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8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2)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二一、调查目的及意义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记得一位叫做戴尔,卡耐基曾的名人说:一个人的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
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们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
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
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因此,我们小组开展了此次调查,目的在于大致地了解我校蔡家关校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情况,并针对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借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优雅、和谐、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寝室文化,并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交往态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调查内容1、人际交往的概念及分类2、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2、网络调查法3、文献法四、调查对象1、南通大学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以及已从事工作的校友。
2、全国各大高校学生(含中专,大专,及研究生博士生),应届毕业生、以及从事工作多年的大学生。
五、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表现出交往方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诸多新特征。
大学生人际交往实践调查报告一、导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借以此次机会我展开了关于该问题的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此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是安徽财经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共发问卷200份,各年级50份。
其中男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6%,女生占总调查人数的54%,回收率91%。
调查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从年级和专业所涵盖的范围和性别比例方面来看,所选的调查对象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三、分析报告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
然而,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各方因素,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那么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究竟存在那些具体问题呢?下面我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1、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整体情况现在80、90后的大学生都个性十足,这是否会影响大学生之间的和谐的相处?经调查分析显示,62%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现状基本满意,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勉强过得去,4%的学生表明存在较为严重的交往困扰。
可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十分乐观,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当问到“如果人际关系不好可能的原因”这一问题时,48%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自信,27%的学生认为是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19%的学生认为是过分的羡慕或嫉妒他人。
因此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培养自信是缓解人际交往问题的关键。
2、大学生交友方面的情况交友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大学的朋友间的交往更深刻,更理性化。
那么大学生去结识新的朋友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统计结果如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与宿舍和班级同学的相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反应同学们的交往状况,我们特别调查了同学们与宿舍和班级同学的相处情况。
在宿舍氛围一问中,有28%的学生觉得宿舍里大家团结友善,亲如一家;51%的学生觉得宿舍同学关系一般,感情不深;有10%的人有宿舍里的人各忙的各的,互不关心的感觉。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以下是查字典范文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希翼对你有所帮助!本栏目经常更新,欢迎阅读!!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一内容提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
当代大学生都是是在xx年未来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妨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别良校园咨询题,间或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就大学生的交往咨询题寻出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交往咨询题原因建议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日子的团体,一具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别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别善于交往,别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地,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日子,甚至妨碍以后的行为。
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普通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
大学生的交际困难要紧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适应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有时他们习惯别了,同意别了,理解别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执、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所以客观上群体包容别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别下群体。
要紧症状①自我封闭:日子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别习惯或别感兴趣,别愿与他人交往。
②容易冲动:关于周围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
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妨碍他们的学习、日子和工作。
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如今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别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妨碍大学生交际咨询题的原因不少,综合起来似乎有以下几点:1、社会人口政策进展及家庭日子的妨碍。
人际交往调查报告(共4篇)报告一:人际交往调查报告——朋友关系1. 调查目的:了解人际交往中的朋友关系,探究影响朋友关系的因素。
2. 调查对象:20名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青年大学生。
3.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10个问题,包括个人信息,朋友数量、性格、嗜好、互动频率、出游方式等。
4. 调查结果:(1)朋友数量:65%的受访者朋友数量在10人以内,25%的受访者朋友数量为11-20人,10%的受访者朋友数量超过20人。
