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拆模施工技术原理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早拆模板工程在现浇板施工中的应用摘要:结合楼板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特点和传统模板工程的缺陷,分析了早拆模板体系的原理、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早拆模体系的实用性。
关键词:现浇板早拆模板施工工艺建议建设部建筑业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中第五项就是新型模板技术。
楼板模板早拆施工技术是一种加快模板周转、降低施工成本的先进施工方法。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是将跨度较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等水平构件通过竖向支撑变为短跨受力状态,来达到早拆模板的目的。
1 浇板结构常规模板的缺陷模板工程量大,材料和劳动力消耗多,正确选择其材料、形式和合理组织施工,对加速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和降低造价有显著效果。
传统模板工程无法实现快拆,根据施工规范要求需上下连续支撑至少3层,以相互协同受力,承受其上荷载。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100%时才能拆除最底层的模板及支撑,但仍需保留上部2层模板及支撑。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包括支架)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能够降低这部分成本的费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1]。
这样不仅影响施工工期、增加工程造价,而且还会给施工过程造成许多不便。
2 早拆模板体系的技术原理拆模板体系由模板块、托梁.升降头、支撑系统等组成,如图1、图2.早拆模板支撑技术主要根据是:在浇筑混凝土楼板时,当灌浇混凝土3天以上,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利用早拆柱头可以提前拆除模板,仅剩下早拆柱头及其下的立柱支顶,直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足以在全跨条件下支持自身重量及施工荷载后,再拆除早拆柱头及其下的立柱。
这样先拆模板后拆立柱支撑的做法改变了传统的先拆支撑后拆模板的操作,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缩短其使用周期,大大降低了模板费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实现文明施工。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规定,当板结构跨度≤2m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即可拆除模板;当板结构跨度为2-8m和>8m时,在混凝土强度相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和100%时方可拆模[2]。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的工作原理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是目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重要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施工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模板的快速拆卸和再利用,充分利用了模板的重复使用价值,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模板的设计和制造早拆模板通常由钢材、铝合金、塑料等材料制成,以增加强度和耐用度。
模板的制造非常注重精度和尺寸的准确性,以确保施工效果的正确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2. 模板的安装拆模板的施工过程通常包括模板的安装、混凝土浇注和模板的拆卸。
其中最关键的是模板的安装。
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使用仔细制定的安装程序,确保模板安装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 混凝土的浇注一旦模板安装完毕,就可以直接开始混凝土的浇注。
混凝土必须严格按照配方准则,以确保其强度和耐用性。
同时,混凝土也需要注意保温,以达到预期的材料强度。
4. 模板的拆卸一旦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就可以开始拆卸模板。
早拆模板使用的拆卸技术通常非常简单,只需要松开模板上的螺钉,然后轻松拆卸模板即可。
模板的拆卸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的模板制作和安装过程,这意味着施工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与传统模板相比,早拆模板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大大缩短建筑工期。
这是因为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模板的生产效率,从而使模板能更快地制造和安装。
而传统的模板制造和安装过程通常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施工。
此外,早拆模板还可以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因为它可以使用少量的人力和材料,从而避免了昂贵的人工和材料成本。
总之,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施工技术,它可以大大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使建筑物能够更快,更便宜地建造。
