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类抗癌药物研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706.00 KB
- 文档页数:13
铂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新进展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抗肿瘤疗效。
本文拟就目前已进入临床及部分正在临床试验的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及研究情况作一简述。
1.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铂类抗肿瘤药1.1顺铂与卡铂特点:①高效广谱的抗肿瘤药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②不良反应主要是肾毒性和恶心呕吐,毒性谱与其他抗肿瘤药物有不同,还可逆转联合化疗的毒性③与多种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且无交叉耐药性,有利于临床的联合用药。
④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时有增敏作用。
1.2奥沙利铂(Oxaliplatin)该药对大肠癌、卵巢癌、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与氟尿嘧啶、紫杉醇及环磷酰胺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效果较好。
奥沙利铂、5-FU及叶酸方案在治疗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的治疗中亦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令人满意的安全性。
1.3奈达铂(nedaplatin )1995年在日本上市,该药对小鼠P388白血病,B16黑色素瘤. Lewis肺癌的抗肿瘤作用优于顺铂,但与顺铂交叉耐药。
有人[1]用小剂量奈达铂/5-FU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部分应答率80%,完全应答率50%。
1.4乐铂( lobaplatin)化学名环丁烷乳酸盐二甲胺合铂(Ⅱ)。
其作用机制除影响DNA的合成外,还可影响c-myc基因的表达。
乐铂与顺铂无交叉耐药,而且还能克服某些临床肿瘤模型对顺铂的耐药性。
1.5依铂(Heptaplatin)化学名为顺丙二酸双氨甲基异丙基二氧戊环合铂(Ⅱ),于1999年在韩国上市。
其水溶性好,稳定性高,为一抗肿瘤活性强、毒性小、临床治疗指数高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尤其对胃癌、肺癌等具有良好疗效。
2.即将上市或正在临床试验的铂类抗肿瘤药2.1沙铂(Satraplatin)化学名顺式一二氯一反式-乙酸(氨环己胺)合铂,是第一个进入临床验证的口服铂类药物。
与鬼臼素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铂类抗癌药的作用机制研究癌症是世界各地医生和科学家长期以来都在努力钻研的疾病之一。
虽然目前医学的发展已经让我们能够治疗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但是完整的治愈仍然是一个难以达成的目标。
其中,铂类抗癌药则是治疗许多癌症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来阻止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本文将探讨铂类抗癌药的作用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铂类抗癌药的种类铂类抗癌药分为两大类,即顺铂和卡铂。
顺铂是铂类药物的第一代,已经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实体瘤。
而卡铂是铂类药物的第二代,相比于顺铂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并被广泛用于治疗卵巢癌、肺癌等多种肿瘤。
铂类抗癌药的作用机制铂类药物能够杀死癌细胞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干扰了癌细胞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
具体来说,铂类药物会通过与DNA中的亚硫酸根结合来形成交联物,从而阻止DNA长链的形成和修复。
这些交联物可以导致DNA损伤和死亡。
此外,铂类药物也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即促使癌细胞死亡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顺铂和卡铂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在顺铂作用下,铂与DNA反应生成加成产物,从而导致DNA断裂和交联,引起癌细胞的凋亡。
而卡铂的作用则是阻碍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铂类抗癌药的研究进展铂类抗癌药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对铂类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例如,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了铂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且发现组合拟南芥胱氨酸转移酶基因(ATM)可以增强铂类药物的疗效。
此外,铂类药物也常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比如联用顺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大肠癌和联用卡铂和利妥昔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等。
未来研究方向尽管铂类抗癌药在目前的癌症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仍然存在着阻碍其有效应用的难题。
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提高治疗效果:研究人员正在寻求提高铂类药物的抗癌效果的方法,包括开发新型药物、增强铂类药物与其他治疗的联用疗效。
(2)减少毒副作用:铂类药物与其他抗癌药物相比,其副作用相对较小。
机理开发特点优点厂商临床应用FOLFOX4 结肠癌直肠癌大肠癌不良反应耐药性解决方法市场新用途奥沙利铂(Oxaliplatin) 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开发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
全称是草酸 - (反式 - L -1 ,2 - 环己二胺)合铂 ,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化合物 ,在水中溶解度为 8mg/ ml ,介于顺铂与卡铂之间。
通过构效关系、作用机制及体内外的深入研究, 发现以二氨基环己烷(dach)为载铂配体的一类铂配合物, 不仅改善了顺铂及卡铂的毒副作用, 而且扩大了它们的活性谱, 对许多耐顺铂或卡铂的细胞株或瘤株具有活性。
其中奥沙利铂在抗癌活性及毒副作用等。
在一组小鼠白血病模型中 ,其抗肿瘤活性优于顺铂 ,对耐受顺铂的白血病模型L1210/ DDP也表现出活性 ,呈现良好的研究前景。
实验研究表明 ,奥沙利铂对大肠癌、卵巢癌以及乳腺癌等多种动物和人类肿瘤细胞株 ,包括对顺铂和卡铂耐药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由于奥沙利铂在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中有很好的效果 ,而结(直)肠癌为几大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之一 ,所以奥沙利铂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作用机理:作为第一个上市的dach 铂配合物抗癌药,奥沙利铂在临床上未显示与顺铂或卡铂有交叉耐药性, 提示该药可能具有与顺铂或卡铂不同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 奥沙利铂的主要靶分子亦为DNA。
