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于天宫一号的对接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我的中国航天梦演讲稿5篇我的中国航天梦演讲稿篇120_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神舟九号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与6月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
“神9”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航天工程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也会逐渐迈大……早在明朝时期,有个叫万户的人,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
他的设想是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但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了,万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去研究……当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华民族从此拉开了进入航天时代的序幕,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1990年4月7日21点3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同年7月16日9点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20_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成功围绕地球飞行十四圈……20_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20_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这些事件都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在不断飞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齐身与强国之中!航天梦,是一个从古至今的梦,是一个中国梦,这个梦想就在祖国稳步发展下一次次实现了。
回想着旧时候的中国,受尽欺辱。
但中国没有被打垮,反而强有力的反击了。
我们的祖国一次次的向世界证明着我们的强大。
欢迎公众聆听载人航天科学普及讲座2012年4月15日神舟九号、天宫一号对接任务2012-2-18•序片•回顾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发射和对接•神舟九号任务及各系统的准备•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飞天神女•手动交会对接是重中之重•神舟九号飞船•遥九火箭•神九航天员始终在密封舱工作•后续任务:神舟十号飞船•后续任务:天宫二号•后续任务:我国空间站•结尾2011年9月29日21点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口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透过神八对接口,神八舱内摄像机拍摄的天宫一号对接口天宫一号实验舱外摄像机拍照神八天宫一号与神八首次交会对接•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神八与天宫一号完成第一次对接神舟天宫成功交会对接神八与天宫一号完成第二次对接二次对接后两飞行器脱离接触脱离接触阳光照射进对接口神舟九号是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神舟九号飞船(以下简称神九)是我国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舟九号任务是中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
(载人空间站工程则属于921-3)•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1、载人飞船阶段;•2、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是其雏形)阶段;•3、交会对接和进人阶段。
神舟九号飞船将要完成的是最后一个阶段:空间交会对接和进人阶段。
2012年2月17-18日载人航天工程第二十次工作会议召开,确保手控对接成功中国办公室载人航天工程宣布,中国二零一二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载人交会对接。
中国计划将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送上太空,与天宫一号实现手动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在轨工作正常•去年11月15日,“天宫”与“神八”分离,升轨至距离地面380公里左右的轨道运行,随后转入长期管理,按计划陆续开展各项科学探测实验。
神舟九号与什么完成首次载人对接任务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完成首次载人对接任务。
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的时间: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工作,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
首次成功访问在轨飞行器的飞行员有: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与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首次成功访问在轨飞行器。
完成首次载人对接任务的意义:
6月24日,在航天员刘旺的操纵下,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
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可靠地往返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对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为载人航天的发展、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热点专题太空“亲吻”,中华再续辉煌【热点材料】I“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掌握空间站技术的第一步,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站技术的国家,这将为我国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探索、建造中国载人空间站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
II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3日凌晨在茫茫太空紧紧“相拥”,中国航天人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从“牵手”到“相拥”,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
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这次对接成功,让中国继美国、俄罗斯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III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知识链接】(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加快科技发展。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以为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热点专题复习:创新中国,科技腾飞【时政背景,热点回顾】材料一: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顺利将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送上太空。
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材料二: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材料三:中共中央、国务院2013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课本知识点链接】一、为什么科教兴则国兴?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科技与国家的关系?)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往往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3.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教育的作用?)二、为什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科技。
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4.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中国航天发展史一、引言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就充满了无尽的渴望。
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承载着民族的梦想与希望。
从古代的观星、制历,到现代的航天科技,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史,展现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二、古代航天探索1.天文观测早在公元前24世纪的夏朝,我国就有了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象,为农业生产、国家政治、军事征战等活动提供依据。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制历历法是我国古代航天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
从夏朝的《夏小正》,到战国时期的《石氏星经》,再到汉代的《太初历》,我国古代历法不断发展完善。
唐代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更是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3.火药与火箭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得到广泛应用,火箭技术逐渐成熟。
明代,我国火箭技术传入欧洲,对世界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航天事业起步1.航天机构成立1956年,我国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标志着现代航天事业的起步。
钱学森、任新民等一批科学家投身航天事业,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3.返回式卫星与载人航天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我国首位太空英雄。
