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环保发展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37.25 KB
- 文档页数:3
《东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
日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东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五大类指标。
目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0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新的美丽东莞。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东府办〔2022〕21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4月27日1234。
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前言 (1)1“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2)1.1“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2)1.2“十三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9)1.3“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 (21)2“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思路 (24)2.1指导思想 (24)2.2基本原则 (24)2.3规划范围 (25)2.4规划期限 (25)2.5具体指标 (25)3“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任务 (26)3.1大气环境治理 (26)3.2水环境污染治理 (29)3.3土壤与固废治理 (32)3.4农业和自然生态保护 (33)3.5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 (34)3.6污染源监控联网 (35)3.7加强监管,提高环境执法能力 (35)4“十四五”重点工程项目 (37)5保障措施 (41)5.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 (41)5.2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41)5.3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42)5.4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资机制 (43)5.5健全机构,加强环境保护队伍建设 (43)5.6定期跟踪,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 (43)“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胜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攻坚期。
“十四五”期间,要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经验及教训,科学分析几年来环境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及**省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紧扣“湿地之都、生态**”城市定位,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科学制定符合**市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市人民意志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同时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环境保护工作实践,全面融入国家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建设天蓝、水碧、地净的美丽新**。
1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1.1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1.1.1 污染减排成果显著“十三五”以来,共完成水减排项目**个,气减排项目**个。
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1. 背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制定了“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
该规划旨在促进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平衡。
2. 方向2.1 生态环境保护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重点包括:-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2.2 清洁生产与资源利用“十四五”期间,将加强清洁生产与资源利用。
重点包括:-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 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
2.3 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包括:-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环境信用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责任意识;- 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增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3. 要点3.1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环境保护法治化水平。
3.2 强化监督执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环境执法的规范和高效。
3.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4 强化社会参与增加社会参与度,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
3.5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
4. 结论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改善。
以上是对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的简要描述。
详细内容还需参考相关政策和法规文件。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29•【字号】•【施行日期】2023.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管委会,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现将《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邯郸市人民政府2023年6月29日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编制本规划。
一、前言(一)“十三五”取得的成效“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综合施治,全面发力,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任务目标。
1.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
2020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5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7.4%;优良天数比率60.4%,较2015年提高18.5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17天,较2015年减少16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45.1%、34.5%。
2.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
2020年,全市地表水10个国省考断面9个断面水质升类,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60%;全部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24.5%、24.2%。
3.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我市列入国家大宗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4.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大力推进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
累计完成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266处。
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4.14亿立方米。
(二)“十四五”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四五环保规划主要内容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规划,我国也在不断加强环保力度。
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也出台了一份全面的环保规划,以下是其主要内容:一、主题定位中国的环境保护主题定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上,明确了“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深化治理”的目标。
其中,优化结构指从源头和技术等方面减少排放和污染物的产生;提升质量指加强环境监管,确保环境质量达标;深化治理则是指加强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目标1. 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到2025年,全国PM2.5浓度同比下降18%,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区域PM2.5浓度同比下降25%。
2. 水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到2025年,全国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重点流域水质、海洋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要求,入河入海口水质优于Ⅳ类。
3. 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理。
到202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4.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到2025年,湿地、森林、草原等重点生态系统保护面积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8%以上,草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三、重点项目1. 高质量生态建设。
包括大规模生态保护和修复,特别是针对水土流失和退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
2.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按照年度任务目标,深入推进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治理,明确重点污染源,并加快推进生产和生活源头治理。
3. 加强环境监管。
加强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的全方位监测和系统性管理,强化执法督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四、政策保障为了确保环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包括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保产业投资和激励政策;推动环境治理与绿色技术创新等。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生态保护和建设管控生态红线发挥生态红线制度在生态空间管控中的基础作用,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划定为生态红线管控区。
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金沙江、雅砻江及安宁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盐边县北部、米易县西部、仁和区北部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生态自然恢复为主,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落实河(湖、库)长制和林长制,持续实施大规模绿化攀枝花行动。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天然林资源和公益林保护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遏制天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