与顺铂相似, 奥沙利铂与DNA形成的加合物也主要为Pt-GG 和 Pt-AG 链内交联体〔8〕。
在溶液中, 顺铂与DNA 形成加合物的比率比奥沙利铂高得多, 表明在溶液环境下二者与DNA 之间的反应性有较大差别。
但是,这种差别在细胞中却较小, 提示可能有某种细胞机制及(或)化合物促进了加合物的形成。
Legallicier 等〔 9〕发现, 与顺铂相比, 奥沙利铂具有更强的DNA 合成抑制作用。
当奥沙利铂与顺铂的浓度分别为 1 和 1.32 mol·L -1时, DNA合成分别减少了28%和15. 6%。
文章编号 1000-5269(2003)02-0209-06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郭建阳1,郑念耿2(1.贵州大学化学系,贵州贵阳 550025;2.安徽全椒古何中学,安徽全椒 2395411)摘 要 铂类金属抗癌配合物的研究始于1969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顺铂、卡铂的开发成功和临床应用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几种新型的铂类抗癌药物已推出。
作者综述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历史、现状、发展及其作用机理。
关键词 顺式铂配合物;反式铂配合物;抗癌药物;机理中图分类号 O614.829+6; 文献标识码 A0 前言自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nberg B .和Ca mp V .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合成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
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不可缺少的药物。
1995年WH O 对上百种治癌药物进行排名,顺铂的综合评价(疗效,市场等)位居榜前,列第2位。
另据统计,在我国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伍的化疗方案占所有化疗方案的70%~80%。
顺铂和卡铂所获得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各国学者去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新药。
在过去的25年里有几千个新的铂族化合物进入筛选,其中的28个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有4个化合物已获得批准进入市场,还有2~3个化合物将获得生产批文。
展现了铂族抗癌药物良好的应用前景。
1 顺式构型的铂类抗癌药物1.1 第—代铂族抗癌药物———顺铂(Cisplatin )顺铂(Cisplatin )是顺式-二氯二氨合铂(Ⅱ)的简称,分子式是cis -Pt [(NH 3)2Cl 2],相对分子质量为300。
其结构式为:顺铂是最经典的无机配合物,1965年美国生理学家Rosenberg B .等在研究电磁场作用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时偶然发现其抗癌作用,Rosenber g 意识到了潜在的科学意义。
目前它已成为治疗癌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其特点是:抗癌作用强,抗癌活性高;与其他抗癌药物缺乏交叉耐药性,有利于临床的联合用药。
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021131097 魏永懿前言自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nberg B.和Camp V.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合成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不可缺少的药物。
1995年WHO对上百种治癌药物进行排名,顺铂的综合评价(疗效,市场等)位居榜前,列第2位。
另据统计,在我国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伍的化疗方案占所有化疗方案的70%—80%。
顺铂和卡铂所获得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各国学者去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新药。
在过去的25年里有几千个新的铂族化合物进入筛选,其中的28个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有4个化合物已获得批准进入市场,还有2—3个化合物将获得生产批文。
展现了铂族抗癌药物良好的应用前景。
铂类抗癌药物的市场销售额几十年来增长迅速。
1996年顺铂和卡铂已进入全世界销售额领先的十大抗肿瘤药物之中,分别列第8应和第5位。
1999年卡铂又进入全球最畅销的前150个非处方药行列中,列第66位。
其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展现了铂族抗癌药物良好的应用前景。
铂类抗癌物质的发现过程事情发生在1965年。
一天,在美国密执根大学的实验室里,卢森堡博士和同事一起正在做一个关于电场对细菌影响的实验。
他们选用大肠义氏杆菌(Eshefichia Co1i)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把它们放入一种“C”介质的培养液中(此培养液由NH4Cl2g/L,NaH2P046g/L,KH2P043g/L,NaCl3g/L,MgCl20.01g/L,Na2SO40.026g/L组成,鼓入压缩空气,然后在培养室中放入两个半圆柱形的惰性金属铂电极,电极接上演串可以50周/秒-100000周/秒改变的交流电源。
实验开始了。
当频率为1000周/秒的交流电加在电极两端,通2安培的电流两小时后,发生了怪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疯狂地伸长,茵体成丝状。
它的长度竟然为正常细菌的300倍,然而细菌的个数却没有增加。
洛铂临床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洛铂临床研究进展情况。
方法利用洛铂上市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作一简要分析。
结果 LBP单药或联合用药均对食管癌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安全耐受性好以LB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在胃肠癌中的疗效和以DDP、L-OHP为基础的方案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洛铂作为新一代铂类抗肿瘤药物,虽然洛铂具有抗癌谱较广,与顺铂比较,无完全交叉耐药,且治疗指数较高,肾毒性和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低,与其它化疗药物相配合呈现协同效应,使用方便等特点,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新药,其疗效、安全性均需要大样本的进一步临床验证。
关键词:洛铂,铂类抗癌药物,临床I期试验,临床II期试验,II期后临床应用情况。
