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材料的自然环境腐蚀成果简介材料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和重要基础。
绝大部分材料都在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中使用,获取材料自然环境腐蚀数据,对合理选材、科学用材非常重要。
“国家材料腐蚀试验站网”进行材料(制品)在我国自然环境中腐蚀数据的长期积累就是在我国典型的自然环境中建立试验站,把各类材料按标准制备,进行长期的现场试验,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材料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进行长期的观察与检测;同时按不同材料的不同试验周期定期取样,进行测试分析,获取原始性数据和相关资料;通过数据评价,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获得不同材料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腐蚀规律,并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服务系统,为国家材料领域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信息保障,并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材料质量和性能提高,以及防腐蚀(或老化)标准与规范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的自然环境腐蚀数据积累是国家建设的迫切要求。
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设施建设中材料的选用要以材料(制品)在西部地区典型环境中的腐蚀与老化数据作为重要依据,而我国目前缺乏这方面的前期工作,没有数据和试验研究资料的积累。
由于国家在1980-2000年期间尚未考虑西部地区开发的需要,在材料西部典型自然环境中的腐蚀数据目前大气环境方面几乎是空白,土壤环境方面有一少部分数据与资料,但不能满足需要。
项目组现正在开展大气、土壤腐蚀的室外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加速实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大气腐蚀中多相界面化学反应的原位动态研究”(2002-2004)。
在自然环境中服役材料的腐蚀,主要包括大气、海水、土壤中各种材料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缆、光缆、高分子材料等。
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中材料的现场挂片(埋片)试验,以及实验室模拟加速腐蚀试验。
经济效益与市场分析根据材料和环境的腐蚀(性)数据,在设计中,能指导材料的科学使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节约材料,节省能源消耗,减少腐蚀经济损失25-30%(每年约1千亿人民币),避免和减少腐蚀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与构件的使用寿命,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陈国良院士传略(1934-2011)陈国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金属学会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他在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新型结构材料、块体金属玻璃材料、高温部件寿命估算等先进金属材料领域做出重大贡献、成果丰硕。
他从教50余载。
培养了大批材料学科高级人才。
陈国良1934年3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
1951年考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1952年随院系调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1953年到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学习。
1955年毕业留校工作,1979-198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989-1990年在田纳西大学和德国马普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
历任北京科技大学高温合金教研室副主任和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当选美国金属学会会士(ASM1 Fellow)。
曾多次组织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担任会议主席及作特邀报告。
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顾问、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高温合金学分会荣誉理事。
担任著名期刊Intermetallics 中国地区主编,美国International MaterialsReview编委等。
1979冶金部第一批高级访问学者们在美合影1979年在美留学时与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熊在一起与老高温的部分同事合影1960年,陈国良负责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温合金专业,从事教学工作并设立了实验室,解决了国家急需高温合金高级技术人才的问题。
1983 ~1993年,在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期间,陈国良以发展、创新的思维从事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他将材料系的科研方向由比较单一的以钢铁为主转变成包括先进金属材料及制备技术等多个方向。
此种转型的成功,使材料系仅一个系就拿到1987年国家第一批“863”计划中的12个项目。
北科大考研复试班-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
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
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工程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
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器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人体对UWB测距误差影响模型何杰;吴雅南;段世红;徐丽媛;吕家慧;徐诚;齐悦【摘要】提出基于人体遮挡应用场景下的 UWB 信道,通过对 TOA 测距误差的测量与分析,研究人体遮挡对 TOA测距误差的影响.通过搭建合适的测量平台,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建立单侧人体引起的 TOA 测距误差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仿真验证人体遮挡应用场景下TOA测距误差的准确性并分析体表爬行波对TOA测距的影响.%Based on UWB channel, in which human body occlusion application scenarios, the influence of human body on TOA range error by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OA ranging error was studied. The TOA ranging error model caused by single side of human body through building a suitable measuring platform and dealing with test result was es-tablished. Then Matlab software simulation was use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OA ranging error in human occlusion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the influence of creeping surface wave on TOA ranging was analyzed.【期刊名称】《通信学报》【年(卷),期】2017(038)0z1【总页数】9页(P58-66)【关键词】室内定位;TOA;UWB;信道模型;测距误差【作者】何杰;吴雅南;段世红;徐丽媛;吕家慧;徐诚;齐悦【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信道模型和测距误差模型是定位算法和系统性能评估的重要基础,可以分别为测距算法和定位算法研究提供仿真数据。
北科大考研复试班-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
