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陶瓷砖放射性核素限量不合格专家建议应该理性看待
- 格式:pptx
- 大小:124.91 KB
- 文档页数:30
瓷砖真的有放射性吗?一份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09第2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公布了对河北、山西、广东等8个省、272家企业生产的364种陶瓷砖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表示,本次抽查依据推荐性国家标准GB/T4100-2006《陶瓷砖》和强制性国家标准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规定进行,对陶瓷砖产品的尺寸、吸水率、破坏强度、断裂模数、有釉砖抗釉裂性、放射性等6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抽查结果显示,有36种产品破坏强度、15种产品断裂模数不合格、37种产品吸水率不合格,3种产品'放射性核素限量'不合格。
其它项目的不合格都被媒体集体忽视,唯独'放射性核素限量'这个非常专业的名词开始被部分媒体恶炒,深究其因是放射性直接与癌症挂上了勾。
更有部分媒体直接夸大说'瓷砖可致癌',导致部分消费者出现'瓷砖放射性超标'恐慌现象。
一些业主'大动干戈'地把板砖翘出来,拿到专业机构进行放射性检测,买瓷砖的业主也开始关心起瓷砖的'放射性'问题,顿时,'瓷砖放射性'成为热议话题!本着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的态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以还原'瓷砖放射性'问题的本质,笔者就瓷砖放射性相关问题第一时间采访了行业权威人士及相关专家。
希望消费者科学认识瓷砖放射检验报告!咸阳国家陶瓷检测中心:这次我们针对陶瓷砖的质量抽查,也就是'国抽',是依据推荐性国家标准GB/T4100-2006《陶瓷砖》和强制性国家标准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规定进行的,国家质检总局是不直接负责对陶瓷产品的质量抽检的,全国有三家单位负责陶瓷产品的抽检,我们是其中一家。
今年的抽检在5月份就开始了,抽检后的数据上报给国家质检总局后,在前段时间(2009年10月20日)公布出来的!对于某些企业瓷砖放射性超标的质量问题,我们要客观公正的看待,瓷砖放射性标准共分为A、B、C三类,A类装修材料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B类装修材料可用于普通民用建筑的外饰面及其他一切建筑物的内、外饰面。
浅谈瓷砖的放射性污染[导读]让人们了解瓷砖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了对瓷砖放射性污染的有效防治方法。
通过对瓷砖放射性的评价,提醒人们对瓷砖的放射性污染不可忽视,让人们了解瓷砖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了对瓷砖放射性污染的有效防治方法。
1. 前言当人们提起装修污染,多数消费者马上就会想起由油漆、乳胶漆、家具等带来的甲醛、苯等有毒物质超标。
而另一种特殊的污染源,却被人们长期忽视,它就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在浑然不觉中杀人于无形的“隐形杀手”——装修材料的放射性。
说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石材、石膏板等,殊不知,瓷砖的放射性丝毫不比上述材质来得弱,某建筑陶瓷生产大省的分析测试中心对当地近百个建材产品放射物检测中发现,抛光砖、釉面砖等建材陶瓷新产品中的放射性超标,不合格率接近三分之一。
2. 放射性的定义及瓷砖放射性的来源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类, 前者指天然辐射源和人为辐射源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β、γ射线对人体的直接照射,主要由γ射线造成;后者则指存在于空气、食品和饮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内部而形成的照射, 主要由226Ra 和232Th 衰变产生的氡气,被人体吸入后产生α射线造成[1]。
GB6566-2001标准[2]指出内照射指数(IRa)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的放射性比活度,除以该标准规定的限量200而得的商(见公式(1));外照射指数(Iγ)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除以其各自单独存在时该标准规定限量而得的商之和(见公式(2))。
IRa=CRa200 (1)式中:IRa——内照射指数;CRa——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的放射性比活度,单位为贝克/千克(Bq·Kg-1);200——仅考虑内照射情况下,该标准规定的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镭-226的放射性比活度限量,单位为贝克/千克(Bq·Kg-1)Iy=CRa370+CTh260+Cκ4200(2)式中:Iγ——外照射指数;CRa、CTh、CK ——分别为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单位单位为贝克/千克(Bq·Kg-1);370、260、4200——分别为仅考虑外照射情况下,该标准规定的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在其各自单独存在时本标准规定的限量,单位为贝克/千克(Bq·Kg-1)。
瓷砖知识一、瓷砖的放射性瓷砖的放射性问题实用的国家标准是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国家标准(GB6555-2001),标准要求是: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Ra≤1.0和Ir≤1.3要求的为A类装修材料。
就现在目前中国的陶瓷行业总体来说,瓷砖的环保性能还是不错的,大多的瓷砖厂家生产的瓷砖产品都能符合国家要求,容易超标的瓷砖主要是超白系列、以及一些添加了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深色瓷砖,超白抛光砖瓷砖放射性超标主要是一些厂家为了增加瓷砖的白度,在瓷砖中添加了氧化锆、硅酸锆的物质,瓷砖越白,放射性越容易超标,其他的一些系列的抛光砖产品(除了添加一些重金属元素的瓷砖)一般来说问题都不是很大,可以不用担心;对于釉面砖而言,釉料主要是为了增加瓷砖的美观性,和放射性元素“铀”是不一样的,咱们吃饭使用碗、熬汤使用的瓦罐等也都有上铀,要是有问题,那咱们天天吃饭,那问题不更大?二、瓷砖的放射性微乎其微放射性对人体有着不好的影响,这在消费者当中已经是一个共识,也具备了足够的科学依据作支撑。
如果瓷砖产品或多或少存在放射性,那待在家里岂不是也不安全?记者为此采访了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环境监测主任、放射性高级工程师袁红霞女士。
袁女士表示,放射性这个概念,由于人们对它不了解,一提到这三个字就害怕。
