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形势的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反攻A.太平洋战争爆发和美国的参战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是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日本为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9月即开始入侵印度支那。
美国认为这无异于日本公开宣战,于是加强了对日本的经济压力。
罗斯福总统宣布“冻结”所有日本资产,接着英、荷两国政府也迅速采取了相同的行动。
这样,三国就同日本停止了贸易,特别是石油贸易。
日本消费的石油,88%是进口的。
在禁运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或是放弃扩张野心,或是夺取荷属东印度群岛(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的油田,同美、英、荷等国开战。
日美之间的谈判开始进行,双方都想以强硬态度压服对方。
日本要求美国取消禁运,并停止向菲律宾输送部队。
美国断然拒绝,并警告日本不得再行侵略。
双方经过多次谈判,仍然达不成协议。
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最后决定于12月8日开始对美、英、荷宣战。
为了造成突然袭击,日本仍坚持与美国谈判到偷袭开始时刻。
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企图一举击溃美国太平洋舰队,决定对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位于夏威夷瓦胡岛的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
1941年,夏威夷时间12月7日星期日,当珍珠港的美军大兵们多数还沉浸在假日的梦乡中时,日本的6艘航空母舰就已停泊在距离珍珠港320公里处,第一批偷袭的飞机183架于7时55分飞抵珍珠港上空,其中战斗机43架、俯冲轰炸机51架,扫射和轰炸机场,阻止美机迎击;鱼雷轰炸机40架和高空水平轰炸机49架攻击各类舰只,顿时浓烟烈火和爆炸声浪笼罩全港。
8时25分,第一批飞机离去。
8时54分,第二批日机171架继续轰炸至9时45分。
日本以损失28架飞机的微小代价,消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舰只。
港内8艘美国主力舰,4艘被炸沉,4艘遭重创,有188架飞机被击毁。
当时美国的航空母舰不在港内,幸免于难。
这次突然袭击是二次大战中继德军突然进攻苏联之后又一次举世震惊的进攻,日军袭击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重创,从而在太平洋上掌握了制海制空权,为进攻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创造了条件。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战争 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主要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 战争 扩大 1941年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军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最大 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2)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时间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 内容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意义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2.战争形势的转折:(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德国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次年2月,德军投降,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3)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重要会议: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时间1945年2月1945年7月参加国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内容(1)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2)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2)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3)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2.战争结束:(1)德国投降:1945年 5 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2年,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反攻,攻占瓜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到1945年初,收复了马岛和菲律宾,日军的海空主力基本被消灭、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两栖登陆,东西夹击德意军队, 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降。
北非战场结束、1943年7月,盟军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政变,新政府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1943年7月,苏德库尔斯克战役,德军损失惨重,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1944年苏军发动十次打击,收复了全部国土,并攻入东南欧、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时间:1944年6月6日凌晨.诺曼底登陆(2)结果:在欧洲成功地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
(3)影响:盟军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法西斯的灭亡、1944年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1)1945年初阿登战役,鲁尔战役,消灭德军西线主力(2)1945年4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3)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
4)5月8日,德国代表正式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了。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日无条件降,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1)1945年4月,美军攻占琉磺岛和冲绳岛,从南面切断日本本土与外界的联系,同时,盟军飞机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的轰炸(2)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3)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击中国东北和朝鲜。
(4)毛泽东主席号召,抗日军民展开全面大反攻。
(5)8月15日,日本无条件向同盟国投降。
6)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二战期间重要的国际会议:。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形势的变化。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发生了有利于盟军的巨大变化:A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在苏德战场转入反攻;B.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后攻入意大利半岛;意大利于同年9月投降并于10月对德宣战;C.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也已转入攻势。
整个战争形势发生有利于同盟国的根本转变。
早在1941年7月,苏联就正式要求英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D.1943年1月,美、英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为在西欧登陆进行准备。
5月和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先后在华盛顿和魁北克会议上商定,盟军于1944年在西欧登陆,以配合苏军实施战略反攻。
11~12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正式商定,1944年5月由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同时在法国南部进行牵制性登陆。
盟军为什么要在诺曼底登陆?那里的形势如何?
