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汉武帝时代,董仲舒把道、法、阴阳等家的有用思想糅合到 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接受了董仲 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措施 (1)把儒学与做官联系起来,以孝、廉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 (2)把儒学与教育结合起来,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上各郡国设 立学校,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 3.影响 儒学逐渐取得独尊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宋明理学 (1)形成背景: ①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并行的局面愈演愈烈,儒 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②北宋儒家学者们大力复兴儒学 ,抨击佛道 ;他们同时又吸收佛、 道的合理成分,对儒学进行改造。 (2)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程朱理学: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的本原,提出了 “格物致知”的 认识论;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②陆王心学:陆九渊把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认为 “心”就是 “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宣扬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 了“致良知”和 “知行合一”的学说。 (3)历史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 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学习
研究课题 儒家理想人格的价值追求。 活动方式 1.搜集各个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关于理想人格的论述,并对 其进行梳理。 2.举行班级讨论会,就儒家理想人格价值追求的内涵进行讨论, 争取达成一致的意见。 3.通过网站、图书馆查找相关的研究论文、资料,印证讨论的结 果。
活动指导 1.儒家人生哲学的中心议题是人生的价值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实现的理想境界是塑造人格高尚的人。 人格的完善,是儒家 基本的价值追求。 2.儒家注重的人格完善,首先是 “内圣”的要求,以广义的仁道精 神为其内容。 同时,儒家所塑造的理想人格,以修身为本 ,但不限于 “修 己”,还要求推己及人,成己成物 ,由 “内圣”转向 “外王”,使整个社会都 变成王道乐土。“内圣外王”是儒家理想人格之价值追求的思路。 3.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格修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