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牙周病的预后判断
- 格式:ppt
- 大小:9.88 MB
- 文档页数:61
《牙周病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中一门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有关牙周病的知识也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病学已逐渐成为口腔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本课程通过对牙周疾病基本和扩展性教学内容的讲授,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加深对牙周病学基本理论和临床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以及毕业后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必修课。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牙周病学》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牙周病学系统讲述了牙周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计划的拟定、治疗方法、预防和疗效维护、牙周病与修复学及正畸学的关系等。
牙周疾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其发病率和就诊率非常高。
口腔医学专业必须充分掌握这些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操作要点,在繁忙的工作中才能规范操作。
4.课程作用:通过《牙周病学》的教学,掌握口腔牙龈炎和牙周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性思维的发挥。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牙周病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成培养目标。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学生差异的个体性教育等育人思想和观念。
(4)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参考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制订教学实践与评价模式。
牙周炎牙周炎是由于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破坏——牙周袋形成和炎症、进行性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
定植在龈牙结合部的牙菌斑日久可以引起牙龈的慢性炎症,若不及时得到治疗,则一部分人的牙龈炎病变可向牙周深部组织发展,牙龈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减少和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生,随后形成牙周袋。
在牙周袋壁附近发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炎症介质,造成结缔组织和牙槽骨的丧失,使病变逐渐向根方发展加重,最后可导致牙齿的丧失。
1、牙周炎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若不治疗,最终导致牙齿丧失。
牙周炎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
2、牙周炎所引起的支持组织破坏经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其进展。
但目前的治疗尚不能使已经破坏的牙周组织完全恢复正常。
而牙龈炎则是完全可逆的。
一、牙周炎的预后(一)对牙列整体预后的判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牙周炎的类型2、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程度3、局部因素的消除情况4、牙松动情况5、余留牙的数量6、患者的依从性7、环境因素8、全身状况9、危险因素评估二、牙周炎治疗的总体目标(一)控制菌斑和消除炎症菌斑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子,细菌及其毒素产物可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牙周炎,使牙周组织破坏,菌斑即使被除去,也还会不断地在牙面重新形成。
(二)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1、牙龈和骨组织2、牙齿及邻接关系(三)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1、修复缺牙3、纠正不良咬合习惯(四)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复发三、治疗程序第一阶段基础治疗本阶段的目的在于运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消除致病因素,控制牙龈炎症。
此阶段亦称病因治疗。
1、教育并指导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如建立正常的刷牙方法和习惯,使用牙线、牙签、间隙刷等辅助工具保持口腔卫生等。
2、施行洁治术、根面平整术以消除龈上和龈下的菌斑、牙石。
4、拔除无保留价值或预后极差的患牙,对不利于将来修复治疗的患牙也应在适当时机拔除。
牙周病预后判断标准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牙周病的治疗过程中,预后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牙周病预后判断的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
1. 牙周袋深度。
牙周袋深度是评估牙周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牙周袋深度越深,预后越差。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牙周袋深度应该在1-3mm之间,当牙周袋深度超过3mm时,就可能出现牙周病的症状。
如果牙周袋深度超过5mm,就属于严重的牙周病,预后较差。
2. 牙龈出血情况。
牙龈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之一,也是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如果患者的牙龈经常出血,说明炎症比较严重,预后可能较差。
而如果经过治疗后,牙龈出血情况得到改善,预后可能会好一些。
3. 牙齿松动程度。
牙周病会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进而导致牙齿的松动。
牙齿松动程度也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牙周病早期牙齿松动不明显,但随着疾病的发展,牙齿逐渐变得松动。
如果牙齿松动严重,预后可能较差。
4. 牙周组织的再生能力。
牙周组织的再生能力对于牙周病的预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患者由于个体差异或其他原因,其牙周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差,这样就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因此,在评估牙周病预后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牙周组织的再生能力。