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
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工程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
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器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种基于动作学习的2D形状动画制作方法
李慧;张德政;钱文彬;陈红倩;陈谊
【期刊名称】《系统仿真学报》
【年(卷),期】2013(25)9
【摘要】为了创建生动逼真的2D形状动画,提出了一种新的从现实角色到虚拟角色的动作学习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源角色的骨骼状态转化为基于关节点的旋转角数据,然后将源角色的旋转角数据迁移至目标角色,最后根据目标角色的关节点旋转角,依次计算关节点的位置,从而最终获得角色姿态;虚拟角色通过同步学习获得源角色的动作骨骼状态和动作发生时间,从而使得目标角色获得与源角色相同的动作姿势,并具备相同的发生时间;通过关联关节点旋转角度的积累,解决不同拓扑结构角色之间的动作共用问题。
该动态学习方法可以应用于快速卡通设计及模型之间进行动作设置,实验证明该方法在模拟真实动作方面是可行和有效的,可提高2D虚拟角色动画制作时的便捷性和动作真实性。
【总页数】5页(P2120-2123)
【作者】李慧;张德政;钱文彬;陈红倩;陈谊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知识工程研究所;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9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2DPCA训练的形状先验提取方法
2.一种基于ILP和ASP的学习B语言描述的动作模型方法
3.基于傅里叶的卡通动画形状上下文动作捕捉
4.一种基于广义期望首达时间的形状距离学习算法
5.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2DPCA人脸识别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题编号:此处必填!!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项目名称:负责人:依托单位:资助金额:起止年月:填写日期: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填表说明一、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报送《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年度报告》,下面简称《年度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报送,项目负责人应给予积极配合。
二、填写《年度报告》时要求科学严谨、实事求是、表述清晰、准确。
《年度报告》经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审核同意后,将作为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继续资助的依据。
三、纸质版《年度报告》一式三份,用于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存档和年度报告的审查,三份均要求原件,同时负责人还要提供《年度报告》的电子版。
四、《年度报告》科研成果部分,要求提供成果的复印件作为纸质版《年度报告》的附件,电子版《年度报告》的成果附件可以是电子文件。
☆此填表说明不需打印装订。
目录1. 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1)2. 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和结论 (1)3. 科研成果 (1)4. 经费使用 (3)5. 对资助项目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4)6. 依托单位对结题报告的说明 (4)7. 附件清单 (4)8.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审查意见 (7)1.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第一年度计划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第二年度计划年度计划完成情况2.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和结论3.科研成果(1)论文(2)专利(3)其它成果4.经费使用5.对资助项目进一步研究的设想6.依托单位对结题报告的说明7.附件清单1.电子版论文全文2.财务支出明细表见下页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5财务支出明细表示例如下:8.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审查意见。
北科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科教评价网版2017-2018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武汉理工大学。
作为北京科技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新金属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四。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和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等。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60个研究方向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01 新型高性能汽车及船舶用铝合金的研究与开发02 极端性能材料的力学理论研究02 铝、镁等轻合金先进制备加工全程工艺优化研究03 可降解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研究与开发04 金属燃烧机理与抗燃烧合金研究开发05 结构-功能金属间化合物06 难变形材料的强加工和组织精确控制07 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08 高熵高温合金09 非晶软磁合金10 材料基因工程11 金属智能材料12 磁性功能材料13 功能复合材料14 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15 外场作用金属塑性加工16 轻合金的耐候性17 高熵合金和陶瓷18 超弹性材料19 塑性流动20 新型钴基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力学行为21 高温合金热端部件服役损伤评价方法22 高温结构材料的材料基因工程研究方法23 高熵合金24 高性能钢铁材料25 非晶态合金26 功能复合材料27 磁致伸缩材料28 储氢材料29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材料30 先进锆合金及钛合金31 核电关键部件材料服役性能及评价32特殊环境用高性能不锈钢结构材料33 高强韧汽车结构件铝合金34 新一代装甲板/船用铅合金开发和应用35 金属连铸工艺过程模拟和优化36 高强韧航空用铝合金37 新一代高铁/磁悬浮轨道交通用铝合金38 高性能形状记忆合金39 金属智能材料40 磁场、应力场作用下的马氏体相变及多功能特性41 纳米准晶及应用42 高性能高熵合金及微观机理43 电子显微学方法44 金属材料微观力学行为研究45 工程材料部件三维多尺度应力测量与损伤评估46 新型形状记忆合金相变行为与功能47 导热复合材料48 电子封装材料49 航空航天用难熔金属硅化物、钛铝超高温结构材料50 耐液态金属腐蚀材料与多孔材料51 可控电弧丝材熔覆、堆焊与3D打印;热喷涂52 兵器材料失效特征与机理53 兵器材料的设计与制备54 极端工况材料燃烧特征与机理55 高熵合金56 非晶态合金57 金属材料强韧化58 三维原子探针结构表征59 等离子体表面工程60 金属燃烧考试科目:①1001 外语水平考核②2001 专业水平考核③3001 综合素质考核二、考试内容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核阶段,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成立学科专家组,根据本学科专业前沿发展趋势和培养要求,采用笔试加面试(多种)方式对申请人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本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重点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研究潜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北科大考研复试班-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
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
