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之昌平模式
- 格式:docx
- 大小:14.54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1. 引言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是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在全域旅游理念下的具体实践。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理念,旨在将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2.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2.1 案例一:贵州黔东南州凤冈县凤冈县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典型案例,以生态优势为支撑,注重保护和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
县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深受游客喜爱。
凤冈县在开发旅游资源的也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了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的良性互动。
2.2 案例二:云南丽江市丽江市以独特的纳西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为基础,成功创建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丽江市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提升了生活质量。
该地区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2.3 案例三:四川甘孜州稻城亚丁稻城亚丁以其独特的高原风光和藏文化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典型案例,稻城亚丁致力于打造生态旅游胜地,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当地居民也从旅游业中受益,建立了一批批生态农庄和客栈,促进了乡村振兴。
3. 总结与展望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中的案例充分展示了全域旅游理念的落地实施和成功经验。
这些案例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例中学到,全域旅游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当地居民的福祉。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
4. 个人观点我认为全域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能够实现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赢。
关于全域旅游的解读一、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1.景区空间的转变一是传统景区旅游旺季拥挤时段,人们偏向城市、商业文化街、乡村旅游等休闲旅游转变。
二是人们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碎片化和交通便利化,旅游空间更为广阔。
三是人们旅游活动内容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
2.休闲消费的需求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人们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和体验,因此须有创新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业来顺应需求。
3.产业升级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产业增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6.1%。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活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双重性,在第三产业升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旅游业以“互联网+”、“旅游+ 项目带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4.政策出台的指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提出,明确提出培育旅游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产业”的双重载体。
二、全域旅游的提出时间及示范创建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正式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
随之,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
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涵盖陕西3个市和10个区县,分别是:宝鸡市、汉中市、韩城市、西安市临潼区、咸阳市礼泉县、渭南市华阴市、延安市黄陵县、延安市宜川县、榆林市佳县、安康市石泉县、安康市岚皋县、商洛市商南县、商洛市柞水县。
三、全域旅游的主要内涵(一)全域旅游定义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指引1.产业围绕旅游转: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共荣,旅游关联产业在布局中需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2.产品围绕旅游造:围绕市场需求,着力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实现产品围绕旅游造,打造产品的全域化发展;3.结构围绕旅游调:加大旅游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招商引资,旅游业引领第三产业比重加速提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4.功能围绕旅游配:区域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围绕旅游业发展合理配置;5.民生围绕旅游兴:切实增强区域旅游产业实力,使旅游业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是指整合地域内的各种旅游资源,突破传统旅游区的局限,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纵向延伸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整合资源,将原本独立的旅游景点和景区连接起来,形成旅游路线或旅游线路。
通过宣传、营销等手段,吸引游客在多个景点之间流动,推动地区旅游的整体发展。
例如,地区通过开发一条沿海的旅游公路,将沿途的风景名胜点串联起来,吸引游客沿途观光旅游。
2.横向拓展型:该模式的特点是将相邻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大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合作和共享资源,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整合,提高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例如,地区与相邻地区签署协议,共同推广哥特式建筑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往两地旅游。
3.深度体验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旅游活动和服务,提供深度的旅游体验。
该模式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开展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例如,地区开展夜间观光活动,组织游客参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深度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4.主题定位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对特定的旅游主题进行定位和推广,吸引特定类型的游客。
该模式注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和特色化,提供符合特定需求的旅游产品。
例如,地区将自然风光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推出生态旅游主题,吸引关注环保和自然生态的游客。
5.教育培训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开展旅游教育和培训活动,提供专业的旅游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该模式注重旅游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通过推动旅游教育和培训,促进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地区建立旅游学院,培养专业旅游人才,提供专业的旅游教育和培训。
总之,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旅游资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发展。
这些模式的共同目标是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深度解读一、全域旅游概念解读(一)概念一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相应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二)概念二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三)全域旅游的相关概念运用建设5A级景区的规划理念及标准来美化优化全域风貌,将全域建设成风景优美、城市乡村呈现景区化的风情、景观和环境,拥有景区化的绿道、资源和产品,具备景区化的业态、服务和文化。
指超出观光、休闲、度假等传统旅游概念的更加泛化的旅游产业概念,是为人们提供具备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刺激性等特性的体验消费的一系列产业的总称。
