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对于减少患肢水肿的影响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由于淋巴及血液回流障碍容易引起上肢水肿,发生率为 5%~4O%[2]。
术后患者均有形体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水肿,肩部僵硬及活动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及心理问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术后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是康复指导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3]。
1.方法1.1 方法a.床位护士负责功能锻炼指导,为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b.制作功能锻炼操图解流程并张贴于病室,床位护士定期带领患者练习功能锻炼操;c.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决心。
1.1.1功能锻炼于术后 24小时开始,每日3次,每次 2O~30 每分钟,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特殊情况患者,责任护士单独指导锻炼.可酌情减少,避免停止锻炼。
1.1.2功能锻炼的方法①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肘等锻炼。
②术后1~3天: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
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
前屈<30度,后伸<15度。
③术后47天: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作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④术后1至2周:术后l周皮瓣基本愈合后,开始作肩关节活动,以肩部为中心前后摆臂。
术后10天左右皮瓣与胸壁黏附已经牢固,循序渐进地作抬高患侧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伸屈、手掌置于对侧肩部,直至患侧肘关节与肩平)、手指爬墙(每天标记高度、逐渐递增幅度,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梳头(以患侧手越过头顶梳对侧头发、扪对侧耳朵)等的锻炼。
⑤术后7~10天内不外展肩关节,不要以患侧肢体支撑身体,以防皮瓣移动而影响创面愈合。
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病人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陈锦坚; 罗爱萍; 何颜英; 邓顺华; 李春梅; 刘莉萍; 张清【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0(024)010【总页数】3页(P875-877)【关键词】乳腺癌; 康复操; 患肢功能; 生活质量【作者】陈锦坚; 罗爱萍; 何颜英; 邓顺华; 李春梅; 刘莉萍; 张清【作者单位】526021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乳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手术给女性病人带来许多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障碍,影响了她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手术导致的上肢功能下降,是乳腺癌病人术后存在的主要康复问题之一。
2008年1月—2009年 8月,我院应用宗智敏等[1,2]设计的乳腺癌术后康复操,指导乳腺癌病人术后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乳腺癌病人均为女性,年龄31岁~69岁,平均53.6岁;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60例。
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15 d~35 d,随访1个月~6个月。
1.2 方法1.2.1 康复锻炼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以术侧腕部运动、屈肘、爬墙等练习为主。
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乳腺癌术后康复操进行患肢功能康复锻炼。
乳腺癌术后康复操不同阶段内容[3]:第1阶段为术后24 h至术后第3天,锻炼内容包括第1节握拳运动,第2节屈腕运动,第 3节旋腕运动,第4节屈肘运动,第5节深呼吸运动,第6节旋臂运动,第 7节挺胸运动,第8节头部运动。
第2阶段为术后第3天~第5天,增加的锻炼内容包括第9节旋肩运动,第10节耸肩运动。
第3阶段为术后7 d~术后9 d,增加的锻炼内容包括第11节双肩背展运动,第12节摆臂运动,第13节外展运动,第14节上举运动,第15节护枕展翅运动,第16节抬肘运动。
简述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乳腺癌手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帮助恢复患侧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和促进淋巴引流的重要过程。
以下是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首先,肩关节活动是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主动活动和被动被动活动来进行锻炼。
主动活动包括上举、平举、外旋、内旋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被动活动则是通过辅助工具或他人帮助,帮助患侧上肢进行活动。
其次,由于乳腺癌手术可能造成淋巴结清除术,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和局部淋巴循环障碍,因此淋巴引流的恢复也是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关键。
可以通过深呼吸、肩部放松、前臂活动等动作来促进淋巴引流,减轻淋巴水肿。
同时,手腕活动也是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手腕的前屈、后伸、外展和内收等动作来增强手部力量和柔韧性。
此外,手指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捏握、弹琴、弹吉他等动作来锻炼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
这些动作有助于恢复患侧手指的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锻炼的方法,例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使用杠铃或哑铃进行负重锻炼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有助于提高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最后,患者在进行上述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锻炼要逐渐增加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注意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避免不良姿势对肌肉和关节造成损伤。
此外,还要根据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频率,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总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注意各个方面的训练,如肩关节活动、淋巴引流、手腕活动和手指活动等。
通过合理的锻炼,可以帮助恢复患侧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和促进淋巴引流,以达到最佳效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护理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最佳方案仍为手术疗法。
