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瘫100例的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63.70 KB
- 文档页数:2
面瘫治疗心得这里我就开始给大家讲一讲我治疗面瘫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面瘫,在我自己临床中治疗快的可能三五天都可以痊愈,慢的,也就是十多天基本上在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复。
因为我个人在临床中治疗面瘫,基本上以针灸为主,但是现在我也以手法配合治疗,当然还有外敷和内服中药。
以前我治疗基本上是以针灸为主效果都是非常好,现在我融合了手法,这个在治疗面瘫这个方面,然后我们有很多瘫,我用手法调整以后就可以立即改善!我先发一个,我临床中,治疗一次手法面瘫患者前后的治疗的效果我发一个嗯,手法治疗之前的一个情况,我再发一个,我手手法治疗后的照片。
第二张是第二天来的第一张是治疗之前的一个照片,第三张是一次手法调理之后的一个情况。
也是我治疗一次之后的一个情况,那么我们这个面瘫在临床当中有很多人说面瘫,但它是有分类的。
我们临床常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中枢性面瘫,一类是周围性面瘫。
而我们临床常常说的是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他主要见于我们脑部的一些疾病,刺激面神经根部深层而导致的。
我们周围性面瘫,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面神经炎。
这类在临床当中是非常常见的那么,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啦?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额纹我们要看他额纹是否在,如在就是中枢性面瘫,比如额纹消失基本上就是周围性面瘫,比如说这个面瘫,大家看他的额纹是消失的,他是一个左侧的面瘫左侧面神经炎导致的面瘫。
大家看他的,额纹这个额纹是消失的,我再发一个额纹没消失的这种情况,这是一个右侧的面部面瘫,看面瘫首先看什么?我们看他的鼻唇沟,是否变浅,然后在看它他的额纹,这个额纹是没有消失的,所以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中枢性面瘫。
在临床当中我们外周性的面瘫是非常好治的。
也就是我们三五天就可能让它痊愈,而中枢性的因为他是颅内疾病导致治疗时间要长一些,在临床中外周性的面瘫他这个口眼涡斜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且比较典型,中枢性面瘫,我们可能看到它的口眼有轻度的歪斜,有的只是表现为鼻唇沟的一个变浅而我们周围性面瘫常常表现在我们早晨起床之后发现突然这个脸就歪啦口眼就涡斜啦。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
在临床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面瘫患者的诊疗工作,通过实践学习,对面瘫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过程1. 病例收集在实习期间,我共收集了10例面瘫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分布在20-60岁之间。
患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眼睑闭合不全,嘴角歪斜等症状。
2. 诊断与治疗(1)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面瘫。
具体包括:①面部表情肌瘫痪:患者面部表情不自然,如笑、哭等表情不协调。
②眼睑闭合不全:患者眼睑闭合困难,泪液不能正常分泌。
③嘴角歪斜:患者嘴角向一侧歪斜,影响面部美观。
(2)治疗:①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抗病毒、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②针灸治疗:采用针灸疗法,刺激面部穴位,以改善面部肌肉功能。
具体穴位包括: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等。
③理疗: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④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康复训练,如面部表情肌的按摩、表情肌锻炼等。
3. 效果评价经过治疗,10例面瘫患者中,8例症状明显改善,眼睑闭合不全、嘴角歪斜等症状得到缓解;2例症状改善不明显,但未出现加重趋势。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面瘫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以下是我对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1. 诊断方面:面瘫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诊断困难的患者,需进一步检查。
2. 治疗方面:面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理疗和康复训练。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实习体会: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面瘫的诊疗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案分享—针灸治疗面瘫
风寒犯络型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吴某,女门11岁,学生,2002年10月16日初诊。
主诉:右眼闭合不全,口角向左侧歪斜10d。
病史:患者10d前起床漱口时,水从右口角漏出,才发现右眼不能闭合,流泪,口角向左歪斜,右颊颌内藏食物,经治疗未效,而来我院治疗。
既往健康。
检査:神清,右眼睑闭合不全,右额纹消失,不能做皱眉活动,右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做吹哨活动,伸舌居中,四肢活动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中医为口眼歪斜(风寒犯络),西医为周围性面瘫。
治法:养血,祛风寒通络。
取穴:攒竹、地仓、太阳、颊车、翳风、合谷。
操作:攒竹、地仓、太阳、颊车、翳风用平补平泻法,合谷用补法,得气后,留针20min,右面照磁灯,起针后用梅花针在患侧眼、面部轻叩刺。
2诊:患者诉经针刺后流泪减少。
舌、脉同前。
治疗仍宗原意,交替选穴。
3诊:诉右口颊藏食物减少。
舌、脉同前,症状已改善,除按原法治疗外,加运动下区左,温灸风门、大椎每次15min。
4诊:患者诉流泪消失,右眼闭合好转,额肌活动改善。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针平补平泻阳白、丝竹空、迎香、下关、风池,补足三里。
梅花针轻叩剌患侧眼、面部。
温灸肝俞、膈俞每次15min。
5诊:患者诉右口角漏水、漏气现象改善,藏食物量明显减少。
舌、脉如前,按4诊案治疗。
患者共治疗15次,面瘫症状消失,病愈。