指不限制游客所在地,自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及合适的出行交通工具,到达任意想要游玩的地点。
行程结束后,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行程,自行安排返回交通工具的旅游形式。
指人们为了放松休闲、愉悦身心,不以游览景区景点为目的,而是以享受旅途本身为目的,以随性而游、兴尽而返方式进行的一种自助旅游方式。
(四)全域旅游的误区辨析1、全域旅游≠ 景点景区、宾馆饭店泛滥全域旅游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1.23•【字号】昌政发〔2018〕16号•【施行日期】2018.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昌政发〔2018〕1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7〕40 号),为进一步加强昌平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推动首都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
让馆藏文物、文物古迹都活起来,对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展示昌平文明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昌平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二百多处,传承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全区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部门、各镇(街道)、各单位要充分认清新时期加强文物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全国文化中心”的首都功能定位,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公益属性、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依法管理”的基本原则,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昌平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推动新时代昌平新发展贡献力量。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昌平区文物工作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昌平历史文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十大精选案例1.张家界: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张家界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如天门山玻璃栈道、金鞭溪漂流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丽江:依托独特的纳西文化和古城保护成功经验,丽江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通过市场开发和政策扶持,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民俗文化。
3.西双版纳:强化了资源开发和保护,打造了生态旅游品牌。
通过旅游设施和服务的完善,西双版纳成功吸引了不少渡假型旅游消费者,成为国内著名的度假圣地之一。
4.黄山:延续了黄山的古老历史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通过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黄山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5.桂林:凭借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文化背景,桂林在全域旅游中取得了许多成效。
通过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桂林的旅游市场更加丰富多彩。
6.青岛:利用青岛的海滨风光和城市气息,青岛成功开发了多种旅游项目,如海滨漫步、商业购物等。
通过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在游客中树立了深刻的品牌印象。
7.呼伦贝尔: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呼伦贝尔成功打造出了高品质的生态旅游品牌。
通过引入各种先进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模式,建立起旅游产业联盟,呼伦贝尔的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发展。
8.三亚: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海滨环境,三亚成功打造出了一个著名的度假胜地。
通过加强旅游服务和管理,三亚逐渐成为了国际旅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9.九寨沟: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九寨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通过加强农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建设,九寨沟的旅游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化。
10.承德:依托承德的丰富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承德成功打造出了一个高端旅游品牌。
通过引入各种国际化的旅游项目和服务模式,承德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名牌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意义
1. 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它旨在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示范区将促进旅游业从单一的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而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带动区域内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能够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3. 增强旅游体验质量
全域旅游示范区强调以游客为中心,注重提升游客的整体旅游体验。
示范区将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能够深度感受当地人文风情,获得更加丰富、难忘的旅游体验。
4.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旅游。
示范区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倡导低碳出行,推广环保理念,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让农村群众也能分享旅游业发展的红利。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规划的本质特征、典型模式与内容体系探析徐彤1张毓利2(1.南开大学,天津300050%2.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摘要:全域旅游规划是全域旅游发展阶段下的旅游发展规划阶段表现形式,具有立足全域、公共支撑、产业融合、多规合一等特征,集总体规划、执行体系、行动方案等为一体。
全域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在编制要求、主体内容、规划依据等方面有着很多相同点,但在规划侧重点、规划理念、规划方法等方面却存在明显不同&当前全域旅游规划模式主要有特征引导型、创建+领型和传统升级型等几类典型模式。
文章在立足全域旅游本质特征、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异同比较基W上,提出了“1+4+N”的综合系统型全域旅游规划模式,并详细分析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配套成果和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全域旅游规划;本质特征;典型模式;内容体系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全域旅游规划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规划,是新时期新阶段旅游发展规划的特殊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多层次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据统计,山东、海南、浙江等11个省(自治区)编制了省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80%以上的已经公布或正在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在全域旅游规划于全国迅速开展编制的同时,当前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全域旅游规划的性质和地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全域旅游规划不是法定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存在问题其次,全域旅游编制尚没有正式的规划编制导则和编制标准,导致规划编制缺少客观评价的标准,很多全域旅游规划换汤不换药,迫切需要明确全域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异同$再次,全域旅游编制机构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存在模式套用问题。
