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18.50 KB
- 文档页数:19
机械制造工艺学连接座及其夹具课程设计1. 引言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连接座及其夹具的相关知识。
连接座是机械零件之间连接的重要部分,而夹具则是用于固定工件并保持其位置、姿态以及实现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持等功能。
通过深入了解连接座和夹具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应用场景,能够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 连接座的分类连接座是机械零件之间传递力和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紧固连接座紧固连接座是通过螺纹或键配合等方式将两个零件紧密连接在一起,常见的有螺纹连接、键连接等。
本课程设计将重点介绍螺纹连接座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应用场景。
2.2 焊接连接座焊接连接座是通过焊接技术将两个零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常见的有电弧焊接、气体保护焊接等。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焊接连接座的设计原理、焊接工艺以及常见的焊接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2.3 锁紧连接座锁紧连接座是通过螺纹或卡簧等方式将两个零件锁定在一起,常见的有螺母连接、卡簧连接等。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锁紧连接座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应用场景。
3. 夹具的分类与设计夹具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用于固定工件并保持其位置、姿态以及实现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持等功能的装置。
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特点,夹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定位夹具定位夹具用于确定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保证加工精度和重复性,常见的有平行垫块夹具、销子定位夹具等。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定位夹具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应用场景。
3.2 夹持夹具夹持夹具用于固定工件并保持其位置和姿态,常见的有机械钳夹、气动钳夹等。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夹持夹具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应用场景。
3.3 定位夹持一体化夹具定位夹持一体化夹具集定位和夹持功能于一身,能够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常见的有模具夹具、机床专用夹具等。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定位夹持一体化夹具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应用场景。
4. 连接座及其夹具的设计与制造流程连接座及其夹具的设计与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设计需求分析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连接座及其夹具的功能、结构、材料等进行需求分析,并确定设计指标和要求。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题目:连接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4XM5螺纹工序专用夹具设计内容: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3.专用夹具装配图及其零件图纸1份4.零件图及其毛坯图1份5.设计说明书1份姓名: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杨翔宇目录1课程设计的题目 (1)2课程设计时间 (1)3课程设计的目的及其要求 (1)4设计内容 (2)4.1零件的分析 (2)4.2零件的工艺分析 (3)4.3毛坯设计 (5)4.4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 (7)4.5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 (11)4.6切削用量的选择 (14)4.7基本加工时间的确定 (16)5、心得体会 (17)6、参考文献 (18)1、课程设计的题目连接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4XM5螺纹工序专用夹具设计2、课程设计时间第十六周——第十八周3、课程设计的目的及其要求3.1课程设计的目地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处理生产工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有关理论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这次课程设计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进行了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3.1.1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和其他有关先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所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的分析和解决某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订以及工件的定位、夹紧,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从而保证零件制造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
.从而培养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3.1.2通过夹具设计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夹具结构设计(包括设计计算、工程制图等方面)的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机械工艺与夹具》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机器装配工艺基础、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装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影响加工质量的各项因素,学会分析研究加工质量的方法和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部件、产品装配工艺过程的方法。
