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四节)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54
第六章第四节首都北京知识点梳理一、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40°N,116°E)海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东面面向渤海相对位置:东南与天津相邻,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二、自然环境概况1、地形:主要地形:燕山、西山、华北平原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2、河流:主要河流: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河流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渤海3、气候: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请评价北京的自然环境:纬度位置: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冷热、干湿适中,适合城市发展。
海陆位置: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战略位置: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三、政治文化中心:1、北京主要城市职能: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1) 政治中心: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2) 文化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地区,各类体育馆、博物馆、文艺团体。
(3) 国际交往中心: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
四、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1、名胜古迹: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世界遗产)2、如何将旧城改造与四合院保护有机结合呢?答:因地制宜进行保护,有历史价值的进行保护,价值不大的可拆除。
3、你能提出保护四合院的具体措施吗?答:限制游览人数,提倡文明游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五、现代化大都市:兴建新区,建设卫星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功能区建设1、兴建新区为什么可以缓解北京城市的压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办法?答:兴建新区可以使市中心的人口向四周扩散,减轻中心城市的压力。
在建新城的同时,还应搞好城市交通等建设。
第四节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前面介绍了指数编制的一般方法。
而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确定单个指数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确定由若干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休系,以便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做更深入的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与作用(一)指数体系的概念指数体系是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而且数量上具有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例如,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价格指数X商品销售指数总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X生产量指数上述两个指数体系都包含三个指数,可以看出,指数体系要能具有类似上述的数量对等关系,至少要由三个指数构成。
指数体系中各个指数间数量对等关系的依据是现象间客观存在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联系表现为指标间的数量对等关系。
上述两个指数体系依据的是如—下两组指标间的关系: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X单位商品价格产品总产值=产品生产量X单位产品价格我们把上述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现象或指标称为对象或对象指标;把等号右边具有成绩关系的多种现象或指标称为因素或因素指标,与之相对应的指数则分别被称为对象指数和因素指数。
构成指数体系应满足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连乘积的要求,指数体系也正是利用指数间的这种数暈对等关系来反映现象的总变动与各因素变动的关系。
(二)指教体系的作用指数体系在指数方法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基本作用表现在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折方面,即从数量方面研究观象的综合变动中受各个因素的影响情况。
另外,指数体系还可以用于指数之间的推算。
例如,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只要已知其中的任意亮个指数,便可依据指数休系,推算出未知的第三个指数。
二、因素分析(一)因素分析的意义利用指数体系从数量方面分析现象总动态中各个因素变动影响的方法称为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现象是普遍联系并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的变动往往会引起其他一些现象的变动,而它本身的变动,却可能又是另一些现象变动的结果。
因素分析就是要从数量上分析被研究对象的总变动中,分别受各因素影响的方向、程度及绝对数量。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材分析】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第二课时包括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
对本课学习建议已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不要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应根据课本适当进行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
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
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