当前规划编制机构,经过内部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带有自身特点的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并以此在其他各地全域旅游规划中套用,导致规划编制的特色性和适用性不强$诸多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1实践溯源与研究综述全域旅游规划是伴随全域旅游理念提出的新型旅游发展规划方式,是基于我国近40多年的旅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2-0027-07游规划实践总结基础上提出的全新旅游规划方式,是资源导向型规划阶段、市场导向型规划阶段、产品导向型规划阶段)2*、产业导向型规划阶段后的全域导向型旅游规划新阶段的新体现。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分析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近年来,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全域旅游强调整体性、一体化和全方位的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完善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与联动,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
为了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国各地积极推动相关项目,下面将以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湿地为典型案例,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进行分析。
杭州市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占地面积2020多公顷。
西溪湿地以其独特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成为杭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的旅游热点之一。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西溪湿地的旅游开发存在碎片化、单一化和低水平的问题,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杭州市政府决定将西溪湿地打造成全域旅游示范区。
首先,政府在规划阶段就成立了以地方政府主导、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
其次,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综合开发,推动旅游企业和专业团队的合作。
政府还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了一系列便捷的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线,改善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在旅游产品方面,政府积极整合了西溪湿地周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创新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旅游线路。
例如,开发了生态旅游线路,将湿地景观与自然保护区、休闲农业等结合起来,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生态体验活动。
同时,政府还重点打造了文化旅游线路,通过展馆、博物馆和文化表演等形式,展示西溪湿地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魅力。
这些创新的旅游产品有效地提升了西溪湿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旅游服务的建设和改善。
通过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了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
政府还积极推行智慧旅游,引入了在线预订系统、导览服务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方便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在景区内设置了安全警示牌和环境指示牌,加强了巡逻监管。
全域旅游_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全域旅游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旨在整合旅游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本文将以北京为例,探讨其在全域旅游中的理念创新和成功经验。
一、概念解析全域旅游是一种将不同地域间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景观的旅游体验的发展模式。
它突破了传统旅游局限于某个景点或特定区域的局限性,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链条,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二、北京的全域旅游发展历程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早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就认清了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以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人文旅游为主的全域旅游格局。
例如,北京的长城、故宫、天坛等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同时,北京还致力于保护和开发优质的自然景观资源,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及山水风光如八达岭长城等。
三、理念创新:全链条旅游服务全域旅游的理念创新在于提供全链条的旅游服务。
北京在旅游体验上推崇“全方位、全程、全景观”的理念。
首先,在旅游出发前,北京提供便捷的旅行服务,包括交通、住宿、签证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
游客可以在提前预订门票、酒店等需求,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都能得到贴心的服务。
其次,在旅游过程中,北京注重游客的全方位体验,提供各类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包括城市观光、名胜古迹、购物娱乐、农村旅游等多元化选择。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游客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
此外,北京还注重游客的全程服务,提供导游、翻译、登记、讲解等服务,以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
最后,在旅行返回后,北京提供贴心的旅游回访和评价服务,以不断改善和优化旅游服务质量。
四、成功经验:文化与创新结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全域旅游是将区域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标志着现代旅游发展的重心开始从单一景区景点建设到综合目的地统筹转变。
基于对旅游空间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全域旅游的“旅游区-旅游廊-旅游场域”空间模型,把目的地的基本单元、连接脉络和支撑背景置于同一个系统中考虑,提出因地制宜构建全域旅游空间的三大步骤。
第一步:建设旅游区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的基本单元是“旅游区”,它是目的地最重要的旅游吸引和旅游活动的承载空间,也是先期发展的重点。
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区相比,全域旅游中的旅游区具有边界相对模糊、功能更加多元、服务更加完善等明显特征,主要呈现出以下五种形态。
旅游区的建设方法总体遵循五大要点,在选定潜力区域及落实空间载体的前提下,实施提升吸引、配置要素和完善服务等优化措施,促进旅游区竞争力从弱到强发展。
而旅游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仍是旅游吸引物的打造。
在全域旅游中,旅游吸引物的载体和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不再局限于老天爷、老祖宗留下的山水和历史,全国各地都有众多潜力吸引物有待发掘、利用和包装。
第二步:打造旅游廊旅游区的连接脉络是“旅游廊”,它将区域内的资源进行线性整合,搭建起旅游网络。
旅游廊在全域旅游中,既起到连接各种旅游活动的作用,也具备便利的旅游服务和观光休闲功能,还将线性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服务设施、城镇聚落、道路交通等进行高效整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促使廊道产业有效分工合作,是旅游目的地的复合型交通、服务、景观和产业廊道。
按交通方式分类,旅游廊可分为旅游公路、轨道交通、水上交通、休闲绿道等不同类型。
旅游廊的发展要以衔接旅游区的交通线路为基础,配备旅游服务和观光休闲设施,加强品牌包装,从而带动更多沿线资源发展。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化改造,就是打造公路型旅游廊的一项重要任务。
借鉴案例——日本高速公路服务区日本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原本只是单纯的司机小憩之所,但从2005年日本道路公团民营化后,日本服务区开始了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手册》解读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ional All-for-One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 Acceptance "Manual"The National All-for-One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 Acceptance "Manual" is a significant document that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acceptance of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s across the country. This manual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success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se demonstration zones, which are important drivers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promotion.该《手册》对于全国各地旅游示范区的评估和验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这个《手册》对于保证旅游示范区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旅游示范区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推广的重要驱动力。