从而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工艺知识提升、技能操作以及策略的制定与应用,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
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四、课程培养目标1、理论知识:(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基础(2)机械夹具设计基础(3)机械装配工艺规程设计基础。
2、专业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们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设计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夹具设计的一般方法,达到能够加工中等难度零件目的。
3、方法能力:(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本课程知识设计和分析工艺系统问题,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能力:通过制造工艺与夹具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求实精神通过制造工艺与夹具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
(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通过本课程学习,以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能够使学生了解从毛坯生产到机械产品装配的工艺方法,主要设备工件定位装夹,测量调整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学连接座及其夹具课程设计1. 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与机械制造相关的工艺技术。
连接座及其夹具是机械制造中常见的元件,其设计与制造对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连接座及其夹具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常见问题。
2. 连接座的分类连接座是机械产品中用于连接零件的元件,根据其结构与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螺纹连接座螺纹连接座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螺纹的相互嵌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
在设计螺纹连接座时,需要考虑螺纹的规格、螺距、螺纹深度等参数,以及连接座材料的选择与加工工艺。
2.2 键槽连接座键槽连接座是一种常用于轴与套的连接方式,其原理是通过键槽与键的配合,使得轴与套能够实现传递转矩或者作用力。
在设计键槽连接座时,需要考虑键的尺寸与形状,以及键槽的加工工艺与容差控制。
2.3 锥形连接座锥形连接座是一种通过锥度嵌合实现连接的方式,常用于机床的刀架与主轴的连接。
在设计锥形连接座时,需要考虑锥度的角度、锥度的尺寸、连接面的配合形式以及加工工艺要求。
3. 夹具的分类与设计原理夹具是用于固定工件以便进行加工或测量的装置,根据其功能与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位置夹具位置夹具主要用于定位工件,保证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精度。
常见的位置夹具有平面定位夹具、孔位定位夹具等。
在设计位置夹具时,需要考虑工件的定位参考面、定位方式、定位精度要求等因素。
3.2 夹持夹具夹持夹具主要用于固定工件,使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常见的夹持夹具有机械夹持夹具、气动夹持夹具等。
在设计夹持夹具时,需要考虑工件的形状与尺寸、夹持力的选择与控制、夹持点的位置等因素。
3.3 支撑夹具支撑夹具主要用于支撑工件,使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常见的支撑夹具有U形支撑夹具、V形支撑夹具等。
在设计支撑夹具时,需要考虑工件的形状与尺寸、支撑点的位置、支撑力的选择与控制等因素。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任务书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1. 任务需求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流程的掌控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任务是:设计一个夹具,用于固定钢板进行钻孔加工,要求该夹具易于操作、精度高、结构合理,且满足工厂生产要求。
2. 任务细则设计目标:设计一个夹具,用于固定长达1米、宽度400mm的钢板,使其能够稳固的进行钻孔加工。
该夹具各部分应该合理明确,易于操作和安装,具备出色的稳定性和精度,以确保生产质量和效率。
任务概述:本设计任务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和夹具设计的理论基础,学生需要对材料、结构、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最终确定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细节配置和图纸制作,同时还需要进行夹具的制造、试用以及运用实验。
设计内容:(1)设计计划- 对该夹具的主要部件的结构、尺寸、材料和制造方式进行确定,绘制夹具的三维结构图和内部结构剖面图。
- 选取夹具各个零件所需材料,计算其重量、长宽高等基本参数。
- 计算各个部件的强度与优化方案,特别是要考虑到夹具固定后工件的稳定性、刚度和振动特性。
- 编写夹具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更换部件等操作说明。
- 设计并制作该夹具的零部件,包括各种小配件和夹具本体。
(2)夹具制造- 对夹具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调整、试验以及合理化优化。
- 对各组件进行合理加工和材料替换,尤其是要考虑零件的精度和粗糙度的影响。
- 对夹具各部分进行动态模拟,从而实现更好的夹紧与保持效果。
(3)夹具试用- 进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验证夹具结构和使用效果,检验其稳定性和精度、耐用性等性能。
- 对夹具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在验证实验中不断优化各个部件参数,以获得最优的加工效果。
(4)实验报告- 编写实验报告,详细阐述设计过程、制造流程、实验步骤、结论分析、优化方案以及后续改进计划等内容。
