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1
氟西汀灌服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孙晓羽; 曲慧玲【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9(059)030【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氟西汀; 脑缺血; 行为学; 神经再生【作者】孙晓羽; 曲慧玲【作者单位】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11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1中风可以导致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损伤,多发生在老年人中[1]。
中风分为脑缺血及脑梗塞,目前以脑缺血居多。
尽管中风被大量学者研究,但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非常少。
氟西汀为五羟色胺受体抑制剂(SSRIs),是治疗抑郁及焦虑的主要临床用药,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治疗[2,3]。
研究[4~7]显示,氟西汀可促进海马的神经增生、存活、分化及突触的重塑,可以有效地促进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
然而,在动物实验中氟西汀治疗对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再生情况研究甚少。
本研究通过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并给予脑缺血大鼠氟西汀治疗,观察氟西汀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脑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体质量220~250 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一抗豚鼠doublecortin(DCX)(Millipore公司,美国);二抗山羊抗豚鼠488(Invitrogen公司,美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V-1000,德国)。
1.3 实验动物分组、脑缺血模型制备及氟西汀灌服选取30只大鼠制备脑缺血模型,即采用向纹状体及皮层注射内皮素(ET-1),根据Paxinos and Watson的大鼠脑解剖图谱以前囟后+0.7 mm、矢状线旁+2.2 mm、硬膜下-2.0 mm及前囟后+2.3 mm、矢状线旁+2.5 mm、硬膜下-2.3 mm和前囟后+0.7 mm、矢状线旁+3.8 mm、硬膜下5.8 mm为进针的位置,向此三点注射0.5 μg/μL的ET-1溶液2.0 μL,并且在注射每个点位后置留5 min,防止液体倒流[8]。
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摘要】氟西汀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对海马神经元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海马神经元生长对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可塑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文部分分析了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成、树突生长、轴突生长、神经可塑性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氟西汀有助于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长和提高神经可塑性,从而可能改善抑郁症症状。
结论部分总结了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抑郁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氟西汀、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成、树突生长、轴突生长、神经可塑性、突触可塑性、促进生长、作用机制1. 引言1.1 氟西汀的概述氟西汀,又称百忧解,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从而增加神经元细胞间的5-羟色胺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氟西汀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精神疾病。
除了其临床应用,氟西汀也被广泛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
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尤为重要。
海马是大脑内重要的神经元区域,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而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和可塑性的影响则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氟西汀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也有助于揭示神经可塑性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为未来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海马神经元生长的重要性海马神经元是大脑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神经元,其生长对于大脑功能和认知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海马是大脑中与情绪、记忆和学习密切相关的重要结构,其中的神经元在不断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参与了大量的神经信号传导和信息处理。
海马神经元的生长状态直接影响了大脑的神经回路的形成和功能的发挥,对于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治疗。
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也就是神经系统的药物与支持治疗,观察组使用氟西汀治疗,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抑郁症和神经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症和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
结论氟西汀能够有效的控制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抑郁症;神经功能;康复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57-02老年脑卒中不仅会使患者出现运动障碍,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产生抑郁症,脑卒中抑郁症会阻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在临床使用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对患者抑郁症和神经功能的康复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具体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诊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0例,都符合老年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