——来源:陈全新针灸经验集。
中医针灸面瘫门诊病历范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中医学为主导的国家。
在汉朝,已经有记载过关于针灸学的书籍,而针灸也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现在它已经成为一项广泛应用的医疗技术。
今天,我们来看一篇《中医针灸面瘫门诊病历范文》。
病人病历记录:来访者:XX,女,20岁,学生。
主诉:2年前,因发热感冒而被送至医院急诊。
在就诊时,发现右半脸瘫痪。
当时,医生尝试用口服药物治疗,但木有效果,几经挣扎,病人终于接受了针灸治疗。
查体结果:右眼及其附属物有明显的右侧性功能缺失,右半脸无张力。
皮肤摸起来有麻木感,右半下颌也有麻木感,前庭神经可检出,转瞬反射可被觉出。
中医辩证:病症为右侧普陈瘫痪,属于阳明不足使气血瘀滞,发生气血留滞暗瘀,阻断经络气血循环,从而引起右侧面瘫痪。
治疗原则:本病为瘀血滞血之阻,故以行气活血之治疗。
治疗方法:采用针刺法,针刺穴位有关与肝经的穴位,如曲骨穴、偏肋俞、浮郄穴、远志穴、阴溪穴等,以有效地祛除滞血,促进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当归、枸杞等,以加强作用于祛除滞血,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循环、恢复功能。
治疗效果:经过三个月的针灸治疗,病人的右半脸进步明显,皮肤麻木感消失,右眼及其附属物的功能也进步了,兼调活血化瘀药物的药物治疗,病情较前有了明显的好转。
总结:《中医针灸面瘫门诊病历范文》中,对XX女性20岁学生右侧普陈瘫痪的病情采用了中医辩证的治疗原则,将针灸和药物治疗有机结合,经过系统治疗,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中医针灸治疗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具有历史悠久、理论系统完整,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治疗力度大、疗效明显等特点,并已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还可以改善身体机能。
有效改善人体内部的脏腑功能紊乱,通过恢复内部的健康状态,使患者的身体健康,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中医针灸治疗的研究,并且在临床实践中更加积极地应用它,提高它的广泛应用,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不是仅仅治病,只能药而不医。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面瘫(指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患者用此治疗仍延延数月而无效。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
今简介如下。
1 分期论治1.1 早期(急性炎症期):本期常在发病后7~10天,面神经处于水肿炎症状态。
患者面部肿胀,且多伴有耳前后疼痛。
治疗时要注意,应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采取循经远端取穴,局部取穴宜少,可选太阳、下关、颊车、合谷、外关、足三里、太冲、风池。
除风池采用点刺,其余诸穴多为浅刺、平刺,手法宜轻,留针30分钟。
又,重用灸法,穴选患处耳后翳风和耳前区为主,灸至皮肤红晕为止,时间20~30分钟。
1.2 恢复期:逐渐增加局部取穴,远端仍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并且须加用电针,波型选疏密波。
针刺选穴为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鱼腰,四白透地仓,迎香透地仓,地仓透颊车,以及承浆、牵正、下关、合谷、足三里、风池,有痰加丰隆。
风池仍点刺。
此外仍可以加用灸法。
1.3 后遗症期:病久治疗乏效者,如皱眉肌、额肌、口角肌等仍未出现活动,可结合絮刺火罐法,用七星针叩打上额、口角旁、下关处,或用三棱针在阳白、太阳、地仓等处放血,然后拔罐,每周2次左右。
2 体会我们曾对针灸治疗2~3个月病情无好转者调查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乏效者,除患者的自身因素外,治疗方法或治疗时机选择不当等是主要原因。
一是早期局部取穴过多,刺激过强;二是电针波型选择不当;三是没有采用透刺、灸法治疗。
如早期面瘫,常见风寒型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此期多为急性炎症期,治疗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故不宜较多地在面部上针刺,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宜用电针,而且须采用灸法来达到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效,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消除炎症水肿。
为消除水肿,还可适当地配合运用牵正散加减之类中药,以及消炎、扩张血管和营养神经肌肉的西药。
只要及早控制面神经炎症渗出,使水肿尽快吸收,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在恢复期选用电针刺激,波型用疏密波。
针灸配合激光照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体会摘要】在针灸基础上,通过氦氖激光翳风穴照射,对于一些顽固性面瘫进行治疗,激光不但具有能深入皮下组织,能产生刺激,去疼痛消炎,消肿扩张血管的作用,还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使炎性浸润,水肿消失,再经过针灸而痊愈。
【关键词】针灸;激光照射;顽固性面瘫【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13-01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有一些面瘫虽经积极治疗,但效果极不理想,近十多年来在针灸基础上,通过氦氖激光翳风穴照射,对于一些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仅以2008年的统计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08年我科观察面瘫178例,80%的病人均门诊治疗,20%的病人收入院治疗,其中,114例为女性,64例为男性,年龄最大72岁,病程长7年,最短的2天,治疗次数最多67次,最少1次。
春季发病76例,秋季发病27例,余为夏季发病。
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症型:1.1风寒型:大多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常,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多起病突然,每在睡眠起来,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眉、蹙额、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测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