3. 设计要求- 构思方案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经济性,应紧贴实际需求,符合设计标准和适用法律法规。
目录设计任务书 (1)一、零件的分析 (2)1.1 零件的作用1.2 零件的工艺分析二、工艺规程设计 (4)2.1 定位基准的选择2.2 重点工序的说明2。
3 制订工艺路线2.4 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2。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三、夹具设计 (14)3.1 问题的提出3。
2 夹具设计四、参考文献 (17)五心得体会 (18)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生产纲领:年产量为5000件设计内容:1。
零件图一张2.毛坯图一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卡片一张4. 机床夹具设计每人一套5.夹具零件图一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一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
宽度为18mm的槽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
所以,宽度为18mm的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1.2 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拔叉(型号:831003)共有3组加工表面:⑴、零件两端面,可以后端面加工精度高,可以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右端面,再以前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左端面;⑵、以花键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这一组面包括Ø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Ø22H12的花键底孔、两端的2X150倒角和距花键中心线为22mm的上顶面;⑶、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18H11mm的槽、上顶面的2—M8通孔和Ø5锥孔。
经上述分析可知,对于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零件的结构特点拔叉84009的毛坯为铸造件,在零件图上只有2处位置误差要求,即上顶面与花键中心线的平行度误差≤0.10, 18H11槽的两侧面与花键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0。
08零件外形上大体上与六面体相似,形状大体如下:零件剖视图图(1)零件大致结构图B.生产纲领、生产类型的确定根据指导老师要求,设计此零件为铸件,成批大量生产,工艺的安排基本倾向于工序分散原则,设备的选用是通用设备和专用工装,工艺手段以常规工艺为主,新工艺为辅的原则。
机械课程设计夹具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夹具设计。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夹具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夹具的主要结构和部件。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夹具设计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夹具的绘制和模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遵守工程伦理和规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夹具的定义、分类和作用:介绍夹具的基本概念,分析夹具的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2.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对称性、平衡性、可靠性等,介绍夹具设计的方法,如解析法、模拟法等。
3.夹具的主要结构和部件:分析夹具的结构,讲解夹具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使学生了解夹具的组成。
4.夹具设计的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夹具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夹具设计的软件应用:介绍夹具设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如AutoCAD、SolidWorks等,让学生学会使用软件进行夹具的绘制和模拟。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夹具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夹具设计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夹具设计实例,让学生掌握夹具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夹具设计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夹具设计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学连接座及其夹具课程设计一、引言连接座及其夹具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用于固定、连接、支撑和夹持工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学习连接座及其夹具的设计与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机械制造工艺学连接座及其夹具课程设计为题,探讨连接座及其夹具的相关知识和设计要点。
二、连接座的概念与分类连接座是指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零部件的设备或工具。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连接座可以分为螺纹连接座、键槽连接座、销连接座等。
螺纹连接座常用于连接旋转部件,键槽连接座适用于连接承载大转矩的部件,销连接座则常用于连接轴与套筒等。
三、连接座的设计要点1. 强度计算:连接座的设计要考虑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强度计算需要考虑受力情况、材料性能和连接方式等因素。
2. 接触压力分布:连接座与工件接触的面积和压力分布对连接的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时需要考虑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分布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3. 构造设计:连接座的构造设计要合理,能够满足装配要求和使用要求。
