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19
考点21 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点名片考点细研究:本考点的命题要点有:(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2)平衡摩擦力的方法;(3)纸带数据处理;(4)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其中考查到的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22题,2016年全国卷Ⅱ第22题,2016年江苏高考第11题,2015年浙江高考第21题,2014年某某高考第9题,2013年海南高考第11题等。
备考正能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实验命题多集中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考查上,瞬时速度的计算与实验的改良与创新应重点关注。
根底与经典1.(多项选择)在用如下列图的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B.为简便起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要一样,拉伸的长度要一样C.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D.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E.实验中要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F.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G.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答案ABCF解析平衡摩擦力时,应把长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使小车托着纸带下滑时所受到的阻力与重力沿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A正确;为了计算功时方便,实验中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功W,因此选用的橡皮筋规格要一样,且每根的拉伸长度也要相等,这样可由橡皮筋的条数得到拉力做的功的数值,B、C正确,D错误;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E错误;测小车的速度时,应测量橡皮筋恢复原长时的速度,故F正确,G错误。
一、根底与经典2.“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4条……完全一样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展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
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若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高度为h 时的速度为v,恒有mgh=错误!m v2。
故只需借助打点计时器,通过纸带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间隔T内下落的高度x n-1和x n+1(或用h n-1和h n+1),然后由公式v n=错误!或由v n=错误!可得v n(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与低压交流电源(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重物(带纸带夹子)、纸带数条、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低压电源相连,此时电源开关应为断开状态。
2.打纸带: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若选第1点O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错误!m v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的纸带,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这是由于打点计时器打第1个点时重物的初速度不为零造成的(如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等错误操作会造成此种结果)。
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错误!m v错误!-错误!m v错误!=mgΔh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 mm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以选用。
第8讲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王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让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打出一条清晰的纸带,其中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
O点是打下的第一个点,A、B、C和D为另外4个连续打下的点。
甲乙(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对体积和形状相同的重物,实验时选择密度大的重物的理由是。
(2)已知交变电流频率为50 Hz,重物质量为200 g,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则从O点到C点,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的绝对值|ΔE p|=J,C点的动能E kC= J。
(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比较E kC与|ΔE p|的大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工作电压偏高B.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力C.接通电源前释放了纸带2.(湖南长沙二模)某兴趣小组用频闪摄影的方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将一钢球从与课桌桌面等高处的O点自由释放,在频闪仪拍摄的照片上记录了钢球在下落过程中各个时刻的位置,拍到整个下落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1)若已知频闪仪的闪光频率为f,重力加速度为g,再结合图中所给下落高度的符号,为验证从O点到A点过程中钢球的机械能守恒成立,需验证的关系式为2gs7= 。
(2)结合实际的实验场景,请估算闪光频率f应为(g取10m/s2)。
A.1 HzB.5 HzC.20 HzD.100 Hz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找到的实验器材有:光电计时器(配两个光电门),铁架台,小钢球,游标卡尺,电磁铁,铅垂线,电源及导线若干。
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利用铅垂线调整铁架台、光电门等,使电磁铁、光电门1、光电门2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cm。
(2)切断电磁铁的电源,小球由静止自由下落,计时器记录小球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同时记录小球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时间为t。
则小球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交流4~6 V)、纸带(数条)、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
突破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例1] 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电源的频率为50 Hz ,依次打出的点为0,1,2,3,4,…,n 。
则:(1)如用第2点到第6点之间的纸带来验证,必须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计算出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实验步骤操作合理的排列顺序是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