加大草地生态保护和退化草地修复治理力度,逐步实施退牧还草和草地补种,降低高山草地开发利用强度,推动长江-金沙江、雅砻江等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沿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加强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重点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及安宁河流域生态保护。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强化生物安全和入侵物种防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加快建设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二、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源控制,加快工业污染治理提档升级。
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工程。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安宁河谷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城市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防治力度。
十四五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是加快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涉及环保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环保产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服务业等,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顺应世界经济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必然选择,对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大力推动城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成国家重要环保产业基地,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省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以重大环保工程为依托,培育一批成套技术设备龙头企业,不断拓展优势环保领域;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突破一批环保关键和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以开放引资为抓手,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重大项目,不断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以政策扶持和要素供应为保障,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链条完备、布局合理的环保产业发展格局。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环保产业;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价格、财税、金融、用地等促进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为环保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龙头引领和集群发展相结合。
坚持垂直整合的集群发展模式,在优势行业和领域形成以掌握关键技术的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社会化服务综合保障的产业体系。
培育扶持和开放引资相结合。
立足现有优势,着力支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一批重大环保工程,引进一批精、尖、优的大企业集团和大项目落地。
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相结合。
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面向全球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分类指导和集聚发展相结合。
鞍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宜居家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本地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
一、强化资源利用,推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
加强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推动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
做好碳中和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增强森林、湿地等碳汇能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转型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
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围绕钢铁、菱镁等资源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积极推进尾矿、冶炼废渣、炉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推动企业绿色生产,构建企业内部小循环和多元化循环型产业链条。
建立健全物流、电子商务等绿色包装管理体系,减少一次性用品、塑料制品使用。
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
推进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
推行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全力压减焦化、氧化钙、石灰石、水泥等“两高”低附加值项目,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
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能监察和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深挖节能潜力。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进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绿行慢道系统建设。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概述
《中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我国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困难时期
生态环境保护的总路线,既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依据。
规划全面部署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为有效解决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
的政策思路。
主要内容
1、加强治理弱项,建立健全综合治理体系。
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生态体系
保护发展,深入开展全面水土保持。
2、预防灾害,建立防洪灾害综合机制。
优化水污染治理,全面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建立健全森林荒漠化、石漠化综合防治机制。
3、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
探索建立生态文明新机制,开展现代生
态衍生服务,完善环境资源利用价值评估体系。
4、建立立体治理制度,实施细化管理制度。
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素质,开展群众
性人文环境保护,完善重大生态环境行动计划体系。
总结
《中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旨在落实中央和国家关于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
为实现实现新发展方式及美丽中国壮丽提供科学依据,强调科学决策、科学投入,以及科
学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落实预防性治理和细化管理措施,旨在积极推进
生态环境健康。
(完整版)十四五规划(宜城环保)本文档将介绍宜城环保在十四五规划中的相关内容。
目标宜城环保的目标是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以下几项目标: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 减少污染排放: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排放,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发展绿色产业:加大对绿色能源、清洁技术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4. 推动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合理处置,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策略为实现上述目标,宜城环保将采取以下几项策略:1.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监管,确保企业和机构依法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2. 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支持环境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4. 提高环保产业的竞争力,吸引和培育环保企业,推动绿色发展。
措施为实施上述策略,宜城环保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环保执法和监管机制,提高环境管理的效能。
2. 支持企业进行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节能环保技术。
3.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环境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治污染。
4. 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5. 加强环境教育,培养环保人才,推动环境保护的传统和文化。
结论宜城环保将充分利用十四五规划的机遇,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有效的策略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宜城环保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对宜城环保在十四五规划中的相关情况的介绍。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发布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目标,旨在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这个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质量的改善该规划旨在消除环境污染,以提高中国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其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空气污染。
该规划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改善城市交通,促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
2. 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该规划将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河道环境管理,改善城市污水和农业排水的处理水平,并控制重金属和化学品的排放。
3. 土壤污染防治。
该规划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防止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物的污染,以及重金属等非点源污染的排放。
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该规划将致力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以下是该规划在这一领域的重点:1.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严格控制建设性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保护优质生态环境。
2. 确定重点生态系统和区域。
制定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计划,确保受损和破坏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和保护。
3. 激励生态环境保护。
制定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促进环保产业繁荣发展。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该规划也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 发展清洁能源。
制定清洁能源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提升清洁能源的产业链水平。
2. 加快节能减排。
推广先进的高效节能技术,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改进能源利用效率。
3. 促进碳市场建设。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碳税制度,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企业实现碳中和。
