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晋教版下册成渝地区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156.35 KB
- 文档页数:2
6.3成渝地区知识清单答案1.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包括重庆、成都及其周边地区, 它北接陕甘, 南连云贵, 西通青藏, 东临湘鄂。
2.成渝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中低山地为主。
成都平原地势低平, 由岷江、沱江等河流冲积而成,。
3.成渝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降水较少; 因地处盆地, 多阴雨天气, 雾多、日照少。
4.自贡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井盐基地, 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 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
有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之称5.成渝地区资源丰富, 是著名的生物活化石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
6.成渝地区天然气(能源)输往长江中下游地区。
7.我们成渝地区北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 东临武汉经济圈, 西通青藏地区, 南达北部湾经济区8.成渝地区就有“天府之国”之称。
绵阳是国防军工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 有中国“西部硅谷”之美誉。
9.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全国重要铁路枢纽和航空中心。
10成渝地区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双核”城市群。
11成渝地区及周边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区, 多地震、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 也存在着洪涝、干旱、大雾等气象灾害和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成渝地区范围广,北接陕甘南云贵, 西通青藏东湘鄂;成都重庆双核城,带动西部大开发;平原丘陵和山地,季风气候亚热带,夏季高温降水多,冬季温暖降水少,四川盆地四面山,夜雨雾多日照少;天然气与煤炭广,麻辣火锅米饭多;山城雾都是重庆,巴山夜雨浓雾多,大足石刻白帝城,渣滓洞和白公馆;天府之国称成都,美食之都与蓉城,杜甫草堂都江堰,峨眉山与青城山;西部硅谷是绵阳,井盐基地称自贡。
6.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成渝地区是中国西部地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区域,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本课旨在通过对成渝地区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及影响、区位优势等方面的探究,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优势,了解成渝地区对整个西部地区的引领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道成渝地区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及区位优势等;2.了解成渝地区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对整个西部地区的影响;3.能够描述雾都成都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与城市核心区的发展规划,对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形成初始认识;4.具有一定的地理探究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优势及产业发展情况;2.探究成都的城市建设及其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的背景意义;2.理解成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5min)1.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地图,问学生知道该地区吗?知道哪些城市?2.观看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城市飞速发展视频,让学生感知成渝地区的快速发展。
探究成渝地区(30min)1.上课前老师给学生分发资料,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特征,以及成渝地区的区位优势。
2.分组介绍成渝地区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成渝地区的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成都城市建设探究(60min)1.通过展示成都市的地图、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等,带领学生了解城市的建设现状及未来规划,进一步了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学生可结合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背景材料,全面了解成都城市建设现状及未来规划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学会从多个角度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总结(5min)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成渝地区及其对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更深入的认知与理解。
精选2019-2020年晋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跨省际区域6.3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知识点练习四十第1题【单选题】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是( )A、黄河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D、湄公河三角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长江沿江地带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互相协作,下游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是( )A、资金雄厚B、水能丰富C、技术先进D、科技发达【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长江沿江地带、沿海经济带及西部地区构成了( )A、“Z”型格局B、“S”型格局C、“T”型格局D、“H”型格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B、“中国第一水乡”——周庄C、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中华门D、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西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老张是上海是某单位科技人员,他一有空就到周边市县厂家做技术指导,这说明上海( )①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②是重要的能源产地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④妨碍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沪宁杭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以轻工业为主B、自然资源十分丰富C、临近海洋D、临近东南亚【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水的灌溉B、雨热同期且地势平坦C、纬度位置好D、地势平坦【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A、21 446亿元B、609亿元C、452亿元D、157亿元【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城市不是位于长江沿江地带的是A、重庆B、武汉C、太原D、南京【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优势条件不包括( )A、东部沿海与长江流域相结合B、经济特区密集,对外开放早C、具有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D、技术力量和综合实力最强【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是( )A、南京B、上海C、苏州D、杭州【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列不是该图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B、雄厚的技术力量C、统一的电网D、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答案】:【解析】:第13题【综合题】阅读材料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初二地理晋教版下册成渝地区知识点知识点成渝地区地处中国西南与西北的结合部,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西部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较之于西部其它地区,成渝地区社会发展基础良好,自然生态条件相对优越,具有很大的发展容量和潜力,已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
成渝地区人口超过1亿,在中国经济区中人口最多,也是西部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域,成渝地区拥有成渝两座特大中心城市和数十座大中型城市,拥有良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重镇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聚集地。
成渝地区指直辖市重庆和四川省中西部周边及之间的地区,但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该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人口8724万,分别占中国西南地区的35%和6.6%。
成渝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带之一。
课后练习材料一: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自《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材料二:川气东送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
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
(1)形成该地区水电站众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四川省输出最多的非可再生能源是(),该能源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简述能源跨区域调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成渝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根据材料,运用地理原理分析成都平原在古代成为“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
答案:(1)形成该地区水电站众多,说明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来回答。
(2)此问注意概念的理解,水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四川省输出最多的非可再生能源是天然气资源,天然气适宜用管道运输,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参照书上案例来回答,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特点,认识到成渝地区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成渝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对成渝地区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成渝地区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认识到成渝地区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及其特点。