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工程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
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器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多年来,他潜心于创新性研究,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始终保持着科研人员的专注力和意志力,在砥砺前行中不断摸索、创新。
他就是李宏祥,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不断进取,勇攀科技高峰2008年,李宏祥博士毕业于韩国国立庆北大学校材料科学及冶金专业,并获得“2007年度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随后进入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挪威能源技术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13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目前担任韩国国立庆北大学校荣誉国际大使,贵州省科协“科技创新工程技术服务团”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及多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等。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学术骨干,李宏祥还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荷兰国际合作、现代交通先进金属材料北京实验室、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大同市能源革命专项创新券等多项国内外项目。
截至目前,李宏祥在Prog.Mater. Sci., Acta Mater., Appl.Phys. Lett.,Metall.Mater. Trans.A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PCT国际专利1项并实现产学研转化,申请/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及“祖通杯”2014年度《连铸》优秀论文奖,并获评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
多年来,李宏祥更是专注于铁基非晶合金和镁/铝轻合金材料的相关研究,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以解决材料卡脖子问题为己任,并在学科创新发展上持续着力。
产学研结合,搭起“六新”桥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六新”重要指示后,大同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坚定扛起重大使命,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抓手,把聚焦“六新”突破作为“在转型发展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来”的方向目标、路径要求和战略举措,在实现“六新”突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18暑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介绍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17年教育部的“双一流”大学和学科评选中,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顺利进入首批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汇聚了大批学界领军人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拥有一流的材料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平台和条件,科技成就卓著;遵循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达右余人次。
六十多年来,我们为国家培养了2万余名优秀人才,大多成长为各领域的杰岀人才、栋梁和骨干,就业率一直稳居学校前列。
为了让优秀本科生了解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体验未来学术生涯的无穷魅力,感受投身科研的无限乐趣,进而立志走入神圣的学术殿堂,定于2018年7月16日一7月19日山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代码:030)、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院代码:130)、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学院代码:180)联合举办“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18署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活动包括项U介绍、名师讲座、专题研讨会、联谊交流等。
夏令营内将组织“优秀营员”评选活动•优秀营员将有机会优先获得以上三家培养单位的推荐免试机会。
本次夏令营活动拟招收外校营员120人,本校营员人数不限。
申请工作自即日开始。
本次申请及夏令营活动全程均不收费,并为京外营员免费提供往返路费、伙食补贴和住宿.(一)申请条件:1)教育部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研究生院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或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院校的并有意来北京科技大学学习深造的2019届应届本科毕业生。
.2)学习成绩优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研究生院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生;或所在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在班级或专业前30%;一般院校专业排名前5%。
3)对所报专业的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
2013年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室于2012年正式批准成立,并对外开放,通过开放课题鼓励学术合作交流。
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用于资助与本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相关、意义较重大、学术思想新颖、属于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课题。
申请的研究内容应围绕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具体范围如下:
(1) 数据工程——海量材料科学数据整合挖掘技术研究
(2) 知识工程——大规模知识处理与获取技术研究
(3)智能服务——材料领域智能应用共性技术研究
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要求和国际相关学科发展的趋势,结合已有的基础,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阶段主要从事以下学科的前沿研究,申请人可结合个人专长与研究兴趣从中选择申请课题的内容,但不局限于下述课题,只要围绕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并具较强创新性强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均可参与申请。
(一)材料科学数据挖掘技术
1. 分布异构材料领域数据集成技术研究
2.基于各类智能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3.领域知识驱动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4.数据挖掘方法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二)领域知识工程技术
1.元知识提取方法与本体技术研究
2. 自然语言理解与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3. 知识空间问题求解技术研究
4. 基于动态知识获取的专家系统
5. 行业领域知识库构建实现技术研究
6. 面向语义的基础知识库建设与系统管理方法(三)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1.基于Hadoop的开源云平台构建技术
2.基于云计算的并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3.云环境下社会网络分析新方法
4.海量网络信息中特定信息搜索、识别与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