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宁德市中考政治科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8
2006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卷)第1卷(选择题共75分)一、听力测试(共20小题,计25分。
每小题约有 8秒钟的答题时间)(一)录音中有五个句子,每个句子听一遍,然后从每小题 A 、B ; C 中选出能对每个句子作出适当反应的答语。
6. When will Mrs White come back?A. Right nowB. Quite soo nC. At four7. What sport does the woman like?8 . What does the woma n prefer to do?A . To see the new play .B. To do some shopping.C . To visit the museum .9 . What are the man and woma n doing?A . They are looking for a CD player in a shop .B . They are lear ning how to press the butt on .C . The man is teaching the woman how to use the CD player .10 . Why was Frank on the n ews last ni ght?A . He walked along the beach at night .B . He swam alone in the cold water . 1. A . Yes , please. B .2. A . Certainly you are .3. A . Oh , they are over there . C . 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 .Good idea . C . Of course , B . Sure . Hold on , please . C . IB . rm glad youit is . 'll dthat .4 . A . OK , 1 will .B . Yes , I think so . 5 . A . Never mind . B . You are welcome ve found itC . Good for you. C . I ' m sorry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能回答所给 (二)录音中有五组对话,听对话两遍后,从每小题 问题的正确答案。
2005年福建省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政治试题一、单选题(44%)1、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9月16日——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C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是()A科学发展观B以人为本的理念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2005年1月5日,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A科学执政B依法治国C“三个代表”D“三个有利于”4、新华社2005年1月30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若干政策的意见》。
()A多予、少取、放活B发展高效农业C调整农业产业结构D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5、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应邀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顺利抵达南京,开始了国民党时隔半个多世纪的首次大陆之行。
()A江丙坤B宋楚瑜C连战D陈水扁6、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A8% B9% C9.5% D10%7、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援助活动,我国各地纷纷向受灾地区伸出援助之手。
这体现了()A我国已经是发达国家B我国奉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外交政策C东南亚地区是华侨最集中的地方D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8、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32枚金牌,在金牌榜上位居第位,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突破。
()A 一B 二C 三D 四9、在开展反腐败斗争中,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等某些高级领导班干部因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说明()A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B依法惩治腐败是依法治国的核心C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10、某初中学生王某、黄某、吴某以路灯为目标比赛谁投掷石块最准,毁坏了几盏路灯,这三人的行为属于的违法行为。
2006年中考政治复习指导原因:一是时间紧、内容多;二是考查知识的系统性多建议:会归纳、会梳理,按课标要求,重点的知识要重新进行记忆,但不必全记方法:每一课或一单元的重点归纳整理同类知识归纳整理图表对比归纳整理包括:名言、漫画、阅读材料、想一想、动脑筋、议一议、法律条款、重要事件的地图等。
包括:辩论会、板报、展览会、主题班会、调查报告、故事会、小品表演、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进行家务劳动、参加校内的各种活动、参加校外社会公益活动或劳动等请你为反方提供一些典型现象,来证明反方的观点。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辩论会作总结。
写出你的诚信“承诺书”建议:学生:听广播、看新闻、读报纸等教师:课堂上能及时把学生了解和自己学到的时政新闻与课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另外也可以为应对各类考试特别是中考奠定基础。
关注的内容: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发生的重要事件关注的方式: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看本地新闻关注的内容:学生的失学情况、考试作弊情况、抄作业现象、乱花钱现象、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参加各种活动情况等关注的方式:写日记、写心得、辩论会、主题班会、调查、观察等政治重点知识:各种心理品质、意义、培养方法各种法律的名称、有关的规定、处理方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基本国情、基本路线、“三个代表” “一国两制”、艰苦奋斗、小康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关知识、各种国策和战略、和平与发展。
第一阶段:内容:初三全册的第一轮复习第二阶段:内容:初二上下册及初三的第二轮重点复习第三阶段:内容:初一上下册、时政资料简析第四阶段:内容:初二的第二轮重点复习第五阶段:内容:是时政热点整合专题训练、查漏补缺、易错易混知识的归类与纠错训练、模拟训练检测方式:模拟考试要求:1)精选、精编习题,同时兼顾常规题型和新颖题型2)精讲,精评习题,抓住重点及典型性问题,不能面面俱到3)努力做到一材一例多型,应用某一典型材料,采用选择、填空、简答、分析、连线等多种题型进行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006年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思想政治学科命题情况介绍一、命题基本情况(一)命题依据2006年政治科目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调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高一级学校的招生,促进我市教育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与高中新课程的衔接。