3.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成渝地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成渝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成渝地区的地图,分析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3.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了解成渝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特点。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专题04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知识梳理成渝地区的位置1.地理位置: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2.范围:包括重庆,成都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3.相邻的省区:北接陕甘,南通云贵,西通青藏,东临湘鄂。
它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成渝地区地形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为主。
2.地势:四周高中间低3.成都平原如何形成的?是由岷江,沱江等河流挟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4.河流:主要有长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
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
成渝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1.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2.气候特点:(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降水较少。
(2)因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主要位于四川和重庆两省境内,盆地内气候温和多雨,盆地西部为平原,农业发达.请回答6~8题:1.下列关于该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盆地内部地形多低山丘陵B.该盆地北有秦岭,南有青藏高原包围C.该盆地广泛分布着低产的紫色土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比同纬度地区寒冷【分析】四川省人口众多,工农业生产以四川盆地相对集中.四川盆地的西部有肥沃的成都平原.平原上始建于战国时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岷江的水患,使大片农田得以自流灌溉,“天府之国”从此遐迩闻名.【解答】解:四川盆地北部是秦岭,西部是青藏高原,内部地形多低山丘陵,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因为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称。
这里气候温暖,降水较多,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的影响,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故选:A。
2.下列能体现出四川地域文化的是()①川菜②变脸③福宝古镇④甘露岩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分析】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
6.3成渝地区知识清单答案1.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包括重庆、成都及其周边地区, 它北接陕甘, 南连云贵, 西通青藏, 东临湘鄂。
2.成渝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中低山地为主。
成都平原地势低平, 由岷江、沱江等河流冲积而成,。
3.成渝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降水较少; 因地处盆地, 多阴雨天气, 雾多、日照少。
4.自贡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井盐基地, 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 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
有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之称5.成渝地区资源丰富, 是著名的生物活化石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
6.成渝地区天然气(能源)输往长江中下游地区。
7.我们成渝地区北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 东临武汉经济圈, 西通青藏地区, 南达北部湾经济区8.成渝地区就有“天府之国”之称。
绵阳是国防军工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 有中国“西部硅谷”之美誉。
9.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全国重要铁路枢纽和航空中心。
10成渝地区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双核”城市群。
11成渝地区及周边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区, 多地震、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 也存在着洪涝、干旱、大雾等气象灾害和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成渝地区范围广,北接陕甘南云贵, 西通青藏东湘鄂;成都重庆双核城,带动西部大开发;平原丘陵和山地,季风气候亚热带,夏季高温降水多,冬季温暖降水少,四川盆地四面山,夜雨雾多日照少;天然气与煤炭广,麻辣火锅米饭多;山城雾都是重庆,巴山夜雨浓雾多,大足石刻白帝城,渣滓洞和白公馆;天府之国称成都,美食之都与蓉城,杜甫草堂都江堰,峨眉山与青城山;西部硅谷是绵阳,井盐基地称自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成渝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了解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学会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成渝地区的发展情况,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2.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3.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文字资料,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案例分析的素材,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成渝地区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地图和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基本情况。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知识总结
1.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包括重庆成都及周边地区,他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临湘鄂,成渝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中低山地为主,成都平原地势低平,有岷江、沱江等河流携带泥沙冲积而成。
2.成渝地区属于亚热地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因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
3.成渝地区资源丰富,区内水资源丰富,水能富集;有多种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著名的生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栖息地。
有天然气、煤炭、磷矿、井盐等多种能源和矿产资源。
4.自古以来成渝地区就有天府之国之称,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5.成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天然气和盐化工、航空航天、轻纺食品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其中绵阳有中国西部硅谷之美誉。
6.成渝地区及其周边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区,多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同时,也存在着洪涝、大雾、大旱等气象灾害和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生态问题。
本区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地震灾后生态重建等生态环境工程,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初见成效。
1/ 1。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成渝地区的具体情况,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同时,通过实例介绍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对成渝地区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通过实例介绍,学生能够了解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实例教学法: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2.成渝地区地图。
3.成渝地区的实例资料。
4.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渝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成渝地区地图,向学生介绍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同时,展示成渝地区的实例资料,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成渝地区的兴趣和关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成渝地区的具体情况,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成渝地区的了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观察、思考和分析成渝地区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2.课件:成渝地区的地图、图片、数据等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渝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成渝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成渝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对成渝地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初二地理晋教版下册成渝地区知识点
成渝是成渝地区、成渝城市群或成渝经济区的简称,指的是成都与重庆两座城市周边及之间的区域。
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成渝地区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
成渝地区地处中国西南与西北的结合部,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西部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较之于西部其它地区,成渝地区社会发展基础良好,自然生态条件相对优越,具有很大的发展容量和潜力,已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
成渝地区人口超过1亿,在中国经济区中人口最多,也是西部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域,成渝地区拥有成渝两座特大中心城市和数十座大中型城市,拥有良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重镇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聚集地。
成渝地区指直辖市重庆和四川省中西部周边及之间的地区,但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该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人口8724万,分别占中国西南地区的35%和6.6%。
成渝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带之一。
课后练习
材料一: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自《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材料二:川气东送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
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