早拆模板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摘要:论述早拆模板在施工中应用的工艺原理,介绍模板装拆工艺流程, 对比分析传统方案与早拆模板体系优缺点, 对结构设计进行验算,对模板早拆体系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早拆模板;建筑工程;应用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主流的结构形式。
然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在天气、材料、施工方法和工地条件的约束下,加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中严格限定了脱模时间,虽保障了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但在某种程度上拖延了施工进度。
当前施工中,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添加外加剂,比如说早强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速率,提前达到拆模的强度要求。
另一种方法是投入更多的模板。
这两种方法都会使总成本增加。
早拆模板是一种改变应力的施工技术,通过引入临时支撑将楼板的大跨度转换为短跨度,并形成间距不超过2m的临时支撑布局。
因此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性好,在当前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1 工艺原理早拆模板的基本原理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设计人为地减小结构跨度,减小拆模后混凝土的内力,从而可以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及早拆除模板,这样就可以加快物料的运转、减少投资。
此类模板安装和拆除都相对简易,个人容易掌握,施工速度较快,能够压缩工期,安全和质量也有保障。
由立杆、顶杆、横杆和可调型组装式模板早拆柱头组成的支撑系统,由各类标准构件组成。
由于支架的连接节点具较高强度,能够承担上部模板传递下来的各种荷载[3],所以模板支架形成的空间结构支架具有自我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
在脚手架体系中基本的受力单元是立杆,支架由拉杆构成。
先拆柱的大丝杠插入支架孔中形成模板,龙骨被放置在早期拆除的柱子的支架上,模板放置在龙骨上面,形成模板早拆系统。
2 工艺流程支模工艺流程:按模板早拆布置图拼模→弹控制线及确定早拆头位置→支模→安装早拆头→调整模板支架→安装主次龙骨→配板→模板支撑体系验收→混凝土浇筑。
早拆模板体系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概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也在不断趋于绿色环保,节能减排。
而在建筑施工中如果能合理运用适合于自身项目的新技术,势必会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好处。
本文结合项目工程实际情况,运用早拆模板体系施工技术,合理设计支模体系,在解决由于项目施工场地狭小而导致材料无处堆放困难的同时,加大了模板木方等材料的周转率,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实现了绿色施工。
关键词:早拆模板钢管式脚手架模板工期1.早拆模板体系技术原理早拆模板体系是为实现提前拆除楼板模板而采用的一种支模装置和方法,其工作原理就是“拆板不拆柱”。
通过合理的支设模板,将较大跨度的楼盖,通过增加支承点(支柱),缩小楼盖的跨度(≤2m),使原设计的楼板处于短跨(立柱间距小于2m)的受力状态,即保持楼板模板跨度不超过相关规范所规定的跨度要求,从而达到“早拆模板,后拆支柱”的目的。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表4.5.2中要求:当板的跨度≤2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50%时即可拆除底模模板,当板的跨度>2m,≤8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75%时拆除底模模板,当板的跨度>8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100%时才可拆除底模模板,早拆模板体系就是利用混凝土同条件强度达到100%与同条件强度达到50%这样一个时间差,来实现模板支撑系统的早拆。
在常温下,利用早拆模板体系,在楼板混凝土浇筑2~4d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即可拆除部分楼板模板及支撑,而柱间、立柱及可调支座仍保持支撑状态。
2.早拆模板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2.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8栋多层及高层建筑,南临乌江,北侧紧靠城市主干道,建筑用地呈一字型。
整体施工现场场地狭小,材料堆放、周转困难;本工程中的5栋高层住宅楼建筑高度为99.4m(地上32层,地下4层),在施工至标准层(2层)后,板跨基本在4~8m之间,合理运用快拆模板支撑体系,能有效缩短工期。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及应用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是指利用早拆支撑头、钢支撑或钢支架、主次梁等组成的支撑系统,在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表1.3.1规定时,保留一部分狭窄底模板、早拆支撑头和养护支撑后拆,使拆除部分的构件跨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实现大部分底模和支撑系统早拆的模板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1)早拆模板及支撑设计1)早拆模板可以采用覆膜竹(木)胶合板模板、钢(铝)框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和塑料(玻璃钢)模壳等。
2)支撑系统由早拆支撑头、钢支撑或钢支架、主次梁和可调底座等组成。
3)早拆支撑头有螺杆式升降头、滑动式升降头和螺杆与滑动相结合的升降头三种形式,宜推广螺杆与滑动相结合的升降头。
4)主次梁可以选用木工字梁、工字形钢木组合梁、矩形钢木组合梁、几字形钢木组合梁、矩形钢管和冷弯型钢等。
5)支撑系统可采用独立式钢支撑、插接式支架、盘销式支架、门式支架等。
(2)早拆模板施工1)应根据工程结构平面设计图进行配模设计,编制模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并对模板和主次梁的刚度和强度进行验算,对钢支撑或支架立杆的间距和稳定性进行计算。