(2)性格特点:8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开朗,善于与人沟通,5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善于倾听,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
(3)嗜好:74%的受访者喜欢看电影,52%的受访者喜欢打游戏,48%的受访者喜欢逛街购物。
(4)互动频率:32%的受访者每天与朋友联系,52%的受访者每周与朋友联系,16%的受访者每月与朋友联系。
5. 影响朋友关系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以下影响朋友关系的因素:(1)性格特点:开朗、善于沟通、善于倾听、理解别人的感受等积极性格特点有助于建立朋友关系。
(2)互动频率:经常联系朋友可以维持朋友关系。
(3)兴趣爱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联系。
(4)出游方式:出游可以增强朋友之间的感情。
6. 结论:人际交往中的朋友关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性格特点、互动频率、兴趣爱好、出游方式等。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与朋友的联系,增强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出游,从而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建立真诚的友谊。
(2)沟通方式:83%的受访者通过面对面交流或电话沟通来维持家庭关系,17%的受访者通过微信、QQ等工具来维持家庭关系。
(3)家庭经济状况:55%的受访者家庭经济状况一般,30%的受访者家庭经济状况较好,15%的受访者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4)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85%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15%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矛盾。
(1)沟通方式:通过面对面交流或电话沟通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个人发展、学习、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识、态度和实际情况,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提升建议。
2. 调研方法和样本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问卷包括了关于人际交往的认识、实际经验和态度等方面的题目。
我们在大学校园内随机选择了2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他们来自不同专业、年级和班级。
3. 调研结果及分析3.1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
其中,70%的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对于自己的发展非常重要,25%的人认为它是重要的,只有5%的人认为它不是特别重要。
3.2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关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调研结果显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约4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较小,只与一些熟悉的同学和朋友交流互动;30%的人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适中,与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有一定的接触;而仅有2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较广,能与不同领域的人建立起联系。
3.3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问题和挑战在调研中,我们询问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调研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主动沟通、表达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30%的大学生感到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比如不擅长处理人际冲突;另外,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相对较弱,不太会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
3.4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态度关于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态度,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积极向上。
约8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与人交往。
他们认为人际交往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视野,也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约20%的大学生表示对人际交往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压力。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生活圈子相当封闭,学习之外,什么事也不做,或是由父母包办。
而且,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不顾对方的情感体验,我行我素,易于引起宿舍其他人的不满,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团体需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
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
但是从诸多的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和在高校中频发的大学生事故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既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原因, 也可能成为人际障碍的原因。
还有一些因素, 是造成人际障碍的更直接的原因, 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下面对此进行探索。
( 一) 认知因素。
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际认知而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方面,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期望。
1. 偏差。
人际认知偏差涉及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
对某一个体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心理现象即为晕轮效应。
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 即为刻板印象。
某种条件下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的现象, 则称为首因效应。
人际认知偏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这些偏差与个体的人际期望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时,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出现障碍。
2. 投射。
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反映在别人身上, 认为别人也是这样, 以此为基础认知别人, 即为投射, 也就是个体内在地期望对方亦是如此。
关于2019大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报告模板四篇大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报告精选(一)一、关于高中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实践调查1、报告调查的原因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对高中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近年来中学生因与同学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本不该发生的悲剧频频出现。
如:某中学一学生与同班同学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两人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终于有一天,其中一位学生带刀将另一学生活活戳死;再有,某中学一高高中生临近高考,面对高考及父母的压力,精神崩溃,为寻求解脱的办法,其结果是将他亲生母亲杀死在家中。