四、航天事业快速发展1.深空探测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月面软着陆。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2.北斗导航系统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导航系统建设。
中国梦、太空梦、航母梦与科教兴国时政热点1、“天宫一号”“神舟九号”手控对接成功2012年6月24日12时55分,在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的精准操控下,“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中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又一标志性成果。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2年6月27日1l时47分,中国“蛟龙号”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
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新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3、北斗导航系统2012年10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二代北斗导航工程的最后一颗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区域组网顺利完成。
4、“辽宁号“航母入列海军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
其间,顺利进行了歼一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
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5、全国科技创新大会2012年7月6—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深刻分析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作出全面部署,这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6、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3年1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郑哲敏、王小谟颁发奖励证书。
出题动向1、“天宫一号”“神舟九号”手控对接成功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
②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某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 .胡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 .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 ,被称为“称量地球重量的人”D .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解析 由物理学史知选项C 正确。
答案 C2.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若卫星上的天线突然折断,则天线将 A .做自由落体运动 B .做平抛运动C .和卫星一起绕地球在同一轨道上运行D .由于惯性沿轨道切线方向做直线运动解析 折断的天线由于惯性而具有卫星原来的速度,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继续在原轨道上运行。
故选C 。
明确折断的天线与卫星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 C3.万有引力定律首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物体间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B .物体的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引起的C .人造地球卫星离地球越远,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D .王亚平在“神舟十号”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是由于没有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答案 A4.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 可由r 3=a 2b 2c4π2求出,已知式中a 的单位是m ,b 的单位是s ,c 的单位是m/s 2,则A .a 是地球半径,b 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B .a 是地球半径,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C .a 是赤道周长,b 是地球自转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D .a 是地球半径,b 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解析 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同步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GMmr 2=m 4π2r T 2,可得:r 3=GMT 24π2,又GM =gR 2,故有:r 3=R 2T 2g 4π2,根据题意可知,a 是地球半径,b 是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c 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A 正确。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历次航行目的、飞行时间、着陆地点、宇航员及简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1999年11月20日—2012年6月16日):历次航行目的发射时间飞行时间返回时间发射地点着陆地点宇航员及简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一号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着陆时间: 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着陆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着陆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航行任务: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蝴蝶。
成功发射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火箭点火。
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火箭发射。
神舟九号飞船点火升空(40张)18时40分,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火箭一、二级分离。
18时41分,酒泉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渭南USB雷达发现目标。
18时42分,双城抛整流罩,酒泉抛整流罩,东风抛整流罩。
18时43分,渭南飞船双向捕获,青岛USB雷达电遥发现目标。
18时47分,船箭分离。
18时50分,太阳帆板展开正常,座舱环境正常。
18时51分,中继天线展开正常。
18时55分,北京实时轨道监视判断,神舟九号飞船已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30公里,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18时57分,常万全宣布神舟九号发射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火箭的第165次发射,长征2-F的第10次发射,也是神舟飞船的第四次载人飞行。
[1-2]截至到现在,神州九号载人航天飞船已经绕地球飞行约200圈。
飞船于6月29日10点左右返回地面。
发射前准备工作第一阶段2012年4月9日,神舟九号飞船已通过出厂测试,运抵酒泉航天发射场。
[3]第二阶段2012年5月9日,用于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通过出神舟九号进入发射塔架(23张)厂评审,9日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
5月11日至6月6日,完成火箭状态恢复、吊装对接、总检查测试、火工品测试及安装;逃逸塔进场,完成技术准备。
6月3日,神舟九号飞船完成扣罩工作。
[3]6月7日,船罩组合体转运至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火箭完成对接。
6月7日,为改进型长二F火箭安装逃逸塔。
6月8日,火箭完成技术区所有准备工作。
[3]第三阶段2012年6月9日,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船、长征二F遥九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材料一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安全返回,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材料二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
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取得了丰富成果。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天宫一号与“神九”交会对接成功的国际意义。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致力于空间站的建立,目的是和平开发太空资源,让太空资源为人类服务。
中国航天事业是人类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国积极发展航天事业,符合当今时代主题。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实现空间载人交会对接成功,全面展现了中国航天整体实力,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2.运用所学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首次空间载人交会对接成功的原因。
(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空间自动交会、手控交会对接成功,并在此基础上为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太空资源开展科学实验,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万有引力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意识的能动性。
