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绿地中心
- 格式:ppt
- 大小:6.35 MB
- 文档页数:24
武汉绿地中心可行性分析武汉绿地中心是一座位于中国武汉市的超高层建筑,由绿地集团开发建设。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份对武汉绿地中心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武汉绿地中心位于武汉市黄埔大道与光谷大道交汇处,是一座综合性超高层建筑,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1.2 市场背景作为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拥有庞大的经济实力和人口基数,对于高品质商业和办公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武汉也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旅游业发达。
二、项目分析2.1 项目地理位置优势武汉绿地中心位于光谷核心商圈的黄金地段,交通便利,周围商业配套完善,可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办公环境,并吸引高端消费人群。
2.2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武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高端商务和办公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
武汉绿地中心作为一座集商务办公、购物娱乐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具有满足市场需求的潜力。
2.3 项目竞争分析武汉绿地中心周边存在一些与其相似的商业综合体,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和绿地集团的品牌实力,武汉绿地中心在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可行性评估3.1 技术可行性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所需的技术和工艺已经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建设具有可行性。
3.2 经济可行性通过对武汉绿地中心的市场需求和预计收入进行细致的分析,结合项目的投资和成本,可以初步确定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可行性。
3.3 资金可行性绿地集团具有丰富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项目投资经验,可以为该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3.4 社会可行性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对于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具备较高的社会可行性。
四、风险评估4.1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商业综合体的经营风险较高。
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吸引租户和顾客,降低市场风险。
4.2 政策风险政府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武汉绿地中心商业用途是武汉绿地中心是一座综合性商业综合体,拥有广泛的商业用途。
其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江汉一桥头南岸,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绿地中心由塔楼、商业裙楼以及商业街区组成,是一个集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酒店住宿、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业。
首先,武汉绿地中心在商务办公方面提供了高端的办公空间。
其中,塔楼是绿地中心的主楼,共有43层,高度达到212米,是武汉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塔楼设有高品质的写字楼,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入驻。
商业裙楼则为中小企业和独立店铺提供了灵活的办公空间,使得各类企业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办公场所。
其次,武汉绿地中心在商业零售方面拥有丰富多样的购物资源。
商业裙楼和商业街区集合了众多时尚潮流、奢侈品牌以及知名品牌商铺,涵盖了服饰、餐饮、娱乐、电子产品等多个行业。
购物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时尚的服饰、独特的饰品、高品质的美容用品等,同时也有各种美食供应,让人们享受到丰富多元的购物和消费体验。
此外,武汉绿地中心还设有高品质的酒店和住宿服务。
其中,酒店位于塔楼的上部,共有41层,是国内首家由W酒店品牌管理的酒店。
这里配备了现代化的客房设施和豪华装潢,为入住的客人提供了高品质的住宿体验。
除了商务办公、商业零售和酒店住宿,武汉绿地中心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
商业街区内设有多个影院、KTV、桌球、棋牌等娱乐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多个选择。
此外,绿地中心还有一座高空旋转餐厅,可以俯瞰整个武汉市区的美景,为人们带来一个独特的就餐体验。
总之,武汉绿地中心作为综合性商业综合体,提供了广泛的商业用途。
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高品质的办公空间,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购物体验和休闲娱乐活动。
绿地中心的综合性质使其成为人们商务办公、购物、休闲娱乐和入住酒店的理想场所。
武汉绿地:“中国第一高楼”停工风波近日,武汉市一直处于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武汉绿地中心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武汉绿地中心,是武汉市地标性建筑,也是城市中心的一颗明珠。
近日,由于一系列停工传言的流出,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进展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座风头正劲的高楼项目陷入停工风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事件。
