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35
专题1 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某太阳能设备生产公司,测试新研发的“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
聚热板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使聚热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据图回答1~3题。
1.为更好的开发销售市场,对主要销售目标城市进行测试,下列城市不适合作为测试地的城市是()A.某某B.某某C.某某D.乌鲁木齐2.在各城市中,经一年测试,下列测试结论正确的是()A.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B.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小C.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度化幅度越大D.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度化幅度越小3.在测试时,集热板追日旋转时,下列记录正确的是()A.水平旋转速度,夏至日大于冬至日B.水平旋转速度,夏至日小于冬至日C.竖直旋转速度,夏至日大于冬至日D.竖直旋转速度,夏至日小于冬至日我国某小区阳台统一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
读图,回答4~5题。
4.与某某相比较,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A.冬季长,夏季短B.冬季长,夏季长C.冬季短,夏季长D.冬季短,夏季短5.与某某相比较,正午时冬夏绳索长度伸缩变化的幅度( )A.大于某某B.小于某某C.等于某某D.无法比较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X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根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
据此完成6~8题。
6.乙图比甲图( )A.比例尺更小B.比例尺更大C.等高距更小D.等高距更大7.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 )①E、F海拔一定相同②E、F海拔可能不同③M、N海拔一定相同④M、N海拔可能不同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8.实际统计显示,与M、N两地相比,E、F两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其主要原因是E、F两地( )A.海拔更接近B.降水量更接近C.相互间热量交换快D.相互间纬度差异更小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村等高线地形图,该区域生态环境差,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该地主管部门编制了该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运动的重要规律知识点
总结
1、地球自西向东转,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
2、地表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级递减至零;
3、除南北极点外,地表任一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为15
4、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大小即为当地的纬度大小;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5、在地球公转运动中,近日点(1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最大值,远日点(7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最小值;
6、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7、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直射赤道;
8、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约每天移动0.26,每月移动8
9、晨昏线的判读: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的线为昏线;
在侧视图中,左夜为晨,右夜为昏;
在晨昏线上的点,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晨线,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昏线;
10、太阳高度判断:
昼半球中太阳高度0,
夜半球中太阳高度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11、在光照图中,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12、在光照图中,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即转折点)所在经线地方时要么为0时或24时,要么为12时;
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夜,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冲刺2024年高考二轮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原卷+答案)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A.锋面活跃B.太阳辐射强C.对流运动频繁D.地形复杂2.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A.7:00~8:30面朝太阳B.10:00~11:30面朝太阳C.13:00~14:30背对太阳D.16:00~17:30背对太阳3.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原因可能是()A.降雨较多B.太阳高度角大C.白昼时间长D.可见度较高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
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
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
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
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6~7题。
6.观测当日()A.甲地昼长夜短B.乙地昼短夜长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7.甲地位于乙地()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
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
据此完成8~9题。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天,这一现象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不是相同的,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大,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南北极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小,为零。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了地球各个地方的日照变化和气候变化。
2.地球的倾斜和地球的不规则形状地球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地球的倾角,为23.5度。
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扁球状,赤道直径比南北极直径大约43公里,是地球的不规则形状。
3.地球的四季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地球运动较快,距离太阳远的时候地球运动较慢。
由此地球每年经历的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
4.时区地球每天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一天24小时,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时间不同,为了统一时间,人们规定按照经度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横跨15度。
二、地球的结构与板块构造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
地壳最薄,其中包括我们生活在其上的陆壳和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海壳。
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幔是固态的,但是有些地方会发生岩浆活动。
地幔下是外核,由于温度较高,外核是液态的。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由于巨大的压力,内核是固态的。
2.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是不连续的,由一块块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大陆和海洋组成的,这种不连续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板块构造。
地球上有七块大的板块和许多小的板块,它们相互漂移,相互碰撞,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和地质变化。
三、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来搜集、管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化系统,它可以将地图与数据库相结合,对地理现象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或地面等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