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发展分析与展望

  • 格式:docx
  • 大小:556.11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发展分析与展望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1年,是河南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和“金融豫军”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国家把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负责管理。2005年2月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农信联社),履行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全省农村信用社成为一个垂直管理系统,进入了联合发展壮大的新时期。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河南省农信社已成为全省机构网点最多、服务区域最广、存贷款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2017年末,省农信联社下设12个派出机构,共有139家法人机构,其中农商银行98家,县级联社41家;机构网点5277个、员工6万多人。近年来,全省农信社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有效防控风险、增强支农实力、发展普惠金融等措施,逐渐成为推动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文认真回顾并总结了全省农信社2017年总体发展情况,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2018年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 2017年发展回顾

2017年,河南省农信社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突出主业,发挥优势,在服务“三农”、脱贫攻坚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2017年,省农信联社统筹把握规模、质量、速度、效益之间的关系,组织引导全省农信社强化市场意识,抓好市场营销,存贷款业务明显加速,经营利润稳步提升,“金融豫军”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截至2017年末,全省农信社资产总额15110.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1895.6亿元,较年初增加1344亿元,增幅12.7%,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1300亿元)的103%;各项贷款余额6758.4亿元,较年初增加贷款924.2亿元,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650亿元)的142.2%;存贷款余额、新增额及市场份额稳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见图1、图2)。2017年,全省农信社实现经营利润322.2亿元,同比增加53.2亿元,增幅19.8%;全年缴纳各项税金98.8亿元。

图1 2017年河南省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

图2 2017年河南省金融机构贷款市场份额

(二)深化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2017年,省农信联社增强对改制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集中力量抓好改革,全力以赴推进改革。一是县(市)农信社改制任务总体完成。截至2017年末,在全省农信社139家法人机构中,有98家已挂牌开业和获批筹建,31家正履行筹建程序,10家已达到组建标准,总体完成了组建农商银行的目标任务。二是市级农商银行组建工作实现新突破。按照撤销市农信办、组建区域审计中心、将市农信办与城区农信社合并组建省辖市农商银行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改革工作。截至2017年末,洛阳、安阳、濮阳、许昌、周口、驻马店、济源7家省辖市农商银行已挂牌开业和获批筹建,其他11个省辖市农商银行组建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三是省农信联社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按照省政府关于省农信联社改革与县级联社改革“两步并作一步走”的

要求,按照“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的要求,对省农信联社组织架构、内设机构、薪酬制度改革等重大事项重新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党的建设、行业审计、风险管理、科学管理(包括目标管理、层级管理、差异化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体系,规划了科技支撑(IT 系统)、电子银行、运营服务、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电商、资金运营、资产管理、人才培训和员工服务十大服务平台(见图3),明确了“小法人+大平台+大服务”的改革发展模式,逐步撤销市农信办,组建9个审计室,将市农信办与城区农信社合并组建省辖市农商银行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快了省农信联社职能转变。

图3 “小法人+大平台+大服务”发展模式

(三)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2017年,省农信联社坚持把强管理、防风险作为补齐短板、规范从业的重要抓手,规范经营行为,强化监督检查,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一是规章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梳理、修订各类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堵塞管理漏洞,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制度刚性。二是信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信贷资产质量提升工程”,狠抓信贷制度落实,强化信贷纪律约束,着力打造审慎、规范、高效、清廉的信贷文化。科学设置贷款期限,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逐步提高抵质押贷款占比,贷款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三是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涵盖存款、贷款,成本收入比,资本充足率三大类11项指标的目标管理新体系建设,全省农信社系统重核算、控成本、增效益的氛围日益浓厚。增值税管理系统上线运行,营改增工作全面完成。四是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查错纠弊、规范经营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推进非现场审计系统建设,持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积极督促问题整改。五是各类风险防控有效。加强不良贷款监测,有效防止不良贷款反弹。按月监测各县级行社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依存度等指标。定期开展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员工行为排查、“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存量同业及票据业务风险排查等活动,一些违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严格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实现安全运营无事故。

(四)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7年,省农信联社紧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围绕中央、省委关于“三去一降一补”、精准扶贫、普惠金融等重大决策部署,主动对接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现代金融需求,下沉服务重心,加快产品创新,增加信贷投放,提升服务质效,较好地满足了不同行业、产业的金融需求,有力地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支农支小力度不断加大。按照金融服

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大力支持“三农”、中小微企业、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和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截至2017年末,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6000.1亿元,较年初增加637.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75.2亿元,较年初增加624.9亿元(见图4);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出贷款平均增速4.4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申贷获得率分别较上年增加1.08万余户和0.44个百分点,圆满实现银监部门要求的“三个不低于”目标。二是精准扶贫成效明显。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工程和省委确定的“转、扶、搬、保、救”精准扶贫路子,聚焦全省53个贫困县,深入掌握贫困情况,积极发放扶贫贷款。2017年,全省农信社共投放扶贫贷款226.17亿元支持贫困村3543个,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2万户,促进了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三是大力实施普惠金融。持续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建设,积极优化网点布局,增强资金清算功能,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着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17年末,全省农信社所有乡(镇)级营业网点实现柜面跨行支付实时化,金燕卡存量6730.1万张,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14189个(见图5),惠农支付服务点11357个,ATM机、POS终端分别达到9124台、108845台,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客户数达845.8万户,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达到76.3%。

图4 2015~2017年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