其实放射性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地球上放射性核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球形成时本来就有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圈之中;另一类是人工辐射,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人工辐射,还不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实,自然界中任何天然的岩石、沙子、土壤,无不含有铀、钍、镭、钾等长寿命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氡是低层大气中天然放射性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存在于岩石夹缝、地下水、地面水、土壤、空气、天然气中,如花岗岩、砖、砂、水泥及石膏之类。
人类本身就处在天然放射性环境中,只要辐射剂量不超过个人剂量限值,放射性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小心!这类瓷砖千万别买,辐射太大,情况严重可致其癌症一、瓷砖辐射是存在的1、瓷砖辐射的来源瓷砖辐射主要来自瓷砖本身的矿物辐射与瓷砖加工中添加剂产生的辐射:瓷砖的原材料取材天然石材,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放射性,为了便于去污、避免侵蚀,厂家一般会在表面涂一层“釉料”(瓷砖又叫釉面砖),这种陶瓷色料加入了锆英砂作为乳蚀剂,而锆英砂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一般都比较高。
2、瓷砖辐射对人的影响瓷砖对人的辐射包括体内辐射与体外辐射:体内辐射主要指氡对人体的辐射。
由于氡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氡,它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氡,它在人体内部的辐射会使细胞发生异变,进而导致肺癌。
体外辐射主要来源于原材料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比如镭、钍等衰变产生的γ、β射线。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
会穿透人体并和体内细胞发生碰撞,会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从而使人的免疫力降低。
β射线的射程较短,对小孩的影响较大,不过因为其穿透力相对较弱,一本书就可以挡住它的穿透力。
3、瓷砖辐射超标的标准判定瓷砖放射性产品不是用简单的合格或是不合格来衡量,而是分为A、B、C三类:A类放射性水平最低,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B类不可用于住宅、医院、学校等Ⅰ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但可用于Ⅰ类民用建筑的外饰面及其它一切建筑物的内、外饰面;C类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及室外其它用途。
4、如何检测辐射是否超标可以在家中使用辐射检测仪进行检测,注意选购的检测仪要是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并能出具产品检测报告书,同时能量响应指标在1.0±0.15之间的产品;我们即便没有受到任何辐射,也处于一个0.13μSv/h的放射性环境中,这个辐射本底上限是安全的常态。
所以装修材料的放射水平或特定活动环境辐射水平,只要不明显高于本底水平就是安全的。
二、如何减小瓷砖辐射的危害1、在选购方面(1)儿童房最好不要铺瓷砖:氡密度较大,在室内一般会悬浮在距离地面一米以下,越低所含氡的浓度就越大,所以,儿童房尽可能不要铺设瓷砖。
陶瓷砖的放射性危害不容小觑内容摘要:陶瓷砖中的镭、钍衰变会产生的γ、β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会穿透人体并和体内细胞发生碰撞,从而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力降低;β射线的射程较短,对小孩、孕妇和老人的影响较大。
本文就陶瓷砖的放射性核素水平进行抽样检验工作研究,并对其产生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陶瓷砖的使用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镭、钍、陶瓷砖放射性检测1.概述陶瓷砖主要是由粘土、沙石、矿渣或工业废渣和一些天然助料等材料混合涂釉经成型、烧结而成。
陶瓷砖的放射性对人体的伤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外照射,主要是γ射线电离辐射;另一个是内照射,主要是通过吸入放射性气体--氡,在体内近距离释放α射线,分解体内细胞而破坏生理平衡,对人体造成损坏。
氡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天然物质,无色无味,具有易扩散、溶于水,且极易溶于脂肪的特点。
氡主要是来源于一种叫做镭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是由瓷砖的原材料里含有的,比如矿渣中和作为乳化剂的锆英砂中都含有镭。
镭经过衰变会产生氡,氡进入人体呼吸道后,在未衰变前,一部分仍可随呼吸活动被呼出体外,另一部分即黏附在呼吸道上被人体吸收,除主要从呼吸道吸入以外,少数也可在咽喉部随吞咽动作进入消化道,在体内对人造成辐射,破坏人的呼吸系统。
由于氡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氡,它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氡,它在人体内部的辐射会使细胞发生异变,进而导致肺癌。
2.测量方法及原理当待检验样品的天然放射性衰变链基本达到平衡后,在与标准样品测量条件相同情况下,采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对其进行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测量。
放射性比活度计算公式如下]1[(2-1). C=mA (2-1) 式中:C 表示放射性活度比,单位为贝克每千克;A 表示核素放射性活度,单位为贝克;m 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千克。
国家标准规定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的放射性比活度与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之比为内照射指数;规定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与其个单独存在时规定的限量值之比的和为内照射指数。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材料的广泛使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由于一些原材料本身含有放射性核素,长期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限量要求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以保护公众健康。
放射性核素是一种具有放射性衰变性质的物质,能够释放出可致癌的辐射。
它们通常存在于天然储层中,如岩石、土壤、水体等。
然而,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原材料可能含有较高水平的放射性核素,如铝矾土、矿渣、铀矿石等。
这些材料进入建筑材料后,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发放射性污染问题。
放射性核素的存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影响。