盟军把在法国西北部登陆的地点选择在诺曼底地区,是考虑到英吉利海峡、诺曼底的地形、地貌、气候及德军的布防等各方面情况而作出的决定:
A.这一地区沿海地势开阔,可同时展开26至30个师,距英国西南海岸各大港口也较近,便于运输部队和给养装备。
B.诺曼底海滩得到康坦丁半岛的屏护,不会受到来自西部常有的暴风的影响。
C.此外,它处于从英格兰起飞的战斗机掩护航程内。
其两翼有足够的出击港口。
D.希特勒为防止英美在法国登陆,早在1942年9月就下令在英吉利海峡的西班牙和法国海滨修建起一条被称为“大西洋壁垒”的防线。
这条“大西洋壁垒”长达2500英里,重点设防诺曼底和加莱(英吉利海峡最狭窄的地段),其
中加莱是布防中的重中之重,他们预料盟军会把这里作为主攻的方向。
就横渡英吉利海峡来说,加莱一带确是最理想的登陆点。
这里不仅是两岸间隔最窄的地带,而且加莱对岸英国还有一系列的良港。
因此把加莱作为登陆的地点是极为困难的,而且登陆攻击的一方即便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登陆初期的兵力十分有限,因而对于攻击敌方重兵设防地区是很难成功的。
盟军是如何准备的?为什么会遇挫
盟军的准备工作主要围绕着“如何使德军认为盟军将在加莱登陆”、“如何使德军在盟军登陆的D日疏于防范”两大问题进行。
具体作法如下:
A.集结军队:为确保诺曼底登陆战成功,盟军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工作。
截至登陆日为止,盟军共集中37个师(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总计287.6万人。
海军作战舰艇530余艘,运输船9000余艘,其中登陆艇4000艘。
B.制定行动时间:艾森豪威尔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是登陆日D日的选择,根据潮汐和月光情况基本符合三军作战要求的日子在6月上旬只有5、6、7三日,他原选定6月5日为D日。
然而6月初风浪颇大,在6月3日和4日两天中,气象预测是非常的不利,所以他决定把攻击行动顺延了24小时,即6月6日。
6月4日晚,气象主任斯泰格上校报告说:从6月5日夜间开始,天气可能突然短暂变好,到6月6日夜间,很快又要变坏。
鉴于天气情况有变,是于6月6日行动,还是继续延期?艾森豪威尔逐一向他的将军们征求意见。
艾森豪威尔沉思片刻,终于下定决心,斩钉截铁地说:“好,让我们干!”
1944年6月5日晚,英吉利海峡风狂雨暴,但气象部门预测到次日风雨就会减弱。
盟军统帅部当机立断,决定如期发起登陆作战。
C.炮火准备:登陆诺曼底盟军在登陆前对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轰炸。
在打击目标上,艾森豪威尔的副帅英国空军上将泰德主张重点轰炸运输线,而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巴兹主张轰炸综合石油工厂。
艾森豪威尔最终采纳了泰德的意见。
3月30日,泰德的建议正式开始执行,盟军轰炸机集中打击铁路、公路、桥梁。
到盟军登陆日,一共投下了66000吨炸弹,德军的铁路运输量已下降百分之五十,巴黎和法国海岸之间的24座桥梁中的18座被毁、3座停用。
此外,盟军飞机也对德军海防工事、雷达站和飞机场发动了普遍的准备性攻击。
D.执行代号为“坚毅”的诱骗计划:盟军最高司令部还采取了一系列迷惑德军的措施。
在紧靠法国北部的多佛尔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和假集结,发出大量电讯,故意让美军名将巴顿在英国肯特郡惹人注目的地方抛头露面,致使德军统帅部误以为盟军渡海作战的司令部和军队集结在多佛尔地区。
此外,盟军还利用两面间谍和中立国家的电台提供和散布大量假情报等等。
E.实行电子战以迷惑德军:6月5月夜间,“海王”行动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迅猛地展开了,几千艘参战舰艇载着首批登陆的十几万大军在黑夜中涌向海峡对面。
同时,电子战也开始全面实施。
盟军的第一步措施是要阻塞德军沿海雷达的信道,为此,盟军除对各主要雷达站进行了重点空中轰炸以外,还使用了20架装有大功率“轴心”干扰机的飞机在18000米的高度上沿着英国南部沿海不停地飞行,阻止仍在工作的雷达对接近诺曼底的舰船编队的探测。
为牵制德军部署在加莱的主力部队,一支“模拟舰队”也离开多佛尔附近的各港口,开始航渡。
这支舰队由很多小船组成,船上装着特制的金属板,后面拖着浮标和涂敷着金属膜的气球,这些模拟物暴露在德军雷达的电磁辐射中,在德军雷达屏上产生了与
大军舰一样强的回波。
一些空中的飞机同时投入大量干扰物和箔条,制造了一支模拟的“护航舰队”。
关于盟军在登陆时为何受到重创,原因在于:
A.希特勒一方拥有号称“大西洋壁垒”的防御带,防御带从挪威一直绵延至西班牙,由一万五千个相互支撑的混凝土火力点组成,30万人把守。
希特勒在1943年11月作出了盟军将进攻的判断后,又任命隆美尔为“特种任务集团军群司令”,率两个集团军屯驻于纵深地带,负责机动防御。
到1944年春天,德军在西线总共集结了58个战斗师和7个装甲师。
德军重兵把守,是以逸待劳。
B.而盟军是在恶劣天气渡海作战,困难较大。
盟军登陆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A.登陆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出敌不意出;B.压倒敌人的优势火力;C.侧翼的接应作战;D.登陆空军协同作战;E.建立人工码头;F.快速有效的后勤物资补给。
诺曼底登陆战背景
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在苏德战场转入反攻;
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后攻入意大利半岛;
意大利于同年9月投降并于10月对德宣战;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也已转入攻势。
整个战争形势发生有利于同盟国的根本转变。
早在1941年7月,苏联就正式要求英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1943年1月,美、英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为在西欧登陆进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