2)计算出所需的模板、钢支撑或支架和主次梁的规格与数量。
3)制定确保质量和安全施工等有关措施。
4)制定支模和拆模工艺流程,早期拆模时间。
5)对面积较大的工程,可采取“小流水段”施工方法。
2.技术指标(1)早拆模板成套技术可以大量节省模板一次投入量,减少模板配置量的1/3〜1/2。
(2)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效30%以上。
(3)可以延长模板使用寿命,节省施工费用20%以上。
3.适用范围早拆模板技术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楼板以及桥梁、隧道等工程的结构顶板施工。
1.已应用的典型工程天津嘉海嘉悦园、天津金摇篮商厦、北京国家大剧院、京德顺生态嘉园、北京林业大学宿舍楼等。
梁板早拆模板技术模板施工中,我们结合现场具体情况,采用一套早拆支撑体系配合碗扣型脚手钢管支撑架,实施早拆模板施工。
一、早拆模板技术原理早拆模板的技术原理,是将跨度较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通过竖向支撑变为短跨受力状态,来达到早拆水平结构模板的目的。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规定,当板结构跨度W2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的50%即可拆除模板,当板结构跨度>2米且<8米和>8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和100%时方可拆除。
实际施工中,如果使用早拆模板体系,使现浇楼板跨度<2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50%,就可达到早拆模板的目的。
二、早拆模板体系构造1、垂直支撑系统。
由早拆支撑件、碗扣型多功能脚手架组成。
(1)早拆支撑件,即可调双T形升降头(图1),由上下翼板、限位螺母Φ38X600螺杆组成。
上翼板固定于螺杆顶端,作为后拆次楞木顶板;下翼板可调节,用来搁置主楞木。
(2)立杆、横杆均采用碗扣型多功能钢管脚手架(图2)o横杆长度以选用198米、1.25米为宜,立杆下部采用可调底托,由Φ38X600螺杆和1个限位螺母组成,用来调节立杆高度。
2、水平支撑系统。
由水平梁、胶合板模板和其他模板组成。
(1)水平支撑梁采用70毫米义150毫米、50毫米X1oO毫米楞木,选用松木。
(2)水平支撑板采用1830毫米义915毫米义18毫米胶合板、松木板或其他模板。
三、早拆模板施工方法在间距W2米以内留置模板带,即按照W2米距离留置IOO〜200毫米宽通长窄模板。
拆模时,板带需在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100%后拆除,其他部位模板在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50%时拆除。
(1)施工顺序:立楼板竖向支撑一立梁竖向支撑一铺设梁模板一铺设楼板模板。
具体做法是,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在楼板上加竖向支撑时,仔细弹线,施工上层楼板时上下对正,严防错位Q如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加强处理,以免冲切破坏。
轮扣架木模板早拆式支模体系施工工法轮扣架木模板早拆式支模体系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于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支模系统。
它采用Wood Formwork轮扣架木模板作为支模,能够快速拆卸,节约施工时间以及降低人工成本。
下面将介绍这种支模体系的施工工法。
一、基本原理与特点1.快速拆卸:轮扣架木模板结构拆装方便,不需要拆除大部分支模,只需拆卸少量支撑即可,从而节省了工人的时间和精力。
2.灵活调整:支撑钢管可以灵活调整高度和位置,以适应不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求,提高了施工的灵活性。
3.可重复使用:木模板材料耐用且易于维护,可多次使用,降低了支模材料的成本。
4.质量可控:支模结构紧密,形成坚固的支撑体系,能够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的准确性。
二、施工步骤1.搭建支模架:根据结构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搭建木模板支模架,确保支撑钢管的位置和高度正确。
2.安装支撑钢管:根据需要,安装支撑钢管在支模架上,并调整支撑钢管的高度,确保其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量和施工荷载。
3.固定支模结构:根据需要,在支模结构的四周和内部设置固定连接件,保证整个支模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
4.排水和防渗漏措施:根据施工要求,在支模结构中设置排水孔和防水层,以防止水分渗漏到混凝土结构中。
5.浇筑混凝土:在支模体系搭建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6.拆卸支模: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可以开始拆卸支模。
根据施工计划,逐步拆除支撑钢管和木模板,确保拆除过程中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任何损伤。
7.清理和维护:拆卸完成后,清理支模现场,并对木模板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下次使用时的质量和性能。
三、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确认,以确保支模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搭建支模架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确保支撑钢管的位置和高度正确。
3.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操作安全,防止混凝土泄露或漏浆。
4.拆卸支模时要注意轻拆轻放,确保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伤。