例如,常见的放射性核素铀通过其衰变产物放射性氡的释放导致室内辐射超标。
长期皮肤接触或呼吸氡气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
另外,铀和钍等核素还可能进入食物链,并最终被人类摄入,进一步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因此,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应成为建筑材料生产的必要条件。
除了国际标准外,一些国家也制定了自己的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
以中国为例,《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53-2024)规定了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限量的相关要求。
根据该标准,建筑材料中放射性铀和放射性钍的限量为2.0Bq/g。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建筑材料,如玻璃等,有更严格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尽管存在这些标准,但是放射性核素限量对于建筑材料行业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首先,放射性核素的检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材料,如高岭土和矿渣等,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可能会受到一些生产因素的限制。
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和管理体系,以确保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核素限量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限量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指标。
各国通过制定相关标准来规范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但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确保建筑材料的安全性,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改进限量标准,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建材放射性标准【正确认识和对待建材放射性问题】正是由于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建材放射性问题才会逐渐明朗化。
近日,国家建材网发布了一份名为《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测结果公告》的文章,该公告包括《十项国家强标〈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检测结果公告》、《产品性能与成分检测结果公告》、《建材产品放射性检测结果公告》、《空气净化产品检测结果公告》四个报告,其中建材产品放射性检测结果公告指出,抽查的包括广州市豪顶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辽宁红山玉石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十四家企业的产品,其放射性问题检测合格率为百分之百。
这表明,目前我国建材行业内,建材放射率水平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前景良好。
近几年我国建材行业放射性问题无论从产品本身还是从消费者知识普及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建材界人士一定不会忘了几年前被推上风口的浪尖的建材放射性问题。
2000年5月25日《北京青年报》第514版载文——“石材放射污染危害健康”,该文为争论了近两年且愈争愈烈的石材产品放射性问题再添新柴。
2000年第14期《广东建材信息》报道,广东省有关部门分析测试发现,抛光砖、釉面砖等建筑陶瓷产品中,放射物超标问题严重,不合格率超过三分之一。
这一报道,使建筑陶瓷产品放射性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
2001年元月10日,中央电视台播发了一条新闻,沈阳市的一户居民因为家庭使用的陶瓷洁具有效放射性污染,造成父子两人患了鼻癌。
这一新闻在人民群众中反响强烈,一时间,家中使用的瓷砖、陶瓷洗面盆、马桶、浴盆成了最让人不放心的产品。
同时这一新闻也成为众多媒体追逐的热点。
2001年2月19日《中国青年报》载文——“警惕无形杀手”。
文中称,北京:90%的白血病患儿家庭近期曾经装修;全国:68%的家庭装修材料排放有毒气体;国外:80%的癌症与家庭居住环境有关。
该文一出,业仙业外皆震惊。
于是百姓发问:家装材料真这么让人不放心吗?于是人人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出现“谈石色变”的状态,对家居装修慎之又慎,建材行业市场经营惨淡。
墙面瓷砖的核危机
引发热议,特别是其中三款产品放射性核素限量超标一条,受到众多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有人甚至把瓷砖放射性核素与核辐射联系到了一起。
但笔者通过采访发现,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瓷砖产品的核素限量都在标准范围内,消费者买瓷砖不必谈核色变。
但要提醒的是,家庭装修中要少用红色、黑色的大理石、花岗岩,因为这些天然石材易放射出大量的核素。
热议来源:一句话引发的核猜想
根据质检总局公布的对河北、山西、辽宁、福建、山东、广东、四川、陕西等8个省272家企业生产的364种陶瓷砖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所有釉砖的抗釉裂性全部合格;有36种产品破坏强度、15种产品断裂模数不合格,在使用中容易开裂、破碎;有37种产品吸水率不合格,主要是烧制温度低、时间短、开口气孔较多,在使用中吸收水分,引起坯体吸湿膨胀,容易产生裂纹或剥落;有3种产品放射性核素限量不合格。
问题就出在最后一句话有3种产品放射性核素限量不合格上,尽管这3种产品只占到了总抽查产品数量的1%不到,而且抽查结果中对不合格的具体情况和使用后果未作任何说明,因此引发了众多媒体和消费者的热议,而不去置评瓷砖产品的破坏强度、吸水率、断裂模数不合格问题。
有人甚至将瓷砖的放射性核素与核辐射联系到了一起,并且出现了瓷砖放射性核素致癌一说,有网友甚至还发帖说要不要把家里的瓷砖。
某批进口瓷质砖产品放射性水平与CCC认证不符案例的启示的研究报告近日,某公司进口的一批瓷质砖产品被检测出放射性水平超出国家标准,而该产品同时获得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 认证)。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CCC认证失效性的疑虑,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瓷质砖产品放射性的严重性。
作为家居建材,瓷质砖的放射性过高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不仅可能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收回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问题,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无论是从产品制造、加工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质和服务。
