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2010-03
- 格式:ppt
- 大小:593.00 KB
- 文档页数:45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我们常说培养小孩的创造力可以和智力一起,那么智力与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从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出版《遗传与天才》,第一次对“创造性”进行研究以来,各国心理学家对“创造性”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家们对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
吉尔福特对这些研究的结论是:◆从一般趋势来说,智力高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也是高的。
◆智力越高者与创造力的相关程度越低。
也就是说,那些高智力者,其创造力不一定是高的。
◆智商在130以上者,创造力测验所得分数甚为分散,有的很高,有的很低。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
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甚至可以是—个个性有缺陷或者懒惰的人。
但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
因此,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
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智力强就自然有创造能力了,用不着专门培养,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创造能力需要一定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做依托,但是基础知识不等于创造能力,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一个人即使有广博的知识,超群的智力,出众的能力,也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如果知识多就能创造,那么大学毕业不就都成发明家了,中、小学生也就什么也创造不了了。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由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发明的,就说明这一道理。
创造也需要较高的智力,但一般的智力不等于创造力。
冉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214202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而创造力与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关系很大。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高智力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他们有以下几种关系:(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即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很低的创造力;(3)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高智力虽非高。
高创造力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责任心,勤奋度等等。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1、培养好奇心:当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时候,正是创造力萌芽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把这股萌芽的风压制下去,我们要做得是鼓励学生进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一切的事物,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启蒙者应该做得事2、鼓励发散思维:当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题,而不是仅仅从一个方面。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像船的东西,不能一刚开始就告诉学生是什么什么,而是让他自己去看是什么,并且鼓励他多想几种样子。
就是这种逐步引导的过程才会使学生真正的有发散思维,就是不要拘泥与前面的人的想法,学会有自己的一套.3、开发头脑风爆法:(1)不能对学生太过严厉,让学生不敢自己去想,反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想。
当学生有问题要问时,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应该去耐心的解答。
或者甚至是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学生不懂的话,他在问,就说明他在思考,这样就还是好的。
(2)而且要追求数量,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认可学生的方案,让他们有种意识,这样多想是对的。
(3)在所有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但是前提是这样的方案是足够多了以后的,而且被选择出的这个方案应该有很大的创造力,即使其他方案不对,也应该对想出这些方案的同学给以嘉奖,鼓励其积极性.4、教会学生创新方法:什么事都讲究技巧,创造力的培养也不例外。
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作者:高鸽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06期摘要:关于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学术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结论,且主要是通过分析创造力与智商高低二者的关系,来分析创造利于智力的关系,国外的相关的实验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
本文试图从总体上,智商高低以及智力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关键词:创造力;智力;关系中图分类号:B8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74-021 从总体上看,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在某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是相似的,而在另一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有差别的,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1 创造力与智力的相似之处首先,创造力和智力,都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
著名学者巴伦认为创造力与智力存在相似之处:如果将创造力定义为对刺激情景做出适应性的和不寻常的反应能力,而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在问题解决能力的较高水平上,智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创造力。
也就是说,非常困难的、极少能被人解决的问题按其定义就需要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
[1]其次,创造力和智力的核心都是思维,简单地说因为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除此之外,创造力和智力还有很多相同的构成要素,在本文有相关的论述。
1.2 创造力与智力的差别乔治·肖克史密斯提出的创造力与智力区分方式明确简单:他认为判断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要测量的是逻辑推理或智力;而判断一个答案的好与坏,即问题解决与问题本身或情境的适应程度,测量的才是创造力。
罗强调了创造力和智力的差别,他认为在很多方式上二者不同:纽威尔、肖和西蒙认为:“创造性活动可被简单的看成特殊类别的问题解决活动,其特征是问题阐述的新颖性、不落俗套、持续性和困难性。
”创造过程与一般问题解决的主要区别在于,思考者对问题的投入程度不同;在创造的过程中,投入程度很高,而且非认知的、情感的因素大量浮现,但这些因素对有效的解决问题形成了障碍。