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67.2±2.4)岁,脑出血患者19例,脑梗死患者31例;观察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3±3.1)岁,脑出血患者21例,脑梗死患者29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先做神经内科的常规与康复治疗,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茴拉西坦进行治疗,药物100mg/d,治疗持续2个月;观察组患者使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药物25mg/d,持续2个月。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尿常规、血常规等相关检查,观察监控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药物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后对患者随访5个月,使用抑郁状态量表(sds)的评分标准与神经功能缺损(messs)的评分标准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1]。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第26卷第4期2017年8月V ol .26.No .4August .2017〔收稿日期〕2017-02-06 〔修回日期〕2017-05-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1324);沈阳市科技项目(F16-205-1-53)〔作者简介〕黄丽丽,女(1990年),汉族,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fhan@氟西汀抑制PTSD 大鼠海马神经元PSD-95和突触素I水平的下调与学习记忆力的损害黄丽丽,蒋靖志,马临川,韩芳*(中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沈阳 110122)〔摘要〕目的 探讨氟西汀(fluoxetine, FLX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PTSD )大鼠记忆及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95, PSD-95)和突触素I (synapsin Ⅰ)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国际认定的SPS 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 大鼠模型,应用水迷宫实验观察氟西汀对PTSD 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PSD-95和突触素I 水平。
结果 Morris 水迷宫前5天的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SPS 刺激后大鼠(PTSD 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游泳距离和潜伏期比正常组大鼠长,给予氟西汀的PTSD 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距离和潜伏期较未用氟西汀处理的PTSD 大鼠缩短。
Morris 水迷宫第6天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PTSD 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和在靶象限花费时间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大鼠,而氟西汀可显著增加PTSD 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穿台次数和在靶象限停留的时间百分比。
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再生通路介导5-羟色胺类抗抑郁药作用吴海银;张晶【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年(卷),期】2013(18)3【摘要】目的:研究5-羟色胺类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经典5-羟色胺类抗抑郁药氟西汀及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通过立体定位特异性注射到野生型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敲除型小鼠海马部位,通过Brdu免疫组化和新奇摄食抑制试验、强迫游泳试验、悬尾试验等抑郁行为学检测,观察神经元再生的变化情况和抗抑郁效果。
结果:氟西汀和8-OH-DPAT通过nNOS上调海马神经元再生,发挥抗抑郁作用。
结论:海马nNOS-神经元再生通路介导5-羟色胺类抗抑郁药的抗抑郁作用。
【总页数】6页(P252-257)【关键词】抑郁症;氟西汀;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神经元再生;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作者】吴海银;张晶【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2【相关文献】1.锂对染铅大鼠海马胆囊收缩素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J], 李积胜;杨芳;赵昕2.白香丹含药血清对大鼠海马神经元中5-羟色胺2C受体的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中IP3的影响 [J], 柳新;薛玲;高杰;魏盛;谭倩;苏云祥3.中国人群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治疗效果的关系 [J], 肖红;姚辉;郭苏婉;李箕君4.P38MAPK通路对SAP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前列腺素E2表达的影响 [J], 蒙国光;任大勇;张宇新5.5-羟色胺抑制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J], 马强;刘卫;吴丽颖;晁福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氟西汀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方法进行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采用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鉴定海马神经元。
在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中加入不同浓度(1、10、20、40μmol·L-1)的氟西汀,并设正常对照组,48h后观察细胞有突起的神经元数目、突起长度和胞体长径。
研究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结果1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突起的神经元数目增加、最长突起长度增长(P<0.05);4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突起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最长突起长度及胞体长径无统计学差异(P >0.05);1μmol·L-1、2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突起神经元数目、最长突起长度及胞体长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一定浓度的氟西汀能促进海马神经细胞的生长。
[关键词]氟西汀;细胞培养;海马神经元;大鼠氟西汀是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之一,是应用较广的抗抑郁药。
氟西汀除有抗抑郁作用外,尚可治疗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有研究表明,氟西汀对海马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其发挥抗抑郁效应的机制之。
关于氟西汀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氟西汀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分离和培养技术方法在参考文献[2]基础上加以改进。
取出生24h内的新生SD大鼠(东南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无菌分离出双侧海马,用显微剪剪碎,D-Hank’s液清洗2或3次,将剪碎的海马组织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等量0.25%的胰酶(美国Sigma公司),37℃消化30 rain,中间振摇1或2次,加入10%的DMEM /F12(美国Gibco公司)5ml,轻轻吹打15次,然后1000 r·min-1离心5min,制成单细胞悬液,置于CO2培养箱(德国Heraeus公司产品)中,差速贴壁30min,去除成纤维细胞,吸取未贴壁的细胞,并用200目的不锈钢滤网过滤,收集过滤后的单细胞悬液于培养皿中,然后至离心管中,取一滴单细胞悬液进行计数,并用DMEM/F12将细胞密度调到1×106ml-1,然后接种于200μg·ml-1多聚赖氨酸(美国Sigma公司)包被的6孔培养板中,转移至培养箱内培养,4h后换为无血清培养基,即含2%B27的Neurobasl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以后每3天半量换液1次。