停工风波是怎么开始的?根据消息来源,武汉绿地中心的停工传言最早是由武汉市本地的一些小道消息渐渐扩散开来的。
一些工地内部人员传出的消息称,由于资金短缺,项目方已经决定暂停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
而随着这一消息的传播,武汉绿地中心的名声一下子就在市场上遭到了质疑。
甚至还有人开始传出这座高楼可能会成为一座“空中楼阁”的传言,对此有关方面迅速作出了澄清。
我们来看看武汉绿地中心究竟停工了没有。
据了解,武汉绿地中心的项目方以及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都针对此事作出了澄清。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方表示,目前项目的建设进度是正常的,不存在停工的情况。
而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也表示,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所涉及的资金问题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项目的建设会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下去。
从这两方面的表态来看,武汉绿地中心并没有出现停工的情况。
所以,关于“武汉绿地中心停工”的传言是否属实,还需要继续观察。
接着,我们来谈谈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进程。
武汉绿地中心是由国内知名的绿地集团开发,该项目位于武汉市中心的江岸区。
武汉绿地中心占地面积广阔,规划总建筑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是一座综合性超高层建筑。
项目中心的“中国第一高楼”--绿地中心大厦,将成为武汉市的地标性建筑。
而且,武汉绿地中心还被规划为一个多功能综合体,包括商务办公、酒店、购物中心等多种用途。
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进程对武汉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是否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一事件中,也有人对此提出了猜测。
由于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规模庞大,牵扯到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
武汉绿地:“中国第一高楼”停工风波近日,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工地上突然出现了停工的消息,这一风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武汉绿地中心作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高楼”,因其雄伟的规划与壮观的外观而备受瞩目。
而停工风波的出现,让人们对这一项目的进展产生了极大的疑虑和担忧。
武汉绿地中心是由绿地集团投资兴建的一座综合性大楼,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78000平方米,总高度预计达到636米,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该项目一开始就备受瞩目,因为它的建成将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对于武汉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从2017年开始动工以来,工程进展一直不容乐观,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工程的停滞,而最终的停工风波更是让人们对这座高楼的前景产生了严重的担忧。
停工风波的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停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因为项目所在地的土地纠纷。
在项目启动之初,便因为土地所有权问题而引发纠纷,导致项目进展受到了影响。
其次是由于资金问题。
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然而该项目的资金链一直不够稳定。
虽然绿地集团一直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项目进展的一大瓶颈。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项目的经营和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项目的停工。
对于武汉绿地中心的停工,社会各界的反响也是非常大的。
一方面,许多业内专家纷纷表示,武汉绿地中心的停工将对武汉市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
如今,武汉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而武汉绿地中心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武汉的城市形象,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前来。
一旦这座标志性建筑的建设陷入停滞,将会给武汉的形象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许多市民也表达了对项目停工的担忧。
他们认为这样的停工将会导致回报较为缓慢,进一步延长了工期,同时也会对周边环境和交通造成不小的影响。
针对武汉绿地中心停工风波,绿地集团也表示了他们的态度。
据悉,绿地集团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以期尽快解决项目的停工问题。
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2 基坑概况 (1)1.3 基坑周边环境概况 (1)2 监测目的和范围 (1)2.1 监测目的 (1)2.2 监测范围 (1)3 监测依据 (1)4 监测内容及方法 (2)4.1 监测内容 (2)4.2 监测点布设、观测方法 (2)5 监测频率 (4)6 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 (5)6.1基坑预警值 (5)6.2基坑险情预报 (6)7 监测人员、设备的配备 (8)7.1人员配备情况 (8)7.2仪器配备情况 (8)1 项目概况1.1 工程概况XXXXX。
1.2 基坑概况XXXXX。
1.3 基坑周边环境概况XXXXX。
2 监测目的和范围2.1 监测目的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施工,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
2.2 监测范围XXX项目基坑。
