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明代戏曲
- 格式:ppt
- 大小:9.73 MB
- 文档页数:30
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及其发展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可以说,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艺术迅速发展的时期,成为我国戏曲文化的黄金时代,影响至今。
一、戏曲艺术的起源中国戏曲是在古代民间各种艺术表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早期的表演形式是“神话表演”,主要是祭祀活动和宗教仪式中的表演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在北方发展成了以说唱和动作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曲艺”,而在南方演变成了以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演形式的“儒艺”。
隋唐时期,曲艺在县级和道级官员中得到广泛推广和重视,称之为“戏子”。
二、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兴盛明朝是中国戏曲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曲剧能够在人民中间得到迅速流传和发展。
明代戏曲的代表剧种有元曲和南戏(盐城秀)。
在元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抒情唱法 -“西皮”,这种唱法成为了元曲的一大特色。
南戏则是上海周边地区的地方戏,以其活泼风趣、流畅的唱腔、动人的旋律,成为明代流行的戏曲艺术之一。
清朝是中国戏曲文化的大发展时期。
清代戏曲艺术产生了大量的剧种,如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这些剧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中国戏曲的主流。
三、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戏曲艺术在明清时期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
其中有以下的几个方面:1、娱乐和消遣戏曲是民间娱乐的重要形式,是各类文艺表演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很多稳定的演出团体都是在明清时期萌芽的。
2、教化和宣传明清时期是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大量的文化作品都是通过戏曲形式宣传,如《西游记》、《红楼梦》等等,都是艺人们通过演出使得故事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和影响。
3、社会关怀和关注在明清时期,许多人出于对社会民生的关注,通过编写剧本并演出来传递社会关怀,如《断案大官》、《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都是为了呈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呼唤社会变革。
四、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艺术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戏曲艺术得到广泛的推广,社会各阶层都对戏曲艺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戏曲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明代戏曲精忠记第一出提纲【满庭芳】〔末上〕南渡功臣。
中兴良将。
平金奋志驱兵。
太师秦桧主和议。
奸佞朝廷。
屡诏班师。
东窗下与夫人设计。
陷害岳家父子。
屈死非刑。
更堪怜堕井银瓶。
那秦丞相被寃魂迷弄。
心疑忌。
往灵隐去斋僧。
遇叶守一从头点化。
报应甚分明。
方显忠良谗佞。
千古谩评论。
金兀朮突走三关。
叶守一揭出供案。
田思忠伪诏班师。
秦丞相东窗事犯。
第二出赏春【女冠子】〔生上〕怒发冲冠。
丹心贯日。
仰天怀抱激烈。
功成汗马。
枕戈眠月。
杀金酋伏首。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空怨绝。
待把山河重整。
那时朝金阙。
〔鹧鸪天〕笔底龙蛇走篆虫。
胸中豪气贯长虹。
五车经史藏心腹。
百万貔貅掌握中。
心胆壮。
气英雄。
云台麟阁岂难逢。
从今且养凌云志。
听取春雷上九重。
下官姓岳名飞。
字鹏举。
本贯相州汤阴人也。
自古建都之地。
贤人隐迹之乡。
粤自夏河亶甲迁鼎于此。
嗣后秦强楚霸定盟于兹。
韩忠献文武全才。
杜正伦一门三秀。
俗尙英雄之习。
谙通诗礼之风。
何幸吾身生长于此地。
吾乃博通六艺。
兼览百家。
学射周同。
受制张俊。
春秋褒贬。
吾欲考其二百四十年之昭鉴。
左传名家。
吾欲核其一十六年之沿革。
当今蛮夷猾夏。
边界惊惶。
宋室南迁。
二帝有蒙尘之耻。
举族北辕。
诸臣无靖难之功。
竭力事亲。
乃为子职之本分。
尽忠报国。
实为臣道之当然。
若欲移孝为忠。
便可图存匡复。
饥餐胡虏肉。
方称吾心。
渴飮月支血。
始遂吾意。
正是遇难独当天下事。
功成却进手中筹。
今日且喜天气晴明。
对此春光。
不免请夫人小姐。
一同赏玩。
多少是好。
院子何在。
〔末上〕翠竹珠帘映画堂。
氤氲风动玉炉香。
满园桃李争春笑。
唯有东君得主张。
老爷有何钧旨。
〔生〕传话后堂。
请夫人小姐出来赏春。
〔末〕领钧旨。
〔请介老旦小旦上〕【凌波仙子】日长风静重门掩。
人意懒。
卷珠帘。
双飞紫燕语呢喃。
出门花似锦。
春意浩无边。
〔众相见介老旦〕相公呼唤妾身出来。