A .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B .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C .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或将纸带翻个面)重新做实验D .将重物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E .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 1,h 2,h 3,…,h n ,计算出对应的瞬时速度v 1,v 2,v 3,…,v nF .分别算出12mv n 2和mgh n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看是否相等 [答案] (1)第2点到第6点之间的距离h 26第1点到第3点之间的距离h 13 第5点到第7点之间的距离h 57第2点的瞬时速度v 2 第6点的瞬时速度v 6mgh 26=12mv 62-12mv 22 (2)ADBCEF[由题引知·要点谨记]1.实验原理的理解[对应第1题] 1两种验证方法①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
代入gh n 和12v n 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条件下,gh n =12v n 2,则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任取两点计算A 、B ,测出h AB ,算出gh AB 。
b.算出12v B 2-12v A 2的值。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T -4T )目标2利用光电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5T -8T )目标3利用单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9T -12T )目标4利用竖直面内圆周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3T -16T )【特训典例】一、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该小组让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按正确操作得到了一条完整的纸带如图2所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认为释放重锤的同时打出O 点)。
(1)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先释放重锤,后接通电源B.实验时应选择体积和密度较小、下端有胶垫的重锤C.安装实验器材时,必须使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D.为准确测量打点计时器打下某点时重锤的速度v ,可测量该点到O 点的距离h ,利用v =2gh 计算(2)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 、B 、C ,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 的距离分别为h A 、h B 、h C 。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f ,重物的质量为m 。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重物动能变化量DE k =。
(3)该小组通过多次实验发现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总是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工作电压偏高B.由于有空气和摩擦阻力的存在C.重物质量测量得不准确D.重物释放时距打点计时器太远【答案】 C m (h C -h A )2f 28B【详解】(1)[1]A .为充分利用纸带,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重锤,故A 错误;B .为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实验时应选择体积小,密度较大、下端有胶垫的重锤,故B 错误;C.安装实验器材时,必须使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故C正确;D.为准确测量打点计时器打下某点时重锤的速度v,不能利用v=2gh计算,应用速度的定义式计算,故D错误。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导学案六、机械能(6)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学习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原理】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下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及计算出的瞬时速度v,从而验证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P= mgh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 k=mv2/2相等. 思考:实验时不慎将一条选择好的纸带的前面一部分损坏了,能否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按图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2.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3.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4.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5.从打出的各纸带中挑出一条点迹清晰且第1,2两打点间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在第一个打点上标出O,并从稍靠后的某一点开始,依次标出1,2,3,……并量出各点到位置O的距离h1 ,h2 ,h3 ,……并记人表格中,6.用公式v n=v中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1, v2 , v3 , v4……,并记录在表格中.7.计算打各点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和动能的增加量mv2/2并进行比较,看是否相等,将计算数值代人表格中.【典型剖析】[例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a)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让一个摆球由静止开始从A位置摆到B位置,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应该守恒,即mv2/2 = mgh.直接测量摆球到达B点的速度v比较困难.现让小球在B点处脱离悬线做平抛运动,利用平抛的特性来间接地测出v.如图(a)中,悬点正下方P点处放有水平放置炽热的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作平抛运动.在地面上放上白纸,上面覆盖着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会在下面白纸上留下痕迹.用重锤线确定出A、B点的投影点N、M.重复实验10次(小球每一次都从同一点由静止释放),球的落点痕迹如图(b)所示,图中米尺水平放置,零刻度线与M点对齐.用米尺量出AN的高度h1、BM的高度h2,算出A、B两点的竖直距离,再量出M、C之间的距离x,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的质量为m.(1)根据图(b)可以确定小球平抛时的水平射程为 cm.(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出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v0 = .(3)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球从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 ,动能的增加量ΔE K= .[例2](南京市09届高三联考)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锤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的痕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材;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C.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D.先松手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打出纸带,E.选择合适的纸带,测量打出的纸带上某些点之间的距离;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上述操作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恰当的步骤是.(填序号)(2)若实验中所用重锤质量m=1.00kg,打点纸带如下图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从O点开始下落起至B点,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是︱△Ep︱= J,重锤的动能增加量︱△E KB︱= J.(g=9.8m/s2,结果取.....),(O点为开始下落点,O点与A点间...3位有效数字其他点未画出)实验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