3 监测依据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1、《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BJ/T 8-2007);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甲方提供的图纸、支护设计方案和相关技术资料。
4 监测内容及方法4.1 监测内容结合设计要求,虑到本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的性质和本基坑的安全等级以及房屋建筑的状况,确定本深基坑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4.1.1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观测;(2)深层土体位移观测;(3)裂缝观测(必要时);(4)目测巡视。
4.1.2周边环境的监测(1)周边管线、道路、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沉降、倾斜的观测;(2)裂缝观测(必要时);(3)目测巡视。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办公楼制冷机房质量创优策划目录一、项目概述 (3)1. 项目背景介绍 (3)2. 项目目标与愿景 (4)3. 项目实施范围及进度安排 (5)二、制冷机房建设规划 (6)1. 制冷机房布局设计 (7)1.1 总体布局原则 (8)1.2 工艺流程设计 (9)1.3 设备摆放规划 (9)1.4 安全通道及出口设置 (11)2. 制冷系统选型及配置方案 (12)2.1 制冷系统类型选择依据 (13)2.2 关键设备参数设定与配置 (14)2.3 系统可靠性、节能性分析 (15)3. 配套辅助设施规划 (17)3.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8)3.2 通风与照明系统设计 (19)3.3 消防设施配置方案 (21)三、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 (22)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完善 (23)1.1 质量管理制度制定 (25)1.2 质量责任制落实 (26)1.3 质量监督检查机制构建 (27)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28)2.1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29)2.2 施工过程技术要点控制 (30)2.3 施工工艺流程优化 (31)3. 验收标准及流程制定与实施 (32)3.1 验收标准制定依据及内容 (34)3.2 验收流程设计与实施 (35)3.3 问题整改与复查机制 (36)四、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措施 (36)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37)1.1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38)1.2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 (39)1.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41)2. 环境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制定 (42)2.1 施工环境影响评估 (43)2.2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推广 (44)2.3 环境应急响应机制构建 (45)五、工程进度管理与资源保障 (46)一、项目概述制冷机房设计优化:通过对制冷机房的布局、设备选型、管道系统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制冷效果,降低能耗。
设备选型与采购: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制冷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降低运行成本。
武汉绿地:“中国第一高楼”停工风波自2018年开始,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就备受瞩目。
该项目的规划是建成一座高达636米的摩天大楼,被誉为“中国第一高楼”。
最近该项目停工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停工的原因是什么?停工对于武汉和整个中国的建筑产业又会有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这一问题。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一直备受关注,其规划的高度将达到636米,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而且,该项目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位于武汉市中心黄鹤楼旁,被誉为武汉城市的新地标。
据了解,该项目在2019年7月至今一直处于停工状态,原因是由于开发商武汉绿地集团与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土地使用、规划等方面存在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而这些分歧的根源则是规划设置超高层建筑对于城市发展及对于黄鹤楼的影响。
规划设置超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的发展可以带来一定的益处。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节约城市的用地资源,方便城市的管理和交通。
大型建设项目的进行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商业和就业机会。
超高层建筑对于城市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对于城市的资源消耗会显著增加。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会对城市的环境和交通带来一定的挑战,比如:增加城市的交通拥堵,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等等。