2.4B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第18、28天,PSD组BDNF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户<0.01)。
第18天,PSD组BDNFmRNA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到第28天,PSD组BDNFmRN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第18、28天,氟西汀组BDNF蛋白及mRNA水平较PSD组均显著增加僻<0.01)(表5,图1,2)。
中国卒中杂志2008年9/1第3卷第9期团3讨论本研究联合采用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与CUMS结合孤养法建立了PSD模型。
前期建立模型的相关工作已发表并初步证实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惜1。
本研究动态行为学评估进一步显示,CUMS结合孤养法能有效诱导卒中模型大鼠陕感缺乏、探索行为减少等抑郁杨1)症状,而盐酸氟西汀一选择性5一HT再摄取抑制剂能显著改善PSD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这些分别表3各组大鼠应激前后不同时期旷野试验水平活动评估(歹±s)对照组659土2348±184{3土1351土”抑郁组654士1523士1114±1120±10卒中组656±1552±1350士1658士21PSD组657±1628±20.20+1舻18土146PSD∞[I药组656±2431士1237±15042士13☆注:与对照组.卒中组相比,’P<0.05,aP<0.01;与PSD组相比,“P<0.05;☆P<0.01表4各组大鼠应激前后不同时期旷野试验垂直活动评估(7±s)对照组617.7士5.317.O士4.4197土3.4233土63抑郁组614.7±3.612.0士7.012.74-4.34.7±3.0卒中组6138-I-3.714.7±3.618.5士9.319.8土7.3PSD组614.5±1.96.7士7.9’4.3士3.563.O±1.06ps030药组620.0士14.015.8±8.318.5土11.3423.5土17.3。
-基础研究-氟西汀灌服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孙晓羽,曲慧玲(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110015)摘要:目的观察氟西汀灌服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30只大鼠制备脑缺血模型,有2只因为麻醉死亡,有4只未出现偏瘫症状被剔除,其余24只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模型组各12只;另取24只大鼠,并随机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各12只,两组不制备脑缺血模型,仅在相同的解剖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7d后,氟西汀组和阳性组灌服16mg/(kg-d)氟西汀,持续3周°应用平衡木实验评价各组大鼠行为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中文全称(DCX)阳性细胞。
结果氟西汀组、模型组、阳性组、阴性组大鼠前爪跌落率分别为23.2%±2.4%,5.7%±3.2%、3.6%±2.1%、1.1%±1.9%,后爪错误率分别为19.5%土3.1%,22.4%±3.4%,8.3%±1.7%,9.7%±1.8%,模型组、阳性组分别与阴性组比较,氟西汀组与模型组比较,P均<0.05。
氟西汀组、模型组、阳性组、阴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3.5±4.2)、(61.5土4.7)、(46.3±3.7)、(23.2±3.2)个,树突总长度分别为(898.1±54.2)、779.3±32.1)、575.2±22.3)、218.7±17.9)Rm,模型组、阳性组分别与阴性组比较,氟西汀组与模型组比较,P均<0.05°结论氟西汀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没有影响,但能促进大鼠神经再生。
关键词:氟西汀;脑缺血;行为学;神经再生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9.30.009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9)30-0033-04Effects of fluoxetine on behavior and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 regeneration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SUN Xiaoyu,QU Hulling(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11001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luoxetine on behavior and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 regeneration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Methods Thirty rats were selected to prepare the cerebral ischemia models,and2of them died due to anesthesia,4rats without hemiplegia were excluded,and the remaining24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fluoxetine group and model group,with12in each;another24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positive group and negative group,with12in each.Cerebral ischemia model was not prepared in the two groups,but normal saline was injected in the same anatomy;after7days of molding,the rats in the fluoxetine group and the positive group received16mg/(kg•d) fluoxetine orally for3weeks.The behavior of rats in each group was evaluated by balance beam experiment,the regeneration of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 in rats was observ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Results The drop rates of forepaw were23.2%±2.4%,25.7%±3.2%,13.6%±2.1%,and11.1%±1.9%in the fluoxetine group,model group, positive group and negative group,and the error rates of hind paw were19.5%±3.1%,22.4%±3.4%,8.3%±1.7% and9.7%±1.8%,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positive group and the negative group,and between the fluoxetine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all P<0.05).The number of DCX positive cells in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 of rats in the fluoxetine group,model group,positive group and negative group was83.5±4.2,61.5±4.7,46.3±3.7,and23.2±3.2,and the total length of dendrites was(898.1±54.2),(779.3±32.1),(575.2±22.3),and(218.7±17.9)um,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delgroup and the positive group and the negative group,and between the fluoxetine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all P<0.05).Conclusion Fluoxetine has no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f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but it can promote nerve re-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0550530)33generation in rats.Key words:fluoxetine;cerebral ischemia;behavior;nerve regeneration中风可以导致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损伤,多发生在老年人中⑴。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JJ3108)和湖南省精神卫生研究中心建设基金。