1.2风热型:上述症状的出现伴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2治疗方法2.1风寒:主穴取经验穴(下关与地仓穴之连线,近地仓穴的1/3交界处),人中、承桨。
配穴:一周以内的取凤池、太阳、翳风、合谷、足三里,二周到一个月加牵正、头维、合谷、腈明。
2.2风热:主穴同上经验穴、人中、承桨。
配穴:翳风穴加激光照射,一周内取阳白、太阳、翳风、合谷、地仓、太冲,过一周加足三里、牵正。
2.3具体操作:经验穴:深浅以病情而定,病情重,病邪深的针刺深,必要时可以透刺(针尖与表皮呈15°角沿皮向下关穴缓慢捻转进针,将针感放散到患侧颞面部),病情浅的可浅刺,按病情长短可留针10~30分钟,配穴:风寒型用补法,风热性的用泻法。
针灸推拿治疗面瘫的神奇之路想必大家在炎炎夏日的时候,做的最舒服的一件事就是窝在房间里吹着空调看电视吧!但是这空调吹久了,一旦存在熬夜、压力过大、过度劳累以及生活工作作息不规律等情况都容易导致自己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而这时如果出汗受风、受凉的话,虚邪贼风就容易侵犯面部神经。
一觉睡醒起来漱口的时候发现漏水了,照镜子的时候又看见自己嘴巴歪了,一边的眼睛也很难闭上了,面部表情非常的僵硬,这些都很有可能是面瘫的前兆表现哦!对于面瘫,中医治疗对此很有讲究,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下中医治疗面瘫的相关知识吧!什么是面瘫?面瘫又可以称为面神经麻痹,主要是指患者面神经受损,导致患者的面部肌肉出现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
面神经一般从颅内中枢发出,面部为最后分布位置,面神经对面肌运动进行支配。
面瘫是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比较常见,并且在患者发病期间,经常会出现口眼歪斜等典型临床症状,患者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自主的完成抬眉、闭眼等基础动作。
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性神经麻痹及周围性神经麻痹两种,70%左右的面瘫是由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所引起。
在中医学中,面瘫俗称“卒口僻”、“吊线风”,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分为风寒袭络、风热袭络、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等类型,常见为风寒袭络、风热袭络型,患者多有面部受寒或感冒发热病史,风邪阻于经络,致面部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患侧额纹消失等症,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味觉丧失、耳部疼痛的表现。
得了面瘫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在发病的15天以内被称为面瘫急性期,发病后的16天到6个月是面瘫的恢复期,发病6个月以上为后遗症期。
临床对面瘫的治疗原则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的早些避免后遗症的出现。
根据面瘫的严重程度,症状比较轻的1个月内就可以恢复至正常,面瘫比较严重的需要3个月或者半年才能恢复。
针灸面瘫心得体会范文英文回答:Acupuncture for facial paralysis has been a life-changing experience for me. I had been suffering from facial paralysis for several months, and traditional medical treatments did not seem to be helping. That's when I decided to try acupuncture as a last resort.The first thing that struck me about acupuncture was the calming atmosphere of the treatment room. Soft music played in the background, and the dim lighting created a sense of relaxation. The acupuncturist was friendly and took the time to explain the procedure to me, which helped alleviate any anxiety I had.During the acupuncture session, the acupuncturist inserted thin needles into specific points on my face and body. I was initially nervous about the needles, but to my surprise, they were virtually painless. In fact, I foundthe sensation quite soothing. The acupuncturist also used a technique called moxibustion, where a small amount of dried herb was burned near the needles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After the first few sessions, I started to notice some improvements. My facial muscles began to regain their strength, and the numbness in my face started to fade. I was able to smile more naturally and even blink my eye properly. It was truly a remarkable transformation.As I continued with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s, the results became even more significant. My facial paralysis gradually disappeared, and I regained full control of my facial muscles. I no longer felt self-conscious about my appearance and could interact with others without any hesitation.One of the things I appreciated most about acupuncture was its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ing. It not only addressed the physical symptoms but also took into account