对于武汉绿地中心项目,与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在规划上出现争议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所带来的影响。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将会极大的改变周边的建筑布局和环境风貌,也可能会对周围的历史文化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会对周边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带来一定的压力,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和适应。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还需要满足严格的安全要求和规定,这也是属于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的停工也会对于武汉和整个中国的建筑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项目的停工将会影响到投资方和建筑企业的收益和形象,同时也会影响到项目周边地区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世界高楼排名1、哈利法塔828米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有162层,总高828米的摩天大楼。
哈利法塔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为当前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造价达15亿美元。
2、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646米中文名称: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地点:深圳市福田区01号地块,益田路与福华路交汇处西南角。
建设单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单位: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工时间:2009年8月(整理场地)。
竣工时间:2014年。
总用地面积:㎡。
建设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459187㎡,其中计容积率面积:㎡,不计容积率面积:㎡。
建筑基底面积:㎡。
塔顶高度:660米。
主体高度:597米。
建筑层数:地上118层裙楼:10层结构形式:带外伸臂的混合结构。
设计年限:50年3、东京天空树634米东京天空树(日语:东京スカイツリー,英语:Tokyo Sky Tree),正式命名前称为新东京铁塔(新东京タワー),又称墨田塔(すみだタワー)、东京晴天塔,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墨田区的电波塔。
由东武铁道和其子公司东武塔天空树共同筹建,于2008年7月14日动工,2012年2月29日竣工,预计于2012年5月22日对外开放。
其高度为米,于2011年11月17日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第一高塔”,成为全世界最高的自立式电波塔。
名称:东京天空树外文名:日文:东京スカイツリー(假名:とうきょうスカイツリー;罗马音:Tōkyō Sukai Tsurī)英文:Tokyo Sky Tree其他名称:新东京铁塔(新东京タワー,为正式命名前的名称)、墨田塔(すみだタワー)、东京晴天塔(台湾译名)所在地:日本东京都墨田区押上一丁目现况:已建成建造时间:2008年7月14日~2012年2月29日开放日:2012年5月22日(预定)用途:电波塔、展览馆、商场、博物馆、商办设施、表演厅、学习中心、停车场高度:米(铁塔本体),160米(附属建筑)楼层数:地上32层,地下3层楼板面积:m²花费:约400亿日元(预计)4、上海中心大厦632米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功能区,占地3万多平方米,所处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为上海陆家嘴摩天大楼建设计划最后的压轴工程。
世界高楼排名1、哈利法塔828米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有162层,总高828米的摩天大楼。
哈利法塔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为当前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造价达15亿美元。
2、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646米中文名称: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地点:深圳市福田区01号地块,益田路与福华路交汇处西南角。
建设单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单位: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工时间:2009年8月(整理场地)。
竣工时间:2014年。
总用地面积:18931.74㎡。
建设用地面积:18931.74㎡。
总建筑面积:459187㎡,其中计容积率面积:388679.0㎡,不计容积率面积:71986.0㎡。
建筑基底面积:12305.63㎡。
塔顶高度:660米。
主体高度:597米。
建筑层数:地上118层裙楼:10层结构形式:带外伸臂的混合结构。
设计年限:50年3、东京天空树634米东京天空树(日语:东京スカイツリー,英语:Tokyo Sky Tree),正式命名前称为新东京铁塔(新东京タワー),又称墨田塔(すみだタワー)、东京晴天塔,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墨田区的电波塔。
由东武铁道和其子公司东武塔天空树共同筹建,于2008年7月14日动工,2012年2月29日竣工,预计于2012年5月22日对外开放。
其高度为634.0米,于2011年11月17日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第一高塔”,成为全世界最高的自立式电波塔。
名称:东京天空树外文名:日文:东京スカイツリー(假名:とうきょうスカイツリー;罗马音:Tōkyō Sukai Tsurī)英文:Tokyo Sky Tree其他名称:新东京铁塔(新东京タワー,为正式命名前的名称)、墨田塔(すみだタワー)、东京晴天塔(台湾译名)所在地:日本东京都墨田区押上一丁目现况:已建成建造时间:2008年7月14日~2012年2月29日开放日:2012年5月22日(预定)用途:电波塔、展览馆、商场、博物馆、商办设施、表演厅、学习中心、停车场高度:634.00米(铁塔本体),160米(附属建筑)楼层数:地上32层,地下3层楼板面积:31507.42 m²花费:约400亿日元(预计)4、上海中心大厦632米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功能区,占地3万多平方米,所处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为上海陆家嘴摩天大楼建设计划最后的压轴工程。