One of the key aspects covered in this manual i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 meets the set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These criteria include various factors such as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visitor experience enhancement. By following these evaluation criteria, local authorities can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respective demonstration zones and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其中,《手册》涵盖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评估标准,确定一个旅游示范区是否满足设定的标准和要求。
北京市昌平区简介昌平区位于北京的西北部,是明清王朝的畿辅重地,素有“京师之枕”的美誉。
区域面积134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0万,下辖15个镇(3个地区办事处)、2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77个社区,303个行政村。
昌平区是北京规划建设的11个新城和5个城市发展新区之一,功能定位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基地,引导发展高科技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和教育等功能”,发展目标是“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
同时,昌平区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公路自行车、残奥会公路自行车3项赛事的举办地和奥运旅游服务区。
生态环境良好。
昌平地处温榆河冲积平原和燕山、太行山支脉的结合地带;60%为山区,40%为平原,有蟒山、大杨山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长达百里的山前暖带,林木覆盖率约6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
昌平区文物古迹众多,既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又有佛教文化圣地银山塔林和驰名中外的小汤山温泉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自古就以居庸叠翠、虎峪辉金、神岭千峰等“燕平八景”而闻名于世,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27家、旅游景区景点37处。
正在规划建设的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将形成新的公共休闲、娱乐区。
科教资源丰富。
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43所高校,106家科研机构,32个各级各类实验室。
有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4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汇集了1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名高素质科技人才。
基础设施完备。
区内交通网络发达,有110国道、八达岭高速路、京承高速路、六环路,地铁5号线、8号线、13号线,以及京包、京通、大秦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
水电气热供应充足,截至目前,全区日集中供水能力26.55万吨,供电最大负荷87.36万千瓦,日最高供气量可达19.6万立方米,集中供暖面积为3149万平方米。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全域旅游,已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旅游词汇。
根据“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获悉,全国多个地方提出要全面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其中,五种典型全域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龙头景区带动型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围绕龙头景区部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围绕龙头景区配置旅游产品和景区,调整各部门服务旅游、优化环境的职责,形成了“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工作机制,推进“景城一体化发展”。
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其典型代表有:湖南张家界、四川都江堰。
城市全域辐射型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依托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品牌、优越的的旅游产品、便利的旅游交通、完善的配套服务,以都市旅游辐射和带动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互补,优势互动的城乡旅游大市场。
按照“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提升价值”的思路,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
其典型代表有:辽宁大连、福建厦门等地。
全域景区发展型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
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旅游城镇、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厂矿、风景道等建设,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城乡旅游风貌。
其典型代表有:浙江桐庐、河南栾川、宁夏中卫等地。
特色资源驱动型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高品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旅游综合开发为路径,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汽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
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之昌平模式
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昌平位列其中,并被确定为全域旅游五种发展模式之一——昌平模式。
那么,昌平模式具体是什么呢?
各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昌平模式突出的是产业深度融合。
今后五年,昌平区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把昌平与文化、养生、商业、科教、工业等各产业的融合做大、做强,促进昌平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昌平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昌平各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历史文化遗迹、中医药、现代农业……各个产业都可以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
在这一点上,昌平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2016年,昌平创建了“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将旅游与昌平现有的中医药、温泉和养生资源融合;已经连续举办多届的北京农业嘉年华、苹果文化节等活动,都是都市型现代农业与旅游的结合。
昌平区还积极宣传推介民俗和民间美食,推出了涮羊肉、春饼宴、驴打滚等美食,昌平因此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今后五年,国家大马戏院、大明文化城等项目,三大文化带与旅游的结合,都在昌平全域旅游的计划之中,此外,高教游、科技游、工业游、军事游……昌平全域旅游还大有文章可做。
提升旅游服务和市场秩序
昌平现有景区景点的服务将继续进行提升,进一步提高服务品质和质量,完善服务内容。
2017年,昌平将继续加大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力度,治理非法一日游,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作为昌平唯一的5A级景区,十三陵景区全域旅游建设初步完成,与北京中景合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旅游执法协同联动平台,实现公安、旅游、税务、发改、工商、城管等部门协同联动,最快速度收集证据、依法处理;推出了十三陵旅游APP,可以预订门票、在线订餐,还有语音导游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快捷、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打造特色民宿和民俗村
昌平比较缺乏有特色的民宿,昌平将围绕全域旅游的乡村改造和美丽乡村的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昌平民宿。
目前,西湖—红门正在打造特色民宿,把生态、景观、住宿、美食资源融合在一起。
2016年,昌平打造了仙人洞素食文化,游客反响很好,2017年,昌平还要打造几个类似的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