浅析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3-01T05:11:15.56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3期作者:赵明刚[导读] 模板施工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加强对其模板施工技术革新、改进、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身份证号码:23020819860108xxxx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模板施工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加强对其模板施工技术革新、改进、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模板早拆技术作为一项特殊模板施工方法,能够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被更多施工企业重视并广泛应用。
本文针对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优势、工艺特点、技术原理进行分析,探究其方法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模板早拆技术、工艺、优势、应用引言模板早拆技术在工程中推广使用时间相对较长,这一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其施工的操作简单、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和其他技术相比也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现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该项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概述。
1、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工艺特点 1.1应用优势首先,该技术可以十分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的投入,其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降低了材料运输当中的消耗,因为减少材料中间周转堆放环节。
其次,与传统支撑方式相比减少了模板使用量,更有效节约材料。
再次,模板早拆在施工的过程中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拆除倒运,不需要频繁使用起吊设备。
最后,该技术可以减少模板支撑时间,加快拆模速度,缩短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1.2工艺特点在模板早拆施工技术中,一般会使用碗扣架模板支撑体系,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平面布置更加的规范,也可以确保立杆更加的标准,这就不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钢管截锯,减少了材料浪费。
同时还可以保证支撑体系中不同层次的立杆都处于一条直线,这符合混凝土楼板的基本特点,即抗压性强,抗拉性弱。
在早拆施工时可以形成比较小的跨距,受力形式更加简单,使支撑体系更加安全、可靠。
谈建筑工程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应用摘要:建筑工程采用早拆模板施工技术,能加快模板的循环使用速度,提高模板的使用率,加快施工进度的目标,节省成本。
但早拆模板技术的运用也存在局限性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本文章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建筑工程1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1.1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原理早拆模板技术又可称为“先拆模板、后拆支柱”技术。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中针对不同类型及跨度的混凝土构件拆除底模时,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要求做出了规定。
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当板结构跨度≤2m,在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50%以上时,便可拆除底模。
早拆模板技术便是根据这一点,将跨度较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等水平构件通过设置竖向支撑转变为小于2m的短跨受力状态以内以满足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中拆除底模的规定。
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拆模板不拆支柱”,在楼板混凝土浇筑3-4天后,对同条件养护立方体试块的强度进行检测,当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值的50%以上时,便可对支撑模板的早拆构件进行拆卸,在受力允许的范围内提前把一部分可以拆除的支撑和模板拆除; 第二次拆除模板,则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符合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拆模规定时才能进行。
1.2 早拆模板体系结构特点早拆模板体系由模板、托梁、升降头( 也称为早拆柱头) 、支撑系统等组成。
升降头是实现早拆模板技术的关键。
支撑立杆上端安装升降柱头后,可实现早拆模板、晚拆支柱的目标。
常用的早拆柱头类型有组装式、螺旋式、支撑销板式等。
这些类型的共同点是顶板直接支撑着混凝土楼板; 设有可以升降的梁托( 升降头) ,支撑托梁( 龙骨)或模板。
当现浇混凝土楼板达到设计强度 50%以上时,将梁托下降,使托梁( 龙骨) 和模板随之下落,便可实现早拆。
1.3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主要优点概述早拆模板的运用能大幅减少模板投入量,按照施工流水段的划分不同而有差异,模板的投入量一般可减少 30% ~ 50%; 可以提高 2 ~ 3倍施工工效; 每层可提前 1 ~2d 的施工工期,模板周转可加快 2 ~4 倍;综合经济效益比采用普通施工方法的模板可省 30% ~ 50% 的费用。