手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难免损伤正常血管、神经和肌肉,使部分患者出现肩关节僵硬、肌肉粘连、肢体水肿[1]。
肌肉萎缩等并发症,造成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术后患者进行上肢功能锻炼,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目前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77-02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最佳方案仍为手术疗法。
手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难免损伤正常血管、神经和肌肉,使部分患者出现肩关节僵硬、肌肉粘连、肢体水肿[1]。
肌肉萎缩等并发症,造成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术后患者进行上肢功能锻炼,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目前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
1 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意义手术创伤会导致上臂活动困难和水肿[2]。
原因主要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范围较大,需切除胸大肌和胸小肌及相应的神经;其次,手术清除腋窝淋巴组织,使淋巴回流障碍,造成淋巴水肿,胸部伤口愈合不良,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皮肤愈合后的疤痕挛缩,患者害怕疼痛不愿进行功能锻炼等诸多因素均是影响患肢功能恢复的不利因素[3]。
乳腺癌术后早期,腋下伤口瘢痕组织尚未形成,进行早期的锻炼可以使患者的抬举和外展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4],防止腋窝周围的瘢痕挛缩,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早期功能锻炼,对预防术后功能障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医务人员有义务引导患者具备正确的意识和行为。
2 预防护理措施术后早期应重视患肢的保护,预防水肿的发生。
手术当日患肢抬高,并保持内收状态,下方可垫软枕抬高10-15度,按功能位摆放,避免患肢长时间受压。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观察目前,临床上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最基本手术治疗方法。
由于术中切除面积较大,包括乳腺、胸大肌、腋下组织。
因此,造成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细运动及灵活性受限。
主要表现在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下降,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等。
尽可能地减少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有效地增加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早远期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临床资料20__年6月~20__年5月收治乳腺癌患者中抽取11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观察比较。
锻炼的意义:①利于术后患侧上肢静脉回流及引流液的排出。
②利于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消退,可以减少积液、积血,减少并发症。
③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减少疤痕的挛缩,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
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当天用枕头适当抬高患侧上肢,功能体位摆放,从远端到近端予以肢体按摩,术后4小时鼓励患者自我锻炼,指导方法:夹紧肩关节,肘关节至肩关节固定不动,从手指开始运动,做握拳、放松动作,反复循环数10次,运动腕关节,做屈腕伸腕、旋转运动,重复数次。
术后第2~3天,除坚持上述活动外应进行肘关节运动,夹紧肩关节,进行伸屈肘关节,伸屈肘关节的频率从慢到快,循序渐进,数次反复进行。
术后第3~7天,一般术后5天可以做解除胸带包扎,因此,这阶段主要进行肩关节活动,但暂不做肩关节外展活动,练习患侧上肢手掌触及对侧耳廓的动作,同时,进行抬手动作,反复数次。
术后第7天以后及出院后的锻炼:主要活动以肩关节为中心,由于术中切除胸大肌及神经,加之后期疤痕挛缩,使患者抬手困难,运动功能减退,仅靠早期功能锻炼是不够的,后进锻炼才能逐渐完成一些精细动作,提高患侧上肢灵活运动。
进行爬墙动作,爬到一定高度时,停留5~10秒,每天记录爬墙高度,此外还应进行上肢旋转运动,上肢后伸运动,推拉动作,上举及扩胸运动,日常也可用晾衣服、擦窗户等劳动代替锻炼,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秒,锻炼中防止动作过大、过猛,以免影响伤口,引起牵拉不适,影响患者情绪,同时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效果。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效果观察李淑娟,郭文敏(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宁夏银川750004)【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试验组采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锻炼方法。
两组均在术后90d及辅助化疗结束后测量患侧上肢功能,比较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患侧上肢肿胀,对照组18例(36%),试验组7例(14%);肩关节活动受限,对照组20例(40%),试验组12例(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可有效防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
【关键词】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功能锻炼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6-0861-02中图法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位于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
手术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1]。
对无腋窝淋巴转移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多采用改良根治术,其术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2]。
术后如果不及时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进而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本科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3月30日第28卷第6期J Mod Med Health ,March 30,2012,Vol.28,No.6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发病最早最常见,其中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最多见[2]。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进展,更易出现DPN 。
经神经电生理检测,其患病率高达90%[3]。
目前还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科2005~2009年对31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糖尿病饮食及控制血糖的同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