其次,我们应该反思CCC认证的现状。
CCC认证是中国境内企标志着质量安全的一份重要证书,消费者往往选择有CCC 认证的产品进行购买。
但是,CCC认证并不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百分之百的可靠,因为认证部门往往只进行样品检测,不能保证每一份产品都具备相同的质量水平。
因此,企业在获得CCC认证以后也应该继续加强产品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和安全性的可靠。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于进口产品的监管。
进口瓷质砖产品是来自外国的品牌,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也需要对于进口产品进行全面审核和监管。
通过对商品的质量成分,结构与组成等详尽的检测,检验检测机构能够予以准确的评价标准,让消费者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同时,政府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大监管的力度,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地提高市场的运作规则和监管能力,打击不合法的生产和销售行为,避免危害消费者的安全。
总之,CCC认证存在的局限,需要不断拓展认识范围和增强监管力度,让企业和消费者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获得更加可靠的保障。
此次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超标,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相关数据是指与进口瓷质砖产品放射性水平和CCC认证相关的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这一事件的严重性和提出问题的原因。
瓷砖放射性标准瓷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不仅美观耐用,而且易于清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庭装修和建筑工程中。
然而,近年来关于瓷砖放射性标准的讨论逐渐增多,引起了人们对瓷砖安全性的关注。
本文将就瓷砖放射性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瓷砖的放射性标准是指瓷砖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和辐射水平,这些元素主要包括钍、钍系放射性同位素和钾40。
根据国家标准,瓷砖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应符合相关规定,同时其辐射水平也应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这是为了保障人们在使用瓷砖时不受到放射性元素的危害,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安全。
其次,瓷砖的放射性标准对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严格控制瓷砖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和辐射水平,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对消费者健康的责任。
因此,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瓷砖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安全隐患。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符合放射性标准的瓷砖产品是保障家庭健康的重要举措,消费者在购买瓷砖时应留意产品的放射性检测报告,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再次,瓷砖放射性标准的监测和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瓷砖产品放射性的监测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瓷砖产品的抽检力度,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瓷砖产品时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来了解产品的放射性情况,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
最后,瓷砖放射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相关部门、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瓷砖放射性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瓷砖产品的监管力度。
生产企业应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放射性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
消费者应增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意识,理性消费,选择符合标准的瓷砖产品。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限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材料无处不在,从我们居住的房屋到工作的办公楼,从商场到学校,建筑材料构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然而,您是否曾想过,这些建筑材料中可能隐藏着一种看不见的威胁——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是具有放射性的原子,它们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来自于原材料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如镭、钍、钾等。
当这些放射性核素在建筑材料中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可能对长期处于室内环境中的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对于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核限量是如何规定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及其可能含有的放射性核素。
例如,石材(如花岗岩、大理石等)、陶瓷砖、水泥、粉煤灰等都可能存在放射性。
