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产业发展变化
- 格式:docx
- 大小:103.56 KB
- 文档页数:6
当前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概述当前,蔗糖产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问题,这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都带来了挑战。
蔗糖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在食品、饮料和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市场需求下降、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的困扰下,蔗糖产业需要积极应对并制定有效的对策。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当前蔗糖产业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市场需求下降问题、生产成本上升问题以及竞争力不足问题。
随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建议:提升产品附加值、创新生产技术与工艺以及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当前面临挑战和对策执行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并呼吁相关部门支持和行业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1.3 目的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深入探讨当前蔗糖产业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希望能够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促进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支持,与产业共同努力,应对挑战,实现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 当前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2.1 市场需求下降问题:目前,蔗糖产业正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的问题。
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蔗糖的需求量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对于高糖食品的消费注意力转向低糖或无糖替代品。
另一方面,传统的蔗糖市场逐渐饱和,市场竞争激烈。
2.2 生产成本上升问题:蔗糖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困难。
首先,种植蔗糖所需要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使得土地租赁费用增加;其次,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种植成本;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2.3 竞争力不足问题: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蔗糖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品牌宣传等方面存在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的蔗糖产业已经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使得其产品更加高端化、差异化。
而我国蔗糖产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
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蔗糖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蔗糖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问题。
一、蔗糖产业面临的困难问题1. 良种推广速度慢,单产低,原料严重不足当前,我国蔗糖产业的良种推广速度较慢,蔗农种植的甘蔗品种较为单一,单产较低,导致原料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全县3户制糖企业设计日处理甘蔗能力5000吨实际可处理甘蔗仅为5000吨,整个榨季可入榨甘蔗70至75万吨,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2. 生产成本高,糖价波动大近年来,我国蔗糖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其中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化肥农药成本等都呈现出上涨趋势。
同时,国际糖价波动较大,对我国蔗糖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在糖价低迷时,企业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蔗糖产业链条不完整,附加值低我国蔗糖产业链条不完整,大部分蔗糖企业仅限于生产初级蔗糖产品,缺乏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开发,导致附加值较低。
这使得我国蔗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4. 环保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蔗糖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也在加大。
传统的蔗糖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能耗和污染,不符合当前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
因此,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需要探索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蔗糖生产方式。
二、蔗糖产业发展对策1. 加快良种推广,提高单产,保障原料供应针对良种推广速度慢、单产低的问题,我国应加大良种培育和推广力度,引进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甘蔗品种,提高蔗农的种植效益。
同时,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蔗农的种植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甘蔗单产,保障原料供应。
2. 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糖价为降低生产成本,我国应加大对蔗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多元化方式进口糖料,稳定国际糖价,降低国内糖价波动对产业的影响。
3. 完善蔗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我国应鼓励蔗糖企业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发展深加工和高端产品,提高附加值。
蔗糖业的发展历程
蔗糖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中国,人们开始种植甘蔗,然后将甘蔗经过压榨等工艺,提取出甘蔗汁。
随后,他们会将甘蔗汁煮沸,去除杂质,然后用木杆搅拌,让汁液慢慢冷却结晶。
这种结晶就是蔗糖。
这一过程被称为“制糖”。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糖的技术逐渐完善。
在宋朝时期,中国的制糖技术达到巅峰。
当时,人们已经从甘蔗提取糖粉状物,并制成糖块。
不仅如此,还发展了一种用压榨蔗渣制作糖浆的方法。
到了明清时代,蔗糖业发展迅速。
制糖工艺进一步改进,人们开始使用机器来辅助糖的生产。
同时,甘蔗的种植范围也扩大到了更广阔的地区。
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蔗糖业迎来了一个重要
的突破。
英国化学家拉沃瓦兹首次成功从甘蔗中提取出蔗糖结晶。
这一发现为蔗糖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蔗糖业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全球重要的农业产业。
各国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的甘蔗种植园和制糖厂,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和工艺,大量生产蔗糖。
如今,蔗糖业的发展依然继续。
全球许多国家仍在种植甘蔗,并通过先进的科技和工艺,不断改进蔗糖的生产技术。
蔗糖成
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调味品和食材之一,同时也是许多工业产品的原材料。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天然食品的需求增加,有机蔗糖和纯天然蔗糖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增长。