武汉绿地中心主塔外幕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审批: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07-08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10)1.1 编制内容简述 (10)1.2 编制依据 (10)第二章工程概况简述 (13)2.1 工程介绍 (13)2.1.1 工程名称 (13)2.1.2 工程地点 (13)2.1.3 结构形式 (13)2.1.4 业主、管理公司及各工程顾问 (13)2.1.5 项目简介 (13)2.2 项目定位及质量要求 (14)2.2.1 项目定位 (14)2.2.2 质量要求 (14)2.3 幕墙系统介绍及施工难点 (14)2.3.1 幕墙系统介绍 (14)2.3.2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15)第三章施工前准备 (16)3.1 与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 (16)3.2 技术准备 (16)3.3 人员准备 (17)3.4 施工现场准备 (17)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 (18)4.1 施工段的划分 (18)4.2 工程管理目标及施工优势 (19)4.2.1 质量目标 (19)4.2.2 工期目标 (19)4.2.3 安全目标 (20)4.2.4 文明施工目标 (20)4.2.5 环保目标 (20)4.2.6 资金及成本目标 (20)4.2.7 施工优势 (21)4.3 工程整体组织管理 (22)4.3.1 深化设计组织管理 (22)4.3.2 材料采购组织管理 (24)4.3.3 工厂加工组织管理 (27)4.3.4 现场安装组织管理 (28)4.4 施工顺序 (29)4.5 项目组织机构 (30)4.5.1 项目部组织机构(详见组织机构图) (30)4.5.2 施工作业层组织机构 (30)4.5.3 项目经理部各人员职责 (32)4.5.4 总部与现场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37)4.6 劳动力配备及进场计划 (40)4.6.1 劳动力安排、要求及工资发放 (40)4.6.2 劳动力来源及安排 (41)4.7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和进场计划 (42)4.7.1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和进场计划表 (42)4.7.2 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实物参照 (45)4.8 施工用水用电计划 (49)4.9施工总平面布置 (49)4.9.1平面布置依据及原则 (49)4.9.2施工平面布置 (50)4.9.3 现场办公室及临时设施布置 (50)4.9.4施工平面布置 (51)第五章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53)5.1 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53)5.1.1 施工进度管理流程图 (53)5.1.2 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53)5.1.3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54)5.2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54)5.2.1 设计阶段进度计划及技术保证措施 (54)5.2.2 材料采购供应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57)5.2.3 生产加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59)5.2.4 现场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62)第六章季节施工措施 (65)6.1 雨季施工措施 (65)6.1.1 雨季施工部署及准备 (65)6.1.2 雨季施工措施 (65)6.1.3 雨季施工物资准备 (67)6.2 冬季施工措施 (67)6.2.1 冬季施工部署及准备 (67)6.2.2 冬季施工措施 (68)6.3 夏季高温施工措施 (71)6.4 幕墙防雷接地技术保障措施 (71)第七章材料采购、运输、搬运与堆放 (72)7.1 材料采购 (72)7.1.1 材料选用 (72)7.1.2 材料的采购及供应 (72)7.2 材料的运输、搬运与堆放 (75)7.2.1 场外材料运输组织 (75)7.2.2 施工场内材料运输组织与搬运 (76)7.2.3 材料的堆放 (76)7.2.4 工厂送货 (77)7.2.5 型材、钢材搬入途径 (77)第八章幕墙电动吊篮施工方案 (78)8.1 编制依据 (78)8.2 准备工作 (78)8.3 施工用电动吊篮的型号及说明 (78)8.5 电动吊篮的安装、移位及拆除方案 (79)8.6 安全操作规程 (83)8.7 季节性施工措施 (84)8.8 验算及验收 (85)8.9 培训 (88)8.10维护、保养 (88)第九章施工组织方案 (89)9.1 测量放线 (89)9.1.1 编制依据 (89)9.1.2 执行技术标准 (89)9.1.3 控制测量规划部署 (89)9.1.4 测量放线方法 (92)9.2 结构与预埋件位置检查及偏差处理方案 (102)9.2.1 一层板式预埋件偏移处理 (102)9.2.2 一层以上焊接钢预埋件偏移处理 (102)9.3 垂直运输方案选择与部署 (104)9.3.1 垂直运输方案选择 (104)9.3.2 垂直运输设备同施工电梯的选用及布置 (106)9.4 单元板块垂直运输步骤 (118)9.4.1 单元体运输准备 (118)9.4.2 单元板块吊装注意事项 (120)9.4.3 安全注意事项 (120)9.5 A4系统(BODY穹顶框架幕墙)安装方案 (120)9.5.1 系统说明 (121)9.5.2 施工顺序 (122)9.5.3 幕墙安装方案 (122)9.5.4 幕墙的半成品及成品保护 (131)9.5.5 安全措施 (131)9.6 B1系统(BODY办公大堂玻璃幕墙)安装方案 (132)9.6.1 脚手架搭设方案 (132)9.6.3 玻璃肋辅助安全措施 (143)9.7 B2系统(BODY酒店及公寓大堂框架幕墙)安装方案 (144)9.7.1 概述 (144)9.7.2 包钢框架幕墙安装方案 (144)9.8 C系统(BODY凹口位单元体幕墙)安装方案 (148)9.8.1概述 (148)9.8.2技术准备 (148)9.8.3具体施工方法 (148)9.9 C系统(BODY凹口位横向大装饰)安装方案 (155)9.9.1概述 (155)9.9.2技术准备 (155)9.9.3具体施工方法 (155)9.10 D4系统(SHIELD塔冠框架幕墙)安装方案 (158)9.10.1系统说明 (158)9.10.2施工顺序 (158)9.10.3幕墙安装方案 (159)9.10.4幕墙的半成品及成品保护 (167)9.10.5安全措施 (167)9.10.6幕墙的验收程序 (168)9.11 D5系统(SHIELD转角板块框架幕墙)安装方案 (169)9.11.1概述 (169)9.11.2金属板框架幕墙安装方案 (169)9.12 E系统(塔冠底面开放式不锈钢框架幕墙)安装方案 (172)9.12.1系统说明 (172)9.12.2施工顺序 (173)9.12.3幕墙安装方案 (173)9.12.4幕墙的半成品及成品保护 (180)9.12.5安全措施 (181)9.13 F系统(SHIELD底部大堂框架幕墙)安装方案 (182)9.13.1镀锌钢方通安装 (182)9.13.3脚手架搭设方案 (182)9.13.4金属板框架幕墙安装方案 (182)9.14 G系统(凹口位置不锈钢百叶吊顶)安装方案 (186)9. 