2006年中考思想政治学科命题以《2006年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意见》为指针,以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盐城市思想政治学科中考说明》、初三学生当年所学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据,以初中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为背景,结合本市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实际进行。
(二)命题中着力把握的问题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从我市中考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十分重视“双基”考查。
为此,我们在编制试题时,尽量依据《盐城市思想政治学科中考说明》,引导学生注意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确定主干知识的依据除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外,还考虑到社会现实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注意到与高中思想政治内容的衔接。
①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查。
试题虽以重大时政、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为背景,但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都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5、6、8、12、13、14、15、16、17、19、19、20、26、29题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也是学生应该且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②突出对主干知识理解和初步应用情况的考查。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要求学生记住几个概念、掌握几个原理,而是要善于理解,并能初步运用。
如:第3、4、7、9、10、11、21、22、23、24、25、27、28、30题。
③确保学生得到基本分。
由于中考具有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双重性质,因此要确保学生拿到基本分。
近年宁德政治九年级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宁德市的政治特色?A. 民主监督B. 生态保护C. 历史文化D. 经济发展2. 宁德市的行政中心是?A. 蕉城区B. 福鼎市C. 福安市D. 古田县3. 宁德市属于哪个省份?A. 福建省B. 浙江省C. 广东省D. 江西省4. 宁德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A. 农业B. 工业C. 旅游D. 海洋产业5. 宁德市的九年级政治课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A. 法律知识B. 社会科学C. 哲学D. 经济学二、判断题1. 宁德市是中国的一个地级市。
(正确)2. 宁德市的九年级政治课程主要包含哲学内容。
(错误)3. 宁德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
(错误)4. 宁德市的行政中心是福鼎市。
(错误)5. 宁德市属于福建省。
(正确)三、填空题1. 宁德市位于中国的______省。
2. 宁德市的九年级政治课程主要包含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3. 宁德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等产业。
4. 宁德市的行政中心是______。
5. 宁德市的政治特色之一是______。
四、简答题1. 简述宁德市的地理位置。
2. 简述宁德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3. 简述宁德市的九年级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
4. 简述宁德市的政治特色。
5. 简述宁德市的行政中心。
五、应用题1. 请列举出宁德市的三个旅游景点,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2. 请列举出宁德市的三个主要经济产业,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发展情况。
3. 请列举出宁德市的三个政治特色,并简要解释它们的意义。
4. 请列举出宁德市的三个历史文化名人,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成就。
5. 请列举出宁德市的三个生态环境特点,并简要解释它们的意义。
六、分析题1. 分析宁德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 分析宁德市政治特色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1. 设计一个关于宁德市经济发展的调查问卷,并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006年福建省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06课改)-2的相反数是_____。
2.(06课改)分解因式:x 2-9=_____。
3.(06课改)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数约为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_____人。
4.(06课改)如图,点P 是⊙O 外一点,PA 切⊙O 于点A ,若∠P =40º,则∠AOP =___度。
5.(06课改)一个学习小组五位同学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148、142、127、107、138。
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_分。
6.(06课改)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定值,电流I (A )与电阻R (Ω)成反比例,其图像如右图所示,电流I 与电阻R 的函数关系式_____。
7.(06课改)如图,在“扫雷”游戏中,“3”相邻的8个空格中隐含有3个“雷”,那么随机点击其中一个空格,恰好点击到“雷”的概率为_____。
8.(06课改)如图,在太阳光下,身高1.5m 的小颖同学影子的顶端正好与大树影子的顶端重合,此时测得AC =2m ,CE =18m ,则树高DE =____m 。
9.(06课改)下图是用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组图案,观察并探索:第10个图案中共有____个小正方形。
10.(06课改)请你将右图坐标系中的图形进行平移,使A点移到点(-6,4)处,在坐标系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写在题中的号内)11.(06课改)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 2+a 2=a 4 B.a 6÷a 3=a 2C.a 2·a 3=a 5D.3a +2b =5ab12.(06课改)初三(1)班进行一次“你心目中最喜欢的一个体育明星”问卷调查,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统计图,如右图。
宁德市中考各科折分标准一、语文1. 语文试卷满分100分,一般有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题型。
基础知识大概占30分。
这部分可能会有字词考查,像给生字注音、组词,大概5 - 10分。
例如“确凿”的“凿”字,读音为záo,它可以组词为“凿子”。
近义词是“确实”,反义词是“虚假”。
还会有古诗词默写,大概10 - 15分。
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样的诗句,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还有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运用等,大概5 - 10分。
阅读理解占30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会有记叙文、说明文或者议论文。
记叙文阅读可能会考查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等,说明文阅读会考查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等,议论文阅读会考查论点、论据等。
