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方法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768.00 KB
- 文档页数:77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一)概念:(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第一课时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一、考点解读: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几个角度:A、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B、从修辞的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C、从表现手法入手: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比喻象征等。
D、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E、从音韵的角度入手: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3、命题方式: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往往命题为: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二、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三、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采用的方法或手段。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描写:正面、侧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描、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二、修辞手法: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语、双关、用典、顶真、互文、通感等。
三、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表现客观事物的手段。
在古代诗歌中,表现手法主要落脚到事物描写的手法上。
包括:烘托、渲染、勾勒、工笔、白描、比兴、铺陈等;还包括对以下几组关系的处理:动静、点面、抑扬、正面侧面、虚实、主客等。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景物的描写,古人又非常讲究层次和角度:远近、上下、高低、俯仰等。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栏杆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四、艺术技巧也称艺术特点,是指文艺创作手法所显示出的特点。
从构思角度:象征、对比、想象、联想、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从篇章结构角度:点题、伏笔、铺垫、过渡、照应、层层深入、以景作结、卒章显志、意象组合、重章叠唱等等。
竹凉漫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莹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徂:过去,消逝。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只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述四个方面,立足点有区别,表达方式、艺术技巧主要立足于篇章;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侧重于语句。
说明表达效果的常用语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总结鉴赏诗歌有哪些技巧“地铁晕倒爱好者”投稿了14篇总结鉴赏诗歌有哪些技巧,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后的总结鉴赏诗歌有哪些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篇1: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1.形象分析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2.语言分析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鉴赏表达方式在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注意分析把握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形象,走进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知识梳理】第一、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是指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或直抒胸怀,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快意、愁绪或激情的抒情方式,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间接抒情的基本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有五种形式,包括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景略情在。
【设问方式】(1)这首诗是怎样抒情(融情于景、叙事抒情、咏史抒怀)的?(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歌。
(3)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手法)?(4)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第一步:指明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明观点)(2)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简明扼要地说明用了这种手法的效果。
(析效果)(3)第三步: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析内涵)【方法点拨】①触景生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而不显露的,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一二句首先写景,描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高考鉴赏诗歌一直是高中语文中难度较高的一项,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项。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注意表达技巧的整理。
一个好的鉴赏诗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考场上更好的应对,下面是我对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的相关想法。
一、理解诗歌题材在鉴赏诗歌时,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题材。
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不同的题材应有不同的方法来鉴赏。
例如,爱情、世情、自然、人生都是常见的题材类型,它们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题材,我们应该有不同的鉴赏方法。
在逐渐形成自己的鉴赏体系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题材表达,读懂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二、理解诗歌的意义诗歌是一种文化,它的美不仅仅是表面的美。
除了要了解作者在写诗时的手法,也应该深入理解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表面的文字,还要尝试去深入了解作者的心境,理解诗歌的真正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尝试从作者的角度看问题,去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世界观。
三、生动而具体的表达在说到表达技巧整理时,我们不得不提到生动而具体的表达。
在鉴赏诗歌时,生动而具体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生动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读者轻松地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因此,在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力求具体,尽可能地描述细节,从而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四、注意语言形式鉴赏诗歌时,要注意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是诗歌的基本结构,包括音韵、韵律等。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仔细解析诗歌的语言形式,理解作者所用的词汇的含义以及构成的意义,以此来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语言形式的特点,比如作者选用的词汇、语气以及韵脚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总之,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应该具备充分的鉴赏能力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注意上述技巧的整理,全面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场上更好地应对鉴赏诗歌,取得理想的成绩。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哪些有:
1.抓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通常是动词、形容
词或名词。
抓住诗眼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明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现情感、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
通过
明意象,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析意境:意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情境或氛围。
通过析意
境,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探究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所采用的技巧和
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通过探究表现手法,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5.品语言: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韵律美、形象美、含蓄美等特点。
通过品语言,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6.析结构:诗歌的结构通常具有严谨、巧妙、多变等特点。
通过
析结构,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7.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风格特点等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8.多角度鉴赏:从多个角度鉴赏诗歌,如主题、情感、意象、意
境、表现手法、语言、结构等,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通《山园小梅》)(拟人)【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夸张)【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饱满。
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表达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古诗中不存在“说明”,因此,古诗从表达方式上讲,就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
古代诗歌大多是即景抒情,因而描写和抒情用得多。
传统的叙事诗少,叙述的表达方式用得就少。
议论在诗歌中用得更少,但也有,宋诗要多一些。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具体而言,描写有分为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等。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二、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李清照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