空间载人交会对接成功,表明我国航天工作者对宇宙和天体运行规律作出了进一步正确认识。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等航天器的生产和成功发射,是航天工作者在航天科技理论指导下,成功改造自然的具体表现。
实验工作不轻松【太空实验】责编颜颖颛图编杨杰美编魏冬杰责校李立军A08重点2012年6月19日星期二之揭秘飞天(6月16日-18日)对接后,天宫一号说了算专家称天宫一号负责控制组合体的信息、电源、环境等;接下来,组合体将进行至少两次分离本报综合报道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顺利对接,组成一个稳定运行的组合体之后,这两个航天器到底是谁说了算呢?对此,专家表示,主要是天宫一号说了算。
天宫一号将负责控制组合体飞行。
天宫一号控制飞行昨日14时14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17时07分,中国航天员成功进驻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工作和生活。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说,在组合体飞行的时候,人们主要关心,组合体的信息、电源、环境控制等等是由谁来控制?具体说,组合体的信息已经并网,这是由天宫来控制的;轨道和姿态,也是由天宫来控制的;在环境控制方面,从下午的对接可以看出,航天员在成功穿舱之后,两位航天员配合把一个管子从天宫一号伸到神舟九号那边,这是用于环境控制的一个器材,这也说明,环境控制也是由天宫一号来完成的。
林西强还表示,在能源方面,天宫一号具备提供组合体能源的能力,但是实际上,两个航天器是分别独立供电的。
当然,在应急情况下,神舟九号飞船也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
据介绍,接下来,3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活动。
将进行两次分离在神九天宫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过程中,组合体将至少进行两次分离,一次是手控交会对接之前,神九将与天宫短暂作别;一次是航天员返回前,神九将与天宫永久作别。
“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航天器能否分离成功,是交会对接任务完整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意味着未来航天员能否顺利从空间实验室或者空间站撤离。
分离过程是“1-1=2”的过程,要实现两个组合在一起的飞行器顺利分开,又保证两个飞行器一切正常,神舟九号恢复自主飞行功能。
分离是对接的反过程,对接时锁得紧,分离时必然就困难。
病句的判断与修改——专题训练考点检索:1.判断句子的正确与错误。
2.判断病句修改的正确与错误。
3.查找病句病因,在不改变句意的基础上修改病句。
4.修改有语病的文段。
方法点拨:一、病句病因剖析(一)用词不当例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2012年7月21日北京因特大暴雨而受灾的灾民。
(二)搭配不当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如,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农民工挣来的钱刚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有关官员对中国、韩国、印尼等国少部分羽毛球运动员消极比赛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例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三)成分残缺1.缺主语。
例如,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2.缺谓语。
例如,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3.缺宾语。
例如,政府严肃处理猪肉擅自调价。
4.缺必要的限制语。
例如,细菌是有害的。
(四)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例如:①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②走进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五)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如,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如,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如,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六)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表达同一个意思,可用两种不同的句式,但是如果把这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病句。
神舟飞船家族可是个光荣的大家族——以前的八个兄第都顺利飞天并返回地面。
今年六月,家族里的老九——神九飞船又顺利升空,并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30日,神九带着中国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瞧瞧,光荣完成使命的神九返回地面的时候,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场面多么隆重。
45船为什么还要上天呢?当然是有重要使命在身啦。
它呀,首要任务是要带着3位航天员去找“天宫一号”,看看载人飞船能不能和它顺利地对接在一起。
6月18日交会对接的过程扣人心弦,仿佛一个大片,神九和“天宫一号”渐渐靠近,经过捕获、缓冲校正、拉回和锁紧几个过程,顺利对接。
接下来,航天员们就要通过轨道舱,进入“天宫一号”了。
要通过直径不到一米的对接通道进入依次进入轨道舱换成蓝色工作服的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看上去特别灵活、轻松。
在穿越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之间的舱门后,航天员面前依然还有两道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的舱门。
在打开每一道通往天宫的舱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
在打开最后一道门——天宫一号舱门之前,景海鹏首先从工具箱中取出“钥匙”。
旋转,再旋转。
来自天宫的光线照亮了屏幕,门开了。
进入“天宫一号”的航天员冲着摄像头微笑、挥手,并留下了第一张“太空全家福”。
67小贴士:“天宫一号”小家什么样儿?“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
中国首位两上太空的航天员—— 景海鹏。
中国第一个用手开飞船的航天员—— 刘旺。
中国航天员的首张太空全家福8试验队员进行“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宣誓。
1011就更不用说了。
这都是专为神舟九号飞船缝制装饰布用的。
用于返回舱内的每一块装修布,总装工人都是比着飞船舱体内侧的模样“量身定做”的。
神舟九号飞船神舟九号;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独立自主的中国空间站届时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并于2012年6月29日航天员介绍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无疑将为我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我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
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此次飞行乘组将航天员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在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面。
对接过程中,航天员将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西江千户苗寨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
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
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西江拥有远近闻名的银匠,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超高水平,能打造您所需的各式各样装饰银品。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白瑞雪、田兆运、赵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日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进行了1500多次模拟训练的43岁航天员刘旺实施的。
12时38分,他开始手动控制飞船的姿态、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号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缓缓接近。
对接是在阳照区进行的。
北京飞控中心的实时画面中,神舟九号散发着金属色光芒,以倒飞姿态靠拢天宫。
在距地球343千米处实施这个类似“倒车入库”的动作,相当于“太空穿针”,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和心理稳定性。
记者从回传到北京飞控中心的视频上看到,返回舱中间座椅上的刘旺握住分别位于身体两侧的平移和姿态手柄,包裹在白色手套里的指头上下左右灵活拨动,从容而自信地操纵神舟九号缓缓靠近天宫一号。
景海鹏、刘洋全神贯注监视面前的仪表参数和对接靶标。
12时48分,对接机构成功接触。
12时55分,一个多小时前刚刚分开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至此,在美国、俄罗斯成功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之后,中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
作为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2011年11月与神舟八号的第一次对接,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升空40多个小时后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再次验证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是交会对接的两种手段,互为备份,缺一不可。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以来,先后完整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拥有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3位航天员手拉手高举过头顶,向地面致意。
他们将再次进入天宫一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根据计划,4天后的飞船撤离同样以航天员手控方式进行。
到29日返回时,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完成神舟九号飞行使命的同时,还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