设计时需要考虑连接座的尺寸、形状、加工工艺等因素。
四、夹具的概念与分类夹具是用于固定工件、定位工件和加工工件的装置。
根据夹持方式的不同,夹具可以分为机械夹具、液压夹具、气动夹具等。
机械夹具常用于小型工件的夹持,液压夹具适用于中型工件的夹持,气动夹具适用于大型工件的夹持。
五、夹具的设计要点1. 夹持力计算:夹具的设计要考虑夹持力是否满足要求。
夹持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工件材料、夹具结构和夹持方式等因素。
2. 夹紧方式:夹具的夹紧方式有很多种,如机械式夹紧、液压式夹紧、气动式夹紧等。
设计时需要根据工件的特点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夹紧方式。
3. 定位精度:夹具的设计要考虑工件的定位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定位精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工件尺寸、夹具结构和夹紧力等因素。
六、连接座与夹具的综合设计连接座与夹具在机械制造中常常需要综合设计,以满足工件的连接和夹持要求。
在综合设计中,需要考虑连接座和夹具的配合精度、结构刚度、加工工艺等因素。
目录设计任务书 (1)一、零件的分析 (2)1.1 零件的作用1。
2 零件的工艺分析二、工艺规程设计 (4)2.1 定位基准的选择2。
2 重点工序的说明2。
3 制订工艺路线2。
4 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三、夹具设计 (14)3。
1 问题的提出3.2 夹具设计四、参考文献 (17)五心得体会 (18)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生产纲领:年产量为5000件设计内容:1。
零件图一张2。
毛坯图一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卡片一张4。
机床夹具设计每人一套5.夹具零件图一张6。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一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
宽度为18mm的槽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所以,宽度为18mm的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1。
2 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拔叉(型号:831003)共有3组加工表面:⑴、零件两端面,可以后端面加工精度高,可以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右端面,再以前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左端面;⑵、以花键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这一组面包括Ø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Ø22H12的花键底孔、两端的2X150倒角和距花键中心线为22mm的上顶面;⑶、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18H11mm的槽、上顶面的2-M8通孔和Ø5锥孔.经上述分析可知,对于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零件的结构特点拔叉84009的毛坯为铸造件,在零件图上只有2处位置误差要求,即上顶面与花键中心线的平行度误差≤0.10, 18H11槽的两侧面与花键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0。
08零件外形上大体上与六面体相似,形状大体如下:零件剖视图图(1)零件大致结构图B.生产纲领、生产类型的确定根据指导老师要求,设计此零件为铸件,成批大量生产,工艺的安排基本倾向于工序分散原则,设备的选用是通用设备和专用工装,工艺手段以常规工艺为主,新工艺为辅的原则。
C.毛坯的确定CA6140车床拔叉,零件材料HT20-40,硬度190HB~210HB,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毛坯为铸件,灰铸铁的机械加工余量按JZ67—62规定了灰铸铁铸件的三种精度等级和相应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尺寸偏差和重量偏差,在大批量生产的铸件,采用2级精度铸件,毛坯重量由《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5—2有零件≤80kg,偏差为7%,故毛坯估算约为1.0kg,采用2级精度铸件,顶面的加工余量和底面的加工余量忽略不计,两侧面的加工余量也忽略不计,由表5—4左右端面的加工余量为3±0.8,其余部分均为实心部分.故毛坯图如图(2)毛坯图图2毛坯图二工艺规程设计2。
1 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定位基准的选择得正确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2.1。
1 粗基准的选择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遵循下列原则:⑴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⑵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⑶便于工件装夹原则;⑷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⑸为了保证所有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选用加工余量小的表面作粗基准,不要用同一尺寸方向上。
两端面,后端面为精加工面,故在铣两端面时,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粗铣前端面。
加工花键底孔时,利用两边侧面找正对称面和以底面为粗基准加工花键底孔。
2。
1。
2 精基准的选择在选择精基准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设计技术要求的实现以及装夹准确、可靠、方面,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一般遵循下列原则:⑴基准重合原则;⑵统一基准原则;⑶互为基准原则;⑷自为基准原则;⑸便于装夹原则.为保证定位基准和工序基准重合,加工2—M8螺纹孔、Φ5锥孔,18H11槽以零件的坐端面和花键中心线为精基准,铣上顶面以花键中心线为精基准。
2。
2 重点工序的说明CA6140拔叉零件的重要加工面有花键底孔、两端面,花键,槽,顶面,材料为HT200,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2。
2。
1加工前后两端面根据GB1800—79规定毛坯的公差等级为IT13,表面粗糙度为Ra12。
5μm,要达到后端面Ra3.2μm的技术要求,需要经过粗铣→精铣.2。
2。
2 加工Φ22花键底孔此工序重点在于找正毛坯对称面,故采用螺旋定心夹紧机构,找正对称面,进行加工。
零件技术要求底孔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6。
3μm,毛坯为实心,故采用钻孔→扩孔,可以达到要求。
2。
2。