障碍的影响。
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并施行乳腺癌根治术的56例女性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患侧上肢功能早期康复锻炼。
结果,在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助下,通过有效、正确的康复锻炼,明显地减少上肢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
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规范、系统的早期康复锻炼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早期康复锻炼;乳腺癌;患侧上肢
【中图分类号】r70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0-0181-02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手术做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因手术整块切除和患侧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很容易造成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我们对5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预防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外科2005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56例,年龄40-66岁,平均53岁,均为单侧病变,所有病例均为经临床结合病
理诊断的tnm分期ⅱ、ⅲ期患者,ⅱ期24例,ⅲ期32例,采取改良根治术12例,根治术44例,住院时间22—45天,平均33天。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为治疗组,26例为对照组。
2 方法
2.1 对照组:术后患侧上肢摆放以患者舒适为度,功能锻炼时间以患者不感切口疼痛时开始,其他治疗护理措施均同传统方法。
2.2 治疗组:术后全麻清醒后取半卧位,向患者说明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目的和重要性,以便配合医护人员进行。
首先,患侧上肢与躯体同高并置于功能位:即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轻微屈曲,以枕头支撑前臂和手,使其与胸壁同高或稍高于胸壁。
术后1d患侧伸屈手指,以轻微疲劳感为限。
术后2—3d嘱握拳、屈腕,用健侧手协助抬高患侧上肢与胸平齐,使肩关节被动活动,外展、前屈<45度。
术后4—5d健侧手协助患侧上肢向前上缓慢抬高,可超过头顶,肩关节外展应<45度。
术后6—7d,拨除胸壁引流管后,开始上肢前伸上举,屈肘关节内收、外展活动。
术后8—12d,练习摸健侧肩部或同侧耳朵,患侧抬举可>90度[1]。
以上锻炼每日5-6次,每次15-20分钟。
术后2—3周开始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鼓励患者做患肢画圈运动及爬墙练习,告之每次尽量上伸并保留3—5秒,练习日常穿脱衣服、梳头动作,循序渐进,坚持2-3月。
2.3 术后2-3d用弹力绷带序贯加压患侧上肢,从手腕部至肘
关节,再从肘关节至肩关节,每次30分钟,间隔2小时,每日4次,持续1月。
以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预防及减轻上肢水肿[2]。
2.4 出院指导:主要是训练日常生活能力,掌握肩关节锻炼方法,以肩关节为轴心,患侧上肢抬举、旋后、外展,最终达到患侧手指可越过头顶摸健侧耳朵,避免患侧上肢长时间下垂或提重物,定期复查,随访6月。
3 结果
3.1 采用上肢关节活动度(rom)检测肩关节活动能力。
两组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比较(术后6月)
组别
例数
rom达100%
rom达80%
rom达50%
对照组
26
11
8
7
治疗组
30
24
5
1
3.2 测量患侧上臂周径与健侧之差比较术后患者上肢肿胀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患侧上肢肿胀结果比较(术后1月)
组别
例数
0cm
>2cm
>5cm
对照组
26
12
12
2
治疗组
30
25
5
表1.表2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1。
说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手术强调整块切除包括患侧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组织,手术创伤大,容易造成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导致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与上肢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失去劳动能力。
因此改善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与上肢水肿是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
任务之一。
目前,文献报道治疗方法较多,预防及治疗上肢水肿有空气加压、微波、热敷等。
而我们采用从手腕部开始的弹力绷带序贯加压侧重于预防,术后测量患侧上臂周径与健侧上臂周径之差来观察患侧上肢水肿情况发现:对照组轻微肿胀占46%、重度肿胀占7%,治疗组轻微肿胀仅占16%、重度肿胀者未见。
说明本办法效果显著。
乳腺癌根治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在传统治疗方法中未见报道,我们的资料显示在37.5%。
万伟、唐艳等报道4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障碍而采取手术矫正,可见发生率是很高的[3]。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进行系统的、规范的患侧上肢早期康复锻炼可以减少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对照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rom)达100%仅占42%,治疗组照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rom)达100%占80%。
早期康复锻炼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疤痕挛缩引起的上肢功能障碍,预防患侧上肢肌肉萎缩,改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粘连[4];另一方面,关节活动促进了周围血液流动增加关节附属组织和周围组织的营养,拉长软组织从而增加关节的活动度[5];再者,我们建立了规范的、系统的患侧上肢功能早期康复锻炼方案,易于被患者接受和操作,明显的提高了疗效。
本研究证实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预防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使患者上肢功能达到或接近健侧水平,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冉春芳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康复锻炼[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2):38—39。
[2]沈魁何三光主编,实用普通外科学术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117
[3]万伟唐艳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j],中国全科医学2005 11:26。
[4]辛丽娜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康复锻炼指导[j],中国老年康复20028(6) 2470
[5]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080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