试析建筑工程中的模板早拆技术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施工的科学性,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各种不同类型的施工工艺都被应用到建筑施工中。
其中,模板早拆施工技术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施工形式。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节省模板资料,提升施工的稳定性。
在不同的季节都可以应用,很少会受到气候因素等影响。
这种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节约塔吊结构的运输费用。
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建筑工程中的模板早拆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地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早拆技术;应用分析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采用模板早拆技术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这种施工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投资少,环保性强以及施工周期短和功效明显的特点。
在实际的模板早拆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两个施工思路来进行,第一是由长跨承重向短跨承重的方向转变。
第二是模板系统的拆除和支柱系统的拆除是同步进行的。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模板整体对其,还应该保证支柱施工的安全性。
经过科学地处理之后,模板拆除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1.工程概况本工程属于电子动力厂房,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模板早拆施工工艺。
在工程的建设中,只要用单层的钢模板结构或者是木方材料就可以促进施工的高效性。
这种施工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模板木方和常规的置备相比要节约55%以上。
在进行下层支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预制脚手架的形式,这样每层的施工时间都可以达到第缩减。
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模板的层数得到了缩减,在不同的季节缩减的数量也不同。
整个工程中不再采用塔吊的形式。
2.早拆技术选择的确定在工程中选择的早拆技术主要是利用碗扣式以及脚手架的形式来进行支撑,从节点的整体构造上看,需要采用早拆楼板模板和梁侧模板的形式。
碗扣式脚手架的工程造价相对较高,因此,采用的是扣件式脚手架类型。
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主梁、固定件以及测量和支柱的形式。
在其顶部需要安装一定的顶托结构。
根据混凝土板以及梁柱的高度选择顶托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对模板的高度和次梁的高度等进行控制。
建筑工程早拆模膜技术的探讨摘要:为了早拆模板技术能适用于组合钢模板、竹胶板和钢框胶合板等多种面板,同时要求早拆柱头装拆简便、施工速度快,对早拆柱头作了改进,提高了施工能力,较少模板使用材料。
关键词:早拆模技术原理工程应用近几年早拆模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比较经济,实用性强,周转性比较高,节省模板。
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已经率先采用早拆模技术,在北京、广东、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区大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早拆模技术的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早拆模技术是现浇楼板、梁模板施工的先近施工工艺。
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模板施工中,现浇混凝土养护10—14d,才能全部拆除模板和支撑。
因此一般现浇楼板施工中,需配备三层模板和三层支撑。
早拆模板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质量验收规范》中第4.3.1条规定,现浇结构跨度不大于2米时,在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即可拆模。
早拆模技术的是利用早拆柱头、立柱、横梁等组成的竖向支撑,布置早拆立柱时,使原设计的楼板强度处于立柱间距小于2米的受力状态,在常温下,楼板混凝土浇筑2—4d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即可拆模。
此时保留部分早拆模柱头和立柱支撑不动,拆除全部模板、横梁和部分立柱。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足以在全跨条件下承受自重和施工荷载时,方可拆除保留的早拆立柱。
附表: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表构件类型构建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得百分率(%)板=50>2,=75>8 >=100梁、拱、壳=75>8 >=100悬臂构件>=100(二)早拆模技术的特点1、结构合理,施工安全可靠。
早拆模板体系采用碗扣式支撑、承插式支架和钢支柱等为支撑,其杆件构造节点连接方式规范,减少了搭接时的随意性,避免出现不稳定状态,并能确保上下层支撑杆件的受力传递准确,形成了可靠的刚度和强度,确保施工安全。
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一、早拆技术选择确定北京星河早拆技术体系是利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其提供节点构造形式只能早拆楼板模板,梁侧模板。
由于引进碗扣式脚手架的造价比较高,所以利用现有扣件式脚手架,绑扎满堂红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构件或材料作主梁、固定件、次梁及支柱,在支柱的顶部安装顶托,根据所浇注混凝土板、梁的高度,调节支柱及其上顶托的高度,然后根据模板高度及次梁高度或直径,用固定件将主梁固定安装到支柱上,再在主梁上放置次梁,最后在顶托之间的次梁上放置模板,达到了早拆梁底木楞及钢模板。