5. 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也是评估牙周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牙周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如果患者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预后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提高治疗的配合度。
综上所述,牙周病预后的判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情况、牙齿松动程度、牙周组织的再生能力以及患者的治疗配合度等因素。
只有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牙周病的预后,为患者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牙周病学——牙周炎牙周炎与龈炎鉴别诊断牙龈炎牙周炎牙龈炎症有有牙周袋假性牙周袋真性牙周袋附着丧失无有,能探到釉牙骨质界牙槽骨吸收无牙槽嵴顶吸收或骨硬板消失治疗结果病变可逆炎症退缩,病变静止,但不可逆慢性牙周炎病因微生物是引发慢性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牙龈卟啉单胞菌(Pg)等。
能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均可成为牙周炎的局部促进因素。
宿主对细菌挑战的应答反应是决定牙周炎发生与否,以及病情轻重、范围大小、发展速度等的必要因素。
牙周袋(真性)病理——牙周袋(真性)软组织壁:袋内壁上皮显著增生,上皮钉突呈网状突起伸入结缔组织内并向根方延伸,袋内壁的上皮水肿、有白细胞密集浸润,并常有表面糜烂或溃疡,暴露出下方的炎性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发生水肿及退变,炎症细胞密集浸润,主要为浆细胞(约占80%)和淋巴细胞,也有散在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坏死可以形成脓液。
血管数目增加,扩张、充血,进而导致循环阻滞。
结缔组织内偶见单个或多个坏死灶。
在组织破坏的同时也并存着修复过程。
修复的特征是血管形成和胶原纤维新生,借以修复炎症引起的组织损害。
根面壁:结构改变:Sharpey纤维破坏,细菌及内毒素可进入牙骨质,牙骨质发生脱矿、软化,严重时,坏死的牙骨质可以从牙根表面剥脱。
细胞毒性改变:细菌本身及内毒素均可进入牙骨质。
在治疗时应将此感染坏死的牙骨质尽量刮除。
化学改变:袋内根面的牙骨质可发生脱矿,钙、磷含量降低。
当牙龈退缩、牙根暴露于口腔时,脱矿的牙根面可发生唾液源性的再矿化,主要成分为羟磷灰石,钙、磷、镁、氟等均可增多。
袋内容物:牙周袋内含有菌斑、牙石、龈沟液、唾液黏蛋白、脱落上皮和白细胞等,白细胞坏死分解后形成脓液。
袋壁软组织经常受龈下牙石的机械刺激,引起袋内出血。
牙周袋的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系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学牙龈呈暗红色慢性炎症期局部血液循环阻滞牙龈质地松软结缔组织和血管周围的胶原破坏牙龈表面光亮,点彩消失牙龈表面上皮萎缩,组织水肿有时龈色粉红,且致密袋的外侧壁有明显的纤维性修复,但袋内壁仍存在炎性改变探诊后出血及有时疼痛袋内壁上皮变性、变薄,并有溃疡。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牙周病学》第三章考点解析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牙周病学》第三章考点解析《牙周病学》是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这部分内容,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牙周病学》第三章考点解析,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三章牙周炎一、概述牙周炎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
牙周炎的患病率和严重性随年龄增高而增加,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50~60岁时达高峰,此后患病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一部分牙周破坏的牙已被拔除。
失牙是未经治疗的牙周炎的最终结果。
现在一般认为牙周炎占拔牙原因的30%~44%,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要原因。
但多数成年人罹患的牙周炎为轻到中度。
重症者仅占人群的5%~20%。
仅有少数人的少数牙位呈现阶段性的活动性破坏,极少数部位发生快速进展。
最易受累的牙位是下颌切牙和上颌磨牙。
牙周炎主要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坏死性牙周病。
二、病因1、偏嚼习惯(15%):它可以使废用侧牙齿表向堆积大量牙菌斑、牙结石,从而引发牙周病。
同时惯用侧牙齿可出现严重磨耗,造成塞牙,引发或加重牙周病。
2、职业习惯(5%):如补鞋匠、木工等在工作时,习惯用牙咬铁钉、鞋针或线等,对牙体及牙周均有损害,如牙冠出现缺口或前牙出现松动、移位等。
因此,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尤其应当注意纠正已养成的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无牙周病的人,也应当戒除以上习惯,以免牙周组织受损。
牙周炎牙周病的病因比较复杂,总的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的因素。
局部因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全身因素可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3、偏食习惯(20%):它可造成蛋白质和维生素A、C、D的缺乏,导致从而引发或加重牙周病。
4、夜磨牙、紧咬牙(10%):它可造成牙齿的严重磨耗,加重牙周组织负担,可造成食物嵌塞,或使原有的牙周病变加重。
牙周病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由于牙周病发病的特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不能对每个位点进行检查,于是提出了不同的简化方法,这些简化方法包括A、检查半口牙B、检查代表牙C、检查代表区段D、每一牙上只查某些位点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2、龈下菌斑的主要细菌为A、革兰阴性兼性厌氧菌及专性厌氧菌B、变形链球菌C、革兰阳性菌D、需氧或兼性厌氧菌E、唾液链球菌正确答案:A3、具有下列哪项情况时须做牙龈切除术A、患牙松动Ⅱ°以上B、牙龈长期溢脓C、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牙龈仍增生者D、牙龈长期出血,咬合疼痛者E、牙龈增生肥大有假性牙周袋正确答案:E4、女性患者,50岁,患有慢性牙周炎,经牙周基础治疗后,下颌第一磨牙颊侧根分叉处探诊仍出血。
