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6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背诵这五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1)《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2)《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答案】(1)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跳,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旧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2)《渔家傲》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祟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武陵春》中,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
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
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
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做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青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chuī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找出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答案】(1)青;清(2)比喻【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
⑵这句话把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是踊跃的铁的兽脊,因此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青;清。
⑵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⑵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guī宝。
汉字书法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远,或平正或险绝。
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神姿,行草的线条像飞天舞动的飘带,楷书的结构如端庄的举止。
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追寻汉字书法唤发的历史厚重和现代典雅,体验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让汉字之美流连于指尖心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guī(________)宝拙(________)趣徜(________)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无与伦比”的“伦”与选项中“伦”的意思相同的项是(________)。
A.天伦之乐B.语无伦次C.巧妙绝伦(4)文中运用了拟人、________和________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汉字书法的神韵。
【答案】(1)瑰;zhuō;cháng(2)唤发;焕发(3)C(4)比喻;排比【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
“瑰宝”:贵重而美丽的珠宝,稀世之珍宝;“拙趣”:用笔用墨自然随意,不弄巧,看似笨拙,实则藏气韵于其中,别具情趣;“徜徉”: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2)文段中的“唤发”应改为“焕发”。
焕发:散发出年轻的健康所特有的红润;充满或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容光焕发的光彩。
(3)C.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含义的理解。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伦,类;“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语无伦次”: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伦次:条理;“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伦,类。
“无与伦比”和“巧妙绝伦”的“伦”意思都是类。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让我怎样感谢你 /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采撷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汪国真《让我怎样感谢你》)(1)依照前三句的句式,在横线上补写一句。
________(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2)排比【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解答此题,可通读上一诗节,找到表达句式上的特点。
答案: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2)此题考查的是对修辞的掌握。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文段采用了四个“让我怎样感谢你”的并列性语段,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 ________。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________和比喻。
【答案】( 1)他不说实话(2)夸张【解析】【分析】( 1)于提取句子的主干,首先要明确句子主干是:主中心+中心 +。
个句子的主中心是——他;中心是——不;是——。
据此作答即可。
(2)句中“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小了一半”把眼光比作两把刀,运用的是比的修辞;“刺得老栓小了一半”极言目光的害,运用的是夸。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⑴ 他不;⑵ 夸。
【点】⑴ 本考句的主干的提取,答注意句的性;⑵ 本考句修辞手法的考,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答的关所在。
3.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目。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涨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qióng 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qiòng沉淀仙露________浆(2)选文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diàn;琼(2)涨满;张满(3)比喻【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在,注意“淀”不要读成“dìng”,“琼”不要写成“掠”等形近字。
(2)涨满:指物体或器官被液体充大,到没有空余的状态了。
张满:张开、饱满。
根据语境,“涨满”应为“张满”。
(3)把鼓鼓的船舱,比作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 diàn ;琼⑵涨满;张满⑶比喻【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平时的积累完成。
⑵本题考查同音字的把握,注意区分字形和词义。
⑶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注意比喻修辞方法的把握。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生活像五采缤纷的万花筒:有时是瑰丽多姿的山峰,有时是雪浪飞jiàn的江河,有时是泥泞没膝的沼泽,有时是百花盛开的原野。
生活有阳关大道,也有羊肠小径;水路有九道弯,山道有十八盘。
生活,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但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瑰丽________ 飞jiàn________ 逆境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让我怎样感谢你 /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采撷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汪国真《让我怎样感谢你》)(1)依照前三句的句式,在横线上补写一句。
________(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2)排比【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解答此题,可通读上一诗节,找到表达句式上的特点。
答案: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2)此题考查的是对修辞的掌握。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文段采用了四个“让我怎样感谢你”的并列性语段,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撑柄布伞去看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在迷蒙的雾气里淡去了轮廓,溶成一片。
小河依然流淌,雨滴击起一圈圈涟 yī,不等散开,便已消逝,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
美丽,在刹那间成为永恒。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轮廓( ________)涟yī(________)刹(________)那(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开落”中在文中的意思是()A.开始凋落B.张开和收落C.(花的)开放和萎谢(4)画线句子运用了 ________和 ________的修辞手法【答案】( 1) kuò;漪; chà(2)溶成一片;融成一片(3) C(4)比喻;拟人【解析】【分析】( 1)需要注意“漪”的书写,这个字是一个易错字,还有“刹”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chà”。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修辞手法【2020辽宁盘锦】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绿菌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
(比喻)B.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排比)C.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反复)D.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
(拟人)【答案】A(A项中的句子没有本体喻体,虽然有比喻词,但不能构成比喻修辞手法)【2020山东泰安】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话“人活着就得有盼头“,从这句话看,盼望已然成为人生命大厦的支柱和基石。
如果没有了盼望,人的生存也就没有了理由,理想和信念就会顷刻间灰飞烟灭,了无痕迹。
苍茫大地,芸芸众生,因为有了盼望,柔弱的臂膀才变得更加坚强;因为有了盼望,婆娑的泪眼才放出坚毅的光芒;因为有了盼望,脚下的道路便越走越长,越走越宽广。
盼望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情怀;盼望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 A ;盼望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望眼欲穿;盼望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 B 盼望与生命如影随形,如果说生命是一粒种子,盼望就是阳光雨露;如果说生命是一艘航船,盼望就是高扬的白帆。
(1)写出文中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分)(2)在文中A、B两处各填写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