3 加工外径为Φ25的花键内孔零件要求花键底面粗糙度Ra1。
6μm,侧面Ra3。
2μm,由于此工序在钻底孔工序之后,故采用拉花键孔的方法,一次拉削可以达到要求。
2.2.4加工上顶面零件上顶面为精加工,粗糙度要求为Ra3。
2μm,与花键中心线的平行度误差≤0。
10mm,故以花键中心线为精基准,对上顶面进行粗铣→精铣。
2.2。
5 加工18H11槽零件技术要求槽底面要达到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侧面粗糙度为Ra3.2μm,而且两侧面和花键中心线的垂直度≤0.08,本身有精度要求,18H11,故以花键中心线和左端面为精基准,用花键心轴定位,采用铣→磨。
顶面的钻2—M8通孔和Φ5锥孔工序不是很重要,在此不做详细说明,2-M8通孔先钻孔,再攻丝,Φ5锥孔采用锥刀进行加工.2。
3 制订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此零件为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分散来提高生产率,此外,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
2。
3.1 工艺路线方案一的制订工序Ⅰ:粗铣前端面工序Ⅱ:粗、精铣后端面工序Ⅲ:钻、扩花键底孔工序Ⅳ:粗、精铣上顶面工序Ⅴ:钻2-M8通孔工序Ⅵ:钻Φ5锥孔工序Ⅶ:铣削18H11槽工序Ⅷ:磨削18H11槽工序Ⅸ:拉花键工序Ⅹ:挫圆角工序Ⅺ:去毛刺工序Ⅻ:终检2.3.2 工艺路线方案二的制订工序Ⅰ:粗铣前端面工序Ⅱ:粗、精铣后端面工序Ⅲ:钻、扩花键底孔工序Ⅳ:拉花键工序Ⅴ:粗、精铣上顶面工序Ⅵ:钻2-M8通孔工序Ⅶ:钻Φ5锥孔工序Ⅷ:铣削18H11槽工序Ⅸ:磨削18H11槽工序Ⅹ :挫圆角工序Ⅺ:去毛刺工序Ⅻ:终检2。
3.3 两种工艺路线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种方案,工艺路线一把拉花键放在磨削18H11槽之后,在此,工序4、工序5、工序6、工序7、工序8中很难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造成生产率的下降。
工艺路线二,一把花键底孔钻削出来后紧接着就是拉花键,这样,后面的工序就很容易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即以花键心轴进行定位,进行螺旋夹紧,此方案定位精度高,专用夹具结构简单、可靠。
通过以上的两种工艺路线的优、缺点的分析,最后确定工艺路线二为该零件的加工路线.工艺过程详见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2。
4 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确定工序(或工步)尺寸的一般方法是:由加工表面的最后工序(或工步)向前推算,前面已经根据有关资料查出了零件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总余量(即毛坯余量),将加工余量分配给各工序加工余量,然后往前推算工序尺寸。
CA6140 的拨叉材料为HT200。
毛坯重量约为1.0 kg ,生产类型为由大批量生产,毛坯为铸件,精度为2级铸件,大体尺寸确定,外表面加工面少,根据以上原始资料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个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如下:⒈前后端面的加工余量前后端面有3±0。
8mm的加工余量,足以把铸铁的硬质表面层切除.前端面粗铣一次即可,加工余量3mm,工序基本尺寸为83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公差值0.22mm,表面粗糙度Ra5μm,上下偏差按“入体原则”确定(以后按照此原则确定)。
后端面粗铣一次,精铣一次,粗铣加工余量 2.8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公差值0。
22mm,精铣加工余量0.2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7,公差值0。
035mm,表面粗糙度Ra3。
2μm,工序基本尺寸为80mm.⒉矩形花键底孔要求以矩形花键的外径定心,故先钻中心孔,再扩,最后拉削,内孔尺寸为Φ22H12,见零件图,参照《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3—59确定孔加工余量的分配.钻孔Φ20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公差值0.13mm。
扩孔Φ21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0,公差值0。
084mm,粗糙度Ra6。
3μm。
拉花键花键孔要求以外径定心:拉削时加工余量参照《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取 2Ζ=1mm。
⒊顶面的加工余量此工序分为两个工步:①粗铣顶面;②精铣顶面。
粗铣加工余量为2。
8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公差值0.22mm.精铣加工余量为0。
2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7,公差值0。
035mm,表面粗糙度Ra3.2μm。
⒋18H11槽的加工余量铣削的加工余量:槽底面的铣削余量为50mm,槽侧面的铣削余量为17。
9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2,公差值0.25mm,槽底面表面粗糙度Ra6。
3μm。
磨削的加工余量:槽侧面的磨削余量为0.5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9,公差值为0。
043mm,侧面粗糙度为Ra3。
2μm。
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Ⅰ:铣端面。
1)粗铣左端面α=0。
25mm/Z (表3—28)fν=0.35m/s(21m/min) (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 w =175mm ,齿数Z=16.n s =wd 1000⋅⋅πv =1753.1435.01000⨯⨯=0。
637r/s (38.2r/min ) 按机床选取n w =31.5r/min=0。
522r/s (表4—17)故实际切削速度ν=1000n d s w ⋅⋅π=0.29m/s 切削工时l=75mm ,l 1=175mm ,l 2=3mmt m =Z n l l l f w 21⋅⋅++α= 6125.0522.0317557⨯⨯++=121。
2s=2.02min 2)粗铣右端面粗铣右端面的进给量、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与粗铣左端面的切削用量相同。
切削工时l=45mm ,l 1=175mm ,l 2=3mmt m =Zn l l l f w 21⋅⋅++α= 6125.0522.0317554⨯⨯++=106。
8s=1。
78min 3)精铣左端面αf =0.10mm/Z (表3—28)ν=0.30m/s(18m/min ) (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 w =175mm ,齿数Z=16。
n s =w d 1000⋅⋅πv =1753.1430.01000⨯⨯=0.546r/s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