另外,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百忧解”热线传来消息,青少年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成为近期咨询的热点。
咨询员反映,近一段时间,试婚、第三者插足、婚外恋的话题少了,关于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的电话逐渐增多,几乎每天都有。
咨询者包括高中生、大学生和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年龄约为17岁至25岁。
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社会、对所处环境充满敌意,抱怨人与人之间太虚伪、互相欺骗,很难与同学同事沟通,对生活感到厌倦、绝望等等。
而悲剧的发生就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与父母间的情感沟通。
2、调查的结果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
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
但另一方面(转载自网,请保留此标记。
),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
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
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
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就大学生人际交
往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学生们在交往中获得的成果,为今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参照。
首先,本报告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了几组双向调查。
结果显示:大
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很强的特点,其中有大多数学生强调个人发展、友谊关系和共同空间,这表明他们在人际交往上拥有自信;同时,有很多学生也把握住了机会去发展自己,活跃
在社交场合,积极参与活动。
其次,本报告还对两个校园在健康技能教育、友谊建设和对抗歧视的进步等方面,进
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这两个校园在健康技能教育、友谊建设和反歧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
错的进步。
大学生都知道建立友谊的重要性,注重以健康的教育方式,并且及时站出来反
对歧视。
最后,本报告总结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学生们要求不断发展,把
握机会,在交往中释放自己的才能和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让自己在学习和成长
上受益;二是要积极参与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交活动,以彼此之间尽情交流,让自己参
与其中,让自己受益;三是要注重个人魅力的塑造,在人际交往中多多关注对方的需要,
力求形成理解和尊重的关系。
通过本报告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良好,注重健康技能教育、友谊建设
和反歧视,充分释放自身潜力,为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建议今后大学生们定期组
织一些活动,并重视健康技能教育,从而使大学生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有效,也有助于大学
生健康快乐的生活。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目录一、摘要二、引言1、调查目的2、调查方式三、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案例四、调查结果分析五、解决对策和建议六、附表—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调查一、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得以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在大学校园里,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潜意识里,觉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不够完美,看着大学生跳楼、上吊、或被室友投毒导致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文通过对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引言1、调查目的:(1)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2)大学生自杀或被同学投毒导致死亡,究竟出于什么原因。
2、调查方式:采取的是对武汉大学学生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三、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案例1、2013年4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
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认罪,那到底林某的作案动机是什么?因为林来自农村,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然而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
他以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
最终因为与室友关系不和,而导致自我与他人的毁灭。
2、还记得1994年清华大学女生朱令金属铊盐中毒的事件吗?如今因为复旦投毒案又被推到风尖浪口上,但至今也还没有得到满意答复。
四、调查结果分析(一)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调查分析显示,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错,自己很满意;37.50%的认为关系一般过得去,但也有6.2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很失败。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事业的成功。
本实验旨在探究人际交往中影响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因素,并分析不同交往策略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1. 实验假设- 人际交往中的真诚、尊重、倾听等因素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
- 不同的交往策略(如主动沟通、倾听、同理心等)对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
2.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某高校学生,共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10人。
3. 实验材料- 人际关系调查问卷:用于评估实验对象的人际关系状况。
- 实验情景模拟:通过设定特定的交往场景,观察实验对象在不同交往策略下的表现。
4. 实验方法(1)问卷调查:首先对实验对象进行人际关系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了解其当前的人际关系状况。
(2)情景模拟: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组:采用主动沟通、倾听、同理心等交往策略,模拟人际交往场景。
-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特别的交往策略,仅按常规进行人际交往。
(3)观察与记录:实验过程中,由观察员记录实验对象的交往行为和反应。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状况上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 通过主动沟通,实验组成员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
- 倾听策略使实验组成员更加关注对方的表达,对对方的情感和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 同理心策略使实验组成员在交往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谊。
2. 对照组- 对照组在交往过程中,缺乏主动沟通,对对方的表达关注不足,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 对照组在交往中缺乏倾听和同理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影响交往效果。
3.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状况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有关人际交往困惑调查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有关人际交往困惑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调查的实践分析报告旅游学院13导游(英语)1班全体班委[ 摘要 ] 在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与我们息息相关。