影响根分叉病变治疗预后的原因,除外A、颊侧牙颈部有釉质突起B、磨牙根分叉部位距釉牙骨质界较近C、根分叉人口过小D、去除菌斑牙石不彻底E、患者未用牙线正确答案:E5、检查早接触点最好用A、摇动牙齿B、X线摄片C、牙线检查D、咬薄蜡片或咬合纸E、探针探查正确答案:D6、逆行性牙髓炎的病人,探诊检查最可能发现的是A、溢脓B、牙龈出血C、牙颈部釉质突起D、龈下牙石E、深牙周袋正确答案:E7、关于个别患牙的预后,以下错误的是A、探诊深度较深和附着水平较重者,预后差B、牙列中多数牙的骨吸收程度、牙周袋深度或附着丧失程度及根分叉是否受累对预后均有影响C、水平型吸收较垂直型吸收的疗效及远期效果为好D、牙槽骨余留的量是预后的关键E、牙体解剖形态不佳者预后较差正确答案:C8、急性龈乳头炎的直接病因不包括A、食物嵌塞B、不恰当的使用牙签或其他器具剔牙C、过硬过锐的食物刺伤D、妊娠时血液中的女性激素特别是孕酮水平升高E、不良的充填体或义齿修复正确答案:D9、1999年新分类法中,关于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与多种细菌类型有关B、呈缓慢或中等程度进展,无快速进展期C、最常见于成年人,但也可见于儿童和青少年D、可根据病损范围和严重程度进一步分类E、破坏程度与局部因素一致正确答案:B10、Ⅱ根分叉病变且无牙龈退缩者的治疗方法为A、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十骨整形术B、菌斑控制C、根向复位瓣或+骨整形术或+隧道形成术D、植骨或+GTRE、视附着龈宽度行袋壁切除术或根向复瓣术;截根术,半牙切除术,分根术正确答案:D11、反映社区牙周治疗需要量的指数是A、SBIB、PIIC、PDID、CPITNE、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减影技术正确答案:D12、牙周感染时,哪种细菌可通过菌血症进入羊胎膜,导致早产和影响胎儿发育A、白色念珠菌B、中间普氏菌C、具梭核杆菌D、伴放线放线杆菌E、牙龈叶啉单胞菌正确答案:C13、牙周选磨法的调验治疗适用于A、消除题倾关节紊乱B、消除早接触点C、治疗后牙移位D、治疗牙齿松动E、消除严重错验正确答案:B14、修复治疗一般在基础治疗结束后周开始。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与预后标签:牙周病危险因素预后牙周病是多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病变,局部的、全身的行为和社会心理的诸多因素都是牙周病的危险因子,在预后判断和制定计划之前对每名牙周病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这对牙周病的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一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1、遗传因素:牙周炎家族聚集性2、年龄:老年人牙周病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年轻人3、种族:非洲裔易感侵袭性牙周炎4、某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发育异常或解剖缺陷二可改变的环境、后天获得、行为危险因素(1)局部因素1、菌斑生物膜2、牙石3、咬合创伤4、食物嵌塞5、局部解剖因素(2)全身因素1、糖尿病2、骨質疏松症3、艾滋病(3)行为和社会心理因素1、吸烟2、心理压力与精神紧张3、患者依从性预后是医师根据对患者的检查,危险因素评估和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该病的病情进展,治疗效果和转归作出判断,其牙周病的预后可分四类:1、预后差2、预后较好3、预后较差4、预后无望牙龈病的预后1、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牙龈病预后其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起炎症的原因是否消除治疗的只需将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彻底去除。
纠正菌斑滞留的因素,认真进行菌斑控制,牙龈可完全恢复,对已有增生的龈炎病例可在必要时通过手术改正的牙龈外形后也可恢复健康。
2、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牙龈病预后与激素水平变化相差的妊娠期和青春期的龈炎,消除面部刺激外,待度过妊娠期,青春期牙龈可完全恢复健康。
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所导致的牙龈病或炎症,局部病情的改善主要取决于自身血液病的控制情况。
牙周炎的预后A对牙列整体预后的判断依据如下:(1)牙周炎的类型慢性牙周炎在经过彻底的系统治疗后坚持定期的牙周支持治疗,一般疗效比较巩固,侵袭性牙周炎预后较差,在长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疾病易复发,伴系统性疾病的牙周炎做综合判断。
(2)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程度,牙列中多数牙的骨吸收程度,牙周袋深度或附着丧失程度以及根分叉是否受累等对预后均有影响。
牙周预后评估表1. 简介牙周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后评估是评估牙周疾病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以确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牙周预后评估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评估牙周疾病患者的预后情况。
2. 牙周预后评估表的作用牙周预后评估表的作用是评估牙周疾病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帮助牙医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它可以帮助牙医了解患者的牙周状况,预测治疗结果,并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
通过牙周预后评估表,牙医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牙周疾病情况,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3. 牙周预后评估表的内容牙周预后评估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牙齿情况牙周预后评估表会对患者的牙齿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牙齿的数量、位置、状况等。
牙齿情况是评估牙周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不同的牙齿受到的疾病程度和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3.2 牙周组织情况牙周组织情况是评估牙周疾病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等。
评估牙周组织情况可以帮助牙医判断患者的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3.3 牙周袋深度牙周袋深度是评估牙周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牙周袋是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缺陷,牙周袋深度的增加意味着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加重。
通过评估牙周袋深度,牙医可以判断患者的牙周疾病的预后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4 牙周流血情况牙周流血是评估牙周疾病预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牙周流血是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它反映了患者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
通过评估牙周流血情况,牙医可以判断患者牙周疾病的预后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牙周预后评估表的使用方法牙周预后评估表的使用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收集患者信息在使用牙周预后评估表之前,牙医需要先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牙医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牙周疾病情况,并评估其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