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一、新式教育
背景以四书五经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
需要,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代表1862年作为“新政”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时间1898年过程①1989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②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
请停止科举考试,兴办学校,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
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③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二、文学艺术
文学巨匠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
鸿《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郭沫若《屈原》:借屈原之口说出来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愤怨,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画》丁玲《太阳照
在桑干河上》
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第七单元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知识点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 背景(1)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2)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2. 表现(1)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其创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关链接:北京大学自蔡元培时代以来,一直注重科学研究,是中国科学研究重地,科学氛围浓厚。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从而成为中国的学术中心,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民主、科学也成为与北大密切相关的词汇。
这样的历史经过积淀形成了一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爱国传统,北大师生也不断地为这样的理想而奋斗并付诸实践。
(2)新学制颁布: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以及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
(3)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相关链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
从隋至清,科举制度为中国封建王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
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知识点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1. 出现时期:五四运动开始。
2. 使命:批判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3. 文学(1)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2)郭沫若:代表作《屈原》。
(3)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4)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 艺术(1)美术大师徐悲鸿:《愚公移山》。
(2)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3)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例题1】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点拨此题是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及知识迁移能力。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内容标准】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蔡元培的教育理念等知识。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建立、废除史实的回忆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与辨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新式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要点】要点: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创办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结合第七单元的导言,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导入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课探究】一、科举制的废除1、提问: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学生回答后,老师回顾上学期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隋朝创立科举制,设立进士科;唐朝完善科举制,常设进士科与明经科。
在当时,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是进步的。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提问:近代社会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
③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
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废八股的召令,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随着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西学的传入,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
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4、提问:废除科举制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回答后强调: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以此引入:为何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学生回答后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word教案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废止,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及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能力培养:1、通过对科举制的建立、废止的史实的回忆与介绍,使学生明白得科举制的建立和废止差不多上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近现代课程设置,阅读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使学生明白得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进展的需求,也是社会进展的必定结果。
2、通过了解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明白得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止教学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讲述归纳教具预备:科举制进展简表、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进展历史简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98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它是戊戌维新时期光绪帝在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称北京大学。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我们看起来也看到了中国新式教育的一个进展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进展。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科举制的废止①请学生回忆科举制建立的时刻及其建立时有哪些进步性?然后提问交流②教师出示科举制进展简表,学生观看:朝代科举制的沿革隋朝创立科举制:设进士科唐朝进展科举制:设制举、常举(秀才、明经、进士等)北宋改革科举制: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太学三舍法,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做官明朝科举制显现痼疾:八股取士清朝进一步改革与废止科举制:戊戌变法废八股,预备立宪废科举摸索:科举制经历了如何样的进展过程?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科举制从隋朝创立时有打破世袭,广选人才的积极一面到明清时显现以八股取士的痼疾的进展过程。
③学生扫瞄教材内容,摸索:清末什么缘故要废止科举制度?它的废止有何意义?然后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