有何事干。
〔生〕夫人。
今日且喜天气晴明。
下官欲对此春光。
同夫人玩赏。
〔老旦〕旣要赏春。
何不唤岳云张宪一同赏玩。
〔生〕早上已差孩儿们往教场中演习人马。
明代戏曲的发展与演变在中国戏曲史上,明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明代戏曲不仅在表演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而且在剧本创作和演员表演上也有很多突破。
本文将详细介绍明代戏曲的发展与演变。
1. 明代戏曲的背景明代戏曲的背景在明代之前的元代,戏曲以杂剧为主,注重音乐和舞蹈。
而到了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增加,戏曲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表演形式。
文人戏曲与曲艺的融合明代戏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人戏曲和曲艺的融合。
文人戏曲是由文人学者创作的,注重剧情和人物性格的描写,对社会现象和人类情感有较深刻的反映。
而曲艺则更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演,具有更加活泼生动的特点。
文人戏曲和曲艺的结合,使得明代戏曲既有了文化内涵,又能够吸引广大观众。
2. 明代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剧种分类在明代,戏曲剧种不断增加,有徽剧、评剧、越剧、昆曲等。
每个剧种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表演方式,使得明代戏曲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戏曲的表演艺术明代戏曲的表演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演员开始注重角色的刻画,通过动作、表情和声音的配合,使得角色更加立体饱满。
同时,音乐和舞蹈也成为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和舞蹈的配合,增强了戏曲的艺术感染力。
3. 明代戏曲的剧本创作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明代戏曲的剧本创作非常丰富多样。
在历史题材方面,明代创作了很多以历史故事为背景的戏曲,如《长生殿》、《朝阳宫》等。
这些剧本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再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而在现实题材方面,明代戏曲也取材于民间故事和社会现实,如《南柯记》、《牡丹亭》等。
这些剧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揭示,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体验戏曲的艺术魅力。
剧本内容的探索与创新明代戏曲的剧本内容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在情节设置上,明代戏曲常常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使得剧情更加复杂且有层次感。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明代戏曲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在语言表达上,明代戏曲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押韵和对仗等,使得剧本更加富有诗意。
明代戏曲南柯记第一出提世【南柯子】〔末上〕玉茗新池雨。
金柅小阁晴。
有情歌酒莫敎停。
看取无情虫蚁也关情。
国土阴中起。
风花眼角成。
契玄还有讲残经。
为问东风吹梦几时醒。
〔问答照常〕登宝位槐安国土。
随夫贵公主金枝。
有碑记南柯太守。
无虚诳甘露禅师。
第二出侠槪【破齐阵】〔生背剑上〕壮气直冲牛斗。
乡心倒挂扬州。
四海无家。
苍生没眼。
拄破了英雄笑口。
自小儿豪门惯使酒。
偌大的烟花不放愁。
庭槐吹暮秋。
〔蝶恋花〕秋到空庭槐一树。
叶叶秋声似诉流年去。
便有龙泉君莫舞。
一生在客飘吴楚。
那得胸怀长此住。
但酒千杯便是留人处。
有个狂朋来共语。
未来先自愁人去。
小生东平人氏。
复姓淳于。
名棼。
始祖淳于髠。
善飮。
一斗亦醉。
一石亦醉。
颇留滑稽之名。
次祖淳于意。
善医。
一男不生。
一女不死。
官拜仓公之号。
传至先君。
曾为边将。
投荒久远。
未知存亡。
至于小生。
精通武艺。
不拘一节。
累散千金。
养江湖豪浪之徒。
为吴楚游侠之士。
曾补淮南军裨将。
要取河北路功名。
偶然使酒。
失主帅之心。
因而弃官。
成落魄之像。
家去广陵城十里。
庭有古槐树一株。
枝干广长。
淸阴数亩。
小子每与羣豪纵飮其下。
偶此日间羣豪雨散。
则有六合县两人。
武举周弁。
吾酒徒也。
处士田子华。
吾文友也。
今乃唐贞元七年暮秋之日。
分付家僮山鹧儿。
置酒槐庭。
以款二友。
山鹧儿何在。
〔丑扮僮上〕腿似水牯子。
脸像山鹧儿。
禀吿东人。
置酒槐阴庭下。
二客早到。
【捣练子】〔净扮周末扮田上〕花月晚。
海山秋。
人生只合醉扬州。
惯使酒的高阳吾至友。
〔周〕小子颖川周弁是也。
〔田〕小子冯翊田子华是也。
〔周田〕我二人将归六合。
去与淳于兄吿别。
〔丑〕主人槐阴庭等候。
〔见介〕〔集唐〕县古槐根出。
秋来朔吹高。
黄金犹未尽。
终日困香醪。
〔生〕数日门客萧条。
令人困闷。
〔周田〕连小弟二人日晚归舟。
竟来吿别。
〔生〕二兄也要回去。
好不闷人也。
槐庭有酒。
且与沈醉片时。
〔酒介〕【玉交枝】〔生〕风云识透。
破千金贤豪浪游。
十八般武艺吾家有。
气冲天楚尾吴头。
一官半职懒踟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