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负荆请罪 》(1)
- 格式:ppt
- 大小:604.00 KB
- 文档页数:11
单元七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1课时课题 5 负荆请罪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要点重点: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难点: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课件展示:剧本的写作背景剧本的一般特点结合课件:(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负荆请罪》教案教材分析:《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
剧木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两人和好后,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由于这是个多幕剧,文本呈现形式与以往所学有所不同。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牛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和人物活动情况; 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的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
学情分析:对于这一多幕剧本,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以下一些障碍:一是剧本并没有提供历史故事清晰的来龙去脉,二是剧本的呈现方式学生并不习惯。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悟台词所烘托出的人物形象,并能根据括号内人物的神情、动作等揣摩岀人物的内心;二、加强语言实践活动;三、渗透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理清“负荆请罪”这一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
3.练习排演课本剧,体会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及蔺相如顾性大局的品质。
4.通过学习,适当拓展,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练习排演课文剧。
难点:通过揣摩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乃至精神品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的意思和来源。
2.分角色阴读剧本第一幕,排演话剧。
3.通过对剧本语言的阅读,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
重点难点:1.分角色朗读剧木第一幕,排演话剧。
2.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将相和”的资料。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导入课文师生互动,质疑初读第二幕合作讨论精读第…幕抓住括号内的词语,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排演话剧学生表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让学生说说成语“负荆请罪”的意思及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负荆请罪原文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负荆请罪原文,欢迎阅读。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负荆请罪原文时间战国时代。
地点蔺相如的府邸。
人物蔺相如:赵国的上卿。
廉颇:赵国的大将军。
韩勃:蔺相如的门客。
第一幕〔幕启。
蔺相如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旁边站着的韩勃气呼呼的,好像受了许多委屈。
韩勃(气愤地)大人,别怪我多事,廉将军一再挡我们的道,太欺负人了,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蔺相如(笑笑)韩勃,干吗这么生气?韩勃大人,您是赵国的上卿,职位比廉将军高,为什么那么怕他呢?蔺相如(依然笑笑)我并不是怕他。
韩勃刚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让廉将军的车子吗?要是我呀,才不让他呢!蔺相如还是以和为贵嘛。
韩勃(不满地)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
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蔺相如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韩勃(不解地)那么大人为什么好几天不敢上朝?分明就是怕见到廉将军嘛!蔺相如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这一点你想过没有?韩勃(若有所悟地)噢,原来是这样!对,对,大人您做得对!〔幕落。
第二幕〔幕启。
几天以后。
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蔺相如什么事?韩勃廉将军来了!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韩勃是!〔韩勃下,一会儿工夫领廉颇上。
蔺相如(迎上去)廉将军!〔廉颇赶忙跪下来。
蔺相如(吃惊地)哎呀,廉将军,您这是——廉颇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蔺相如(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廉颇(不肯起来)蔺大人,我实在对不住您。
5负荆请罪(第一课时)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五彩池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l。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精选17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体会蔺相如为国家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2、体会话剧的文本特点,排演话剧,深化语言训练。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总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整体感知剧本特点,了解每一幕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剧本特点1、直接板书课题,负荆请罪2、齐读课题,据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3、大家进行了预习,说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
4、回忆剧本的一般特点,说说怎样阅读剧本。
5、小结: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弧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据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楚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文中的四字词语。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正音:“赵、唇”是翘舌音,“廉、韩、唇”是前鼻音;“庙、卿”是后鼻音。
5负荆请罪一、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