〔作者工作单位〕①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②湖南省脑科医院。
〔第一作者简介〕张园(1988.10-),女,湖南保靖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
〔通讯作者〕刘学军(Email :xjliucn@sohu.com )。
海马神经元凋亡与抑郁症*张园1刘学军2【摘要】本文综述了海马神经元凋亡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复习了中、西医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为临床探索抑郁症的新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抑郁症;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52(2014)03-0153-03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心境低落、快感缺失为主要特征,伴有食欲和睡眠障碍的情感疾病,与社会应激、激素水平等许多因素相关[1]。
海马是与情感疾病相关的大脑边缘系统构成组织之一。
海马在学习、记忆、情绪、内分泌及内脏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也是介导应激反应的重要脑区。
近年来,成年海马神经元再生与抑郁症之间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海马损害,并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有关[2],神经元的缺失有细胞坏死、细胞凋亡,具体是哪一种细胞缺失与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有关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促进海马细胞增殖已成为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之一。
一、神经递质、海马神经元新生与抑郁症有学者认为大脑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的浓度相对或绝对不足,会导致整体精神活动和心理功能处于全面性低下状态,并研究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中单胺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 )和五羟色胺(5-HT )功能不足所致,而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 )就是通过增加神经突触间的单胺递质浓度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但多项研究表明不仅如此,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动物海马神经元新生显著降低,而抗抑郁药,如SSRIs 可对抗应激损伤,并诱导此类抑郁模型动物的海马神经元新生[3]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键词】氟西汀;细胞培养;海马神经元;大鼠氟西汀是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之一,是应用较广的抗抑郁药。
氟西汀除有抗抑郁作用外,尚可治疗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有研究表明,氟西汀对海马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其发挥抗抑郁效应的机制之一[1]。
关于氟西汀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氟西汀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分离和培养技术方法在参考文献[2]基础上加以改进。
取出生24h内的新生SD大鼠(东南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无菌分离出双侧海马,用显微剪剪碎,D-Hank#39;s液清洗2或3次,将剪碎的海马组织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等量%的胰酶(美国Sigma公司),37℃消化30min,中间振摇1或2次,加入10%的DMEM/F12(美国Gibco公司)5ml,轻轻吹打15次,然后1000r·min-1离心5min,制成单细胞悬液,置于CO2培养箱(德国Heraeus公司产品)中,差速贴壁30min,去除成纤维细胞,吸取未贴壁的细胞,并用200目的不锈钢滤网过滤,收集过滤后的单细胞悬液于培养皿中,然后至离心管中,取一滴单细胞悬液进行计数,并用DMEM/F12将细胞密度调到1×106ml-1,然后接种于200μg·ml-1多聚赖氨酸(美国Sigma公司)包被的6孔培养板中,转移至培养箱内培养,4h后换为无血清培养基,即含2%B27的Neurobasl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以后每3天半量换液1次。
使用培养6d的神经元进行染色鉴定。
大鼠海马神经元的鉴定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取培养6d6孔培养板中的盖玻片进行神经元特异的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弃去培养液,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h,加入%H2O2甲醇去除内源性过氧化氢酶,%TritonX-100破膜,10%绵羊血清封闭,加入一抗1∶200兔抗鼠NSE 抗体,4℃湿盒过夜,·L-1PBS清洗,加入二抗1∶200生物素化的山羊抗兔IgG,放入37℃温箱孵育60min;·L-1PBS 清洗,滴加SABC过氧化物酶复合物,37℃温箱中孵育60min,·L-1PBS清洗,滴加DAB显色液作用3~10min,自来水冲洗后,常规脱水,透明封片。
光镜下观察NSE表达阳性细胞。
尼氏染色6孔培养板的细胞培养7d时,取出盖玻片进行尼氏染色。
弃去培养液,·L-1PBS清洗,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h,·L-1PBS清洗3次,氯仿中1min,95%、70%乙醇各1min,蒸馏水清洗,置于1%甲苯胺蓝染液中染色20min,95%乙醇分化,在显微镜下观察控制,时间以尼氏体显示清晰为准,37℃干燥,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脂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分组在培养的第3天加入氟西汀(常州第四制药厂生产),根据药物浓度不同,将实验细胞分为5组,分别加入1、10、20、40μmol·L-1氟西汀;正常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培养基。
海马细胞形态定量分析倒置相差显微镜(德国Zeiss公司产品)下观察加药48h后的海马神经元形态,每组各孔随机选择20个视野(每个视野),记录每个视野内细胞长出突起的神经元数目,目镜测微尺随机测量15个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胞体的长径。
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项检测结果以x-±s表示。
多组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海马神经元形态学观察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1d,细胞绝大部分贴壁,细胞形态大小不一,以单突起的小细胞为主。