14.1概述 (186)9. 14.2技术准备 (186)9. 14.3具体施工方法 (186)9.15 H,J系统(办公楼入口门厅)安装方案 (189)9.15.1技术准备 (189)9. 15.2玻璃肋幕墙工艺流程 (189)9. 15.3具体施工方法 (189)9.16 K系统(办公楼雨棚)安装方案 (195)9.16.1安装流程 (195)9.16.2雨棚安装 (195)9.17 L系统(酒店及公寓雨棚)安装方案 (201)9.17.1安装流程 (201)9.17.2雨棚安装 (201)9.18 BODY及SHIELD区域玻璃更换方案 (208)9.18.1 BODY区域玻璃更换 (208)9.18.2 SHIELD区域玻璃更换 (215)9.18.3玻璃补片应急措施 (220)9.19 DOME及CROWN区域玻璃更换方案 (221)9.19.1 CROWN塔冠区域玻璃更换 (221)9.19.2 DOME穹顶区域玻璃更换 (225)9.19.3玻璃补片应急措施 (230)9.20 DOME及CROWN区域脚手架 (232)9.20.1编制目的及编制依据 (232)9.20.2搭设顺序 (232)9.20.3搭设的基本要求 (232)9.20.4脚手架的搭设程序说明 (234)9.20.5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要求 (236)9.20.7人员准备及现场要求 (238)9.20.8脚手架的放线定位及搭设 (238)9.20.9脚手架的质量要求 (239)9.20.10搭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40)9.20.11安全要求与措施 (240)9.21人货梯收口 (241)9.22防雷系统施工方案 (242)9.22.1 防雷设计方案 (242)9.22.2 避雷节点施工工艺 (242)9.22.3均压环分布接图 (243)9.22.4均压环的焊接 (243)9.22.5均压环的检查、验收 (243)9.23成品、半成品运输方案 (243)第十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245)10.1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 (245)10.2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245)10.3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246)10.4企业形象与品牌建设以及现场场容管理 (247)10.5文明施工保障计划 (248)10.6 防止施工扰民的措施 (248)第十一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49)11.1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249)11.2 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 (249)11.3安全保障计划 (253)11.4安全重点、难点预控 (260)11.5现场消防安全、保卫 (263)11.6 安全硬件设施投入 (266)11.7安全、消防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267)第十二章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273)12.2、编制说明 (273)12.3、接料平台设计 (273)12.3.1.主平台制作 (273)12.3.2.平台上挂板制作 (274)12.3.3.与预埋件的挂点制作 (274)12.4、卸料平台搭设 (275)12.4.1.卸料平台在各楼层的布置 (275)12.4.2.卸料平台安装要点 (276)12.5、卸料平台安全使用管理 (278)12.6、计算书 (278)第十三章工程资料管理 (291)13.1 工程资料管理的内容 (291)13.2 施工管理资料 (295)13.3资料验收与移交 (297)13.4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建筑幕墙类)、“鲁班奖”幕墙工程资料管理计划 (297)第一章编制说明1.1 编制内容简述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武汉绿地中心主塔楼外幕墙专业分包工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综合性纲要,围绕工程的施工特点、技术难点、及现有的施工条件等,从工程概况简述;施工前准备;施工总体部署;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季节施工措施;材料采购、运输、搬运与堆放;幕墙电动吊篮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卸料平台施工方案,工程资料管理。
武汉绿地:“中国第一高楼”停工风波近日,武汉市的绿地集团旗下的一个建筑项目——绿地中心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这座地标性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高楼”,但却因为停工风波而备受争议。
事情的起因是该项目的承包商和绿地集团之间发生了纠纷,导致工地陷入停工状态,给整个工程进度带来了不小的问题,也让全国范围内的建筑业界和相关行业都感到了震惊。
随着工程的推进,该项目却陷入了停工的风波之中,原本熙熙攘攘的工地变得一片寂静。
据悉,停工的原因在于绿地集团和承包商之间发生了纠纷,具体的情况并没有对外公布。
但从工地停工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中不难看出,这场纠纷对于整个项目的进度和规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据业内人士透露,停工风波导致了工程进度受到了较大的延误,原本规划的完工时间也无法按时实现,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的重新规划和调整。
这无疑极大地影响了绿地中心项目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也给投资方和周边区域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对于绿地集团和承包商之间的纠纷,业内人士和相关部门也十分关注。
毕竟,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建筑工程纠纷,更是一次关乎城市形象和品质的争执。
尤其是对于绿地集团来说,这次停工风波无疑打击了其在行业内的形象和信誉。
作为国内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绿地集团一直以“创造美好生活”为企业使命,不断推出有品质、有品位的建筑项目。