当前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一、产能过剩问题蔗糖产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蔗糖产量逐渐增加,但市场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导致蔗糖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还给行业整体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蔗糖产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调整产业布局。
通过淘汰老旧设备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蔗糖产业的合理布局,减少产能过剩问题。
2. 扩大出口市场。
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蔗糖产品出口,减少国内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
3. 提高产业集中度。
加强产业内部整合,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降低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二、环保压力增大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蔗糖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蔗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加强环保管理,降低环境污染。
针对环保压力增大的问题,蔗糖产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对蔗糖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优化生产工艺。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废水、废渣的产生,降低环保压力。
3. 强化环保责任。
加强企业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强化环保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三、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蔗糖产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国际市场上蔗糖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市场上也面临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市场需求增长缓慢,竞争压力增大。
为应对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蔗糖产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提升产品品质。
提高蔗糖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开发新产品。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开发新型蔗糖产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3. 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蔗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原材料价格波动蔗糖产业作为原材料型产业,其生产成本受到原材料价格的直接影响。
蔗糖与世界发展的关系蔗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原料,它的产生与世界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蔗糖的产生与人类的文明发展紧密相关。
而自从蔗糖被发现以来,它就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蔗糖与世界发展的关系。
第一,蔗糖与世界的贸易蔗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贸易产品,它是世界贸易中的主要商品之一。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以蔗糖生产和出口为主要经济来源。
蔗糖的贸易量相当可观,全球贸易量约为1900万吨,世界各国相互贸易,将蔗糖出口到全球各地。
世界贸易的演变也推动了蔗糖业的发展。
在过去,欧洲国家是蔗糖的主要生产地,而亚洲、非洲和美洲是蔗糖的主要消费市场。
但现在,随着生产和消费的转移,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蔗糖的贸易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第二,蔗糖产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蔗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它占据着世界经济的重要位置。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蔗糖产业是一种重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蔗糖种植是农民们的主要生计来源。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蔗糖产业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包括蔗糖加工、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等。
除此之外,蔗糖产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表现在它的就业和税收方面。
蔗糖产业在全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农业、制造业、流通业等各个领域。
同时,蔗糖产业也为各国政府带来了大量的税收收入,这有助于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资金用于公共事业建设、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
第三,蔗糖与全球粮食安全在全球食品生产中,蔗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之一。
除了被用作原料来制作食品之外,蔗糖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比如在医疗、化妆品制造等方面。
然而,蔗糖产业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全球的粮食安全。
由于全球蔗糖贸易量相当可观,许多国家把大量土地用于蔗糖种植,这导致了粮食生产面积的缩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新的农业模式,从而增加粮食生产面积,同时也保证了蔗糖产业的持续发展。
这些努力有助于缓解蔗糖与粮食产业之间的矛盾,促进在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安全。
蔗糖产业发展变化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甜蜜之歌]浅析我县蔗糖产业发展变化
2006-12-25 8:42:00 | 【】【】【字体:】
蔗糖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做强做大蔗糖产业,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武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县甘蔗种植面积要稳定在35万亩以上,原料蔗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制糖工业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
因此,准确分析和把握我县蔗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变动趋势,审视当前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蔗糖产业今后发展的对策,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几年我县蔗糖产业发展状况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蔗糖产业在最近几年曾经得到较快的发展,有过辉煌的时期。
2001/2002年榨季全县进厂原料蔗达到万吨,蔗糖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2/2003年榨季蔗糖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县进厂原料蔗万吨,生产混合糖万吨,甘蔗平均单产吨/亩,农民种蔗收入亿元,制糖企业创利税达到亿元,县财政收入达万元。
今年我县甘蔗种植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甘蔗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吨糖田”6万亩,水田改种5万亩,总进厂原料蔗预计可达150万吨。
香山糖厂蔗区今年甘蔗种植面积翻了一番,增加了将近10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预计甘蔗总量达85万吨左右。
目前,香山糖厂又提出今冬明春甘蔗发展的奋斗目标:新扩种4万亩,使总面积达到万亩,2007/2008榨季的甘蔗总量将达到100万吨!蔗糖事业发展形势喜人。