文言文阅读大概10 - 15分,会有实词、虚词的解释,像“之”字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用法,“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还会有句子翻译等内容。
作文占40分。
作文主题多样,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讲述故事。
二、数学1. 数学试卷满分100分,题型丰富。
选择题大概占30分,一般有10 - 15道题。
比如一元二次方程ax²+bx + c = 0(a≠0),当b² - 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这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
填空题大概占20分,会有5 - 10个空。
像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V = 1/3πr²h,可能会给出半径和高,让你计算体积填在空里。
解答题占50分左右。
会有简单的计算,如解方程,大概10 - 15分。
还有几何证明题,大概15 - 20分,例如证明三角形全等。
应用题大概15 - 20分,像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三、英语1. 英语试卷满分100分。
听力部分占20 - 30分。
听力会有听单词、听句子选择正确答案、听短文回答问题等题型。
单项选择题大概占15 - 20分,会考查语法知识,像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的用法等。
四川省2006中考政治试题-新课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政治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4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4年12月3 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强调,按照200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最根本的是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 )A.全面发展观 B.科学发展观 C.可持续发展观 D.协调发展观2.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于2004年9月16 日至19日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
(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B.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D.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3.2004年美国大选总费用高达50亿美元,仅国会议员和总统候选人就投入了至少l 8亿美元用于他们的初选和大选竞选活动,其中,布什与克里的花费占到了约三分之一。
此次大选在每个州的花费平均达到3 300万美元。
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国家是民主国家,是代表所有人的利益的②美国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③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④资本主义民主是为巩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04年9月30 日,温家宝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是拥肴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论断表明了我国的 ( )A.治国方略 B.指导思想 C.发展战略 D.基本国情5.中国内地第13亿个公民于2005年1月6 日零时2分诞生。
据国家有关部门介绍,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使l 3亿人口日推迟4年到来。
但是我国人口仍将以每年800万至1000万的速度递增,人口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13亿人口日昭示 ( )A.我国应把控制人口数量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B.只要人多力量就大,就能办大事情C.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D.人口问题不再是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6.我国是联合国认定的缺水国家,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第82位,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因此“水荒”现象一直存在。
附件2:2006年宁德市中考政治科考试大纲
一、命题依据
根据教育部编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修订本)二年级上下册和三年级全一册,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我省各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立意,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2.基础性: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强调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杜绝繁偏怪题,做到结构合理,难度适当。
3.时代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反映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生活、学生的实际问题。
4.开放性:试题形式做到多样化,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做到多元化,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5.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保证试题做到准确、严谨,避免出现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
三、适用范围
宁德市2006届初中毕业生。
四、考试范围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八年级、九年级部分内容;本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目标要求
对上述考试范围内有关知识的考查,由低到高包括三个层次的能力目标:
1.识记:再认和再现思想政治课、重大时事政治中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
2.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转换表述已知的知识;对有关知识进行必要解释,即不仅能识别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一个知识与其它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已知知识做出合理推论,或通过已有条件去扩展相关的知识。
3.活动与运用:明确有关活动的组织过程,通过活动更好地理解知识、感悟道理和掌握方法,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活动结果;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有关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点及其能力目标要求
有关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参照本届学生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二年级上、下册,三年级全一册和时政教材——《时事》杂志。
具体要求如下:
本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考试,以教育部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办的《时事》杂志(初中版)2005~2006年度第1——6期有关内容为范围。
