′55″—102°40′19″,北纬24°17′52″—24°32′29″,具体四至界线如下:东:由大尖山起经豹子洞、石槽箐口、石耙耙箐、陡嘴、天宝厂至晋宁六街大路、酸水塘中路、罗家坟、老埂、打厂沟头、大地海子、沙河、杀人脑小脑、马鹿塘有林地边缘、干沟箐、细脖子、大凹子沟、龙母亲河、水箐、小玉苗至玉溪赶街路、吃水不弯腰、围埂至玉溪赶街路、石丫口、一丘田、瞿脑山东箐、黑圈河、大碑河、沙巴河、羊窝箐、细脖子、李家坟分山堆、防火线、艺刺箐、龙鸣山山脊、普庙河、12、11、10、9、8号界碑、玉溪与江川(阳山庄)分界箐、2、1、17、16、15、14、13、12、11、10号界碑止。
南:9、8、7、6、5、4号界碑止。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简本联系人:李继明、王宇飞电话:2664423、2664415玉溪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2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一、城镇化发展 (5)二、城镇体系结构 (5)三、市域交通 (9)四、市域旅游 (9)五、市域基础设施 (9)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0)一、城市性质与职能 (10)二、城市规模 (10)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1)四、综合交通 (15)五、公共服务设施 (17)六、居住用地 (18)七、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 (18)八、绿地水系 (19)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9)十、老城更新 (20)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20)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21)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1)附表 (22)附图 (23)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修编主要背景1.宏观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2.中观背景(1)在重新认识资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3.微观背景(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三、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3.16•【字号】玉政办通〔2020〕8号•【施行日期】2020.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玉政办通〔2020〕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央、省驻玉单位:《玉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经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2020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3月16日玉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要求,扎实推进玉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六个走在全省前列”发展要求和“5577”发展思路,主动服务和融入滇中城市群,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和对空间性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加快完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为推动玉溪市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空间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先划定不能进行开发建设的空间范围,严格落实上级规划的管控性要求和约束性指标,严守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和历史文化保护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水土流失防治规划前言玉溪市红塔区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部接近边缘地带,东与江川县相连,东南与通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县交界,北与昆明市的晋宁县接壤。
原面破碎,山岭逶迤,间夹断陷盆地;群山起伏,河川纵横切割,大小数十个坝子错落其间。
全区海拔高程在1502—2614m之间。
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
海拔高差达1112.1m。
国土面积中,山地占90.6%,平坝占9.4%,湖泊水域占3.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化程度的加快,玉溪市红塔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以水土流失为主要形式的自然资源破坏已严重危害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安全。
在1999年2月24日云南政府发布的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中,红塔区被列为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红塔区北城镇属于红塔区东北部区域,是轻度水土流失区域,该区域占全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9.50%,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产生威胁。
摘要本文分析了红塔区北城镇水土流失的现状、影响因素,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红塔区北城镇水土保持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现状规划北城镇一.北城镇概况1.地理位置北城镇位于玉溪市红塔区北部,东经102°33′,北纬24°25′处,东接小石桥乡和江川旱谷田,南与春和、李棋两镇为邻。
南北分别与晋宁县的椿树营,宝丰镇接壤,213国道、昆玉高速公路、昆玉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距玉溪市中心城区8公里,距省城昆明市80公里,是玉溪市的北大门,亦是滇中通往滇南的交通要道,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
2.地形气候地形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东西宽10.53千米,南北长12.87千米。
全镇国土面积120.5平方千米,境内最高龙马山,海拔2448.2米。
最低点丁棋屯,海拔1639米。
北城镇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