四、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该规划还将加强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监测网络、应急管理体系等,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严格的制度保障。
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近年来,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状况,迫切需
要制定有效的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
依据《国家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以政策积极主动、战略谋划创新、综合治理协调发展、公众参与共治四条主脉络,把十四五环境保护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将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绿色发展模式为特征的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首先,加强环境治理责任机制建设,增强环境治理责任感与能力。
以监督检查
为基础,以严肃处罚为依据,集中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环境危害源等行为的检查执法,全面健全环境治理责任机制。
其次,深化绿色发展改革,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社会
生产要素生产力。
我们要加大重点领域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污染防治总投入,加快清洁生产创新,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重点控污类污染物的清洁减排,建立绿色发展的完整体系。
此外,大力推进综合治理,提升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念,完善相关法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污染来源情况调查,严格社会责任体系,提供就近就医便利服务,实现政府和社会对环境治理的共同参与,引导全社会在人们的参与中从源头防治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
提高。
在联合行动的精神指导下,要把环境保护治理摆在重要位置,拿出更多的行动,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以有力控制,最终使人们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的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的生活质量。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9.17•【字号】新政〔2022〕 15号•【施行日期】2022.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新政〔2022〕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新乡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已经2022年8月31日第100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2022年9月17日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面临形势第三节战略机遇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绿色低碳转型,提升黄河生态保护第一节“双碳”引领绿色发展第二节统筹区域绿色发展格局第三节优化绿色产业发展方式第四节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第四章坚持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第一节推进工业污染物深度治理第二节加大VOCs综合整治力度第三节推进移动源污染监督管理第四节加强扬尘恶臭等污染治理第五节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第五章实施“三水统筹”,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第一节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第二节强化“三水”统筹管理第三节持续深化水污染治理第四节优化水资源调配利用第五节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第六章推进系统防治,保障土壤及地下水安全第一节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第二节强化耕地分类安全利用第三节狠抓建设用地风险管控第四节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第五节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第七章推进生态监管,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第一节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第二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第三节稳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节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和评估第五节提升生态固碳增汇能力第八章深化示范创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第一节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第二节大力发展生态农林产业第三节培育打造绿色新兴产业第四节加速生态性服务业发展第五节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第六节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第九章强化过程管控,有效防控环境风险第一节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第二节严防重金属及矿山风险第三节严格核与辐射安全防范第四节重视新污染物风险防控第五节强化环境应急防控管理第十章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治理体系第一节健全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第二节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第三节构建全民参与行动体系第四节完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第五节提升监管监测评估能力第六节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基础第十一章规划保障措施第一节落实责任划分第二节强化指标管理第三节加大投资力度第四节加强队伍建设第五节强化社会监督第六节开展实施评估新乡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为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2021〕44号)及《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新政〔2021〕2号),制定本规划。
十四五环保规划主要内容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环保是规划重要内容之一。
环保规划作为保障生态环境的坚实保障,对于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将介绍“十四五”环保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扩大大气污染防治覆盖面,实现地级市和以上城市PM2.5浓度年均下降6%以上。
通过加强清洁能源替代、提高工业技术水平等途径降低燃煤排放。
与此同时,推进清洁能源政策,鼓励绿色出行,培育绿色消费,积极引导人们践行节能减排,共同保障美丽蓝天。
二、打赢碧水保卫战在水污染防治上,强化污染源治理,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防治重点流域水环境恶化。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完善水污染防治责任与考核制度,着力把全流程管控落到实处。
倡导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共同保护优美的水资源。
三、打赢净土保卫战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加速推进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推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推进订单治理,深挖问题根源进行源头治理。
同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打造生态旅游和生态工业,构建新型环保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推动绿色发展一、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双供给”机制改革以市场化为手段,通过建立绿色金融、推进节能减排、完善环保技术体系等,推进环保与绿色经济发展并重。
强化政府有关部门责任,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加强行业规范,充分激发环保和绿色产业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倡导生产、消费、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和产业高效利用、回收利用;建立循环制造体系,实现“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制造产业;加强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推动循环经济进一步提升。
三、强化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站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行环保大数据平台,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保障生态环境规划、预警、防治、监管和服务的效果和质量,进一步规范环保行政监督,完善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十四五环保发展规划
1.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十四五环保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2.背景
十四五环保发展规划是指我国在2021年至2025年间制定的全面推进环境保护的长期规划。
这一规划的制定旨在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目标和原则
在制定十四五环保发展规划时,我们将坚持以下目标和原则:
3.1 目标
-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
-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 加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3.2 原则
- 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 推动绿色转型,增强生态系统的韧性和适应性。
- 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
- 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
4.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原则,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任务:
4.1 降低碳排放
- 制定更严格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标准。
- 加强对高污染行业的监管和整治。
- 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4.2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 继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减少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
- 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 增加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4.3 加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鼓励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 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加强废弃物分类管理。
- 推动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推进措施
为确保十四五环保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更加详细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
- 强化环境治理的监督和检查,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的局面。
-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环境治理经验和资源,推动全球环境治
理事业的发展。
6.总结
十四五环保发展规划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形
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