其中,花岗岩等天然石材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地质来源的特殊性,放射性核素含量相对较高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建筑材料放射性核限量,我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主体材料(如用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镭 226、钍 232、钾 40 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内照射指数(IRa)不大于 10 和外照射指数(Iγ)不大于 10 时,其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如果建筑主体材料的放射性比活度超过了这个限值,就不能用于 I 类民用建筑(如住宅、医院、幼儿园、学校等)的主体结构。
而对于装饰装修材料,根据放射性水平的大小,分为 A、B、C 三类。
A 类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内照射指数不大于 10 和外照射指数不大于 13,这类材料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B 类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内照射指数不大于 13 和外照射指数不大于 19,这类材料不可用于 I 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但可用于 II 类民用建筑(如办公楼、商店、旅馆等)的内饰面。
C 类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比活度只满足外照射指数不大于 28 或同时满足内照射指数不大于28 和外照射指数不大于 28,这类材料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及室外其他用途。
陶瓷砖与放射性段先湖;商蓓;李凡【摘要】陶瓷砖有许许多多优点,是主要装饰装修材料之一.任何物质都有放射性,陶瓷砖也不例外.消费者对放射性物质污染了解不多,往往谈辐色变,其实陶瓷砖的放射性并不可怕.本文简要介绍了陶瓷砖以及陶瓷砖放射性的形成、防护,标准相关规定和CCC认证.【期刊名称】《陶瓷》【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3页(P9-11)【关键词】陶瓷砖;放射性;氡;标准;认证;控制【作者】段先湖;商蓓;李凡【作者单位】咸阳天誉建材检验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天誉建材检验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天誉建材检验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4+9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一万年以前,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陶器。
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陶瓷砖是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原料,经成形、烧成等工艺生产的板状或块状陶瓷制品,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构筑物的墙面和地面。
通常通过干压、挤压或其他成形方法成形,经干燥后高温烧制而成。
陶瓷砖按成形方法可分为:挤压成形陶瓷砖和干压成形陶瓷砖;按吸水率(E)可分为:瓷质砖(E≤0.5%)、炻瓷砖(0.5%<E≤3%)、细炻砖(3%<E≤6%)、炻质砖(6%<E≤10%)和陶质砖(E>10%)。
陶瓷砖有许多优点:防水,防火,防冻,耐磨性能好,抗折强度高,不会因使用时间长而变形变色,历久弥新,整齐美观,易施工易打理,耐酸耐碱耐污染。
作为一种人造的装饰材料,可以设计出各种装饰效果,或简单、或素雅、或豪华富贵、或思想深邃,或历史沧桑、或具有现代美感,或大气、或精致,应有尽有,美不胜收,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陶瓷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至“十五”末期,在产量规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放射性核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各国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限量标准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首先,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来自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天然放射性元素包括钾、铀、钍等,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矿石和岩石中。
人工放射性核素则主要来自核工业和核爆炸等人类活动。
这些放射性核素如果超出一定的限量标准,就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其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限量标准有所不同。
以中国为例,国家标准GB 6566-2010《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限量》规定了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限量标准。
对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建筑用玻璃、建筑用陶瓷、建筑用石材等建筑材料,标准中规定了其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值,如钍-232、钍-228、钚-239、铀-238等放射性核素的限量标准。
另外,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限量标准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也是为了保护环境。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核素如果超出限量标准,不仅会对建筑材料本身的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和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都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在合理范围内。
最后,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限量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体系,需要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安全控制。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测和控制,才能够保障建筑材料的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限量标准是一个重要的环保标准,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该加强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建筑材料的安全使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