二、模板早拆设计原理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现浇结构的楼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底模,模板跨度≤2.0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拆模;跨度在2.0~8.0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模:对于梁,拱壳跨度≤8.0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跨度大于8.0m 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模。
这就说明,结构梁、板的跨度大小,对结构梁、板的内力大小有直接的影响。
为此,如果将梁、板和拱的跨度减小,其结构内应力亦相应减小,则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可以降低,再根据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快的规律,拆模时间可以提前。
模板早拆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施工阶段把结构跨度认为的划小,降低其内力,使模板能够早拆,而结构的安全度又不受影响,已达到模板早拆应有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主要施工方法(一)施工方法1、支撑体系布置支撑采用Φ48×3.5mm扣件式满堂红脚手架。
支撑间距1050×1000mm,延梁底方向1050mm,柱子位置加设井架,特殊部位可适当加密。
施工支撑布置图由技术员画出,施工时由测量放线人员定位支撑布置。
支撑高度下端由可调底座调整,上端用双手调支撑调节。
混凝土早拆模技术
混凝土早拆模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它可以大大缩短建筑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的混凝土施工需要等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才能进行拆模,这个过程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而混凝土早拆模技术则可以在混凝土刚刚凝固的时候就进行拆模,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拆模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混凝土早拆模技术的实现需要依靠一些特殊的材料和设备。
首先,需要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足够的强度,从而支撑起建筑结构。
其次,需要使用特殊的拆模剂,这种拆模剂可以在混凝土刚刚凝固的时候就将模板从混凝土表面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早期拆模。
混凝土早拆模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的施工,包括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
在桥梁和隧道的施工中,混凝土早拆模技术可以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混凝土早拆模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从而使得建筑更加经济、环保。
混凝土早拆模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建筑施工技术,它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混凝土早拆模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分析早拆模施工技术原理及应用摘要: 早拆模技术源于国外。
我国在80 年代借鉴外国的早拆模经验,自行开发研究并通过不断的改进,形成了我国的早拆模体系。
本文分析了早拆模施工技术原理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早拆模施工技术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成本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早拆模;施工方法;应用1.早拆模方法的分类1.1 保留板带法该早拆模方法主要是由九夹胶合板、狭板带、木主梁、木次梁、木楔、脚手钢管和扣件等组成。
普通脚手钢管作支撑,九夹胶合板作模板,木楔作高低调整在支撑之间的2m范围内留出一条狭形板带,在该板带及下面的支撑作保留,其余的支撑及模板等到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 %后先行拆除。
该种方法通用性强,支模费用略高于常规,但楼层标高调整不方便,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高,支模所需时间比常规也相对长。
1.2可调试保留板带法该法与上述方法基本类同,区别在于用丝杆可调标高的早拆柱头取代用木楔调标高。
早拆柱头有以下功能:(1 )可调整标高并可支撑保留的板带(用可调螺母1) ;(2 ) 可用以搁置主梁,并可调整标高(用可调螺母2 )。
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 %时,向下调螺母1 ,支撑主梁的托架下移,可先拆下主梁及木次梁保留板带。
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 %时,螺母2向上调拆除保留板带的支撑。
该法同保留板带法优点相同,并且调标高方便准确,缺点是同排早拆柱头控制在同一轴线上,组装较为困难。
1.3 定型早拆模支撑体系该体系主要由早拆柱头、立柱、横杆、可调底座、主梁、次梁悬臂梁及模板等组成。
该早拆体系的施工方法是:在每根立柱下端插入可调底座,用以调整标高,上端插入早拆柱头,中间的上部和下部均用带锥销的横杆联接,使立柱和横杆连成框架。
将早拆柱头的外套处于下落位置,装上主梁,再将早拆柱头的外套向上推于上限位置,并用支承销固定,再在主梁上放入定型的SP- 70 模板(钢框竹胶合板) 或安放木次梁后,上面铺九夹胶合板(即无边框模板)。