这次停工风波却让外界对其在项目把控和管理上产生了质疑,也让原本备受期待的绿地中心项目陷入了一片困境之中。
对于绿地中心项目的停工,武汉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表示关注和关心。
毕竟,作为武汉市的一个重要地标性建筑,绿地中心的建设对于武汉的城市形象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方面都呼吁绿地集团和承包商尽快化解纠纷,让这座高耸的地标继续矗立在武汉的城市天际线之中。
绿地中心项目还将成为武汉市的一个重要商务综合体,将为武汉市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座地标性建筑将成为武汉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吸引大量的投资和商业活动,为武汉市所在的华中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武汉绿地中心主塔建设工程钢结构巨柱制作方案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巨柱的材料选择。
巨柱作为主塔的承重结构,需要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采用钢材作为巨柱的材料。
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能够在面对强烈风力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保持稳定,并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其次,需要考虑巨柱的设计和制作。
根据武汉绿地中心主塔建设工程的设计需求,巨柱应该具备承载主塔自身重量以及外部荷载的能力。
因此,在巨柱的设计阶段,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和强度分析,确保巨柱的设计满足安全要求。
在巨柱制作方面,可以采用预制构件的方式进行制作。
预制构件具有制作工艺简单、工期短、工程质量较高的优势。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化的钢结构加工设备,如数控切割、焊接和冲压等,确保精确的尺寸和质量。
制作巨柱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焊接和热处理等工艺操作。
焊接是巨柱制作的主要工艺之一,需要使用高质量的焊接材料和技术,确保焊缝的牢固性和密实性。
热处理是为了消除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和提高巨柱的强度,可以采用控制冷却的方式进行热处理。
最后,在巨柱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
质量检验包括对巨柱的尺寸、焊缝、表面质量等进行检查,确保巨柱的制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验收阶段则是对巨柱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审查和验证,确保巨柱能够承受预定的荷载和地震力。
同时,还需要进行巨柱的防腐、防锈处理,以延长巨柱的使用寿命。
总之,武汉绿地中心主塔建设工程的钢结构巨柱制作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环节。
需要通过材料选择、设计计算、制作工艺和质量验收等一系列步骤来确保巨柱的质量和安全性。
只有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巨柱,才能为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做出贡献。
武汉绿地:“中国第一高楼”停工风波近日,武汉市的一项重大工程——“武汉绿地中心”停工,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工程的停工原因是绿地集团、中建二局等企业项目资金短缺,无法按计划向施工方付款。
同时,有人担心,该项目是否存在其他问题,如资金来源的透明度、土地出让价格等。
“武汉绿地中心”是一座地标性建筑,位于长江之滨,总高度为636米,是中国目前在建高楼中的“一号楼”。
该楼将包括大型商业中心、观光塔、五星级酒店、高级写字楼等。
该工程于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于2022年完工。
此次停工风波引起了公众的热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停工反映了绿地集团等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也反映了房地产行业的困境;另一方面,一些人则担心,该工程是否存在其他问题,如开发商的融资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对于这次停工事件,绿地集团表示,停工是因项目资金短缺,而且三家银行拒绝贷款,导致项目无法继续。
该公司也承诺,会采取各种方法来解决资金问题,并向施工方支付欠款。
而负责该项目的承包商中建二局则表示,他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希望抓紧时间继续施工,以确保工程的按时完工。
整个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思考。
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之一,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其已经成为了诸多企业的主要盈利来源。
但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不断加强,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不断暴露出来。
近几年,两桶油、贾跃亭等知名企业的资金短缺和破产,都与其在房地产行业的大规模投资有关。
这一事件也提示我们,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合理分配资金,避免过度投资。
同时,此次事件也反映了企业管理层需要提高精益管理水平,避免出现资金短缺等重大问题。
虽然绿地集团表示,资金短缺是由于银行贷款被拒绝,但这也反映了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困难,需要采取更加妥善的管理措施。
总之,此次“武汉绿地中心”停工事件不仅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思考,也提醒我们,在房地产行业投资需谨慎,管理层需要提高管理水平,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武汉绿地:“中国第一高楼”停工风波作者:苏杰德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0年第01期一条满是锈迹的钢铁横梁,悬在475米高的武汉绿地中心大楼楼顶,这里是武汉之巅。
从这个高度俯瞰,长江自西向东穿过一座座大桥,整个武汉城尽收眼底。
