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
- 格式:docx
- 大小:8.88 KB
- 文档页数: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通信网络,全面实现通信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现就进一步加强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通信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时期,通信业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部署,全面推行节能低碳创新战略,深入开展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建立节能自愿协议和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68.5千克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51.4千克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24.9%。
在保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虽然通信业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但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的蓬勃发展,通信网络规模快速扩张,通信业能源消耗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比重和对全社会的影响逐年增加。
同时,通信业节能减排基础管理比较薄弱,能耗统计体系、监测管理体系和市场节能机制有待完善和提升,绿色发展任务艰巨,节能减排面临较大挑战。
党的十八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对通信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节能降耗法律法规政策汇编(部分)2011年3月目录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77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主席令第33号)3、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1号)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5、关于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0〕2643号)6、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371号)7、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0]249号)8、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1]51号)9、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11、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12、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9]2441号)1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办〔2010〕173号14、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1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16、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582号)1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财税[2009]166号)18、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质监局17号令)19、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2528号)20、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财税[2009]166号)(与17重复)2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22、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国发〔2009〕38号)23、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978号)24、关于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与14重复)25、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与14重复)二、循环经济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主席令第四号)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3、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4、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环资〔2010〕991号)5、关于印发《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303号)6、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工信厅节[2010]192号)7、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8、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977号)9、关于印发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25号)三、清洁生产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主席令72号)2、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令16号)3、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03]100号)4、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太湖流域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09]104号)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09]461号)6、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707号)7、《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简介8、《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导向目录》(第二批)9、《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10、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铜冶炼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1]113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2、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3、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4、关于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48号)4、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5、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公告)6、工信部发布《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公告(工产业政策[2010]第4号)7、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管理暂行规定8、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9、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660号)五、节能评估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10年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2、国家节能中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0年本)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资料汇编(征求意见稿)4、《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和《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国家发改委第37号公告)5、关于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135号)六、新能源1、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财建[2010]230号)2、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七、其他1、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2、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3、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改委公告2009年第27号)4、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 (2010年第33号公告)5、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应用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工信部节[2011]9号)6、国家能耗限额标准(26项)目录7、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8、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9、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浙江省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人大常委公告第9号)2、浙江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浙经贸资源[2001]268号)3、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4号)4、浙江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43号)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10〕39号)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63号)7、浙江省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实施方案8、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6〕511号)9、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34号)10、浙江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浙财企〔2010〕232号)11、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57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418号)1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80号)14、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08〕42号)15、转发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贯彻国发〔2009〕38号文件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27号)16、浙江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暂行办法17、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浙政发[2010]39号)18、关于超能耗产品惩罚性电价加价标准的通知(浙价资〔2010〕275号)二、循环经济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63号)2、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6〕158号)3、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及工业循环经济财政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企字[2008]134号)三、清洁生产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3]22号)2、关于印发《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经贸资源〔2003〕1040号)3、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5〕643号)4、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8〕331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关于印发《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7〕265号)2、关于我省水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意见(浙经贸资源〔2003〕39号)五、节能评估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35号)2、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程序(试行)》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575号)3、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内容及深度要求(试行)4、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559号)5、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1〕101号)六、新能源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59号)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55号)杭州市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杭州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杭政〔2011〕1号)2、