关键词:早拆模板;工艺原理;施工0引言当今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应用模板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模板技术进入到了新的发展台阶。
其中,早拆模施工技术开始被施工单位所使用。
由于早拆模施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模板施工技术而言施工难度大,施工单位有必要探究科学的早拆模施工技术应用策略,构建完善的早拆模施工技术应用体系,进而更好地指导施工。
1早拆模板技术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施工技术愈加成熟,施工水平不断提高。
早拆模板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代表施工技术的进步。
为提高早拆模板技术应用水平,确保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要清楚早拆模板技术应用方法,掌握早拆模板技术应用技巧[1]。
通过研究发现,早拆模板技术操作共包括两大要求。
一方面,以短跨承重的方式进行技术操作;另一方面,在操作早拆模板技术时要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性,根据工程建设情况、需求等,把控模板拆除时间与顺序。
在这种情况之下,才可以更好地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
立杆、顶杆、横杆和可调型组装式早拆模板柱头是模板的支撑系统,用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2]。
立杆是脚手架体系中基本的受力单元,支架由拉杆构成。
先拆柱的大丝杠插入支架孔中形成模板,龙骨被放置在早期拆除的柱子的支架上,模板放置在龙骨上面,进而形成早拆模板系统[3]。
早拆模板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减小结构跨度、减小拆模后混凝土内力等方法,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模板拆除效率。
通过及早拆除模板,就可以确保模板周转率,降低工程物料投入成本。
为提高模板安装与拆除工作水平,有必要认真地研究施工技术,掌握施工技术应用技巧。
2早拆模板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价值2.1降低成本支出建筑成本影响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为提高自身经济收入水平,施工单位会积极地探究降低建设成本的方法。
通过使用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就可以提高模板周转率,提高模板利用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2减少对塔吊的依赖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应用到塔吊,吊运材料。
建筑施工中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模板早拆技术是一种专门地施工技术,这项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奖能够有效降低模板损耗、提升工作效率以及降低造价。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施工水平,在今后工作中就需要应用到模板早拆技术。
本文将从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优势入手,详细分析具体应用以及细节处理等。
关键词:模板早拆技术;建筑施工;应用随着城市生活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逐渐增大,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已成为社会百姓关注的热点和重点。
建筑的质量是否达标尤为重要,作为与城市以及城市居民有着密切关系的建筑施工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模板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明确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如何提高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水平,保障工程质量。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和对相关专业的学习,进行对建筑工程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进行探讨。
希望给予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一定的启发。
1 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1.1 分施工流水段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流动方向进行划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可分为水平方向流水段和垂直方向流水段两种不同的方向。
技术施工人员,必须先确定水平方向流水段,对这一流水段进行施工作业,然后才能进行考虑垂直流水段的施工作业。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施工,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混凝土龄期的同时,还能提高建筑整体强度。
1.2 绘制设计草图绘制模板早拆技术的设计草图,需要从工程中采用的施工形式和其实际情况出发,在此基础上,选择模板施工方式。
其中适应性和普遍性较强的两种方式就是后拆板带结构布置和无后拆板带后拆柱布置。
后拆板带结构布置可保证施工工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可以具情况变化,而对拆模宽度进行合理调整。
但这一方式具有误差较强,难以准确应用的确定。
无后拆板带后拆柱布置的准确性和细节性较强,优势明显,可以更加细致的进行支柱和模板的处理工作,但是这一方式在应用时上会耗费过多资金,不利于节约工程成本。
分析早拆模施工技术原理及应用
摘要: 早拆模技术源于国外。
我国在80 年代借鉴外国的早拆模经验 ,自行开发研究并通过不断的改进 ,形成了我国的早拆模体系。