不过,这个武汉之巅的处境最近却有些“尴尬”。
2019年10月30日,承建方中建三局的一张“催款单”让其处于风口浪尖:“因业主欠付我司巨额工程进度款,已造成我司资金无法正常周转,被迫即日起对项目实行全面停工。
”中建三局所说的业主,是国内房地产龙头企业绿地集团。
这个被催款的武汉绿地中心,身份很独特,它曾经有个代号叫武汉绿地636——摩天大楼的名字后面会配上建设高度的数字,这是其区别其他建筑的独特标签,这个最初的设计高度比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上海中心还高了4米,有意争夺“中国第一高楼”。
武汉绿地中心是国内摩天大楼“野蛮生长”年代的一个缩影。
过去10年,各城市争相推出摩天大楼计划,设计高度不断刷新。
武汉绿地636之后,还有苏州中南729、长沙远大838等。
不过,这些宏伟的计划由于成本高昂,很多只留在了过往的文字报道中。
武汉绿地中心,是近年来国内摩天大楼“缩水”的样本。
去年,武汉绿地中心高度因为民用航空安全问题,最终高度被限定在475米。
从那时起,国内摩天大楼建设高度不能高于500米成为一条看不见的“红线”。
停工风波中建三局发出的这份催款单,很快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极大关注。
“欠款方”绿地集团堪称超高层爱好者,2005年建成其首座超高层——南京紫峰大厦后,先后在郑州、西安、广州等地攻城掠地。
其中,武汉绿地中心可以说是绿地集团超高层事业的巅峰之作。
这座摩天大厦坐落在武昌区和平大道上,距离长江大约200米,由曾主持设计迪拜塔等多个世界著名超高层的建筑设计团队设计打造,预计总投资300亿元,规划设计高度636米,目标直指中国第一。
中建三局是中国建筑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武汉,先后参与了上海环球中心、北京中国尊、天津117大厦等二十多个城市的第一高楼建设。
武汉绿地:“中国第一高楼”停工风波
武汉绿地中心,中国第一高楼,是一座位于武汉市江汉区的超高层办公建筑。
然而,
最近这栋楼的停工风波却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工程已经停工了两个月,而停工的原因是融资问题。
由于资金链断裂,施工方无法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进度,被迫暂停施工。
该楼的业主、承
包商、监理方等各方面的利益纷争,导致融资难度增加。
此外,由于政府部门的次数调查,银行贷款也出现了问题。
武汉绿地中心的停工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方面,它是武汉市规划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第一高楼,它也是该市
的城市形象之一。
武汉市相关部门介入其中,督促各方协调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继续进
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找到更
有效的资金运作模式,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管和规范,鼓励更
多透明的合作机制,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
稳定性。
毋庸置疑,武汉绿地中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代表了中国城市建设和资本市场的进步。
它的延期也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需要发掘其中的问题,在未来的城市
建设中避免类似状况。
武汉绿地:“中国第一高楼”停工风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因其规模宏大、建设高度超过600米而备受瞩目,更因为其一度被誉为“中国第一高楼”而备受关注。
近日,这一备受瞩目的项目却突然停工,并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的停工风波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超高层建筑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读。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是由绿地集团投资兴建的一座世界级超高层建筑,占地约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56万平方米。
项目计划包括写字楼、商业空间、酒店和高端住宅等多元化功能,建成后将成为武汉的新地标。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建设高度预计将超过600米,这将使其成为中国目前最高的建筑,也因此备受瞩目。
近日,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却因停工风波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据报道,该项目自去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出现了多次停工的情况,最初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后又是由于设计变更和技术调整等种种原因。
这一系列的停工事件不仅影响了项目的进度,也引起了业内人士对项目是否能够如期完工的质疑。
造成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停工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风载荷、抗震设计等多个因素,因此其建设周期通常较长。
进而,项目的资金问题也是导致停工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投资规模庞大,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或资金周转紧张的情况,就可能导致项目停工。
由于技术、设计等方面的调整也可能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进而导致项目停工。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的停工风波不仅仅引起了业内的纷纷讨论,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作为备受瞩目的超高层建筑项目,其停工风波对中国的超高层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停工事件提醒了业界人士,特别是投资方和开发商,在进行超高层建筑项目投资时需要加强对项目的前期调研和风险评估。
通过提前解决项目可能面临的资金、技术、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尽量避免因这些问题导致项目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