智力与创造力智力与创造力 (1)1.智力与创造力概述 (2)1.1.智力 (2)1.1.1.三种认知能力 (2)处理观念、符号、关系、概念、原理等抽象对象的能力 (2)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和运用涉及词或其他符号的抽象观念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结果表现出来 (2)1.1.2.智力水平研究(智力测验量表) (2)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智龄 (2)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比率智商,IQ=MA/CA MA为智龄,CA为实际年龄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智力表征方式:离差智商 IQ=100+15*(X-平均X/5).. 3 1.2.创造力 (3)1.2.1.新颖性 (3)在旧事物基础上改良革新,“推陈出新” (3)通过创造产生独特的新事物,“前所未有” (3)1.2.2.适用性 (3)社会价值 (3)个人价值 (3)1.2.3.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3)具有代表性关系研究 (3)具有创造力的人的IQ值都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低于平均值或刚达到平均值的无法表现出高的创造性 (3)对于IQ值在120以上的人而言,智商对创造力的作用不像对IQ在120以下的那样明显 (3)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相关程度随着研究的领域、测量智力与创造力所采用的方法与工具而变化 (3)五种关系 (3)创造力是智力的子集 (3)智力是创造力的子集 (3)创造力与智力有部分重叠 (4)本质上完全相同 (4)根本无关的两个概念 (4)1.智力与创造力概述1.1.智力1.1.1.三种认知能力处理观念、符号、关系、概念、原理等抽象对象的能力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和运用涉及词或其他符号的抽象观念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结果表现出来1.1.2.智力水平研究(智力测验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智龄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比率智商,IQ=MA/CA MA为智龄,CA 为实际年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智力表征方式:离差智商 IQ=100+15*(X-平均X/5)1.2.创造力1.2.1.新颖性在旧事物基础上改良革新,“推陈出新”通过创造产生独特的新事物,“前所未有”1.2.2.适用性社会价值个人价值1.2.3.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具有代表性关系研究具有创造力的人的IQ值都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低于平均值或刚达到平均值的无法表现出高的创造性对于IQ值在120以上的人而言,智商对创造力的作用不像对IQ在120以下的那样明显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相关程度随着研究的领域、测量智力与创造力所采用的方法与工具而变化五种关系创造力是智力的子集智力是创造力的子集创造力与智力有部分重叠本质上完全相同根本无关的两个概念。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那么它与智力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一起来看看吧!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1 从总体上看,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在某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是相似的,而在另一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有差别的,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1 创造力与智力的相似之处首先,创造力和智力,都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
著名学者巴伦认为创造力与智力存在相似之处:如果将创造力定义为对刺激情景做出适应性的和不寻常的反应能力,而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在问题解决能力的较高水平上,智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创造力。
也就是说,非常困难的、极少能被人解决的问题按其定义就需要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
[1]其次,创造力和智力的核心都是思维,简单地说因为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除此之外,创造力和智力还有很多相同的构成要素,在本文有相关的论述。
1.2 创造力与智力的差别乔治肖克史密斯提出的创造力与智力区分方式明确简单:他认为判断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要测量的是逻辑推理或智力;而判断一个答案的好与坏,即问题解决与问题本身或情境的适应程度,测量的才是创造力。
罗强调了创造力和智力的差别,他认为在很多方式上二者不同:纽威尔、肖和西蒙认为:创造性活动可被简单的看成特殊类别的问题解决活动,其特征是问题阐述的新颖性、不落俗套、持续性和困难性。
创造过程与一般问题解决的主要区别在于,思考者对问题的投入程度不同;在创造的过程中,投入程度很高,而且非认知的、情感的因素大量浮现,但这些因素对有效的解决问题形成了障碍。
[1]2 从智力高低看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即智商IQ。
它用来表示智力发展水平。
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商数就是这此能力的数字表示。
对人类各个IQ分数段所占的比例的统计显示,人的智商分布呈橄榄形[2]:智商在140分以上(天才)的,只有人口的1%;智商在120-139(优秀)的,占人口的10%;智商在110-119(中上)的,占人口的16%;智商在90-109(中智)的,占人口的46%;智商在80-89(中下)的,占人口的16%;智商在70-79(临界智力)的,占人口的8%;智商在70以下(智力低下)的,占人口的3%。
第四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教学目的:了解智力内涵,智力个别差异的表现;理解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动机、情绪和情感)与学习成绩及效率的关系;掌握利用智力、非智力因素相互关系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理解本章内容教学重点:智力,智力理论,非智力因素(动机、情绪、气质)与学习教学难点:智力理论、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心理测验教学过程:第一节智力因素与学习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学习的进程。
智力因素作为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而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却是学习活动赖以高效进行的动力因素。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智力的这种观点应理解为: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一、智力与智力结构(一)、智力的定义归纳有如下几类:1.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Binet),智力测验的创始人,他认为:善于判断、善于理解、善于推理是智力的三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M.Terman)也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和他的抽象思维能力成正比。
2.智力是一种学习的潜在能力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智力就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代表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