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10〕276号)3、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6号)4、关于印发杭州市节能奖励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83号)5、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助力度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77号)二、循环经济1、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05]211号)2、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函【2008】353号三、清洁生产1、杭州市强制性清洁生产实施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39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市经委关于转发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杭经资源[2007]336号五、节能评估1、杭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函〔2008〕366号)2、杭州市2010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杭政办函〔2010〕11号)3、杭州市薄钢板行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六、新能源1、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杭政办函〔2010〕86号)2、杭州市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政办函〔2011〕31号)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330号)七、其他1、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08〕283号)2、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政办函〔2010〕258号)富阳市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富政函[2007]109号)2、关于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作的意见(富政函〔2006〕39 号)3、转发省发计委《关于富阳市江南片造纸企业集中供热热力规划的批复》的通知(富政办〔2004〕53号)二、循环经济1、富阳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富政办〔2008〕3号)2、关于调整和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富政〔2006〕1号)3、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富政函[2007]110号三、清洁生产1、富阳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富政函〔2005〕73号)四、节能评估1、《富阳市2008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富政〔2008〕5号)2、关于促进富阳造纸行业转型提升的若干意见(富政〔2007〕13号)节能降耗基础知识1.能源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7〕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424号),引导和推进“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十二五”期间,信息通信业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部署,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深化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积极开展老旧高耗能设备退网,深入实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着力推动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建设,深入推进网络光纤化改造,推动构建绿色信息通信网络。
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PUE)值普遍低于1.5,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从2010年的52.1千克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5年的31.5千克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39.7%,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是建设网络强国、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期,《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行业内节能技术广泛应用,高耗能网络设备大规模减少,形成完善的绿色评价体系和机制,达到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国家税务、地方税务、统计、知识产权、银监、证监局(委、厅、办),有关行业协会: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现就促进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
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是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设计取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工业设计已初步形成产业,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已初具规模;一批制造业企业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工业设计,取得明显成效;专业从事工业设计的企业发展迅速,设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一些优秀设计成果已经走向国际市场;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工业设计教育快速发展。
但是,我国工业设计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工业发展要求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对工业设计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高水平的专门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弱;政策支持、行业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等。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工业设计加快发展。
二、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政府积极扶持引导,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国家节能中心标准--节能减排节能评估报告5篇范文》【节能减排节能评估报告内容】(国家节能中心标准)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评估目的和意义第二节评估依据第三节评估范围和内容第四节评估工作程序第二章项目概况介绍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概况第二节项目建设方案第三节项目用能情况第三章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第一节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第二节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第一节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第二节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第三节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第四节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第五节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第六节本章评估小结第五章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第一节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第二节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评估第三节能效水平分析评估第四节本章评估小结第六章节能措施评估第一节项目节能措施概述第二节单项节能工程第三节节能措施效果评估第四节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第五节本章评估小结第七章存在问题及建议第八章结论【节能减排节能评估报告目录】1.编制说明1.1评估的目的和意义(1)评估分析节能减排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等的要求。
(2)对节能减排项目工艺工序以及工艺设备在能源消耗方面是否先进可行,进行评估。
(3)阐述建设节能减排项目设计用能的情况,以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节能减排项目合理用能的先进点和薄弱环节,判定节能减排项目合理用能的政策符合性、科学性、可行性,提出合理用能的建议措施。
(4)根据节能评估的结论和建议,为实现国家、地方有关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目标,加强节能减排项目合理用能管理,从源头严把节能关。
1.2评估依据1.2.1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1.2.1.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八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会议主席令第九十号,十届人大常委会三十次会议主席令第七十七号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十届人大常委会14次会议主席令第33号,十一届人大常委会12次会议主席令第23号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九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主席令第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八届人大常委会17次会议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七届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主席令第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八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主席令第9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九届人大常委会29次会议主席令第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七届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主席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六届人大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主席令第9号,十一届人大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主席令第15号修订)1.2.1.2法规(1)国家法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发改委令[202x]第6号)《“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2x]2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2x]2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2x]2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工信部[202x]218号)《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2x]2505号)《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2x]2787号)《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2x)的通知》(发改环资[202x]21号)《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202x)》(国家电网公司)(2)地方法规《xx市节约能源条例》《关于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有关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xx市供热用热条例》《xx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xx市节约用水条例》《xx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1.2.2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1)规划《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产业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2x年修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令[202x]第12号《天然气利用政策》发改能源[202x]215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2x]176号)《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2x年本)》(工产业[202x]第122号)《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工节[202x]第67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发[202x]36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发[202x]24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国发[202x]33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四批)国发[202x]3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批)工节[202x]第4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二批)工节[202x]第11