纯时事试题考核命题以其中的“时事观象台”、“本期专稿”、“热点追踪”、“漫话发展”、“考考自己”、“大事记”的有关内容为依据。
六、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开卷笔答的形式。
考试时,考生可携带教科书和《时事》杂志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考。
七、试卷难度
试卷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三个等次,其比例为8:1:1。
考试合格率力争达到80%。
八、试卷结构
1.知识结构: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约占40%,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约占40%,时事政治约占20%。
2.题型结构: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九、试题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
例1:近一年来,我国外交展示大国风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可以体现在()
A.2004年4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07年行政长官的决定
B.2004年5月22日朝日双方再次确认了《朝日平壤宣言》,并就解决人质问题取得一定成果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2004年6月28日在中国苏州召开,胡锦涛主席致以热烈祝贺
D.在中国的大力斡旋下,朝核问题第三轮六方会谈2004年6月26日在北京结束,达成一系列新的共识
[选D。
本题考查时事知识,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基础上,能根据题干中“我国”、“大国风范”、“国际和周边环境”等关键词,对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
]
例2:某班同学学习了《依法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这节课后,纷纷行动起
来,开展环保活动。
下列几位同学的行为,你赞同的是()
①小李积极参加本村开展的义务植树活动
②小王向有关部门举报某饭馆宰杀野生动物做菜
③小江把一个每天深夜歌声扰民的歌舞厅门窗砸坏以示警告
④小高把一位破坏校园花草的小同学关在教室半天令其反省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选A。
本题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综合考查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和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等知识。
答题时,一方面应该注意事例中有关同学树立环保观念并落实到具体行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公民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其手段、方法必须依法进行,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 例3:日本漫画书时下在我国一些地区中学生中广为流行,其中不乏一些低级庸俗的内容,有的学生因沉迷其中而影响学业。
这对我们的警示是()A.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B.引进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排斥外来文化
D.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发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选B 本题考查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提供的情景,明确材料所讲的日本一些不良文化对我国学生的负面影响,文化引进要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正确选项为B。
C表述错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吸收一切文明成果,并不是排斥外来文化,A、D虽表述正确,但与提供材料情景不符。
]
(二)非选择题(根据下列各题的要求回答问题)
例1:2003年7月1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开幕,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指出: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1)请写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
想?
(3)列举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实践“三个代表”的实例各一个。
[本题着重考查同学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同时能够例证。
这是一道时事、教材知识的综合运用题。
同学们平时在回答这类问题时的不足主要在于不会举例,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对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时事知识等基本事实的掌握。
] 例2:你认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当履行的受教育的最基本义务有哪些?请举出你或你周围不履行这些义务的一种现象,并谈谈应该如何克服这一现象。
[本题考查初二法律常识中有关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义务,要求考生善于认识自己、了解他人、观察社会,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答题关键要举出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履行这些义务的行为,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一至两种办法。
]
例3:一个牧场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牧草等资源只能承受一定数量的牲畜,否则就会出现牧场退化、瘟疫流行等。
在一个公共牧场,有几户牧民都在此放牧,牲畜头数已接近放牧限度。
这时,每户牧民可能有两种选择:一是抓紧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以增加自己眼前的收入;二是自觉控制各自的牲畜头数,以保护牧场,长期放牧。
(1)假如你是其中一个牧民,你会选择哪一种做法?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2)结合你的选择,谈谈你所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问题,要求通过材料提供的情景,通过分析做出正确选择,答题时必须明确为什么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和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例4:某镇初三(2)班同学从《时事》杂志上看到了200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串串闪光的数字,决定围绕本镇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班长提出全班分成四组开展活动:一组负责搜集经济建设资料;二组负责家庭生活变化调查;三组负责出版一期黑板报;四组负责召开一次主题
班会。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经验,完成下列各题:
①为第一组提供搜集资料的两个途径;
②为第二组设计一份家庭生活情况调查表;
③为第三组提出一个黑板报的主题;
④为第四组写一份主题发言提纲。
[这是一道活动探究性试题,要求学生围绕经济建设问题完成相应的活动内容。
这类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答题时要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活动能力结合起来,根据题目要求完成活动相关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