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__第22课_新式教育的发端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8
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1【内容标准】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新式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要点】要点: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创办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结合第七单元的导言,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导入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课探究】一、科举制的废除1、提问: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学生回答后,老师回顾上学期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隋朝创立科举制,设立进士科;唐朝完善科举制,常设进士科与明经科。
在当时,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是进步的。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提问:近代社会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
③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
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废八股的召令,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随着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西学的传入,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
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4、提问:废除科举制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回答后强调: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以此引入:为何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学生回答后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
科举制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确立的前提。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提问学生:新式教育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指出:1、科举制的废除成为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
第七单元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知识点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 背景(1)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2)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2. 表现(1)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其创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关链接:北京大学自蔡元培时代以来,一直注重科学研究,是中国科学研究重地,科学氛围浓厚。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从而成为中国的学术中心,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民主、科学也成为与北大密切相关的词汇。
这样的历史经过积淀形成了一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爱国传统,北大师生也不断地为这样的理想而奋斗并付诸实践。
(2)新学制颁布: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以及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
(3)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相关链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
从隋至清,科举制度为中国封建王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
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知识点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1. 出现时期:五四运动开始。
2. 使命:批判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3. 文学(1)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2)郭沫若:代表作《屈原》。
(3)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4)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 艺术(1)美术大师徐悲鸿:《愚公移山》。
(2)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3)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例题1】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点拨此题是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及知识迁移能力。
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word教案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废止,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及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能力培养:1、通过对科举制的建立、废止的史实的回忆与介绍,使学生明白得科举制的建立和废止差不多上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近现代课程设置,阅读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使学生明白得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进展的需求,也是社会进展的必定结果。
2、通过了解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明白得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止教学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讲述归纳教具预备:科举制进展简表、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进展历史简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98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它是戊戌维新时期光绪帝在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称北京大学。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我们看起来也看到了中国新式教育的一个进展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进展。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科举制的废止①请学生回忆科举制建立的时刻及其建立时有哪些进步性?然后提问交流②教师出示科举制进展简表,学生观看:朝代科举制的沿革隋朝创立科举制:设进士科唐朝进展科举制:设制举、常举(秀才、明经、进士等)北宋改革科举制: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太学三舍法,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做官明朝科举制显现痼疾:八股取士清朝进一步改革与废止科举制:戊戌变法废八股,预备立宪废科举摸索:科举制经历了如何样的进展过程?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科举制从隋朝创立时有打破世袭,广选人才的积极一面到明清时显现以八股取士的痼疾的进展过程。
③学生扫瞄教材内容,摸索:清末什么缘故要废止科举制度?它的废止有何意义?然后讨论交流。
初二历史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试题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创办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式教育的开端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第一子目新式教育的开端的内容中:“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故选C。
A选项鸦片战争时期,没有创办近代新式学堂。
B选项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
【考点】新式教育的开端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新式教育的开端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新式学校创办的意义。
2.由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的著名高等学府是今天的A.清华大学B.北京师范大学C.北京大学D.首都师范大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式教育的开端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第一子目新式教育的开端的内容中:“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据此可知,由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的著名高等学府是今天的北京大学,故选C。
【考点】新式教育的开端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新式教育的开端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新式学校创办的意义。
3.清末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的是A.李鸿章B.左宗棠C.袁世凯D.张之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式教育的开端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第一子目新式教育的开端的内容中:“洋务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据此可知,故选D。
A选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B选项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主要贡献是收复新疆。
C选项袁世凯是北洋军阀政府的缔造者。
【考点】新式教育的开端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新式教育的开端史实的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