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三批)工节[202x]第42号1.2.3相关标准及规范(1)工业类及行业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xx《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2x《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jbj14-202x《机械工厂年时基数设计标准》jbt2-202x《空气压缩站设计规范》gb50029-202x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153-202x《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g/z18718-202x《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93《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4272-202x《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b/t1028-202x(2)电气专业《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2x《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2x《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9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xx《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xx《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13462-202x《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468-202x《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2x《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2x4-202x《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2x3-202x《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2x《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12497-202x《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2x(3)暖通专业《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2x《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2x《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2x《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195-202x《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2x(4)给排水专业《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2x《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2x(202x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x(202x 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2x《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2x《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2x《节水型生活器具》cj164-202x(5)燃气专业《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gbl6914-202x《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2x《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2x(6)建筑专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2x《xx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2x《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析及检测方法》gb/t7106-202x《关于加强外墙保温工程安全防火管理的紧急通知》建质安[202x]1039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x《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析及检测方法》gb/t7106-202x《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2x《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质[202x]124《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29-126-202x《xx市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规程》db29-88-202x《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25-202x (7)其它《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2x《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2x《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2x1.3评估范围和内容1.3.1评估范围拟建节能减排项目节能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信部2016第33号令)2016-08-19 08:10:30 来源: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3号《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30日起施行。
部长苗圩2016年4月27日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节能管理,健全工业节能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节能,是指在工业领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工业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在工业领域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业领域的用能及节能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工业能源战略和规划、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节能政策和标准,组织协调工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指导和组织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工业企业是工业节能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完善节能管理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接受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节能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工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能效水平对标达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七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规划或者行动方案。
第八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工业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阶梯电价、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等价格政策,以及财税支持、绿色金融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节能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规〔2014〕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工业“四基”)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但一些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少、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产业技术基础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工业基础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瓶颈。
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推进工业强基,是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任务,是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客观要求。
为推进工业强基,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促进开放合作,强化政府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工业基础领域的关键问题,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构建生产和应用良性互动机制,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产学研用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良性互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2.05•【文号】工信部联节〔2024〕26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24〕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绿色高起点发展,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新业态,建立健全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政策、标准、标杆培育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全方位转型,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锻造绿色竞争新优势,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绿色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
作者:暂无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3年第10期
为推动有色金属工业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实现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
部节〔2013〕56 号)。
意见要求,到2015 年底,有色金属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 年下降18% 左右,
累计节约标煤750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0%,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全面达到国
家有关标准,全国有色金属冶炼的主要产品综合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意见》提出了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推动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示范、推进有色金属再生循环利用、推动行业能效对标达标、
强化企业节能降耗管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赤泥综合利用、大力
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等十一项重点任务。
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出台
为引导半导体照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
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编制发布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
业规划》(发改环资〔2013〕188 号,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把LED 照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LED 照明节能产业产值保持
年均增长30%左右,到2015 年达到4500 亿元(其中LED 照明应用产品1800 亿元)。
LED 功
能性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0% 以上,LED 液晶背光源、景观照明市场占有率分别达70% 和80% 以上。
《规划》明确了逐步开展推广应用、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完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
等三项主要任务和实施照明产品应用示范与推广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核心材料及配套材料技
术创新、标准检测及认证体系建设等四大重点工程。
江苏省实施中小微企业“十百千万”行动计划
为积极有效地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今年开始,江
苏省经信委将在全省组织实施中小微企业管理素质提升“十百千万”行动计划。
据悉,此次
“十百千万”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为:每年培育评定“江苏省十佳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培育
评定100 家江苏省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和优秀企业;表彰100 名“江苏省百名优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1000 名中小微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带动和实现万家中小微企
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省中小微企业的运行质量与效益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