my emotional well-being. The acupuncturist would often askabout my stress levels and offer advice on relaxation techniques and lifestyle changes. This personalized approach made me feel cared for and support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In addition to the physical benefits, acupuncture also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my overall well-being. The sessions provided a much-needed break from my hectic schedule and allowed me to focus on self-care. I would leave each session feeling rejuvenated and with a renewed sense of energy.中文回答:针灸治疗面瘫对我来说是一次改变生活的经历。
论针灸推拿医治面瘫的报告针灸推拿是中医的经典治疗方法之一,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疾病,包括面瘫。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针灸推拿可以帮助病人恢复面部的神经功能和表情。
本文旨在通过医学报告的方式介绍针灸推拿医治面瘫的效果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分析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受到损伤或压迫引起的,病因复杂,可能与感染、遗传、中风、肿瘤、药物等有关。
目前,面瘫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很多病人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
二、针灸推拿治疗方法针灸推拿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可用于面瘫的治疗,不依赖于药物和手术。
首先,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增强神经的再生能力和修复能力。
其次,针灸还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加速面部肌肉的恢复和再生。
最后,针灸推拿还可以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和收缩,舒缓面部的神经压力,促进面部神经的恢复和改善面部的表情。
三、针灸推拿治疗效果针灸推拿治疗面瘫的效果非常明显和广泛,大多数病人可以在治疗后立即感受到面部神经的恢复和改善。
具体表现为面部表情的恢复和增强,面部肌肉的松弛和柔软,面部皮肤的光滑和细腻。
同时,针灸推拿还可以缓解面瘫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
实际上,很多病人可以在几次治疗后完全恢复面部神经的功能和表情。
四、注意事项针灸推拿治疗面瘫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进行针灸和推拿。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首先,针灸和推拿需要定期进行,可以选择每周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其次,针灸和推拿的方法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包括针灸穴位、针灸深度、推拿力度等。
最后,治疗的过程需要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帮助病人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面瘫的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恢复面部的神经功能和表情。
随着针灸推拿的应用和发展,相信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帮助更多的病人恢复健康。
102内蒙古中医药第40 卷2021 年3 月第3 期丨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〇1.40 No.3 2021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普虹丽(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蒙自661199)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实施分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丨丨月一 2017年丨丨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 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不分期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分期针灸 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疼愈率、面神经功能评分和House-Brackmann量表(H-B量表)计分、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指 标。
结果:①治疗前,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实验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治疗前,两组周围性面瘫相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House-Brackmann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 ),实验组House-Brackmann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
③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00%(49/50),与参照组的78.00%(39/50)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实验组的风寒、风热以及外伤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
