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的网中,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而言,不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都不可能没有人际交往。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生活上的相互照顾,学习上的相互帮助,活动中的相互支持,感情上的相互交流,师生间的教学相长,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行为、情感的沟通。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交往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指导,帮助他们优化人际关系,调适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第一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内涵与特点

一、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相互作用和相互知觉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沟通和相互作用。人际交往的直接结果是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即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也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一旦建立,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交往。因此有的学者主张人际交往就是人际关系,是同一个概念,虽然前者强调动态的相互作用,后者强调静态的情感联系,但它们的本质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关系。

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与行为等。认知是个体人际关系的前提;动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如满意与不满意、喜爱与厌恶等等,人们正是根据自身情感体验来不断调整人际关系。情感直接关涉交往双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满足程度,即心理距离。所以,情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被当作判断人际关系状态的决定性指标;态度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变量,每时每刻都在表现某种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与发展。[1]

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生活基础。因此,[2]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获得幸福生活的保证,它能让人心情舒畅、工作顺利、合作愉快;良好人际关系还是个体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它能让人获得自信,在交往中有安全感;同时,良好人际关系还是社会安定团结的保障,能让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有效发挥群体实力。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过程

人际交往是由信息交流、动作交换和相互理解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1.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也叫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3]人们在交往中总要把自己的所见

所闻告诉其他人,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别人,同时也了解到交往对象的观点和态度,进而决定是否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设法改变其他人的观点,这就需要进行人际沟通。

进行信息交流的手段有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形式,因此可以将人际沟通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言语沟通是通过语言这种媒介而实现的信息交流,是人们对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应用,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手段。非言语沟通是通过语言以外的媒介,主要是各种表情(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而实现的信息交流。非言语沟通是言语沟通重要的补充形式,能起到增强表达、促进理解的作用。

2.动作交换

人们在交往中除了运用各种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外,还伴随着必要的动作。例如,在商业活动中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教学活动中的“手把手”,朋友相聚时的“抱成一团”,亲密接触时的“勾肩搭背”、“手挽手”等等,都是交往中的动作交换。有时,人的交往不用说话,仅是通过动作上的你来我往,便完成了交往过程,甚至还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相互理解

交往中的相互理解,是交往成败的关键。如果一番信息交流和动作交换以后,双方都在思忖“他这是什么意思?”那这样的交往就未达到预期效果。正如俄国戏剧理论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在和一个人交往时,首先要探寻他的心灵,他的内心世界。”

相互理解包括三个方面即意义理解、情感理解和动机理解。理解对方所提供信息的内容,明白对方在表达什么,这是意义理解;根据对方提供信息的方式,领悟其表达方式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态度,这是情感理解;而洞察其提供信息的意图,也就是明白对方为什么要表达这个信息,就是动机理解。所以,在交往中要善于“察言观色”,以实现真正的相互理解,避免因对信息的误解而导致误会,造成交往的障碍。

(三)人际关系的功能

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动作成分三个部分组成,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割裂。但是,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形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例如,在家庭关系中情感的成分特别突出,在工作群体中认知成分较为重要,而在各项服务行业中动作成分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人际关系就具有了多方面的功能。[4]

1、获得信息的功能。人际交往与用书本获得信息相比,有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快等特点。随着交际范围的扩大和友情的加深,我们能认识更多的人,听到更多的事,交换更多的思想,获得更多的。

2、认识自我的功能。人可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与别人的比较中,以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调整和改进自己,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

3、协同合作的功能。通过交往,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使单独的、孤立无援的个体结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来共同战胜困难,完成任务。

4、身心保健的功能。那些交际面广的人往往精神生活丰富,身心也更健康些;相反,那些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难以排遣的忧虑,因而也会有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

(四)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

人际交往主要有三大基本的规律,它们经常地、普遍地发生作用,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人际交往。

1、趣同规律。年龄相同的人、经历相似的人、情趣类似的人和态度一致的人之间,就更容易谈得来,彼此产生好感和心理上的共鸣。

2、互补规律。一是需求上得到互补;二是利益上的互惠。前者缘于心理上需求,后者则主要针对经济上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