由于一些社会现象的发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本次调研报告将通过对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看法。
[ 关键词 ] 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前言:大学生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
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调查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调查,是为了更好的改善我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都存有哪方面的困惑,从而得到改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因此我小组开展了有关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的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为13导游(英语)班的全体同学,调查方式主要以填写调查问卷为主。
此次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正文:一、我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与困惑,具体为以下几点:(一)对于本身的人际交往情况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于刚踏入大学一年不到的新生来说,大学时代与中学时代的千差万别正悄然改变着同学们。
但是由于还未完全进入大学生活的状态,许多同学对于自身的人际交往情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在大学生活中,乃至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我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二)交往状态和关系的不稳定性。
当代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注重思想上的交流,感情色彩浓厚, 讲求情投意合。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此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与朋友相处的交际能力,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情况,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1、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调查显示,教科学院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经调查分析显示,64.7%的学生交际能力比较强,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
23.5%的学生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但是仍有11.8%的学生在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十分乐观,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去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极为重要,所以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不大理想的。
我们要努力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及交际素质,学校也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同学多一些和人交往锻炼的机会。
2、学生在交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据调查显示,3.92%的学生不善于交谈,41.2%交谈能力一般,54.9%的学生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
学生在交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占27.6%,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的占21.6%。
可以看出学生在倾诉自己的问题时存在一定困扰,不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难以说出自己的苦恼。
而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觉得不自在的占21.6%。
这些数据都体现着现代大学生在交谈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这也体现出我们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个弊端,太过于以学习为重,忽视了学生的交际交谈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在这方面能力不强,这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
另外,还有不少的学生觉得自己和大家在一起时,常觉得自己是孤单一人,13.7%的学生对连续不断的谈话感到困难,这体现出当代学生对交谈技巧的缺乏,在交际中不能正确地表现自己,觉得自己孤单一人,不能和别人进行很好的沟通。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5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 2 二、调研方法思路 ................................. 3 三、调研步骤开展 ................................. 3 四、调查结果分析 ................................. 4 五、解决对策和建议 ............................... 8 六、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 10 5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 摘要 当今社会,教育普及,大学生的数量很多。大学生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和校园边界的群体,感受到的人情世故和压力是极其特殊的。学校的教育往往教学生学科知识、组织考试,但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够关注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到底如何?这是我做这个调查想要了解的内容。潜意识里,我觉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不够完美,看着许多大学生跳楼、上吊结束自己生命的报道,时常感慨和不解。是学习、是工作压力、抑或失恋?总之,他们的人际关系交往一定不够好。否则还有许多朋友关心、帮助和及时劝导,就不会发生悲剧。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人际交往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处处都离不开交往与沟通。日趋多样的交流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人们的视角得以开阔,人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也因沟通而改变。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且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的群体,此课题研究对于大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对于老师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对于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培养与管理;甚至对于创新交往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找更加合理积极且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是什么问题导致不同同学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不同的差异,交往方 5