⑤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参照组的20.00%( 1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通过分期针灸的方式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 好的效果,神经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改善临床症状广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分期治疗;针灸疗法;疗效观察;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B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以及理疗科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可以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发生。
针刺治疗面瘫心得体会【摘要】现代面瘫称之为面神经炎,针刺治疗面瘫的机理是兴奋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等,针刺疗法被多版神经内科学纳入面神经炎治疗方一,可见针刺治疗面瘫的效果就目前来看是最好的。
【关键词】针灸治疗;面瘫【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464-01面瘫,西医根据其发病机理,可分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称之为“口僻”或“口眼歪斜”,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此病起病突然,每于早晨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口眼歪斜,不能作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
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后及面部疼痛,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面瘫的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
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经》说:“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篇》描述:“贼邪不泻,或左或右,斜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歪僻不遂,邪在经络,肌肉不仁。
”;《诸病流候论》则谓:“风邪入脚阳明经,而又逢寒,故筋急引颊。
故使口歪斜,言语不反,而目不能平视,诊其脉,浮而迟者可乱”;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伤风口歪是体虚受风”。
本人临床治疗面瘫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共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
其中住院病人多是由颅脑病变诱发,表现为眼睑以下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漱口漏水,病侧鼻唇沟消失,;而门诊病人多表现为早晨醒来时发现一侧麻木、松弛、板滞、口眼歪斜,不能皱眉等,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后及面部疼痛,患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或消失。
针灸门诊面瘫病历范文# 针灸门诊病历。
一、初诊。
日期:[具体日期]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例如:公司职员、教师等]主诉:大夫啊,我这脸啊,不知道咋回事,就突然歪了。
就前天早上起来一照镜子,可把我自己吓了一跳,我这脸就跟被人使了魔法似的,一半儿正常,另一半儿就耷拉着,眼睛都闭不太严实,嘴巴也歪向一边了,说话、喝水都不利索了,感觉嘴里像含着个东西似的。
现病史:我这身体一直还不错呢,没什么大病。
就前几天可能是着了凉,那天晚上吹了会儿风,也没太在意。
第二天起来就成这样了。
我刚开始还以为是睡觉姿势不对压的呢,结果半天过去了也没见好,还越来越严重了,这可把我急坏了。
既往史:以前没生过啥大病,就是偶尔感冒啥的,吃点药就好了。
也没有做过什么手术,身体一直挺健康的,连过敏的东西都没发现过,我这人皮实得很呢。
体格检查:我一瞧这患者的脸啊,右侧面部肌肉明显松弛,额纹消失,右眼闭合不全,闭眼的时候还能看见白色的巩膜,就像恐怖片里那种眼睛半睁着似的,可吓人了。
右侧鼻唇沟变浅,笑起来的时候嘴巴向左歪得可明显了,鼓腮的时候右侧漏气,就像个小破风箱似的。
舌头伸出来也有点歪向右边。
其他身体部位检查,心肺腹都没啥毛病,四肢活动也正常,就这脸啊,太让人闹心了。
诊断:周围性面瘫(右侧)治疗方案:行针灸治疗呗。
我就跟患者说啊,“这针灸啊,就像给你脸上的神经来个大整顿,把那些不听话的神经都给捋顺溜了。
”穴位选取: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双侧)。
针法呢,攒竹向眉中平刺,阳白透鱼腰,四白直刺,颧髎斜刺,颊车、地仓相互透刺,翳风直刺,合谷直刺。
手法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
还叮嘱患者这几天得注意保暖,可不能再吹风了,出门最好戴个口罩啥的。
二、复诊(一)日期:[初诊后3天]患者一进门就说,“大夫啊,感觉有点效果呢,我这脸好像没那么歪了。
”我仔细一瞧,还真是。
症状改善情况:右侧额纹较前略有恢复,右眼闭合较之前有力了一些,虽然还是不完全能闭上,但已经比之前好多了。
针灸中药综合治疗面瘫的临床体会
甄晓然;王璇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11(18)7
【摘要】@@ 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患,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综合应用针刺、刺络、火罐、中药治疗此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临床资料rn100例面瘫患者,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9~78岁,中位年龄63岁,发病0.5 d至3个月,伴有耳后、头部胀疼者37例 ,其他 63例.
【总页数】1页(P763)
【作者】甄晓然;王璇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030001;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030001【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 徐杨
2.针灸与手法按摩综合治疗面瘫106例 [J], 王利红
3.应用针灸加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临床体会 [J], 许向东
4.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3例 [J], 李芳如
5.中药、针灸、穴位注射综合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J], 刘素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