(2分)(3)仿照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2分)【答案】(1)比喻排比引用(2)答案示例:手足之情归心似箭(3)答案示例:如果说生命是一场远足,盼望就是前方的风景。
【2020山东枣庄】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7分)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①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②màn______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k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巢酿酿应和(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解释词语“宛转”的意思。
(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答案】(1)窠;niàng;hè(2)浑;混(3)形容声音抑扬动听(4)拟人【解析】【分析】第(1)(2)小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注意“窠”的部首;“酿”不能拼成“liàng”。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来思考。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4)此题考查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由“卖弄”一词可知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1)窠;niàng;hè(2)浑;混(3)形容声音抑扬动听(4)拟人【点评】在做字音字形题目时,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2.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每一suì(①)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②)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bāo(③)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a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b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综合性学习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去年,重庆某校拟定了戏曲进校园的课堂计划,让同学们在校园里可以近距离接触中国戏曲。
邀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课堂小舞台)第一堂戏曲课,老师给大家播放了昆曲《牡丹亭》的片段,虽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传统戏曲,但是很多同学被其音韵唱腔、舞美设计、精彩情节所吸引,兴致高昂,意犹未尽。
小雪回家之后还主动做了一份活动策划,初次起草,小雪的活动策划有些小问题,请你帮她调整改正。
策划如下:戏曲课堂活动策划活动主题:走进中国传统戏曲活动标语:传统戏曲进校园学习国粹真经典活动目的:多途径多角度了解中国戏曲,不做盲目追星族活动内容:(一)京剧脸谱图片展示(二)越剧“才子佳人”题材特点讨论会(三)川江号子老船工嘉陵江边现场讲解(四)豫剧《穆桂英挂帅》片段影视欣赏(1)小雪设计的活动标语对仗不够工整,请在原句基础上进行修改。
传统戏曲进校园,________(2)小雪设计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但是有一项不妥,指出并改正。
活动________不妥,可改为________(人生大舞台)(3)根据情境,将人物对话补充完整。
爸爸:小雪,这次月考结束了,爸爸打算带你出去放松一下!小雪欢呼:太好了!①________爸爸笑笑:你不是喜欢漫威漫画吗?《复仇者联盟4》正在热映呢,周六晚上我们去看吧!小雪颇有为难之色:我是很想看《复联4》啊,但是我听戏曲课的老师说,周六晚19:30《国韵芳华——中国传统戏曲<牡丹亭>》将在重庆大剧院进行最后一场展演,能够现场去感受的机会太难得了,我有点纠结。
初中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锋利。
D.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答案:A. 拟人;B. 比喻;C. 比喻;D. 拟人。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反问C. 排比D. 对偶答案:A. 夸张。
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反问D. 排比答案:A. 比喻。
4. “小草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们点头致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拟人。
5.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像狐狸一样狡猾”这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对偶答案:A. 比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夸张。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柳暗花明”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对偶。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啼鸟”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拟人。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鸟飞绝”和“人踪灭”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夸张。
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思亲”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夸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
答案: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其相似之处,通常用“像”、“如”等词连接。
拟人则是将人的情感、动作、特征赋予非人事物,使其具有人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夸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夸张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述“面如重枣,声如洪钟”,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关羽的威武形象。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及答案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4.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半帆风雨宜织锦B.千年筠竹老不死C.半树佛花香易散D.万里鱼龙争照影7.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8.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①匡衡抗疏功名薄②直北关山金鼓振③云移雉尾开宫扇④刘向传经心事违⑤佳人拾翠春相问⑥日绕龙鳞识圣颜⑦征西车马羽书驰⑧仙侣同舟晚更移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9.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
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
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10.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
譬如花,则。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11.从修辞效果看,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
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地球伤痕累累,公害却频频发生,,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12.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
在有积水的洼地上,,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13.从句子的前后照应、句式的整齐美观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一句是()A.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纯洁、坚忍和品质的高贵,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永远怀念和敬仰。
B.那一排排矫健挺拔的大官杨,一片片随风摇曳的柳树林,一亩亩银花盛开的棉田,一垛垛刚收割的玉米和高粱堆得像小山。
C.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D.第一个月,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1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动。
B.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青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
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块白布。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响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好像是水中闪光的珍珠,又好像是天上眨眼的星星。
1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欢笑盛开在眼睛上、眉毛上,心啊,要从喉咙里跳出。
B.发梳得光,脸上搽得香。
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
C.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D.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动笔!16.下列语句中运用的比喻,不妥的一句是()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17.对下面的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运用反衬手法,说明瑞士钟表公司的维修人员是不太勤快,但瑞士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十分可靠。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运用引用、对偶、夸张的手法说明产品数量多、性能好。
C.美国柯达公司广告:“你只需按一下快门,余下的一切由我来做。
”——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产品的使用方便。
D.湖南“天仙”电扇厂广告:“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运用双关的手法说明产品销量大、质量好。
18.对下列古诗词中加点部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运用比喻,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感情。
C.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萤。
——说“春风”能“语”,赋予物以人的动作,生动而别有情趣。
D.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落叶之多。
1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20.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
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2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
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