SummaryObjective. Discussing progress of clinical study of Lobaplatin.Methods. Performing a brief analysis based on literatures which were published after Lobaplatin was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Results. Lobaplatin as a single agent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gents has shown good effects on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It’s safe ty and tolerability are evaluated to be good. Combined chemotherapy based on Lobaplatin has similar effects on esophageal cancer compared with those based on DDP or L-OHP. It is also very convenient to be combined with other chemotherapy drugs to show synergy effects. After all it is a new drug more clinical samples will be needed to evaluate its efficacy and safety.Conclusions. As a new generation of platinum anticancer drugs, Lobaplatin has a broad anticancer spectrum, no cross resistance with Cisplatin, high effects, low toxicity to kidneys and low side effects to intestines and stomach.Key words. Lobaplatin, Platinum anticancer drugs, Clinical trial Phase I, Clinical trial Phase II, Clinical application after phase II洛铂(Lobaplatin,D19466,LBP)即1,2-二氨基-环丁烷-乳酸合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由德国ASAT公司创新研发。
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摘要铂类抗癌药物是一类常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药物,其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与DNA结合,干扰DNA合成和复制,引起癌细胞凋亡或停止分裂,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本文综述了铂类抗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作用机制以及与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旨在为铂类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铂类抗癌药物;DNA结合;抗肿瘤作用;免疫治疗AbstractPlatinum-based anticancer drugs are a type of chemotherapy drugs commonly used to treat various malignancies. Their anti-tumor effect is mainly achieved by binding to DNA, interfering with DNA synthesis andreplication, leading to apoptosis or mitotic arrest of cancer cells, and hence inhibiting tumor growth and spreading. In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tumor cells and immune system of platinum-based anticancer drug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platinum-based anticancer drugs; DNA binding; antitumor effect; immunotherapy1. 引言铂类抗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化学治疗药物,包括顺铂(cisplatin)、卡铂(carboplatin)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三种,它们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卵巢癌、某些肺癌、食管癌、胃癌、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等。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及市场情况摘要近年来,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较快,其抗肿瘤谱广,抗肿瘤活性增强,不良反应降低,已成为目前有关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领域。
新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将从那些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低毒性、抗肿瘤谱广、与现有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的化合物中产生。
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国内外上市开发现状、国内外销售情况及国内研究开发进展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铂类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卡铂顺铂奈达铂铂类药物的研究最早兴起于40年前,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rlberg等[1]首次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
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肿瘤界的广泛兴趣,之后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成为热点,随着一个个有历史意义的试验结果的公布,肿瘤化疗疗效有了大幅度地飞跃。
1995年WHO对上百种抗肿瘤药物进行排名,顺铂在疗效及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位于第二位。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所有的化疗方案中有70%~80%以铂为主或有铂类药物参加配伍[2]。
同时,铂类金属药物也是当前抗肿瘤药物最为活跃的研究开发领域之一,新的铂类抗肿瘤药奥沙利铂、洛铂等已相继推出。
铂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现就其作用机制、国内外上市开发现状、国内外销售情况及国内研究开发进展等进行综述。
1 作用机制1.1 细胞生物学机制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1.2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与传统的抗肿瘤药不同,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初步确定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抗癌机制可分为4个步骤:跨膜转运、水合解离、靶向迁移、作用于DNA,引起DNA复制障碍,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与其他抗肿瘤药一样,铂类抗肿瘤药影响DNA合成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