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等。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大学校园里哪一些力量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改善现状,是我们遵循的研究思路。 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也为广大大学生观念的形成和健全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环境。由于人际交往是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科学性,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调研方法思路 以团队的形式,选取适当的调查方法,针对调查大学生的交往对象和交流方式,进而分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心理特征与渴求,从而为大学生的交往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调研步骤开展 1.确定调研课题,针对性地展开问卷调查设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起草样稿论,确定最终用稿,进行印制并进行网络问卷制作 2.参加培训,自学调研的相关知识,请教指导老师提出相关建议。 团队成员分工展开调查。(以书面及网络调查问卷为主) 3.进行发放问卷,填制完毕并回收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将实地与网络数据进行收集总结,将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针对调查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反思调研中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优化整理,对调研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问卷调查时间与地点,组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现象,归纳结论。 4.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制作ppt并展示调研成果。(期间记录 5
活动进程,每一步骤,上传至人人网或海天一色论坛,如遇活动问题及时与指导老师及相关老师联系),成果汇总,制作ppt。 5.将调研结果进行细节优化,将成果以多种方式展示,使更多的同学从调研结果中找出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案。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个年级学生展开,利用网络问卷和纸类问卷的方式,投放了120份问卷,收回120份有效答卷。以下是简单的结果分析: 1、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调查分析显示,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比较好,自己很满意;73%的认为关系一般过得去,但也有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很失败。中国人向来拥有中庸思想,这次调查显示“一般”的人群比例比“比较好”的高很多,说明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都还过得去。但是那5%也不是小数目了,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去关注、去寻找原因,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交际素质,学校也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同学多一些和人交往锻炼的机会。
人际关系一般73%
人际关系很好22%
人际关系很失败5%
图1 人际交往情况整体图 5
2、个性问题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很重要 当问及“你认为个性因素(包括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思想、信念、世界观、性格、气质、能力等。)是不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时,有79%的同学认为这对个人人际交往很重要,与此同时也有21%的同学认为一般。而且有58%的人会与志趣相投的人交际,这就与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3、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交际 88%的人认为在人际接触中,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偏差,(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孤芳自赏、自轻自贱。对他人认知的偏差:以貌取人,成见待人,人云亦云。)那么就会影响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但也有12%的人不这么认为。 按认知心理学的观战所为认知即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会产生对自我、对他人及对种种意义关系的认知。在人际接触中,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偏差,那么就会影响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 对自我认知的两种偏差。孤芳自赏者正是过高评价自己,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从而导致恃才傲物。对不如己者不屑一顾,恶语相向,以已之长量人之短,以已之聪明衬人之笨拙。或者对别人的所作所为和喜好漠然置之。不屑与之交流。如此待人,谁会与你交往?人们只会避而远之。你虽处人群却倍感孤单。高估自己会影响交际,自我贬低亦如此。看不到自我的价值,自轻自残,与人交往畏畏葸葸,认为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没有主见,看别人眼色行事,见到上级点头哈腰,与同事交往,怕别人笑话,碰着邻里总赔着小心,与朋友相聚,总觉得自己低人 5
一截。这其实是自卑心理作祟,自卑则无自信,无自信则轻视自己,轻视自己则行为畏畏缩缩。神情暗淡,一脸小心,言词唯唯诺诺。这类自轻自残者,其实想以自己的行为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可事与愿违。人们却认为你太贱而不愿与你交往。 有28%的人按照第一印象来与人交际。这样很容易误入对他人的认知偏差。以貌取人常表现为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首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即为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主要是来自对方表情、姿态、身材、以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它在对人认识中有决定性作用。社会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对初次印象更容易重视,对后来获得的信息往往不大注意或易忽视。第一印象好对以后的信息就会起到掩饰作用,产生正向优先效应,认为此人样样好,于是喜欢、信任他并与之接近;反之,不好的第一印象在以后的认知中就会更多地注意其缺点,甚至把优点也当作缺点,产生负向优先效应,对他人则样样看不顾限,于是排斥、疏远、嫌弃他。这种只看表面不着实质的认知倾向容易造成对人认识的失误,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在生活中常有"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事,也是一种对人认知的偏差,可称之为以信息取人。在很多时候,交往对方在未开始交往时,双方或其中一方对另一方已掌握了某些信息,从而对对方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也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 4、情绪失控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调查表明有77%的人都认为情绪失控是人际交往的一大“杀手”。情绪表达没有分寸同样也会影响交往。例如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顾轻重恣意纵情,情感反应过分强烈,就给人以轻浮、狂妄或动机不纯等不好 5
印象,让人对你顿生轻薄之感而不愿与你接近;反之,一个人若对喜、怒、哀、乐或对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无动于衷,反应冷淡,就会让人觉得你冷漠无情。试想,一个人永远是一副故作深沉的面孔,谁又愿与你交往呢? 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矛盾,人们的交往活动同样如此。当交际活动中有了矛盾时,急躁冲动,情绪失控,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剑拔弩张,如此态势,结果只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所谓“冲动是魔鬼呀”! 但也有23%的人不这么认为,认为情绪是一种发泄,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这并没有影响自己的交际。 5、语言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调查表示54%的人认为语音的差异跟语义的歧义影响了个人的交际,46%的人认为这种地域的差异并没有影响自己的交际。 由于历史的影响、地域的差异性和民族传统的不同;语言必然存在差异,即各地均有自己的方言。在交际中,各自使用自己的方言,那么语言误会也可能影响交际甚至引起纠葛。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对交际也有明显影响。如有的人说话夹枪带棒,敲敲打打,或者出语尖酸刻薄,言外有意,或者冷言冷语;还有的人说话好用反诘语言等等。这样说话常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有时还会带来口角甚至不良后果。即使你再是怎样的"豆腐心肠",一张"刀子嘴"也难以使你与别人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6、家人的交际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只有10%的人认为家长的交际对自己没有带来影响。90%的同学都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