二、目前我县蔗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甘蔗产业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发展不稳定,起伏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经济的稳定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调,蔗价不稳,是影响蔗糖产业发展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前几年,由于全国食糖供大于求,价格低迷,制糖企业效益降低甚至出现亏损,国家为保护企业利益,出台了有关宏观调控政策,原料蔗收购价格逐年降低,从1996/1997年榨季的260元/吨降至2002/2003年榨季的150元/吨,造成农民种蔗增产不增收,影响了群众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二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种蔗效益差,影响了甘蔗种植面积的增加。
稳定的甘蔗种植面积是甘蔗产量增加的基础。
多年来,我县甘蔗主要是种植在旱坡地上,由于地质差,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甘蔗生产广种薄收,经济效益差。
而作为我县另外支柱产业之一的木薯,由于适宜在旱坡地上种植,产量高,加上近几年淀粉价格稳定,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木薯生产效益更趋明显。
因此,造成甘蔗生产与木薯生产争地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甘蔗种植面积的增加,甘蔗种植面积最近几年逐年减少,从2002年的31万亩减到2005年的20万亩。
三是甘蔗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甘蔗单产低,种蔗效益不明显。
近几年,我县大力推广机械深耕深松、蔗尾和半腰蔗作种、地膜覆盖、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宽窄行种植等甘蔗种植实用技术。
但由于我县大多数蔗农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加上文化知识参差不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使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困难重重,造成我县甘蔗单产徘徊不前,近几年平均单产只有
4吨左右,种蔗效益和土地产出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蔗糖产业的发展。
四是过去制糖企业在甘蔗种植、砍运等工作上服务不到位,影响了群众种蔗的积极性。
前几年由于制糖企业压榨能力不足,在甘蔗增产的情况下,未能及时安排砍运榨,使榨季时间过长,影响了当年农业的正常生产,榨季最长时到5月下旬才收榨。
同时,在安排砍运过程中,出现砍蔗后未能及时进厂,运蔗司机坑农的现象,从而挫伤了群众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三、推进我县蔗糖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当前,蔗糖产业的发展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国食糖需求旺盛,供求关系趋于平衡,食糖价格不断上扬,从而拉动了甘蔗价格的回升。
2005/2006年榨季原料蔗收购价达到295元/吨,2006/2007年榨季原料蔗收购保底价275元/吨(联动价加良种加价),按目前食糖市场价格预测,本榨季原料蔗收购价格可望突破300元/吨大关。
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以科技为先导,以结构调整和科技兴蔗为着力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围绕提高单产和蔗糖份,大力发展蔗糖业,努力实现我县“十一五”规划目标,使我县的蔗糖产业再创新的辉煌。
第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甘蔗生产布局。
要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对甘蔗生产布局进行调整,重点把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善,历年甘蔗生产稳定,有发展潜力的府城、仙湖、锣圩、宁武、城厢、陆斡、两江等7个镇作为甘蔗主产区,不断加大主产区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生产条件。
同时,要改变过去甘蔗种植广种薄收的做法,在
种植结构上作重大调整,调整10万亩左右的水、旱田改种甘蔗,倡导甘蔗种植与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互相轮作,以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甘蔗生产区域布局,发展高产高效蔗糖业,使我县的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原料蔗产量稳定在180万吨以上。
第二,加大甘蔗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实施“甘蔗良种”战略。
好的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优良的甘蔗品种才能确保蔗糖生产的高产高糖高效。
前几年,我县不断加大甘蔗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先后引进了新台糖系列、粤糖系列、桂糖系列等近二十个品种进行试种和推广,进一步优化了全县甘蔗品种结构,目前我县甘蔗良种率已达到%。
但由于受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制约,近三年来,我县甘蔗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停滞不前,原来引进目前正在使用的品种已出现退化的趋势。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甘蔗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大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甘蔗品种的更新换代,保证甘蔗生产高产高糖高效,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
第三,实施“科技兴蔗”战略,提高科技在蔗糖生产中的贡献率。
发展高产高效蔗糖业要靠推广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来推动。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对蔗农甘蔗栽培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把推广机械深耕深松、机械施肥培土、节水灌溉、蔗尾和半腰蔗作种、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地膜覆盖、无害化防虫治虫和蔗叶、废液、滤泥、煤灰还田等实用技术作为重点,不断提高蔗农科学种蔗水平,提高全县甘蔗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大幅度提高甘蔗单产,以此推动蔗糖生产的迅速发展。
第四,以抓好“吨糖田”甘蔗高产示范项目建设为突破点,带动全县蔗糖生产的发展。
近几年,我县全面实施了“吨糖田”项目建
设,每年落实面积达5万亩以上,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甘蔗亩产量产值不断提高。
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吨糖田”高产示范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扩大“吨糖田”项目面积,抓好高产示范项目的建设,以点带面,带动全县蔗糖生产的发展。
第五,完善措施,改善服务,为蔗糖生产创造和谐的环境。
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各项措施,改善服务,为我县蔗糖产业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我们要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制定和完善蔗糖生产的各项措施,围绕蔗糖生产的各个环节,为蔗农提供优质的服务,着力解决蔗农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蔗农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关系,使企业与蔗农真正成为经济伙伴,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促进我县蔗糖生产稳步发展。
第六,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到企业兴衰存亡的问题,还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蔗农的利益问题。
因此,制糖企业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要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进一步发展规模制糖,降低制糖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大力发展蔗糖业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拓展蔗糖在其他领域的开发利用,提高企业效益,为蔗糖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七,完善扶持激励机制,推进蔗糖生产发展。
建立扶持激励机制,是调动各方面发展蔗糖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扶农助农措施,制定和完善各项激励机制,激发全县发展蔗糖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