培养6d,神经元胞体较大,突起进一步增多、延长,并形成稀疏的网络(图1)。
培养12d,神经元胞体进一步增大,突起形成比较稠密的网络。
培养24d,神经元胞体出现空泡,部分神经元死亡,胞体崩解,突触断裂。
海马神经元鉴定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第6天的神经细胞,胞浆和突起被染成棕黄色为NSE抗体表达阳性细胞,以3个视野中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占总细胞的比例为神经元纯度,经鉴定神经元的纯度为90%。
见图2A。
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见表1和图3。
不同浓度的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是不同的,1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突起的神经元数目增加、最长突起长度增长(P);1、2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突起神经元数目、最长突起长度及胞体长径无显著性差异(P>)。
表1氟西汀对加药48h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略)3讨论本实验严格控制胰酶的量和消化时间,采用了%胰蛋白酶低浓度溶液、30min长时间消化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分离过程中的化学损伤。
为了避免操作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分离时动作轻柔,规律换药,每72h半量换液1次,换液时速度快,以减少对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了差速贴壁生长,去除了成纤维细胞,并采用B27无血清培养基,可以选择性地促使神经元生长,抑制非神经元的生长和繁殖[3],从而可以纯化海马神经元。
NSE是神经元分化成熟的特异性标志酶之一,它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的胞体、轴突、树突部分[4],通过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以鉴定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纯度。
本实验通过NSE免疫化学染色,发现大部分细胞胞浆和突起被染成棕黄色,计数阳性细胞百分率为90%。
尼氏体是神经元的特征性结构之一,存在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颗粒和斑块,它是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合成装置,可作为观察神经细胞功能状态的灵敏指标。
本实验观察到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胞质内尼氏体数量较多,说明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生长良好。
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提示,本实验能培养出纯度较高、生长良好的海马神经元。
氟西汀不仅是广泛应用的抗抑郁药,而且可以用于治疗癫痫、偏头痛、认知障碍、焦虑障碍、儿童孤独症等诸多神经精神疾病。
目前研究认为,氟西汀抗抑郁效应与它对海马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海马细胞增殖来抵抗神经元的萎缩和丢失来实现的。
李鹂等[1]研究发现,氟西汀在显著改善抑郁大鼠抑郁行为的同时,增加了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数目,其增殖也增强,推测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可能是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李云峰等[5]通过慢性应激建立小鼠抑郁模型,认为氟西汀促进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可能是抗抑郁剂共同作用机制之一,并且可能与提高海马BDNF水平密切相关。
一些临床研究的结果也提示抗抑郁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Santarelli等[6]研究发现5-HT再摄取抑制剂能部分逆转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增殖减少及树突萎缩,并能促进海马神经元的再生和存活。
Yatte等[7]通过高分辨率的MRI和立体定位方法测定海马容量,发现持续性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与只在发作时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海马容量无显著性降低。
本研究首次以体外培养的新生SD 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定量分析,探讨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Chiou等[8]通过MTT方法,发现浓度在55μmol·L-1以下的氟西汀可明显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存活,在20μmol·L-1时达到高峰。
根据Chiou等[8]的研究结果,本实验选择了浓度分别为1、10、20、40μmol·L-1的氟西汀来干预海马神经元。
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是不同的,1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突起的神经元数目增加、最长突起长度增长(P);1、2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突起神经元数目、最长突起长度及胞体长径无显著性差异(P>)。
结果表明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过低(1μmol·L-1)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作用不明显,适当浓度(10μmol·L-1)可以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长发育,浓度过高(40μmol·L-1)则抑制海马神经元的生长。
本实验中氟西汀浓度为40μmol·L-1即出现对海马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与Chiou等[8]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表明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和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存在差异。
氟西汀促海马神经元生长的机制尚不明了,有研究[9]表明,长期给予氟西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 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DNF具有很强的刺激和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分化,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正常功能的作用,Dwivedi等[10]发现氟西汀不仅能够增加海马BDNFmRNA的表达,还可以逆转皮质酮导致的海马BDNFmRNA表达的降低。
据此可以推测,氟西汀促海马BDNF表达可能是促海马神经元生长的机制之一。
非营养因子家族,包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都能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长,氟西汀是否也可能通过上调这些因子的表达而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长有待研究。
本实验结果提示,氟西汀可以促进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生长,这为氟西汀治疗与海马损害有关的神经精神疾病---------------------------------精选公文范文-------------------------- 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氟西汀促海马神经元生长的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精选公文范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