本文分析了早拆模施工技术原理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早拆模施工技术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成本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早拆模;施工方法;应用
1.早拆模方法的分类
1.1 保留板带法
该早拆模方法主要是由九夹胶合板、狭板带、木主梁、木次梁、木楔、脚手钢管和扣件等组成。
普通脚手钢管作支撑 ,九夹胶合板作模板 ,木楔作高低调整在支撑之间的2m范围内留出一条狭形板带 ,在该板带及下面的支撑作保留 ,其余的支撑及模板等到砼强
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 %后先行拆除。
该种方法通用性强 ,支模费用略高于常规 ,但楼层标高调整不方便 ,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高 ,支模所需时间比常规也相
对长。
1.2可调试保留板带法
该法与上述方法基本类同 ,区别在于用丝杆可调标高的早拆柱头取代用木楔调标高。
早拆柱头有以下功能:
(1 )可调整标高并可支撑保留的板带 (用可调螺母1) ;
(2 ) 可用以搁置主梁 ,并可调整标高 (用可调螺母2 )。
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50 %时 ,向下调螺母 1 ,支撑主梁的托架下移 ,可先拆下主梁及木次梁保留板带。
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 %时 ,螺母2向上调拆除保留板带的支撑。
该法同保留板带法优点相同 ,并且调标高方便准确 ,缺点是同排早拆柱头控制在同
一轴线上 ,组装较为困难。
1.3 定型早拆模支撑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早拆柱头、立柱、横杆、可调底座、主梁、次梁悬臂梁及模板等组成。
该早拆体系的施工方法是:在每根立柱下端插入可调底座 ,用以调整标高 ,上端插入早拆柱头 ,中间的上部
和下部均用带锥销的横杆联接 ,使立柱和横杆连成框架。
将早拆柱头的外套处于下落位置 ,装上主梁 ,再将早拆柱头的外套向上推
于上限位置 ,并用支承销固定 ,再在主梁上放入定型的 sp- 70 模板 (钢框竹胶合板) 或安放木次梁后 ,上面铺九夹胶合板(即无边框模板)。
当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50 %时 ,只要将早拆柱头上的支承销用锤子敲向另一侧(同一主梁的两端支承销同时敲)早拆柱
上的外套连同主梁、模板等同时下落 ,此时可将主梁、模板等拆卸 ,而原来的柱头仍保留支撑状态 ,柱头可按混凝土的发展强度分批
拆除。
该早拆体系的特点是组装简单、工效高、模板周转快。
2注意事项
(1) 在实际施工中不能简单地将大跨度楼板通过加竖向支撑变为短跨度受力状态 ,要根据层高、早拆头上的托板尺寸大小、施工条件如气温等条件 ,验算较薄楼板剪冲切力 ,及较厚楼板条件下的立杆稳定性 ,如不能满足时 ,应采取增加支撑等措施 ,以防破坏结构。
(2) 当早拆模的布置及支撑经过验算并符合要求 ,确定方案
后 ,必须弹线 ,上下层的立杆必须采用全站仪对支点定位对正(可预埋短钢筋头),尤其是板厚较薄时 ,更应注意这一问题 ,当上、下平面尺寸不同时 ,要根据现场条件通过验算来采取加强处理。
(3) 早拆模技术与二次换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早拆模技术通过合理布置支撑 ,将大跨度缩小为短跨 ,在完全拆除前 ,立杆始终顶紧混凝土而不松动。
二次换撑虽然也能将大跨度变为短跨 ,但在实际使用中 ,由于换撑 ,混凝土与顶撑始终不能很好的接触 ,实际上仍留有一定的间隙 ,在楼板面上的荷载作用下 ,板面很容易发生裂纹而导致构件的损害 ,这就是二次换撑早拆方法的危险所在。
(4) 一般来讲楼板支撑与梁的支撑分别进行 ,因梁的底模板按规范规定:跨度≤8m,要达到75 %混凝土设计强度;跨度 >8m要达到100 %混凝土设计强度方可拆模。
而板的底模在跨度≤2m时 ,达到50 %混凝土设计强度;跨度 >2m、≤8m时 ,达到 75 %混凝土
设计强度方可拆模 ,不同强度要求不能同时拆模。
分别支撑后 ,可分别拆除 ,互不影响。
如梁的底模利用板边的立杆 ,则板边的立杆就不能在 50 %混凝土设计强度拆下 ,而应保留板边支撑直至梁的底模可拆的混凝土强度条件。
(5) 冬季施工时 ,由于气候影响 ,混凝土强度发展较慢 ,因此在搅拌混凝土时应掺入适量的能满足施工周期的早强剂 ,拆模前一定要试压混凝土试块 ,由试块强度来确定是否可以拆模。
(6) 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 ,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
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 ,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
3早拆模施工方法与常用施工方法的支模费用比较
分别用早拆模施工方法和常用施工方法以完成相同的 24 层高的建筑为例 ,按6d一层的施工进度 ,将每平方米的支撑费用进行比较。
早拆模采用一模三支 ,立柱间距为 1.55m×1.25m,常用支模方法采用四支四模 ,立柱间距为1m×1m,均设两道横杆。
3.1新制支撑系统折算成租赁价
(1)常用支模脚手钢管按新制折算成租赁价 ,见表1。
表1常用支模租价
新48 ×3.5钢管按3600元/t ,扣件6.00元/只 ,新制支模铁件按700天摊销 ,钢管0.02元/m·d,扣件0.01元/只·d。
(2) 可调保留板带的早拆支模新制折算成租赁价 ,见表2。
表2早拆支模租价
新制铁件均按700d摊销 ,可调早拆柱头0.12/只·d。
(3) 早拆模体系新制折算成租赁价 ,见表3。
新制支模体系(不包括模板)按700d摊销。
表3早拆模体系租价
3.2不同的支模方法费用比较 ,(表4)
九夹胶合板作模板 ,一般只能翻 8 次 ,因结构定为 24 层 ,
故配 3 层 , 九夹胶合板 128 元/张 , 79. 01 元/m , 木次梁按19。
2 元/m计,均按25次摊销
表4不同支模方法费用比较
3.3早拆模施工方法的效益
通过几种早拆模方法的支模费用比较 ,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 )早拆模施工方法有几种形式 ,其中采用定型的早拆模体系及采用定型的钢框竹胶板 ,平均每层每平方米的支撑费最少 ,
仅为10.61元/m,与常用的支模方法相比 ,节约支模费用50 %左右。
(2)同样式早拆模施工方法 ,采用定型的早拆模体系和定型的钢框竹胶板与采用九夹胶合板相比 ,又节约支模费30 %左右。
4、结束语
目前早拆模技术已从单一的、层高较低的发展到层高可灵活调节的早拆模技术。
由于早拆模技术效益非常显著 ,在建筑施工中,对控制工程成本支出,缩短模板周期,增加施工企业的利润,都具
有一定的意义,无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